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胜前进 再展宏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城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614
颗粒名称: 乘胜前进 再展宏图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7
页码: 150-156
摘要: 袁桥乡砖厂位于袁桥乡碾子赵村村北,占地360亩,年生产能力1400万块,产值200万元,利税45万元,固定资产70万元,是袁桥乡经济效益较好的龙头企业。袁桥乡远离城区,东临陵县南与抬头寺乡相邻、北与河北吴桥县接壤,方圆百里无一砖厂。“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根据砖厂这一特殊行业的特点,王又生决定“借鸡下蛋”,预售红砖。原砖厂有专职保卫人员6人,仍杜绝不了偷盗现象。王又生决定辞掉6名保卫人员,自己兼任保卫。在砖厂工作了十几年的王又生,亲眼目睹了许多工伤事故的惨状,工伤事故不仅给工人造成身体上的痛苦,而且使企业受到经济损失,影响生产的进行。
关键词: 德城区 袁桥乡 乘胜前进

内容

袁桥乡砖厂位于袁桥乡碾子赵村村北,占地360亩,年生产能力1400万块,产值200万元,利税45万元,固定资产70万元,是袁桥乡经济效益较好的龙头企业。
  步履维艰
  袁桥乡远离城区,东临陵县南与抬头寺乡相邻、北与河北吴桥县接壤,方圆百里无一砖厂。
  1975年,乡革委会决定利用碾子赵村村北300亩撂荒地,建立砖厂,方便四方乡亲,增加集体收入。当时,砖厂条件简陋,用工由队里记工分,生产手制红砖,群众争先购买,砖厂经营也一度红红火火。
  1985年后,由于砖厂经营管理不善,三易厂长,仍处于困境,停产了6年,房屋倒塌,设备散烂,砖厂成为一片废墟。
  1992年,改革的春风吹遍了鲁北大地,袁桥乡党委、政府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认识到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唯一出路,决定招聘人才,实行租赁承包。
  德城区二屯乡前小屯村农民王又生,曾在某窑厂任过车间主任,热爱制砖行业。他经过实地考察,认为砖厂土地资源丰富,大窑保温性能好,决定承包砖厂,尽快扭亏增盈,改变砖厂落后面貌。第一年,他投资15万元恢复生产。谁知遇到的困难比想象中的困难还大,内忧外患,企业步履维艰,两年下来,老本也赔进去了。王又生这条硬汉子,越是在逆境中,越是不低头,他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坚定信心,勇往直前。
  1995年是个好年景。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纷纷建新房,砖的需求量大,价格也开始回升,这给砖厂带来了好运,砖厂由此起步,踏上了正规生产的征程。
  借鸡下蛋
  企业生产靠设备,良好的设备则是生产的基本保障。袁桥乡砖厂原有设备除丢失、损坏外,远远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扩大生产,必须尽快添置设备。但是,购买设备需要资金,银行不贷款,乡政府条件有限,无力扶助,亲戚朋友也拿不出大宗资金支援,怎么办?必须自己想办法,走自己的路,寻求一套自己的解决方式。“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根据砖厂这一特殊行业的特点,王又生决定“借鸡下蛋”,预售红砖。即:降低了砖的价格,让群众预交砖款。虽然利润降低了,减少了收入,但有了资金生产就能运转。仅1995年一年,砖厂预售红砖250万块,筹集资金达35万元,先后购置400型砖机一台、802铲运机一部、60推土机一部、大型采煤机一台、板车12辆、装窑车11辆。另外,还打了一眼机井,修善了10多间办公室。
  承包7年来,砖厂用“借鸡下蛋”这种方法添置了55万元的设备,没向国家银行贷款一分钱,初步解决了企业的流动资金,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运行。
  加强管理
  改革的春风,给砖厂这个乡村企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从困境摆脱出来的砖厂,如何向前发展,这个问题又摆在了厂长王又生面前。王又生清楚地认识到,企业要发展,管理是关键,必须从管理入手,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占有,以增加经济收入。于是,他大刀阔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压缩非生产人员。旧的管理体制,给企业带来许多弊病,企业要进步,必须在体制上动大手术。原砖厂财务科、销售科、生产科等科室齐全,管理人员多,且人浮于事,王又生决定由此下手,压缩全部行政管理人员。自己身兼数职,即当厂长,又兼任会计、保管、销售员等。他早上四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一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心扑在工作上,一人承担了17人的工作量。
