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魏营州刺史高贞墓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729
颗粒名称: (三)魏营州刺史高贞墓碑
分类号: K877.45
页数: 3
页码: 98-100
摘要: 据《德县志》载:“高贞碑,北魏正光四年立,清嘉庆十一年,由城北第三屯出土。孙渊如观察移置学宫。并镌跋语及李斯篆二十九字于碑阴。独山莫友芝《金石笔识》云;‘是碑为石刻最整峭者,与张猛龙一石,同在正光时,可称双绝’。”北魏高贞碑,如今碑文已残缺不全,碑阴的跋语及篆书铭文,都还清晰可识。他的传世著述达十七种。“嘉庆丙寅岁,王孝廉保训告我,德州卫河第三屯,出魏高贞碑。与知州原逊志,库大使沈志水,移置学宫。上面跋语所说的“泰山刻石”,与高贞碑并没有什么联系。这个刻石,据传说是秦丞相李斯写的。孙星衍的用意非常明显,就是让最可宝贵的篆书铭文,与高贞碑这件金石史上的希世之珍,“以永其传”。
关键词: 德州 高贞 墓碑

内容

据《德县志》载:“高贞碑,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立,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6),由城北第三屯出土。孙渊如观察(观察是道台的别称)移置学宫。并镌跋语及李斯篆二十九字于碑阴。独山莫友芝《金石笔识》云;‘是碑为石刻最整峭者,与张猛龙一石,同在正光时,可称双绝’。”
  北魏高贞碑,如今碑文已残缺不全,碑阴的跋语及篆书铭文,都还清晰可识。《德县志》所说的孙渊如观察,名孙星衍(1753—1818),字渊如,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清乾隆进士(殿试一甲第二名),历官山东督粮道。当时的督粮道署,就设在德州(现在的德州行署所在地)。他在德州居官的时间较长,他深究经史、文字、音训之学,旁及诸子百家。他还研精金石版本,工隶篆,尤精校勘。他的传世著述达十七种。关于金石碑帖方面的专著有《魏三体石经残字考》、《寰宇访碑录》、《平津馆金石萃编》等。他是清代较有影响的学者。他用行草写下以下词句,刻在高贞碑阴。词曰:
  “碑浮卫水兮,移之学官。墓崩阤兮其人传。惟贵戚之尚德兮,曷藉勋名之烂然。我无建树于兹士兮,独好古以穷年。愧岘首之羊公兮,庶后人之宁想乎碑前。”接着又写了跋语是:
  “嘉庆丙寅岁,王孝廉保训告我,德州卫河第三屯,出魏高贞碑。与知州原逊志,库大使沈志水,移置学宫。
  “賜进士及第山东督粮道阳湖孙星衍撰书刊记”。
  又过了四年,孙星衍又在高贞碑阴,镌李斯篆书铭文二十九字。下面跋语是:
  “篆泰山刻石,以乾隆五年燬于火,传书漫漶。余藏有旧拓本,尚可寻求笔意。严君可均通篆法,因嘱双钩上石,勒德州学高贞碑之阴,以永其传。
  “嘉庆庚午岁上元日兰陵孙星衍记”。
  上面跋语所说的“泰山刻石”,与高贞碑并没有什么联系。它指的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登泰山,丞相李斯等为歌颂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而刻的石碑,石至明代,只存二十九字。这个刻石,据传说是秦丞相李斯写的。它已经有两千二百年的历史。上面跋语又说:“乾隆五年燬於火……余藏有旧拓本,尚可寻求笔意”。孙星衍特嘱托精通篆法的严可均④,把所藏的“泰山刻石”拓本铭文,用双钩法摹下来,刻在高贞碑之阴。孙星衍的用意非常明显,就是让最可宝贵的篆书铭文,与高贞碑这件金石史上的希世之珍,“以永其传”。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文收录了回忆三人小组在德州、胜利光复禹城、渤海军区袁司令谈禹城战役、一夜拔除陵、盘沿线十个伪军据点、岗楼、德州历史沿革、德州明苏禄国东王墓考、德州航运史料、德州地区地震史料、德州机床厂建厂及生产发展概述、我所经历的南京“四·一”惨案14篇德州文史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孟才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