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花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城文史第十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667
颗粒名称: 方志花絮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4
页码: 221-2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德州方志述存考略历史著述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文史资料 德城 方志

内容

德州方志述存考略
  王桂云
  地方志乃是一定区域里的历史著述,它可为文史研究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
  方志有其独特的体裁,它把志、传、图、表、记、录等融于一体,时间上下断限,分门别类记叙事物。内容有其综合性,举凡一地的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灾异等等,皆包罗在内,被举称为“一方之全书”、“地方百科全书”。方志强调“贵乎致用”,为现实服务,“述而不作”,即不作议论之文,所以典籍丰富,资料性强,除具有一般历史学科的特点外,还具有普及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影响非常广泛。
  编纂地方志是我国民族文化特有的优良传统,历史悠久,起源很早。汉代为地记,唐代为图经,宋代定型以志命名,明、清朝方志编纂发展到鼎盛时期,民国年间仅为清代的余绪。德州地处黄河下游,古代隶属燕、赵、齐、鲁,可记史事繁盛,名人倍出。夏禹疏通九河,曾至禹城十里望测水位。春秋战国时,孔子周游列国曾至济阳县,《论语》中写道:“余在齐国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传说此事就发生在济阳,所以有“闻韶台”的古迹。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任平原郡太守。他书写的《东方朔画赞碑》现存于陵县,是祖国书法宝库中的珍物。明永乐十五年,苏禄国(现菲律宾一部分)的东王、西王和峒王来中国访问,东王在回国途中,病故于德州。永乐皇帝钦命为其建墓修祠,并御纂碑文,已成为中菲友谊的历史见证。上述这些史实,都在地方志中有所记述。德州在汉为鬲县,唐置长河,宋置将陵,元置陵州,明以德州移治隶济南府,与陵县易相混淆,故志于沿革篇辩之曰:“今之德州,昔之所谓将陵,所谓陵,今之陵县,昔之所谓德州,所谓安德也。”
  德州有志始于明嘉靖,至清末,曾修志13种。明代是旧方志进一步发展及地方志体系形成的阶段。明、清代纂修的德州方志有:
  景泰
  《德州志略》(明)洪钊修。钊于明景泰五年(1454)任德州知州。据万历《德州志·凡例》云:“志以旧志为本,天顺间《重修一统志》,采用《德州志》语,则天顺以前已有《德州志》可知。传说景泰五年,知州洪钊有《德州志略》已无可考。”是志早佚。
  嘉靖
  《德州志》三卷(明)何洪修、郑瀛纂。洪于明嘉靖七年(1528)时任德州知州,瀛为郡人。史麟撰《志序》云:“斯志造端何君,而润色论列出于郑君一手,笔削严而匪僭也,是非明而匪诬也,巨细该而匪略也。”这是现存最早的《德州志》,卷首残缺已不可考。志目为:卷一存天文志、地理志;卷二食货志、户口、徭役、马政、官治志;卷三人物志、杂著志、诗、文。卷末史麟后序、郑瀛后序。是志于明嘉靖七年(1528)刻,原无全本,仅见宁波天一阁藏有残本,约为四万字。德州明时领有德平、平原二县。是志见属县之概。
  万历
