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坛的一颗明星冯廷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770
颗粒名称: 清代诗坛的一颗明星冯廷櫆
分类号: K825.5
页数: 10
页码: 247-256
摘要: 康熙初年,古城德州,农历四月二十八日,是传统药王庙会的第一天。巍巍壮观的药王古庙前清和明媚,花红柳绿,气候宜人。庙会上摊棚林立,商贾云集,什样杂耍,应有尽有。善男信女,扶老携幼,或进香,或赶会,人山人海,热闹异常。会场边角处,人群围观一位鬻字老者,老人摆个地摊,当众书写唐诗、宋词、警句、格言之类的条幅文字,收取点微薄的纸墨钱。尽管如此,只有人看,没有人买。老人喃喃自语道:“天已中午,还没卖出饭钱,读书何苦哟!”人群中有一文质彬彬、英姿俊美的少年,他身材颀长,面颊白净,特别是那双睿智的眼睛,炯炯有神。老人及围观者,都以惊讶疑惑的目光望着少年。柴市东头古道场,乘春儿女竟焚香。
关键词: 冯廷櫆 诗人 清代

内容

康熙初年,古城德州,农历四月二十八日,是传统药王庙会的第一天。巍巍壮观的药王古庙前清和明媚,花红柳绿,气候宜人。庙会上摊棚林立,商贾云集,什样杂耍,应有尽有。善男信女,扶老携幼,或进香,或赶会,人山人海,热闹异常。会场边角处,人群围观一位鬻字老者,老人摆个地摊,当众书写唐诗、宋词、警句、格言之类的条幅文字,收取点微薄的纸墨钱。尽管如此,只有人看,没有人买。老人喃喃自语道:“天已中午,还没卖出饭钱,读书何苦哟!”
  人群中有一文质彬彬、英姿俊美的少年,他身材颀长,面颊白净,特别是那双睿智的眼睛,炯炯有神。听到老人叫苦,向前施礼道:“老伯,晚生借您笔纸,涂鸦几字如何?”老人及围观者,都以惊讶疑惑的目光望着少年。老人沉吟片刻答道:“好吧,公子请——”。少年走到摊前,铺纸提毫,略一思索,笔走龙蛇,一挥而就:
  柴市东头古道场,
  乘春儿女竟焚香。
  茶坊酒肆芦棚下,
  高唱吴歈赛药王。
  写毕,少年向老人躬身道:“老伯,学生献丑,卖了它,您老用饭去吧”,言罢转身离去。众人看到条幅上笔姿秀雅,淳朴自然,诗句情景交融,生趣盎然,墨迹未干就纷纷嚷道:“多少钱?我要了!”“我要了,我出一吊钱!”“我出两吊,归我了。”……
  那题诗离去的少年郎,就是后来才华横溢的德州名士、清代诗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冯廷櫆。从此,奇童冯廷櫆的名字,不胫而走,远播四方。
  一入京为官
  冯廷櫆(1649—1700),字大木。顺治六年生于山东德州城内一书香寒士之家,自幼天资奇颖,“读经史诸书,寓目不忘,义理了彻,别具会心,乡先达惊其才,咸称……奇童之号。长而好学,高才绝俗,诗文均超逸,不类凡响。”(见《德县志》)。康熙十七年中举人,二十一年中进士,二十三年授官内阁中书舍人。
