清代德州科举考试及科第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五)》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918
颗粒名称: 清代德州科举考试及科第概况
分类号: D691.3
页数: 7
页码: 182-188
摘要: 科举考试,清代仍沿明制。童生经学政主持的院试考中者谓生员,俗称秀才,这是科举考试体系中的初级考试。在院试之先,童生须经州(县)试而府试,择优者方可参加省级的院试。明、清,德州为单州,亦称散州,与县同,童生初试为州试。考官为本州州官。卷面盖有座位号数,交卷后姓名弥封。每场一日,黎明前点入,限即日交卷。自第二场后,每场人数皆有去留,逐渐减少,名次亦不免有变动。第二场为初覆,第三场为再覆,第四、五场为连覆。终结时,将由第一场起所有应试童生之名,全数排列用名发案,谓之长案。取列第一者为州案首,院试时即取以入学。科第之五贡、举人、进士,皆为“出身”,而至进士为止,类于今时的学位。
关键词: 德州 清代 科举考试

内容

一、清代德州科举考试概况
  科举考试,清代仍沿明制。童生经学政主持的院试考中者谓生员,俗称秀才,这是科举考试体系中的初级考试。在院试之先,童生须经州(县)试而府试,择优者方可参加省级的院试。州(县)试、府试不足以定科名,只是院试的预选。
  明、清,德州为单州,亦称散州,与县同,童生初试为州试。童生初考州试,州官先期一月出示考试日期,开考多在旧历二月。童生向州署礼房报名,填写姓名、籍贯、年岁,并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三代存、殁、已仕、未仕之履历,出继者兼写本生三代,取具同考之五童互保,或由本州廪生作保,保其无冒籍、匿丧、顶替、假捏姓名、身家清白、非优、娼、皂、隶①之子孙,方应准考。试卷由礼房备办,卷纸十数页,每页14行,每行18字,界红线横直格,另附空白草稿纸数页。考试文章,正草要全,文字必须相符,正稿工笔小楷。考官为本州州官。卷面盖有座位号数,交卷后姓名弥封。童生带考篮(内装笔墨食物)入场。第一场为正场,试四书文二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题目、诗、文写法皆有一定格式。试文须点句、钩股,不得过七百字。每场一日,黎明前点入,限即日交卷。第一场被录取者准考府试,以下各场续考与否,听凭自愿。发案书(榜)为圆式,谓之圈,亦称图或团。提高一字写者为第一名,以次由左旋递数,只写坐号,有的写姓名,这种圆形榜式,使末名的位置不太显露,给予末名心理上的照顾。取前列者,提考于州署大堂,谓之堂号,由州官面试。自第二场后,每场人数皆有去留,逐渐减少,名次亦不免有变动。第二场为初覆,第三场为再覆,第四、五场为连覆。终结时,将由第一场起所有应试童生之名,全数排列用名发案,谓之长案。取列第一者为州案首,院试时即取以入学。州官考毕,选具名册送交州学署,并申送知府。
  州试后,续考府试,考官为管辖本州的知府。府试日期多在旧历四月。府考之后,接考院试。院试考官为学政②。院试较州试、府试更为严格,考中者为生员(秀才),至此,结束了科举考试的初级考试。
  州试的考场,设于州卫书院。1909年(清宣统元年)为最末一科考试,至此州试停止。
  至于乡试、会试、殿试,因不属本文所述范围,故不记述。为使读者大体了解科举考试等级的体系,附清末科举考试系统简表于后。
  二、清代德州科第概况
  科举考试,考中者称及第,故称科第。
  生员:经州试、府试而至院试,考中者为生员,即秀才。秀才,即优秀人才之意。院试录取的生员名额,依州县的大小而异。德州列为大县,且又州卫同城而治,卫另加名额,因此德州每科生员定额较一般县要多。岁科考试,州卫定额各15名,后州的名额两次增加6名,州卫共36名。