  《德州志》十二卷(明)唐文华修,李〓纂。文华怀度人,万历甲戌二年(1574)时任德州知州。唐文华撰志序云:“夫志志也,乃古史之遗意,盖凡郡邑必有志,所以载往征来,备览观而垂久远”。李〓跋云:“万历甲戌怀度唐公文华以经济长才刺史。”并指出:“以德州旧志浮舛混淆,漫无统纪,命予重辑。”凡例云:“志以旧志为本,天顺间重修一统志,采用德州志语,则天顺以前已有德州志可知。传说景泰五年知州洪钊有《德州志略》,已无可考。”《德州总图》志目为;舆地志:沿革、纪事、河渠、疆域;建置志:州卫、户口、赋役、漕政;官秋志:宦绩、人物、贞节;籍赋志,学校志,从记,艺文志等。于明万历四年(1576)刻,四册,九万字。
  天启
  《德州续志》十二卷(明)安绍善续修,王克宽续纂。绍善为明天启间时任德州知州,克宽为邑人。是志是明万历志的续本。据《清乾隆志》张庆源撰的《记德州志本末》云:“自明洪武始,志,修于万历四年,知州唐文华采洪公创草略语,是为唐志;再修于天启五年,知州安绍善是为安志。此二志大抵不免阙略。”是志增补有限,大都是万历志原本,仅见秩官志续增至天启年间。天启续刻本北京图书馆藏有残本。
  明末
  《德州志略》(明)程先贞修,先贞为郡人。据清康熙志程先贞序云:“德州旧志见不可读。先贞忝在后学窃取遗言作志略,拾诸断碑残碣剩面,余编汲汲如恐不及。”然而,是志早不传。可能为康熙志的资料。
  康熙
  重修《德州志》十卷(清)金祖彭修,程先贞纂。祖彭为吴江人,清康熙十二年(1673)时任济南府德州知州;先贞为邑人,历任工部员外。还有州同曹承先,州判滕元鹤等十人参修。卷首有金祖彭、程先贞撰序。金序云:“国有史、郡有志,史以记一代之兴衰,志以记一方之得失。志者,史之权舆也。”并指出:“德为山东第一州,州之志书为明万历四年唐侯文华所在其可典故已多漏轶,迄今又九十余年,其间贤才之蔚起,州人工部员外程君正夫,家学青箱,文坛彩笔,情闻往牒,通达国体,林居二十六年不交世务,所辑之书名曰《德州诗搜》、《德州文搜》,所著之诗名曰《德州先贤诗》,凡若干卷,而又以郡乘阙遗莫备。职方之采蒐罗故实为志草十篇。”因而:“故奉天子有纂修方志之命。”程序云:“德州旧志见不可读。先贞忝在后学窃取遗言作志略,拾诸断碑残碣剩简余编。汲汲如恐不及。”因而修志。还有萧惟豫撰志拔云:“郡邑之有志,犹之国之有史也,然史之与志有异,史略而志详,史兼劝戒,所记天下之事,善恶并列,每不胜书;而志独记郡邑之善耑以为劝,可以备载而无遗,以史与志异也。然则,志之有传之,其可传者也,其不可传者勿以传,为是又作者之责。”据邹士廉《金志正伪辩》,则又谓正金志修于康熙十二年(1673),伪金志改于康熙十八年(1679)。列目为:卷一封域志:图考、星野、沿革、山川、乡厢、市镇、古迹、坟墓;卷二建置志:城池、公署、仓库、驿馆、铺舍、桥梁、楼亭、坊表;卷三赋役志:户口、差徭、田土、税粮、驿站;卷四学政志:儒学、书院、社亭;卷五祀典志:坛壝(wěi)、庙祠、寺观;卷六兵卫志:恭将、游击、都司、德州卫、德州左卫、驻防城守卫;卷七秩官志:部使、武德道、知州、州同、州判、吏目、教官、宦迹;卷八人物志:大儒、先贤、孝子、贞烈、仙释;卷九选举志:进士、举人、岁贡、恩拔、封荫、武职、例监;卷十纪事志:夏、周、秦、汉、晋、南北朝、隋、唐、后梁、后晋、宋、金、元、明、皇清;德州志图附考:《州河图》、《本州河道图》、《州境图》、《州城图》、《州治图》、外有《八景图》。志内《纪事志》按编年编写,《人物志》则列五目,局限较大。十卷之外,还有土产、义学、浮梁三篇,可谓独特。是志于康熙十二年(1673)刻,四册,约为二十万字。
  《长河志籍考》十卷(清)田雯编。雯字纶霞,又字紫霞,号山姜,晚号蒙斋,郡人。著有《古欢堂集》、《黔书》、《长河志籍考》等。是志卷首有田雯题辞云:“阅残志……错举则纷。”为订正旧志而修是志。录有《九河图》一幅。志目为:卷一沿革变迁;卷二九河故道;卷三州镇七:曰新安、曰边里、曰王满、曰王解、曰土桥、曰桑园、曰曲陵是也;卷四德水考;卷五先师庙、乡贤庙、名宦祠;卷六官廨、桥梁;卷七里俗相沿;卷八永庆寺、董子祠、高真观、江东神庙、东岳庙、武安王庙、晏公庙、北极庙、天妃庙、八蜡庙、铁佛寺、抬头寺、东方朔祠、颜鲁公祠、河神庙、龙泉寺等;卷九剑塚、东方朔墓、清河郡公墓,苏禄国王墓等;卷十高真观。尽管是志为私纂,尚难称为完整的志书,可是提供的资料还是靠得住的。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古欢堂刻本,一册,六十一页,约为三万余字。