  大木入京为官,满清王朝统治还不十分稳定:国内8年之久的“三藩之乱”刚刚平定,台湾正在收复。西北边陲准噶尔部汗,噶尔丹策零,勾结沙俄,发动分裂叛乱,西北边境长期不得安宁。沙皇俄国,不断派遣侵略军,以黑龙江地区为突破口,妄图以武力征服中国而频频蠢动,内外形势非常险恶复杂。一代英主,康熙大帝,高瞻远瞩,首先缓和国内民族矛盾,对汉族知识分子采取“刚柔并举”之策。刚者:大兴文字狱,发现汉族士大夫有反满的文字,大加杀戮。柔者:开博学鸿词科,收揽笼络人心,授以官职,为清所用。由于满洲贵族顽固的满汉畛域之偏见,最高统治者对满汉大臣官员,是有区别的。满洲官员尽管颟顸无知,而授以军政实权;知识渊博的汉族官员,徒挂虚衔。当时一般汉族庸官俗吏,除歌功颂德,俯首听命之外,为贪禄保位,竟对满人左右逢源,趋炎附势,更甚者不惜奴颜媚骨,阿谀奉迎。正直寡合的冯大木,目睹官场这种追名逐利之辈的卑劣行径,从内心反感而痛恶。他抱定置身浊流,不染其垢,不亢不卑,洁身自好的态度,公务完毕即利用一切时间,读书写作,研究学问。清代著名选评诗家沈德潜对大木赞曰:“舍人性孤,介不入大僚之门,官闲无事,惟枕籍书卷。”(见《清诗别裁集·冯廷櫆》)独与赵执信、宫赞为契友(赵执信、字秋谷,青州人,官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在一起作诗唱和。“德州冯大木先生,余与同举于乡,兄事之。及后同在馆阁,以诗相资也。”(赵执信《冯舍人遗诗序》)
  赵在他的《谈龙录》二十五年中说:“余昔在都下,与德州冯舍人大木(廷櫆)并得名,日事唱和。会有得诸葛铜鼓者,大木先成长句二十韵,余继作四十韵、盛传于时,皆为搁笔。”这段回忆是说当年俩人初入京师为官,正碰上一朝士得一铜鼓(古文物),许多文人学士围观,有人提议以铜鼓为题材,赋诗唱和。首先冯廷櫆提毫一气呵成作长诗四十句(即二十韵),继之赵执信展笔酬唱作长诗八十句(即四十韵)。在场的许多名辈作家诗人,都因难以超越而搁笔,泛泛者更是敛手咂舌,二人由此名噪京师。当时诗坛盟主王渔洋(士稹)看到冯赵二人唱和之《诸葛铜鼓长歌》诸什诗稿,优美绝妙,想把它编为《二妙集》行世,遭到冯赵的拒绝。因二人都不愿依附权威成名,故将《诸葛铜鼓长歌》诸篇,在他们的诗集中芟掉,才没有流传后世,这是清代诗坛一大损失,惜哉!
  康熙二十六年,冯廷櫆奉旨赴湖广,主持乡试,在京期间之诗作,结为《京集》三卷,收诗232首。
  二、校士于楚
  大木离京赴任,象鸟儿飞出樊笼,挚友赵执信等,怀着激动的心情给他饯别送行。执信将一个用锦缎做的精美袋子送给大木,鼓励他多写诗,写好诗,将袋子装满,语重心长,谆谆叮嘱。大木经直隶(今河北)、河南,入湖北,抵武昌。一路之上饱览了村镇城关,名胜古迹,高山大川。祖国的大好河山,无限激动的心情,使他灵感闪耀,诗才喷涌,写下了大量真切感人、情浓意远的诗篇。如《出都》、《良乡道中》、《过真定》、《冯唐墓》、《邯郸道中》、《汤阴》、《荆卿故里》、《许昌怀古》、《《郾城怀古》、《谒诸葛公祠》、《信阳渡淮》等。
  大木走出宫墙禁苑,接触到社会现实,开阔了视野。了解和关注百姓疾苦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如他在《郎陵行》诗前小序曰:“郾城以南数百里,庐舍萧条,野田不治。访之土人,盖数十年于兹矣,夜抵确山,感而赋之。”面对村舍破败,田园荒芜,诗人愤怒写到“朝廷重稼穑,特设牧民吏。厚以赐复恩,重以荒田议”,“岂知群有司,相视等儿戏”,“荆榛翳邱陇,瓦砾罗市肆”,“惜非事农桑,怀此终何试”,诗人疾呼你们地方官,拿着皇家的俸禄,不关心民瘼,不问农桑,田野荒芜到这个样子,是干什么的?唉!可惜自己不是管农业的官,心情焦燥,又有何用?
