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聚五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745
颗粒名称: 李聚五传
分类号: K827
页数: 12
页码: 1-12
摘要: 忍歌“离黍”注,书生壮志卫乡土,声威百里称“三五”。的确,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李聚五是齐河人民心目中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傅亚平率少量人员并入三十一支队。不久,李聚五于南北庄子又被伪匪张德新部逮捕。1938年底,形势急剧恶化。李聚五接受任务,立即深入敌区,决心和齐河人民生死与共,患难相济。李聚五立即带医生登门抢救,使其脱险,一家人感动得热泪盈眶。李聚五能忍能让,气度非凡,凡有利于合作抗日的事他都干。一席铿锵有力的话,使红枪会自动散去。禹城西尹集程义润的民团被鬼子包围时,李聚五闻讯,立即带队前往解围。战场上拣到的程团所丢马匹和枪支,原物奉还,并相约以
关键词: 李聚五 抗日英烈 德州

内容

忍歌“离黍”注,
  书生壮志卫乡土,
  声威百里称“三五”。
  泺北烟云,
  八载风和雨。
  艰苦年月同舟渡,
  重逢何事频频误,
  挑灯对语人如故。
  天际飞鸿,
  又诉来思苦。
  这是原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何郝炬同志对鲁北抗日英雄李聚五、吴匡五和王权五的追忆和称颂。
  的确,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李聚五是齐河人民心目中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忧国忧民,以国难为重负,视救亡为己任,不顾个人安危,不惜自身牺牲。他为组织武装,开辟抗日根据地,解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他身经百战,胜不骄败不馁,革命精神日益旺盛。解放战争中,他为保卫解放区,战死疆场,留下有口皆碑的美名。
  一
  李聚五原名李建奎,1903年生于山东省博山西石门村,从上小学时就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幼爱听岳飞抗金之类的英雄故事,爱慕英雄人物的卫国壮举。
  1921年,李聚五于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又考入山东省第一师范专修科。在苏联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济南各学校进步师生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群众运动,此起彼伏。李聚五和同学们一起上街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盘查日货,表现非常积极,受到进步师生的称赞。
  1926年3月,大土匪刘黑七(刘桂堂)派匪徒深夜闯入李聚五家抓丁,李全家抗拒,父亲和三哥当场被打死。李聚五愤懑已极,他想:在这倒霉的社会里,无端祸从天降,有冤哪里去申?要报仇,就得联合人民大众,干一番改造社会的事业,拯救人民于水火。于是,他把仇恨的怒火暂压心底,暗下决心,相时而动。
  李聚五牢记孙中山“唤起民众”的遗训,抱着提高民众文化、唤醒民众觉悟的愿望,先后在青岛海滨女中、平度中学、济南二中以及临邑、惠民、齐河师范任国文教员、训育主任、总务主任等职。他积极向学生灌输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为寻求救国门路,1929年在平度中学参加国民党,并曾为县党部委员。然而不久,他见国民党内部勾心斗角,祸国殃民,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背道而驰,便公然声明与国民党脱离关系。李聚五在任教期间,一直把“五三”惨案铭刻心头,表明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因其宣传抗日救国和对学生进行维护民族尊严的教育,被学校当局视为“可疑分子”,多次遭到排挤。因此,他对国民党腐败的教育事业心灰意冷,1935年底断然弃教,在齐河福王庄购买土地,从事园艺生产。白天劳动,夜间读书,研究救国救民的良策,念念不忘改善民生。
