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石大将军传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城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565
颗粒名称: 德州石大将军传略
分类号: K825
页数: 9
页码: 70-78
摘要: 昔日,枣市大街中间路西,有一所青砖灰瓦的古老宅院,高大的台门,门楣上悬一块竖匾,匾额为“御前侍卫府”五个大字。州城民间俗称这所府第主人,谓石大将军。笔者将这一历史人物的业绩和晚年其蒙冤悲剧,撰成史料,以飨后人。石云倬,字天章,德州人。康熙四十五年,二十七岁的云倬赴京参加武科殿试。其军事条陈准行勒入军政全书,充分显示出云倬非凡的军事才能和长于谋略驾驭战争的本领。更为严重的是勾结沙俄,妄图分裂祖国。然而,大将军岳钟琪置若罔闻,不仅不采纳,而且遇事掣肘,骄横专断,刚愎自用。西路军损失惨重。△十月,将岳钟琪革职,交兵部拘禁。副将军石云倬为大将军所诬,被逮入京,时年五十三岁。
关键词: 孙勷 郑燮 人物传略 德州

内容

昔日,枣市大街(今解放南路前进街)中间路西,有一所青砖灰瓦的古老宅院,高大的台门,门楣上悬一块竖匾,匾额为“御前侍卫府”五个大字。州城民间俗称这所府第主人,谓石大将军。笔者将这一历史人物的业绩和晚年其蒙冤悲剧,撰成史料,以飨后人。
  一
  石云倬(石大将军)(1679~1736),字天章,德州人。少时家贫,身强爱习武,青年立志从戎报国。康熙四十五年(1706),二十七岁的云倬赴京参加武科殿试。他功底扎实,动作娴熟,体质强健,精力充沛,力挽三百斤石锁,抓举过顶。十二力大弓(十斤为一力),一百二十斤铁刀,双臂用力,弓开满,刀舞花,得中武进士,授御前侍卫。后出为甘肃平凉游击,升凉州参将。康熙五十四年(1715),调赴新疆巴里坤协办军务数年,升甘肃庆阳副将,又特授江西南赣总兵,擢浙江提督,调福建提督。“历任二十余年,清空粮,增炮位,节经费,修器械,缮宁波城郭……增设水师,更番巡察以严海防;多备副枪并缭刀火斗等器,以资巡哨;分编七标战船,以专责成;修泉郡城池门八卦沟,以弭水患,……”(见《德县志》)
  云倬调往何地,忠于职守,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清初加强东南海防建设,保卫海疆,尽心竭力,随宜擘划,运筹周备,爱兵如子,指挥有方,成效显著,曾得到雍正帝嘉奖。其军事条陈准行勒入军政全书,充分显示出云倬非凡的军事才能和长于谋略驾驭战争的本领。
  二
  清初,除了汉族人民反清斗争之外,朝廷与周边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亦十分尖锐,康熙帝几次大规模对周边用兵,虽然基本上控制了整个边疆地区,但事情并没完全结束。最不安定的是西北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头子噶尔丹策零,长期与清廷处于敌对状态,经常挑起事端,还挑动青海、西藏、蒙古地区其他蒙古部族闹事。更为严重的是勾结沙俄,妄图分裂祖国。因此,准噶尔部不平,西北边境永不得安宁。雍正帝继承其父遗志,决心彻底解决准噶尔问题,向西北大规模地用兵,以武力荡平叛乱。
  三
  雍正七年(1729)三月十二日,胤禛以出师告太庙,在太和殿举行隆重的受钺礼,君臣行跪抱礼。胤禛命侍卫内大臣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北路出师阿尔泰山;命川陕总督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西路出师巴里坤,特授石云倬为征西副将军,挂振威将军印(从一品),两路大军形成对准噶尔的钳形攻势。云倬“甫至边,於土古鲁及巴尔库尔之东、西、北三面设卡,巡踩贼踪。立三法,日以尘扬辨夜,以烟火辨雪,以脚印辨瞭望,十分严密。整顿驼马、器械、牧场,添兵防范,屡立功。”(见《德县志两路大军,十万官兵,无数的车辆马匹,满载着兵器、粮草、行李、帐篷、炊具……浩浩荡荡出塞,向大西北奔去。在西北,官兵看到的是:没有人烟的荒野,无边的大漠,噶尔丹叛贼在哪里?真是“西出阳关无故人”,官兵找不到叛贼,仿佛“盲人瞎马,夜半深池”,而叛贼却注视着官兵。