  到武昌,典试完毕,大木与文人学士游览名胜古迹。“榜既发,暇与诸名流载酒支筇登黄鹤楼,俯瞰江汉之流,远眺内方大别诸名山,南望潇湘洞庭,慨然遐想,赋诗百篇。”(见《德县志》)。登黄鹤楼,他用七言歌行体写出了《黄鹄矶》,读后令人目眩心骇,峭拨奇险,气势雄浑。观汉水江岸‘镇江铁牛’,写下了《铁犀行》。诗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叙事状物,借西汉平帝元始二年,黄支国献犀牛之故事,展开想象的翅膀,不附流俗,独辟蹊径,起伏跌宕,气势磅礴。赵执信评大木诗曰:“古体取法青莲(李白),极之昌黎(韩愈),眉山(苏轼),比兴深切,风格超峻,以余力为奇情险语,迈古骇今。”(见赵执信《冯舍人遗诗序》)。沈德潜评说:“为诗清警绝俗,咏古尤佳,山左中尤娇娇者。”(见《清诗别裁集·冯廷櫆》)大木在楚期间,是他创作的高峰,得诗百篇,收获最佳,结为《晴川集》一卷,收诗90首。
  康熙二十八年八月,京师发生了一桩轰动全国的所谓“国恤中宴饮观剧案”。事情是这样的:当时著名戏剧家洪升招来戏班在家中演出他的新作《长生殿》传奇,很多名人都前去观看,被翰林院掌院学士徐元文得知,便嗾使给事中黄六鸿向康熙告发,说在孝懿佟皇后新丧不久,国服未除,在国恤中宴饮观剧是大不敬罪。这一状惹得皇帝大怒,结果洪升被抓进监狱。释放后被革去国学生籍,连看戏的四十多位官员也被削官革职。赵执信也名在其中,丢官后赵便回到了山东青州老家。而远在武昌的大木闻之心中非常难过,出京时友人的送行鼓励,仿佛眼前。自己才华横溢的挚友,遭到如此残酷地打击,使他更加看清了官场的腐败,仕途的险恶,人生之艰难。最后毅然将诗稿《晴川集》寄给赵执信校阅。赵用长诗的形式,为大木诗集写了跋诗:
  《题大木所寄晴川集后》
  前年送君往武昌,赠君束锦充诗囊。
  男儿手持三寸管,取快正在江山长。
  鹦鹉洲边久留滞,身骑黄鹤追凤凰。
  归来烂漫出妙句,颇疑胸已收三湘。
  我时纵观屡击节,顿从尘垢生清凉。
  矧今削迹处穷谷,远寄无异琼琳琅。
  楚骚风流日凌替,吾道欲付多岐羊。
  巨手有力惜不用,蚕丛路塞谁开张。
  渔洋诗翁老于事,一一押视海鸟翔。
  赏拨题品什六七,时放瓦釜参宫商。
  苏门上客虽旅进,未许与子为秦黄。
  兹集评点信精神,莫遣流辈轻料量。
  传声吠影两无当,口似昭旷心苍茫。
  我昔有志峻格律,失足罗网缘傍伤。
  人谓意气定衰减,讵知胆力犹坚刚。
  会与五岳果夙约,独乘莽眇游五方。
  他年自携三万首,要向君论雁抗行。
  执信对大木取得的成就,给以充分的肯定,并指出当时诗坛上许多不循正路的作家,没有真才实学,只好依傍宗派门户,把粗制滥造的坏作品也充斥诗坛,我有意整顿诗风,提高诗歌创作质量,然而遭到小人的毁谤陷害。如今在这僻远的乡下,只有将我的诗歌和创作理论,来影响他人吧……。
  三、离鄂返都
  康熙二十九年,大木任满返都,趁机他又饱览凭吊了沿途和京畿的名胜古迹,寺庙古墓,先烈祠堂等。写出许多感怀诗,如《野望》、《北平城》、《西城别墅》、《重过内黄》、《宝莲寺》、《东方朔庙》、《乐毅墓》、《平原君墓》》等。特别是《南将军祠》一诗,用怀古的形式,歌颂了安史之乱殉国的南霁云将军“南八故是奇男儿,烈节堂堂勒史传”,“古来不乏艰危时,世上几许偷生汉”,“回看二十四郡人,降幡偏竖河北岸”,诗人高度赞扬南霁云为国捐躯之奇男子,他那英烈气节载入史册。古往今来当国家处于危难之时,又有多少人为了苟安而偷生?当时安禄山、史思明叛乱,波及大半个中国,那些归降敌人的旗幡,曾遍立黄河之北。大木凡怀古诗作,都以爱憎分明的思想表现之,这是他与众不同之难能可贵处。其间所写诗作,结为《雪林集》一卷,收诗73首。
