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地名初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840
颗粒名称: 德州市地名初探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5
页码: 118-122
摘要: 省市城镇,街巷村屯,山川桥路,江海湖河,楼堂馆所,港场台站,园亭墓祠,各有其名,统称地名。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大自然的变迁,伴随着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逐步产生形成,人人皆知,人人皆用。大至疆域划分,国际交往,小到日常生活,家务琐事都与地名密切相关。是考证德州历史发展情况和制定今后建设规划的珍贵资料。这类地名印证着德州城的面貌,标志着有关设施的布局。以青龙桥得名的有青龙街、以苏禄王墓得名的有陵西路、北陵路。总之,德州地名为德州市人民在生产、生活等各项活动中提供了很大方便,是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生产建设不可缺少
关键词: 德州市 地名 初探

内容

省市城镇,街巷村屯,山川桥路,江海湖河,楼堂馆所,港场台站,园亭墓祠,各有其名,统称地名。
  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大自然的变迁,伴随着人们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逐步产生形成,人人皆知,人人皆用。大至疆域划分,国际交往,小到日常生活,家务琐事都与地名密切相关。诸如部队歼敌作战,公安部门办案缉犯,消防救护车辆救人灭火,邮电部门拍报发电、投递报刊信件,运输部门发送客货,乃至疆域划分,解决边境争端等,无一不赖于准确地名,就连日常生活中的邮寄书信,出门问路,探亲访友,赶集上市,也都离不开地名。
  德州历史悠久,夏封有鬲氏之国,秦置鬲县,隋为广川,唐曰长河,宋称将陵,元名陵州,明、清叫德州,民国改德县,1946年州城解放后谓德州市。历时四千余年,相沿至今,屡经变改、城池曾六移其地,八易其名,不少实体,故址久圮。痕迹皆无,或以新名代替,幸原名犹存,这对考证德州历史变革,确具有重要作用。可惜年事久远,资料残缺,系统考证,殊感困难。自明朝以后,资料略详,通过地名普查,在现有的163条街巷、165个村屯地名中,形成于明朝前的只有8个,155个形成于明,29个形成于清,21个形成民国,115个形成于新中国,这些地名从各个方面较全面地记载着州城的历史和发展演变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设施的布局,寄托着人们的希望与爱憎之情。是考证德州历史发展情况和制定今后建设规划的珍贵资料。经初步探索考证,德州地名有如下几点:1、以旧州城以及与旧城有关的建筑物、方位、距离得名,多随州城的建设发展形成。这类地名印证着德州城的面貌,标志着有关设施的布局。如南门外吊桥(今影剧院南)、南门口、南门里街、南门东街、南门西街(今益民商店、百货一另东、西、北、)东门里街(今勤奋街)、大西门里街(今建设街)、小西门里街(今胜西街)、较完整的勾划出旧州城的轮廓和城门的位置;大东关、南关(今解放南路南段)、西关(今桥口街)、三里庄、五里庄、东、南七里铺,东、西八里庄、十二里庄、二十里铺记载着环绕州城的方位、距离。以官署得名的有户部后街(今平等街)、旧州署街、法院前街(今市府街)、卫署街(今胜东街)、尉署街、道署街、东公廨(今署东胡同)西公廨(署西胡同)。以军营屯所得名的有大营(今进步街)、小营(今小营胡同)、南营(今南营街)、北营(今北营村)、司令部街(今和平街)、哨马营、驸马营、胡官营、头百户(即一屯)、二屯、三店(三屯)、丰乐屯(十屯)、宋官屯、张官屯、代官屯等。以寺庵祠庙得名的有天齐庙街(今联云街)、古关帝庙街(今劳动街)、八仙庙街(今升平街)、火神庙街(今自强街)、马神庙街(今光明街)西方庵街(今金城街)、馆驿前街(今光明前街)、华严庵街(今华里胡同)等。以青龙桥得名的有青龙街、以苏禄王墓得名的有陵西路、北陵路。以厫仓得名的有常丰胡同、仓楼胡同、预备仓街(今新兴街)、仓厫(今地安街)。以集市商场得名的有大市,亦名军市(今南关街)小市,亦名民市(小西关,今名小庄)、马市(今马市街)、羊市(今黎明街)、线市(今黎明东街)、枣市(今解放南路)、米市(今太平街)、柴市(今柴市街)、锅市、绸缎市(今商业街)、卸锅市(今小锅市)、竹竿巷、米市街、南市街、北市街、市场街、北米厂(今北厂)以及位居工人文化宫后的宫后胡同、展览馆西的馆西胡同等分别以官署、军营屯所、寺庵祠庙、名胜古迹、厫仓、集市商场等得名,同时,也印证了官署、军营、寺庙、名胜古迹、厫仓、集市商场的布局和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面貌。
