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私营印刷业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五)》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902
颗粒名称: 德州私营印刷业概述
分类号: TS8
页数: 6
页码: 107-112
摘要: 我国是印刷术的发明国。至宋朝庆历年间又出现了活字印刷术。继后,德国人谷登堡于1445年发明合金铅字后,1807年英国人在澳门刻制中文字模。1876年法国人又将石印技术带来上海。其间在德州曾有田雯、卢雅雨等人刻版印书、藏书之举,但非经营性质的印刷业。而德州真正的私营印刷业则发展较晚,均是自民国以来开始建立的,且规模不大。于1946年德州解放前夕停业后,将四开机和铅字卖给了渤海军区政治部印刷厂。其后代子孙仍当印刷工人,但已不经营私营印刷业了。现在陈洪钧已81岁高龄,是山东新华印刷厂德州厂的退休工人,侄子陈庆林调德州市印刷厂任党支部书记。解放前德州私营印刷业因均属于手工业作坊,工人生活极为艰苦。
关键词: 德州 私营印刷业 概述

内容

我国是印刷术的发明国。至宋朝庆历年间又出现了活字印刷术。继后,德国人谷登堡于1445年发明合金铅字后,1807年英国人在澳门刻制中文字模。1876年(清光绪二年)法国人又将石印技术带来上海。其间在德州曾有田雯、卢雅雨等人刻版印书、藏书之举,但非经营性质的印刷业。而德州真正的私营印刷业则发展较晚,均是自民国以来开始建立的,且规模不大。
  一、厂家沿革
  1、最早开业经营印刷业的厂家是夏承恩的“恩华印刷局”,创于1912年(民国元年),设在南门里大街,有石印机两台。三十年代由其子夏龙章继业经营。1938年增设铅印设备,圆盘机和四开机各一台,铅字有宋体、楷体两种。于1946年德州解放前夕停业后,将四开机和铅字卖给了渤海军区政治部印刷厂(山东新华印刷厂德州厂前身)。其后代子孙仍当印刷工人,但已不经营私营印刷业了。
  2、市场街马洪章的兴华印刷局,创于1917年(民国六年)只有一台石印机。后来他全家去东北,设备留给了他的弟弟马洪祥继续经营,解放后添了一台小圆盘机。1956年加入印刷合作社。
  3、设在南门瓮城的广益印刷局。有石印机两台,开业于1930年(民国19年),是段××经营的,日伪时期迁柴市街东头路南,改为谦祥书局,后来又迁到太平街改为华昌印刷局。华昌印刷局是郑××开的,他们是什么关系不详,有知情者可以补充。
  4、文华印刷局,由白敬严于1930年开业经营,开始是石印,后来也添了铅印,“七·七”事变后关门,铅印机卖给了日伪新民会印报。在该号出徒的杨砚田,学得一手好技术,多才多艺,1946年应招参加渤海军区政治部印刷厂工作,1952年转到山东德州印刷厂任职。
  5、太平街荣华印刷局,开业于1932年(民国21年),开始是陈丙元创办,以后转让给他的亲戚阎国昌。解放后,阎国昌又将全部设备租赁给李华轩继续经营。至1956年加入印刷合作社。
  6、洪源涌印刷局,在南门里大街,1938年由陈洪钧所创。他原是学修表的,1938年购买了徐先洲一套印刷设备,有圆盘机、四开机,还有一台小机刀,改营印刷业务。该印刷局在德州算是比较大的。1956年陈洪钧带其兄陈湘泉及侄陈庆林、陈庆云,表弟王兰田都入社当了工人。现在陈洪钧已81岁高龄,是山东新华印刷厂德州厂的退休工人,侄子陈庆林调德州市印刷厂任党支部书记。
  7、华昌印刷局,设在太平街路南,经营人是郑惠民,据说是接收的谦祥书局的家底,主要经营纸张、文具,兼营印刷。1956年公私合营后,即不经营印刷业了。
  8、秀山印刷局,由韩秀山在太平街创办于1949年,设备有石印、圆盘两种。韩原在华昌学徒,出徒自立字号,由全家人经营。1956年合作化后,韩秀山任德州印刷生产合作社主任。1958年并入山东德州印刷厂,1964年调德州市印刷厂任副厂长。
  9、光华印刷局,由王子贵、王子杰等合资经营。开业于1949年,在黎明街,设备有石印、圆盘机。1956年加入印刷合作社。