  四、辞官归里
  回京后,大木仍于馆阁任中书舍人职,整日里面对公文书簿,往来函札,缮写不完的文书诏令,诰敕文牍。囿于宫墙禁苑之内,好象投入樊笼的鸟儿,满腔才华横溢的青春热血,渐渐耗干,满腹报国为民的才干,不得重用。随着年龄的增长,长期压抑苦闷的心情,使他焦燥,忧虑,不安。他在《岁暮书怀八首》中说“我生渐与老为邻,虚负须眉著此身”“十丈愁围拔不开,小窗破闷有谁来?交疏那能长探病,奴去方知不爱才。白面耻谈天下事,黄金空吊昔王台。甘心一寸何曾试,况复年华取次催。”“十年尘土老京华,冷淡心情只忆家”“此生不愿侏儒饱,赢得飘摇似转蓬”,来抒发心中的愤懑及报国之志无望。他感到仕途渺茫,壮志破灭,厌倦了官场,回家饿肚子,也不吃嗟来之食。于康熙三十二年决然辞官离去,回到了久别的故乡——德州,以诗书自娱,居家诗稿结为《曹村集》一卷,收诗101首。康熙三十九年,诗人一夕忽卒,年寿仅五十有一。殁后家境窘状,惨不忍睹。在京为官的同乡谢重辉(字方山,德州人,官刑部郎中,诗人,著有《杏村集》七卷。回乡怀念故友,经冯宅,作诗一首记之:
  《过大木宅有感》
  风掩蓬门旧宅荒,就中何处最凄凉。
  停车不见吟红药,驻马惟见种白杨。
  栋宇凋残〓向秀,图书零落感文昌。
  可怜满箧雕龙赋,末得生前动汉皇。
  荒凉的庭院,残旧的老屋,藏书零乱,满箱没梓行的诗稿,再也听不到那吟诗的声音了。一代名士、诗人,才名虽高没有得到满清王朝最高统治者的尝识和重用,他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孤高的心灵在悲凉中逝去,他过早地离开了人间。呜呼!悲夫,惜哉!
  王士禛说:“馆选不得与,以中书舍人终,近日才士之厄,未有如大木之甚者。”(见《渔洋诗话》卷下)
  赵执信说:“先生才浮于位,年不副名,谈者咸以为憾。”(冯舍人遗诗序)
  结束语
  大木在清初诗坛上是位颇有影响的优秀现实主义诗人,以“新妍峭蒨,神韵冷然,清警绝俗,咏古尤佳”而著称。殁后诗稿散佚,后经先生裔孙德培搜集,得五百篇,奉遗集走五百里(德州至青州)请祖友赵执信为之序,才付梓行世。这就是先生给后人留下的一分宝贵遗产——《冯舍人遗诗》六卷。赵执信在序文中说:“先生冰雪之文,皭然出风埃之表,方将羽仪六经,传之不朽……”。由清代诗坛泰斗王士禛为大木先生撰写了《墓志铭》(收入《带经堂集》),《冯舍人遗诗》集收入《四库全书》。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第一辑共筛选了28篇史料,分设9个栏目。包括抗日英烈、、人物春秋、历史足音、血泪史痕、伪匪乡霸、名人轶事、史海钩沉、往事追怀、德州揽胜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寿昌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冯廷櫆
相关人物
赵执信
相关人物
谢重辉
相关人物
德州
相关地名
柴市东头古道场
相关作品
过大木宅有感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