  二
  “七七”事变,民族危亡,国难当头。李聚五深感投身救亡责无旁贷,毅然卖掉园林作为经费,组织抗日武装。1937年冬,李聚五在福王庄邀集七八个人,找驻兵伦镇、刘桥一带的范筑先联系,领来“十二支队”番号。为尽快扩大队伍,同一切抗日力量合作,他到南北庄子与具有一定民族气节的杨汉三就团结抗日取得一致意见(杨汉三已拉起武装)。二者合并,组成三十多人的队伍。不久,李聚五、杨汉三又同卢志和的队伍合并,统称“抗日救国军”,队伍扩大至六十多人,卢志和为司令,李聚五任参谋长。队伍活动于齐河、济阳、临邑、禹城、平原、高唐一带,力图开创抗日根据地。
  1938年5月,部队在平原县范庄被张八师(张栋臣部)包围,卢志和潜逃,部队被缴械,李聚五被俘。其间巧遇李聚五的学生张八师一大队队长邓协臣,李对邓进行了一番爱国主义教育,获得释放。李聚五不泄气,去聊城再找范筑先,仍被任为鲁西北抗日游击十二支队参谋长。
  同年八月,李聚五和杨汉三等人到齐河柳官屯一带收集枪支、扩充兵员,不料在禹城县田庄跟刘向义部遭遇,李聚五被抓去。杨汉三寻找关系转托社会名流贾文让出面调停。但这时刘向义已将事情报告给日本人,他已不能作主。贾文让决定以自己的至亲杨廷佑换出李聚五,再同李聚五共同商量救杨廷佑。李聚五刚脱险,日本人就要刘送李聚五交他们亲自审讯。不料,杨廷佑在被押送的路上被刘向义的人枪杀。李聚五闻凶讯,悲痛万分,他决心拼命抗日,为烈士复仇。
  李聚五脱险后,迅速重整队伍,半个多月又组织起百多人的抗日武装,遂南跨铁道驻军邵庄。他根据多次受挫的经验教训,认为要胜利必须依靠共产党的领导。他亲自去找鲁西北特委负责人张霖之,要求来一名共产党员任部队司令。应李的要求,特委派共产党员傅亚平(通过范筑先)任十二支队司令,李聚五仍任参谋长,在齐河、禹城、茌平三县边界地区,打开了抗日局面。十一月,十二支队在邵庄突然遭伪县大队姜洪奎部包围。驻防于邻村的傅亚平闻讯率队增援,李聚五突围,队伍被冲散。李聚五带伤率部折回铁道北游击抗敌。傅亚平率少量人员并入三十一支队。不久,李聚五于南北庄子又被伪匪张德新部逮捕。经贾文让周旋,再次脱险。
  李聚五几经挫折,斗志更坚。有些学生和好友见他太危险,好心劝他作罢。他说:“我为国家为民族做一点有意义的事,这才算开头,受苦受难对我是个锻炼。为国捐躯,为革命铺下一条血路,让成千上万的人沿着血路向敌人冲锋,我当含笑于九泉,什么叫危险?!”人们十分钦佩李聚五为民族不怕牺牲、斗志愈挫愈坚的精神,赞叹地称他为“铁头英雄”。
  1938年底,形势急剧恶化。李聚五从多次挫折中更加坚信:只有在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抗日才能取得胜利。于是,他克服困难,北奔乐陵找共产党八路军,终于受到一一五师东进抗日纵队司令肖华的接见,被任命为鲁北支队参谋主任。在党的领导下,他如饥似渴地学军事学政治,很快成为一名文武兼优的抗日指挥员。
  三
  1941年,当日寇统治齐河最残酷的时候,我党提出“敌进我进”的方针,即敌人向根据地进,我军向敌占区进,叫“翻边战术”。冀鲁边二地委决计向南开拓。因李聚五熟悉齐河情况,地委、专署、军分区共同讨论,决定任命他为齐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县大队长。李聚五接受任务,立即深入敌区,决心和齐河人民生死与共,患难相济。
  李聚五身为一县之长,没有丝毫官气。虽不是共产党员,却有一身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处处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他作风朴实,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是人民的知心人。他每到一村,一住下来,立即就会拢来一帮老百姓同他谈心,连儿子成亲、闺女出嫁的事都愿跟他说叨说叨,聆听高见。群众反映:“有人说李县长是国民党,我看很象共产党!”
  李聚五自觉与群众同甘共苦。一次,他指着筐箩底上的干粮末末说:“这是群众的血汗啊,粒粒皆辛苦嘛!”边说边拾起来吃掉。他在长期战争环境磨炼中,习惯了戎马生涯,到村里不愿给群众添麻烦,常常是解下驴上的褥套一铺,倒头就睡。衣服鞋袜破了,补了穿,穿破了再补。他的一件衬衣破得实在没法再穿,战士拿去当擦枪布用了。他发觉后很惋惜地说:“还能将就两个月,撕得多可惜呀!”