  乾隆
  《德州新志稿》七册(清)宋弼辑。是志已不传,而据宋弼撰《州乘余闻》,由马洪庆撰跋云:“右《州乘余闻》一卷,前辈宋蒙泉先生所撰也。先生尝辑德州志稿,已复掇拾轶闻,勒成此书。”宋弼撰的小引云:“己巳庚午间(即乾隆十四至十五年)葺州乘,网罗旧事。”另据乾隆志张庆源撰《记德州志本末》云“余所及见者有州人田山姜先生《长河志籍考》一编,州人宋蒙泉先生《德州新志》七册。”说明是志曾有流传,可惜早佚。
  《州乘余闻》一卷,(清)宋弼撰。弼字蒙泉,德州人。在辑德州志稿时,掇拾轶闻,勒成是书。可谓修志的参考资料。卷首有宋弼撰小引云:“己巳庚午间,葺州乘网罗旧事,偶得一二,辄礼记之,然志乘举要,而已余者,顾弃之可惜。因更述所见闻,并刺取前人文字,却得百数十条,遂命曰余闻。草率写录,几不可辨,献具纪晓岚见之,漫谓以临川世说,遥遥千载,纵有一二相似,〓(nà)可便唐突古人,念晓岚之意,聊复芟录,偶然披阅,亦觉神明奕奕,转眼明代三百年流传绝少,安能上比古人有好我者,正不妨共为刻画,即以此意贴之,同志更希少益耳。”继录有河间纪昀等的题词。志目列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赏与、识鉴、规箴、品藻、豪爽、旷达、感慨、栖逸、游历、容止、故实、感逝、游戏、任诞、俭啬、汰侈、忿悁(yuān)、女流、志怪。跋由后学马洪庆撰,赞称:“肖疏简远,深得六朝风神。”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修,光绪十四年(1888)由马洪庆养知堂刻,一册,万余字。
  《州志拟稿》十二卷,(清)吴楚椿修。楚椿州人,字八千,曾纂《桑梓图考》一卷,《河漯纪略》一卷,又与州人邹望裔同纂《州志拟稿》十二卷。据张庆源《记德州志本末》有此记载,是志不传。
  《德州志稿》八册,(清)孙筠亭修。筠亭太仓人。据张庆源称:“太仓孙筠亭先生《德州志稿》八册。”然早已不传。
  《德州志》十二卷,卷首一卷,(清)王道亨修纂。道亨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时任德州知州。张庆源以下二十五人协修。卷首录有明唐文华和李钥,清金祖彭等撰的旧志序和跋。金序云:“国有史,郡有志,史以记一代之兴衰,志以记一方之德失,志者史之权舆也。”并讲修志为奉“天子有纂修方志之命。”张庆源撰的《记德州志本末》云:“自明洪武始志,修于万历四年,知州唐文华采洪公钊草略语,是为唐志,再修于天启五年,知州安绍善是为安志,此二志大抵不免阙略。康熙十二年,知州金公祖彭复修志。”又云:“余所及见者有州人田山姜先生《长河志籍考》一编;州人宋蒙泉先生《德州新志稿》七册;州人吴八千先生《桑梓图考》一卷、《河漯纪略》一卷,又与州人邹君望裔协纂《拟稿》十二卷;太仓孙筠亭先生《德州志稿》八册。”真可谓富矣。《凡例》三十八则,云:“明洪武三年(1370)修《大明一统志》,州县仍无专志,永乐十六年诏天下郡县卫所皆修志,邑之有志实始于此。万历四年《唐志凡例》云:“志以旧志为本,天顺间重修一统志,采用德州志语,则天顺以前已有德州志可知。传说景泰五年知洪钊有《德州志略》,已无可考。”并对卷首设有《时巡恭记》、《御制恭记》、《皇恩恭记》、《行宫恭记》等目,说明为:“銮辂时巡,恩泽汪〓(huò),自古未有。德州为入京境首站,恭记列入卷首,宸翰天章超载千古,昭一代之文治,恭记列于卷首;蠲免役征,赈济加恤,开科广额,皆殊恩也,载入记事卷,间则亵关恭记列入卷首。”还录有王道亨等撰志序五篇,邹士廉撰有《金志正伪辩》。