  2、以姓氏和名人轶事得名。封家街(今丰华街),因住有挂过千顷牌的封姓地主得名,李家角、王家角因住有李、王二姓富户得名,吕家街、苗家胡同、云家大院,以吕姓、苗姓、云姓居多得名,马家大井、马家溜口系马家大户门前有井、水溜口得名,石家园系城内石家的花园,后园系谢国老家后花园,王家院、罗家院系王家角王姓与城内罗家的场院,罗庄、卢庄系城内罗、卢两家的坟地。卢家井街系明嘉靖年间翰林光禄卿卢宗哲府前修一水井得名,石头牌坊街系明万历年间工部侍郎程绍府前修一石头牌坊得名,状元府系清嘉庆二十四年满族昌伊苏考中武状元建府得名,寒绿胡同系清康熙四十一年,帝王南巡,驻跸山姜(田雯号)书屋,御笔亲书“寒绿堂”三字颁赐侍郎田雯得名。其他如张、陈、王、赵、等庄,阎屯、纪店、刘集、卢家河、艾家坊、谭家铺、杨家圈、姜家庙、郭家庵、孙家河涯等均系以首先定居姓氏得名。枣林齐、果子李亦属姓氏命名,以植枣林果行,把姓氏列后,再如冠以前、后、东、西、大、小的姓氏地名,象前赵、后赵、大刘、小刘、东张、西张系避免重名,便于区分,均属姓氏命名。李灼庄、李相庄、李旺庄、田龙庄、系名叫李灼、李相、李旺、田龙的人首先定居得名。李船头系李姓船公居河边靠渡船度日,簸箕刘系刘姓善编簸箕谋生,张八棍系张姓习武练八棍名闻乡里,刁李贵系李贵能言善辩,经常出入官府为村民办事,官府污其为刁头李贵,却深受村民敬仰得名。
  3、以地形地貌、地理特征得名。九道弯、三弯巷以走向弯曲得名,三通巷能通往三地,剪子股街形若剪刀。南上涯、海子涯均处涯上。岔河胡同、东郊胡同靠近岔河、东郊。黄河涯居老黄河畔。长庄长达六里。园门里巷口建有园门。屏风胡同巷口有楼屋屏蔽,以貌得名,形名确切,维妙维肖。
  4、以吉祥嘉言命名,盼吉祥,求顺利,用以寄托人们的希望与表达爱憎之情。这类地名,古今都有,今多于昔,有较明显的时代气息。明、清时期有常丰仓、丰乐屯、太平街,盼望常年丰收快乐、太平盛世。民国时期有民主街、民权街、兴华街、新华街、升平街、步云街,人们在旧社会渴望民主权力,振兴中华、快乐升平,步入青云。一九四六年,州城得解放,以新生、翻身、解放、团结、胜利、进步、和平、旭升、黎明、东升、光明、前进、维新、自卫、建设、平等、自强、劳动、新兴、市府等新街名取代了当铺、旧州署、八仙庙、水市、大营、司令部、扛夫厂、羊市、线市、户部后、枣市、二郎庙、大西门里、火神庙、马神庙、古关帝庙等旧街名。一九六七年“文革”时期出现了东方红、东
  风、红星、红卫、红光、红旗、向阳、四新、移风、反帝、反修、人民、工农、育新、勤奋、建新、星火、燎原、爱武、阳光、光荣等地名。党的三中全会后,城市发展迅速,街巷相应增多,相继出现了广聚、广安、文明、吉安、长青、长春、永庆、永顺、永盛、平安、安乐、兴旺、昌盛、同心、协力、力强、益寿、健康、富强、富荣、振兴、德兴、创业等地名。人们特别喜欢冠以新字,如赵辛(辛系新字谐音)、席辛、祝辛、钟辛、小辛、辛庄、新庄、新耿、新堤、新华路、新华西街、新湖、新湖公园、新湖南路、新湖北路、新兴里、新安里、新居巷、新兴街、新生胡同、新桥街、新桥东巷、新桥西巷、新营、新立胡同、新影街、新宅、新村街、新村中街、新村西街、新港街、新港前街、新港一、二、三巷、新民胡同、新河路、新岭路、新建路等。
  另外还有以两街首字拚凑命名的,如丰华街系取封家街、兴华街的封(谐为丰)华二字形成,联丰胡同系联云、丰华街首字。有以职业命名的,如扛夫厂、豆腐巷、盐店口此外有些虽没形成街巷却起到地名作用的:如东地、李家角、王家角、二郎庙角、喧哗角、南门口、柴市角、四牌楼角等,至今人们仍在沿用。
  总之,德州地名为德州市人民在生产、生活等各项活动中提供了很大方便,是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生产建设不可缺少的珍贵资料,搞好地名探讨将为研究德州历史、建设新德州做出应有的贡献。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文记述了德州文史资料等发展历史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孙世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