  1942年夏天,部队住到冯家井子。听说有一家贫苦农民因吃野菜中毒,全家五口人性命难保。李聚五立即带医生登门抢救,使其脱险,一家人感动得热泪盈眶。李聚五关心群众疾苦,处处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每逢播种和收获季节,只要一有空闲,他总要带领干部战士帮助群众抢种抢收。人们说:“李县长不光打鬼子除汉奸智勇双全,干庄稼活也是把好手。”
  四
  李聚五能忍能让,气度非凡,凡有利于合作抗日的事他都干。在济阳、临邑一带遭红枪会包围时,他挺身而出大义懔然地讲:“中国人面对日寇侵略,需要的是同心抗战而不是自相残杀……。”一席铿锵有力的话,使红枪会自动散去。禹城西尹集程义润的民团被鬼子包围时,李聚五闻讯,立即带队前往解围。战场上拣到的程团所丢马匹和枪支,原物奉还,并相约以后在抗日中加强合作。
  两度同郑万刚合作,更显示了李聚五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胸怀。1938年夏驻军邵庄时,为扩大抗日力量,他第一次只身去南北庄子同土匪头子郑万刚谈判。几句寒暄之后,便真诚相见地指出:“老大哥,你这没根没梢的土匪队伍是没有出息的,只有参加抗日才是正道。……”郑万刚被说服,让他儿子郑德轩先带二百多人来邵庄会合。来后不久,一次行军路上,郑的兵因抢吃西瓜同群众发生争吵。李聚五闻讯赶到,对部队进行纪律教育,向瓜主道歉并照价付钱。一次,李聚五不在,郑的兵夜间抢了群众的东西,被部队司令枪毙了两个。李聚五对此提出异议,他认为,要把土匪改造成人民子弟兵,是需要一个教育过程的,不能操之过急。此次事发,郑德轩虽明无异议,但暗有打算,事后假说回去整顿,返回本部。
  1941年秋,李聚五调任齐河县长兼县大队长后,坚持党的“联合一切力量,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他曾冒死找赵芙亭、聂胡子、张德新谈判,他们有的公开拒绝合作,有的阳奉阴违毫无诚意。向县委汇报情况后,县委派他再去找原来叛离的郑万刚。郑态度稍好,但有四怕:一怕鬼子打他:二怕张德新吃掉他;三怕抗日胜利没把握;四怕被收编后对他不信任。李聚五针对他的思想顾虑,耐心地宣传了我党的抗日主张、统战的重大意义和抗日必胜的根据。推心置腹地说:“中华民族已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每个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都要求抵抗侵略,奋起抗日,保卫国家。我相信郑团长眼看着大好河山和人民的生命财产惨遭涂炭,不会无动于衷吧?!是个有血性的汉子的话,不会甘当亡国奴吧?!”“不会的,不会的。”郑万刚被激起火来,尴尬地说,“但不知其他几个团(指赵芙亭等杂牌)对抗日如何打算?”李聚五严肃地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去何从,任其选择。”接着给郑万刚指出三条路:一条是光明路,——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抗战到底;二是死路一条,——归顺张德新,一块去当汉奸,与人民为敌;三是解散队伍,回家为民,束手等待鬼子的凌辱。最后鼓励说:“我看郑团长是有民族气节的人,是有血性的英雄汉,一定会走光明道路的。”郑万刚腾地站起,一拍大腿说:“我是个大老粗,不怕脑袋搬家,就是眼光不亮,看不清时局,多谢县长指教。不过我干过一些坏事,只要政府不嫌弃,愿在您的指挥下一起抗日。”李聚五申明:“不管什么人,只要真心抗日,以前的过失,既往不咎;抗战不分先后,只要英勇杀敌,同样评功。”并向郑万刚交代:全团编为县大队一个中队,人员不混编,枪支不调换,请他参与县大队的领导。郑万刚听后激动得又一次站起来说:“一言为定,我全团人马请县长收编。”收编郑万刚以后,齐河北部和临邑南部的根据地很快连成一片,对其他土匪伪顽头子也是当头一棒。
  五