  当西路军进入新疆腹地后,由于石云倬早年曾在新疆帮办军务数年,深知西北蒙古厄鲁特准噶尔部之凶残狡诈,故主张“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以守为攻,诱敌深入,围追堵截,一举歼之”的战略战术,“切勿轻敌冒进,分散兵力,盲目攻战,急于求成”。然而,大将军岳钟琪置若罔闻,不仅不采纳,而且遇事掣肘,骄横专断,刚愎自用。云倬只好听之任之,违心应命。
  △雍正八年(1730)十二月初,胤禛命两大将军至京面授方略。时岳钟琪大将军印务交提督纪成斌署理。纪成斌设十数万驼马牲畜之牧场于科舍图,距大营远,又不设防。噶尔丹策零遣二万骑,乘虚突劫科舍图牲畜。西路军损失惨重。(噶尔丹策零首先向西路军开刀,并得逞。)
  △雍正九年(1731)六月,噶尔丹策零派大头目敦卜多等率兵三万,越阿尔泰山直犯北路军。勇而寡谋的傅尔丹,轻信被擒贼兵供言,驱兵往袭,部下许多军官交谏不听。贼军把北路军诱至和通脑儿(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布多西二百里处)谷中,胡笳远作,毡裘四合,伏兵三万,驰骋冲突,四千余官兵被围。贼军以逸待劳,以主迎客,以静制动,以众击寡,北路军前锋统领丁寿,参赞苏图,副都统马尔齐均战死。贼军乘胜直犯大营,傅尔丹命索伦蒙古兵迎击,科尔沁蒙古兵先遁,索伦兵大溃。傅尔丹率二千满洲兵且战且退,跑了七天到科布多。是役副将军巴赛、查纳弼以下皆战死,全军失利。
  △败报传至京师,胤禛命顺承郡王锡保代北路大将军职,傅尔丹降为副职。后又以平郡王福彭为定边大将军,顺承郡王锡保又被革职(走马灯似的撤换北路军统帅)。
  △七月西路军得到北路军败报后,岳钟琪率大军进攻乌鲁木齐,行至纳邻河,探知敌遁,扑了个空,不得不回兵(官兵被叛贼牵着鼻子在荒漠中疲于奔命)。
  △雍正十年(1732)四月,军机大臣鄂尔泰参奏:“岳钟琪玩忽纵敌,应行议处”。命削去岳之公爵封号,护大将军印务,戴罪立功。
  △七月十四日,调岳钟琪回京,其宁远大将军印务由署陕西总督查郎阿署。
  △十月,将岳钟琪革职,交兵部拘禁。
  △再说八月光显寺(即额尔德尼招,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西南额尔德尼桑图之西)之战中,准噶尔大头目敦卜多率三万骑兵频频东犯。额驸策凌(康熙帝女和硕纯悫公主丈夫、雍正帝之妹夫)英勇善战,率右翼官兵,督骑横冲,奋勇冲杀时,左翼官兵丹津多尔济亲王消极观望不前,使敌敦卜多率败兵由左翼突围逃遁。策凌急檄另一支官军马尔赛截其归路,
  可恨的是马尔赛贪生怕死,拥兵闭城,副将军达尔济及军营将士求战,马尔赛立意不许,副都统傅鼐情急跪求,马仍不允,坐视叛贼从眼皮下逃窜,使“入网之兽,得以兎脱”。
  △十二月,命将马尔赛于扎克拜达里克军营前正法。
  △雍正十一年(1733)正月十八日,命大学士鄂尔泰往北路军营经略军务(但仍无济于事)。
  (凡△引文见《中国历史大事编年》第五卷)
  四
  此次西北用兵,一开始雍正帝及两路大军的统帅从思想上、心理上就犯了错误,他们君臣骄傲自大,目空一切,错估形势,认为小小的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作乱,大军一到,一举荡平,定获全胜,有何难哉。然而战事并非那么简单,噶尔丹策零叛贼,粗犷慓悍,凶猛残酷,狡诈多端,飘乎不定,时打时和,时服时叛。加之塞外荒漠,地理不熟,气候恶劣,轻敌冒进,为敌所乘。十万大军屯驻塞外,年复一年,旷日持久,不进不退,师老靡饷,一误再误,一败再败,损兵折将,犯了兵家大忌。再者旗兵入关已八十多年,承平日久,习俗所趋,文恬武嬉,贪生怕死,思乡厌战,纪律涣
  散,临阵脱逃,腐败无能之弊,完全暴露无遗。