  10、裕民印刷局,1950年开业,地点在商业街,经营人是张洪奎,只一台石印,主要糊信封,作帐本。1956年加入印刷合作社。
  11、博新印刷局,1950年开业,由董总荣在商业街经营,设备有石印、圆盘机各一台。1953年因偷漏国税而停业,圆盘机卖给了王子贵。
  12、日伪时期枣市街北头有一家曹县人经营的日华印刷局,设备有四开机、圆盘机,时间不长即停业,机器卖给了石家庄。
  13、线市街李铁山经营的振鲁印刷局,有一台三号圆盘机,1951年开业,1953年停业。
  14、肖玉恒在前进街设门头一间,无字号,糊信封。1956年加入印刷合作社。
  二、生产经营
  德州的私营印刷业,规模都很小,全家人下手干,外加亲戚朋友,间或收个徒弟,雇工人数极少,全部属于手工业者阶层,作坊之类。
  抗战前的印刷业,大部分是石印。它设备简单,便于购买;技术易于掌握,几个月就可以学会;性能广泛,能印图书、文字、表册、套色商标,还可以将纸折起来,印大张的布告。只要将文字写在专用纸上,经过转印到磨平的石印石上,半小时内就可以印刷了。解放前各抗日根据地搞印刷,也多采用石印,因易搬迁、隐蔽和安装生产。操作时师傅打墨铺纸,学徒擦水摇轮,日产一千张。因效率太慢,逐步被铅印机取代。
  铅印技术在四十年代发展很快,各家纷纷购置,德州各家均系小型铅印机。圆盘机也叫脚蹬子、老虎嘴子,是立式平压小铅印,最大印幅八开纸,时速八百张,一人操作。四开机也叫八页机、小平台,卧式圆压,最大印张四开,两人操作,时产一千张。
  改由铅印印刷以后,铅字自己不能制造,得由天津洪昌铅字局和济南慧文铅字局供给,邮政局办理邮购,批量大的派人去买。
  纸张是在当地零购,随买随用,周转快,不占压资金,批量大的派人去天津、济南购买,一般都没有库存。切纸解放前多数厂家是手工,少数较大厂家用搬把式摇轮机刀;解放后小厂用摇轮切纸机,较大厂家用电动刀。当时德州仅洪源涌一家有机刀。
  产品按社会需要什么印什么。解放前主要印刷商标、包装纸、帐本、学生仿本、名片、讣文等;解放后主要印刷新式帐簿、单据、发货票、表册、税票、农业帐等。
  价格没有统一规定,各行其是,但也互相沟通情况,相差不多。
  三、生活待遇
  解放前德州私营印刷业因均属于手工业作坊,工人生活极为艰苦。业主全家勤勤俭俭,起早贪黑,苦心经营。资本都不大,经不起风险,少买少卖,加速周转。当时物价暴涨,变化很快,还要掌握信息行情。社会关系复杂,还要照顾上下左右关系,有势力的还惹不起。只盼着“生意兴隆”、“时来运转”、“资本扩大”,而这些经营的理想也极难实现。学徒进门先干杂务劳动,待新徒弟来后,才顶替下来学点技术。学徒只管饭,没有工资,年节给点零花钱。学徒期满的工人,月工资大约相当于三、四袋面粉的价值,逢年过节,掌柜的给赏钱,数量相当于一个月工资。工人们都盼着能够掌握一套印刷本领,以便将来自立门号,独立经营。那时工作时间比较长,一般十二个小时以上,卷起铺盖就干,直到天黑,夏天午饭后稍休息一会喝点茶接着干,八月节以后开始上灯(夜工),直到次年五月节下灯。上灯时干到晚十一点钟,加夜餐一顿。不论学徒工人、临时工都吃夜餐,没有加班费。过年过节放假休息。卖纸毛的钱柜上不要,分给伙计买烟抽。这是一条不成文的传统规矩。工人如若被派往大城市买东西,对方为了拉买卖,一般都客气接待,管吃管玩,都对采购视为美差。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五)

《德州文史(五)》

本书收录了德州文史资料,其中包括了回忆德县抗日斗争二、三事、忆德县二区队抗日活动片断、德州满洲驻防兵情况及后裔之兴衰、我所知道的德县日本宪兵队、北海银行概述、德州市人民踊跃认购胜利折实公债、德州市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记实、德州解放前后的医药业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跃宗
责任者
阎积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