  齐河县境内较大的地方杂牌势力,东有赵芙亭,西有张德新,南有聂胡子,除北边郑万刚被我收编外,其余三股都当了汉奸。敌强我弱环境恶化,李聚五采取巧妙的游击战术,经常打击敌人,鼓舞部队士气,振奋人民斗志,开辟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赵芙亭当汉奸以后,任伪山东保安第七旅旅长。他收罗伪军近两千人,盘踞孙耿一带为非作歹。在搞清其武器装备、设防部署后,李聚五率县大队配合冀鲁边军区二分区三营,于1942年除夕之夜以闪电战术突袭赵匪驻地,打得敌人晕头转向,半个小时结束战斗。敌人死伤150多名,击毙赵匪之弟特务营长赵普轩。赵匪惨败,料其必然报复,李聚五根据县委的决定,率县大队以麻雀战术巧与周旋,使其到处扑空。继而派出小分队,夜间摸敌哨、吃掉小股敌人,搞得赵匪胆战心惊,无力反扑。同年3月29日,李聚五率县大队、各区队和1000多名基干民兵,配合冀鲁边军区二分区主力十七团,在大代庄围歼赵芙亭部。缴获长短枪700余支,战马40多匹。赵芙亭在我战士张凤来的刺刀之下做鬼。此后,抗日军队在齐河县声威大震。7月下旬,李聚五率县大队突袭东孙耿,把在大代之战漏网、收集残部伺机反扑的赵芙亭之弟赵仁斋部一举歼灭。至此,赵氏兄弟苦心经营的伪七旅彻底覆没。
  张德新投降日寇,办起了兵工厂。先后在刘安庄、宣章屯、大黄庄、张保屯、刘善庄、大费庄、小王庄等地安上了十几个据点。匪徒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血债累累,民怨沸腾。1942年,李聚五一面部署向伪军家属开展政治宣传,瓦解敌军,一面组织各区队和民兵,对敌开展“纠缠战”。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局面:许多伪属规劝亲人不要与人民为敌;不少伪军主动给我军通风报信或弃暗投明携枪反正;还有的在与我作战时对空放枪、弃械回窜。李聚五组织县大队战士和民兵,夜间小股出击袭扰,在据点周围埋设地雷,致使张团上下惶惶不可终目,龟缩在据点里不敢轻举妄动。1944年9月,李聚五率部乘胜前进,接连攻克大黄、张保屯、小王庄、宣章屯四个据点。小王庄一战,击毙伪大队长孙寨君。全歼敌军13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7挺、小炮6门、步枪100余支。1945年3月,李聚五率县大队、各区队和基干民兵2000多人,配合渤海军区一个团,扫清县境北部所有日伪据点,为解放全县创造了条件。
  聂胡子(聂宜增)在桑梓店一带对人民杀刮抢掠、残酷统治,民愤极大。1945年11月,我县大队配合渤海军区十一团出兵贾庄,采取地道战术严惩聂匪。从大湾底朝据点挖一条一里多长的地道,在据点底下放上炸药、引线。天将拂晓,“轰隆”一声巨响,据点西北角被掀翻,60多个伪军上了西天。我军乘硝烟弥漫、敌人混乱之际,迅猛杀入,敌人大败。聂胡子刮掉胡子妄图逃跑,刚一露头即被我军击毙,恶贯满盈的聂团遂告覆灭。
  六
  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竟然破坏和平停战,进攻我解放区。根据县委对形势的分析,兵分两路,以县委书记县大队政委李代耕为首活动于西部,李聚五率县大队防御于敌人直接威胁的南部。
  4月24日下午3时,国民党驻桑梓店之三十六师一〇八团向我齐河县大队驻地草庙王发动进攻。经激战,蒋军溃退。次日,国民党从济南增兵600余人卷土重来。李聚五身先士卒,率县大队誓死保卫解放区。激战4小时,打退蒋军数次冲锋,毙伤蒋军70余人。李聚五在战斗中不幸胸部中弹光荣牺牲。时年四十三岁。
  黄河在怒吼,人民在抽泣。
  李聚五的牺牲,使全县人民沉于极度悲痛之中,胸中燃起反蒋复仇的怒火。
  4月30日,齐河县政府在张保屯举行万人集会,痛悼李聚五。在庄严肃穆的追悼大会上,首先宣读了渤海行署主任李人凤的书面悼词,接着宣读了区党委根据李聚五生前多次要求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的决定。
  会后,送灵到盐店于家安葬。灵柩所过村庄,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设路祭悼念英灵,寄托哀思。
  安葬后不久,获悉蒋军企图盗尸“示众”。为保护烈士英名,灭敌有生力量,县大队曾于烈士墓附近设伏三夜,并秘密将灵柩迁葬于洪官屯。
  李聚五逝世近五十年来,他的音容笑貌一直活在人们的记忆中。正是:
  碧血染青史,青史有声并有色,
  忠躯葬黄沙,黄沙埋骨不埋名。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第一辑共筛选了28篇史料,分设9个栏目。包括抗日英烈、、人物春秋、历史足音、血泪史痕、伪匪乡霸、名人轶事、史海钩沉、往事追怀、德州揽胜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丁言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聚五
相关人物
德州
相关地名
追忆“三五”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