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而村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纪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459
颗粒名称: 张而村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纪实
分类号: F323
页数: 4
页码: 125-128
摘要: 张而村地处董家镇东部,全村共有15个生产组,680户,1280人,耕地面积3500亩,是个比较大的村。建国五十年来,张而村依靠科学种田,改变了过去的贫困面貌,又依靠高新技术,调整农业结构,大搞特色农业,实现了小康,奔向了富裕。解放初期的张而村是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农业生产单一化,亩产粮食百余斤,人均收入几十元。如何充分利用本村的自然资源、地理条件,使已经具备的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优势得以发挥,使村民尽快奔小康、实现富裕,已成为张而村“两委会”的首要课题。从1994年开始,张而村踏踏实实地走上了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优产品,抢先占领市场,迅速发家致富的轨道。
关键词: 张而村 农业经济 发展

内容

张而村地处董家镇东部,全村共有15个生产组,680户,1280人,耕地面积3500亩,是个比较大的村。建国五十年来,张而村依靠科学种田,改变了过去的贫困面貌,又依靠高新技术,调整农业结构,大搞特色农业,实现了小康,奔向了富裕。
  解放初期的张而村是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农业生产单一化,亩产粮食百余斤,人均收入几十元。由于认真贯彻执行了毛泽东倡导的“农业八字宪法”,采取了改良土壤、增施肥料、大搞水利、改换良种等一系列科学种田的技术措施,作物产量有了提高,农民收入有了增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思想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达到了粮食亩产过千斤,人均收入超千元。但是,仍以粮食和季节菜生产为主,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农业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仍然不高,经济效益仍然低下,全村农民仍然在奔小康的路上徘徊。如何充分利用本村的自然资源、地理条件,使已经具备的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优势得以发挥,使村民尽快奔小康、实现富裕,已成为张而村“两委会”的首要课题。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科技兴国”的教导指明了方向,“大力发展高效特色设施农业”就是他们选准的路子。从1994年开始,张而村踏踏实实地走上了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优产品,抢先占领市场,迅速发家致富的轨道。
  几年来,张而村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四条:
  一是典型带动。张而村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方面,始终坚持“典型示范、效益引路、群众自愿”的原则,规定凡是典型户使用新技术,引进新品种造成损失的,村里补偿相当于种植普通作物的效益;凡是主动发展特色农业的带头户,村里帮助解决发展资金及其他困难,调动了村民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赵新坤是张而村科学种田的带头人,如今他已是农民育种家、高级农艺师、农民企业家、获得了“全国科技致富能手”称号。他成功地培育了夏季结球大白菜等9个新品种,引种过草坪、大棚黄瓜、草莓、花卉、无籽西瓜,建有日光温室、种子仓库、加工车间。他科学种田,发家致富的每一步,都启发带动了张而村的群众。还有赵勇等科技带头户,都是张而村民学习科学种田的好榜样。
  二是市场拉动。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谁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张而村“两委会”一班人,眼光紧盯瞬息万变的市场,带领群众在市场竞争中搏击,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围绕市场建基地,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初步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逐步形成了冬季大棚草莓、大棚油桃、大棚名优鲜细蔬菜等高效设施农业基地。目前已发展到户均一个多棚,每个大棚纯收入均达2万元以上。同时,围绕基地建市场,积极培育、开拓市场,建立了董家镇张而村草莓专业批发市场,保证了货畅其流。
  三是科技驱动。张而村为了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尽快发展特色农业,千方百计地学科学、用科学。首先是走出去,请进来,加大科技培训和交流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组织村民代表先后6去烟台、5下保定、大连、寿光等地参观学习,聘请了中外多名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并与省农科院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科技素质和接受科技成果的能力。其次,投资8000多元创办了村科普业校,定期进行技术讲座,每季度举办1—2次技术培训,每年参加业校培训学习的达1000多人次。同时,不定期地组织广大农民到业校看科技录像,阅览科技书报,举办讨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全村涌现出了科技示范户83户。其中一户成为科技星火带头人,3个被评为市科技致富能手。第三是广泛推广应用了国内外高新科学技术,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在综合分析本地气候、土质、水源等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张而村在草莓、油桃、蔬菜等种植基地中,选择最佳配方标准,综合配套应用了日本EM生物制剂、以色列微滴灌、有色膜覆盖、脱毒苗木、优选育种,促成和半促成栽培、立体种值,日光温室,高垄栽培和配方施肥、人工授粉、土壤消毒等十多项国际国内高新技术,大大提高了草莓、果、菜的产量,改善了品质。
  四是行政推动。张而村为了使农业结构调整顺利进行,并结出硕果,在镇政府采取的政策倾斜下,开展了“四统一、两带、两帮”全程服务活动。四统一:即统一制订产业发展规划,突出主导产业,形成连片开发、规模生产的格局;统一组织参观考察学习;统一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仅草莓几年来就引进新品种10多个;统一供应农用物资。两带动:即村干部带头上大棚、带头试种新品种、采用新技术。张而村共有13名村干部,个个带头发展大棚,村支部书记赵顺桂带头种了5个大棚,带头引种草莓新品种、油桃和樱桃。目前,全村冬暖式大棚达到700多个,实现了户均1个大棚的目标。两帮:一是镇村制订优惠政策,帮助村民解决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引进等困难。实施一户带多户、多户成基地、基地带全村战略,二是通过建立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帮助村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现已建起草莓、蔬菜等协会及多个紧密型半紧密型中介服务组织,为保证农产品畅销创造了条件。
  张而村依靠科技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得以显著提高。
  近几年,张而村农业收入每年增长2000万元,户均年增收2.8万元。目前,80%以上的农户由小康走上了富裕,全村已建起高标准的二层住宅楼200余栋,另有70多栋正在建设中。大多数村民购置了高档家俱,添置了电冰箱、大彩电,不少农户购买了VCD,原来的小嘉陵换成了大摩托,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少经营其它行业的农户也转变了思想,建起了大棚,有100多户干起了草莓、油桃等产品的贩运,60余户为大棚户加工草苫子。不少农民为建棚出工增加收入,周边村十几家农户发展养蜜蜂,租给大棚户授粉,形成一户带多户,一业带多业,共同致富的格局。张而村的公益事业也迅速发展,建起了高标准的幼儿园,进行了电力增容整改,建起了面粉加工厂,修了宽13米、长1100米的出村公路,村容村貌大有改观。村风也呈现崭新气象,广大干部群众人心思定,人人思富,村民站街头、闲聊、打牌下棋的不见了,酗酒闹事、打架斗殴的杜绝了,就连过年过节走亲访友都由原来的早出晚归变成了晚出早归。连续几年村中未出现违法犯罪案件,社会安定,秩序良好,党群干群关系十分密切。连续五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1997年被评为市级科普先进村,1998年市委、市政府授予张而村党支部“五好党支部”的荣誉称号。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本书资料多为亲闻、亲历、亲见史料,有文章《闪光的历城 辉煌的成就》、《绿色长城展风采》、《军民共育文明花》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郭克吉
责任者
李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而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