列图有:《行宫全图》、《河渠全图》、《州境全图》、《州城全图》、《德卫署图》、《城守尉署图》、《恭将署图》、《守备署图》、《州官运河图》、《卫管南河图》、《卫管北河图》。正文列目为:卷一沿革、〓度;卷二记事;卷三河渠、运河全图附;卷四疆域、州境全图附,衙署名署图附;卷五仓库、坛庙、桥梁、坊表、驿传、关榷;卷六州户口赋役、普济堂、育婴堂附、卫户口赋役;卷七漕政、军政、河政、州管运河图、驿政、卫管运河图;卷八宦迹、职官;卷九人物、贡举;卷十贞节;卷十一从记、古迹、祠庙、冢墓、园亭、物产;卷十二艺文:文、诗、州人所著书目。《从记》同安志中的《杂记》。自述其因为:“从记者、由前十卷而推广及之者也、十卷识其大若,《从记》识其小者”又云:“或互相发明,或补所未备,俾仕于斯,生于斯者,有所稽考,有所观感,于政治、风俗不无不补云。”是志纂修有其特点,资料翔实,堪为佳本。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刻,八册,约有三十万字。
  光绪
  《续修德州志略》四卷(清)钱祝祺纂修。是志仅为修志资料。总目为:官师志:文职官表、武职官表、驻防职官表、卫官考略;宦迹志:蒋尚思传略等十九种;选举志:文科贡表、武科贡表、驻防选举表;学校志:州学额记略,卫学额记略,繁露书院节略,州卫书院记略,正谊书院记略,重修德州学宫记略,义学记略,捐备学宫祭器记略;人物志:孝行、忠节、方外附,宋弼传略,李庭灿传略等三十二人,吕闵传略等七人为孝行,史玢传略等十人为忠节,慧圆和尚传略为方外。是志无序跋,仅为稿本,四册,约为十二万字,仅见山东省博物馆有藏本。
  《德州乡土志》一卷(清)冯翥编。是志无序和编纂时间,记事止于光绪二十八年。志目为:历史:德州卫、明洪武元年分兵守陵州、为守卫千户、九年改守卫为德州卫,三十年建卫城,永乐五年增左卫右卫。政绩录、兵事录、耆旧录、人类、民族、宗教、实业、地理、道路、物产、商业。北京图书馆有稿本一册,封面为“德县乡土志”,而书蕊为“德州乡土志”,附德地图一幅。台湾成文出版社铅印,219页,约为四万字。
  乡土志是于晚清至民国年间产生的,是与当时国内国际形势有关。清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后,丧权辱国。随之,日本割台湾,德国强租胶州湾,英国强租九龙半岛与威海卫,国势日衰,意欲图存,便实行新政。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有进步思想的有识之士除要求改习先进科学知识外,还要培育人们爱乡里爱国家的思想。祖国并不是一个空洞的词语,它有非常充实的内容,而故乡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要增强人们的爱国心,必须从培养乡土观念着手。乡土志则是最好的乡土教材。所以,这时涌现的乡土志绝非偶然。
  总之,德州的州志是丰富的,自明代到清代末年,不到四百年间,就修志达十三次,平均不到四十年就有一次修志,可见其连续性是靠得住的。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第十六辑

《德城文史第十六辑》

本书复设了《古今人物》、《古迹寻踪》、《历史足音》、《春秋随笔》、《名老字号》、《文史长廊》等栏目,续写了一些很有代表性的珍贵资料,又展示了德城区政协与广大的政协委员,不负历史重任,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为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推动德城区两个文明建设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而风雨同舟的历史画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