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城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603
颗粒名称: 三伏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1
页码: 70-70
摘要: 三伏的日期是按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按照农历的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也有称为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有的也叫二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有的称为三伏。由于末伏必须在秋后,所以不少地区有“秋后加一伏”的说法。从干支纪法中,庚日到下一个庚日之间相隔十天,所以从初伏到中伏的时间固定是十天。根据古书记载;三伏创始于春秋时代的秦德公二年,流传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三伏天恰在小暑和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此外,三伏与农业生产也有密切关系,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看“头伏萝卜,二伏菜,末伏有雨种荞麦”等经验谈。
关键词: 德诚区 袁桥乡 三伏

内容

三伏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伏的日期是按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按照农历的规定,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干克纪日法中带“庚”的日子称庚日,如庚午、庚子等)为初伏,也有称为头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有的也叫二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有的称为三伏。由于末伏必须在秋后,所以不少地区有“秋后加一伏”的说法。
  从干支纪法中,庚日到下一个庚日之间相隔十天,所以从初伏到中伏的时间固定是十天。但由于有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规定,所以从中伏到末伏的时间就有十天和二十天两种情况。
  根据古书记载;三伏创始于春秋时代的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流传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三伏天恰在小暑和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此外,三伏与农业生产也有密切关系,自古以来就流传着看“头伏萝卜,二伏菜,末伏有雨种荞麦”等经验谈。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德城文史》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德州市德诚区文史资料等情况。例如袁桥乡概况、政权建设、乡村往事、历史回顾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袁桥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