  五贡:不分廪膳,增广生员,通行精选充贡。贡生分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贡字之解,就是取人才贡于朝廷的意思。贡生,可入国子监③读书。岁贡:生员享受廪膳十年以上者,挨次升贡,谓岁贡。清顺治时,州学三岁二人,康熙元年,减为二岁一人。恩贡:凡遇国家庆典或登极颁布恩诏之年,以是年岁贡作恩贡,次贡作岁贡。拔贡:清制,每十二年一次,以酉字年为准,学政考试选拔在学的生员中最优者,谓之拔贡,州县各一名。入选送京廷试后,入国子监学习,期满后择优授职。优贡:学政每届岁考,州学学官在生员中择优保送,入优贡场考试,录取后送京参加朝考,考试后择优授职。副贡:乡试(考中者为举人)之副榜者,可直接送国子监读书,谓副贡。学习期满送吏部,按学业成绩授职。五贡中,以拔贡、优贡为最优。另外,尚有捐贡,捐上一定的银两可以充贡,其地位较五贡低。清代德州考选为五贡的人数,计岁贡349名,恩贡59名,拔贡54名,优贡5名,副贡34名。贡生亦按州卫分选,如光绪二十三年丁酉科本州张书元、张际辰兄弟二人同科拔贡,就是一人报州籍,一人报卫籍(定例州选一人)。五贡学位高于生员(秀才),低于举人。它不属于科举考试体系的正途。贡生如要参加高一级的会试,必须经乡试考取举人资格后方可。
  举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乡试三年为一科,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万寿、登极各庆典加科者为恩科。乡试举行于秋季,称为秋闱,亦称大比之年。乡试分省考试,考官由朝廷任命。凡属本省各府、州、县之生员、贡生、监生(在国子监学习的),经学政科考后,择优录送者方可应考。清代自顺治二年乙酉科至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科,德州中举者153人。除一部分考升为进士外,优者授官职为知县,一般为学正、教谕、训导之职。如封元震官至知府,卢枚任工部主事,则是极少数。亦有未授职的。
  乡试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德州的解元有:康熙十四年乙卯科李涛,康熙二十年辛酉科孙勷,乾隆三十年乙酉科李有基,光绪元年乙亥科佟燦章。赵大经为乾隆三十三年戊子科亚元。
  进士:举人经会试考中者为贡士,再经过殿试始称进士。会试三年一科,以丑、未、辰、戍年为正科,即乡试的第二年;遇乡试恩科翌年的会试,为会试恩科。会试为殿试的初试,殿试紧接会试,会试三月发榜,四月殿试。殿试在太和殿,由皇帝主持,是科举中最高级的考试。殿试后按成绩名次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一、二、三甲统称进士。清代计会试正科84科,加科2科,恩科26科,合计为112科。
  德州在112科会试中,考中进士者49名。
  殿试后在保和殿举行朝考,朝考后授官职,最优者选为庶吉士入翰林院④(翰林院:明清时期,翰林院为储才之地。清制,殿试朝考后,新进士授予庶吉士者入翰林院,称为“点翰林”。翰林院以大学士为掌院学士,其下设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桧付等官。),等级次者分别用为主事、中书、知县。
  附德州籍进士姓名、官职表(见下页)。
  科第之五贡、举人、进士,皆为“出身”,而至进士为止,类于今时的学位。官职有升转,而由考试取得的出身,则属终身,不可转移。

附注

附注: ①优、娼、皂、隶:娼,妓女;优,戏剧演员;皂,清时衙门内的差役,因穿黑衣,故称皂;隶,清时官吏手下的仆役。在科举时代,禁止上述人员的子孙参加考试,谓之“身家不清白”。 ②学政:清代由朝廷派往各省考察所属各府、州、县的教育并主持院试的官员,任期三年。除主持童生院试外,并考生员(秀才)、贡生、教官等。 ③国子监:我国封建社会负责教育管理的最高机关,兼为最高学府,称国学,亦称太学。清末废除。 本文根据《德县志》卷七,《清代科举考试述录》有关部分,许效农、刘奇两位前辈的口述记录整理的。文中的数字及人名,仍接原德州州境范围统计的。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五)

《德州文史(五)》

本书收录了德州文史资料,其中包括了回忆德县抗日斗争二、三事、忆德县二区队抗日活动片断、德州满洲驻防兵情况及后裔之兴衰、我所知道的德县日本宪兵队、北海银行概述、德州市人民踊跃认购胜利折实公债、德州市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记实、德州解放前后的医药业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田宝昆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