  原砖厂有技术人员8人,现压缩为1人,技术员既是窑头师傅,又是统计、维修工和电工,一人干8人的活。
  原砖厂有专职保卫人员6人,仍杜绝不了偷盗现象。王又生决定辞掉6名保卫人员,自己兼任保卫。人少了,责任心强了,砖厂从此再没出现丢失电机、红砖的情况。
  砖厂两部铲运机运土,雇技工操作开支较大,王又生又决定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干,父子兵齐上阵,共同活跃在砖厂里。
  由于压缩人员,减少了开支,一年可节约近二十万元。
  人员少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精明的厂长带出了一批精干的队伍,他们一人多职,任劳任怨,紧张而有秩序地忙碌着。
  提高产品质量。产品质量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企业要发展、要生存,靠的是以产品质量赢得市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砖厂十分重视产品质量,决心以优质的红砖赢得更多的用户。车间建立了岗位责任制,规定了标准操作规程;喂料机、喂煤机、切条机、回收机等均有12名技工把关。严格的操作程序,保证了砖的基本质量,再加上砖厂土质好,烧出的红砖质量优良,深受周围群众的欢迎,产品年年供不应求,市场进一步拓展。
  改革分配制度。工资待遇关系到工人的切身利益,砖厂按照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建立了按劳分配的激励机制,实行两种工资形式。行政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工作完成好、工作量较大,得到的就多;车间工人实行计件工资,如板车工一车3角,床子工1万水坯25元,天天记账,月底结算。砖厂资金困难再大,也保障工资按时发放,7年来,从未拖欠工人工资一分钱,从而也有力地保持了工人队伍的稳定。
  安全生产。砖厂工作多是露天作业,劳动量大,工作艰苦,工伤事故较多。在砖厂工作了十几年的王又生,亲眼目睹了许多工伤事故的惨状,工伤事故不仅给工人造成身体上的痛苦,而且使企业受到经济损失,影响生产的进行。为此,几年来,砖厂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改善生产环境,建立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对工人进行安全生产的教育,要求工人在生产期间不大声说闹,不交头结耳,每一道工序均按要求操作。因此,七年来,砖厂从未出现一次工伤事故。
  由于加强了管理,砖厂生产井然有序,蒸蒸日上,可谓一年一大步,一年一个新台阶。
  美好前景
  袁桥乡砖厂建立至今,经历了23年的风风雨雨,曾停工六年。是改革的大潮,挽救了濒临倒闭的砖厂,砖厂起死回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自实行承包以后,王又生共上交乡政府承包费49万元,纳税12万元,为砖厂的兴旺,为袁桥乡经济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1998年7月,王又生又与乡政府签订了十年的租赁合同。他面对合同,憧憬着砖厂美好的前景,心里十分激动,他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王又生要体现人生价值,在袁桥乡干出点名堂。”他打算购置先进设备——500镇空砖机,进一步提高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年产量增产一倍以上,可达2500万块。他重新规划了360亩土地,除生产红砖外,养殖、种植齐头并进。用挖土机挖坑塘,修建30亩的养鱼塘,周围种上2万株白杨树,再修上几条路……,把砖厂建设成为花园式企业。
  随着改革的深入,袁桥乡砖厂也将乘风破浪,阔步前进,一个崭新的、花园式企业将出现在袁桥大地上,愿袁桥乡砖厂插上腾飞的翅膀,再展宏图,再现灿烂!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德城文史》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德州市德诚区文史资料等情况。例如袁桥乡概况、政权建设、乡村往事、历史回顾等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晓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袁桥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