  征西之战,清廷人力物力消耗极大,不得不于雍正十一年(1733)暂停进兵。胤禛命侍郎傅鼐、学士阿克敦、副都统罗密等往准噶尔部谕噶尔丹策零罢兵之事。堂堂的朝廷十万官兵,居然败在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三万叛贼手下,其为世人所耻笑。恼羞成怒的胤禛,为维护其至高无上的尊严,将战败之责完全推到臣下两军将领身上,将傅尔丹、岳钟琪、石云倬、马兰泰以失误军机罪,著斩监候。但是胤禛若反躬自省,扪心自问,其内心也难逃其咎。他好大喜功,刚愎自用,至死不变,在位十三年,也没有解决准噶尔部问题,撒手人寰,还是留给了儿子弘历去解决,直到乾隆二十年,才彻底平定这场断断续续准噶尔部汗桀骜不驯的叛乱战争。
  五
  雍正十年(1732)十月,西路军宁远大将军岳钟琪被革职后,交兵部拘禁。副将军石云倬为大将军所诬,被逮入京,时年五十三岁。由于雍正帝对他多年实绩印象颇佳,“优荷殊恩,念其操守好,免其刑具及大将军,罪状定,吏议以不能预行参奏,安置浙江,杜门省愆。”(见《德县志》)清廷部议许多大臣为云倬说了公道话。
  云倬戎马一生,由游击、参将、总兵、提督,至将军,他任职谨慎,忠勇多谋,特别是在浙江、福建任提督期间,对加强东南海防建设,保卫海疆,军绩显著。晚年调赴征西之战,对保卫祖国领土统一完整,贡献出他的智慧和力量,史籍多有誉语。
  征西失利,上下内外因素很多,胤禛及两路大军统帅,大言无忌,调度乖方,指挥有误,谋之不精,受敌愚弄,为敌所乘。云倬受诬而获罪,真是“热血丹心人谁信,横戈原不为封侯”,“疆场戮贼三尺剑,辨冤谁作上书人?”这样一位怀着满腔报国热血的爱国将领,蒙冤郁郁,仰天而亡,终年五十七岁。呜呼!悲夫,惜哉!
  将军之子,石景周亦是位很有战绩的军官,“由河标递升四川黔彭都司,从公相阿,平定金川,以军功升江南池州(今安徽贵池)游击,未仕告休归。”(见《德县志》)他看到父亲一生“忠君报国,驰骋疆场”,晚年却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因此对“效忠朝廷,建功立业”产生了怀疑,对“率军冲杀,东征西讨”也不再感兴趣。按说作为一员武士逐级擢升到游击(从三品)已是很不容易,也就是说由中级军官开始向高级将领迈步,他毅然请求解甲归田,返回故里,居家为民,不再与清廷合作,这是景周对满清王朝最高统治者展示的无声抗议,也是对蒙冤而逝九泉之下父亲英灵的最佳慰祭。
  中国方志之最
  △现在最早的一部全国划区域志是战国时期成书的《尚书·禹贡》。
  △一般认为现存最古的方志是东汉袁康的《越绝志》,堪称方志鼻祖。
  △现存最早的以志为名的方志是晋代常璩的《华阳国志》。
  △最早以帝王年号标志的志书是晋《秦始郡国图》。
  △现存最早的图经是唐开元年间修的《沙州图经》。
  △现在所知最早的图经是东汉的《巴郡图经》。清人华沅认为《山海经》的原始形态也是以图为主体的《山海图经》。
  △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总志是唐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
  △我国第一部体例空前完备的地方志是北宋乐史的《太平寰芋记》。
  △我国第一部一统志是《元一统志》。
  △我国台湾第一部府志是清康熙年间蒋毓英的《台湾府志》。
  △我国最早主张方志属于历史学范畴的是东汉史学家郑玄。
  △我国一省独有的方志种类是云南省的《盐井志》。
  摘自《鞍山市志通讯》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德城文史》

本书分为州城往事、人物春秋、名人轶事、乡匪土霸、乡庵村庙、名老字号、风物民俗、民间传奇、文史长廊等栏目,收入文章20余篇。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寿昌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孙勷
相关人物
郑燮
相关人物
德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