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共育文明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445
颗粒名称: 军民共育文明花
其他题名: 洪家楼镇与某部通信团军民共建活动纪实
分类号: F424
页数: 3
页码: 78-80
摘要: 拥军爱民是洪家楼镇群众与驻军的优良传统。从五十年代开始,某师通信团的战士走了一批又来一批,洪家楼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手中拥军爱民的“接力棒”却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1986年,洪家楼镇与通信团正式结为军民共建对子,成立了以镇分管书记为组长,部队副政委和镇武装部长为副组长,镇民政、宣传部门及部队政治处领导为成员的“双拥共建领导小组”。此外,军地双方还注重共建活动的多样化,经常举办军民联欢会、英模报告会、体育表演赛、诗朗诵会等,活跃生活,陶冶情操。为保一方平安,双方还共同组建了军民联防分队,轮流值班,定点巡逻,使全镇发案率下降至万分之一以下,出现了全镇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新局面。
关键词: 历城区 工业经济 发展

内容

拥军爱民是洪家楼镇群众与驻军的优良传统。从五十年代开始,某师通信团的战士走了一批又来一批,洪家楼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手中拥军爱民的“接力棒”却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进入八十年代,新形势下的共建活动不能再仅仅局限于“礼尚往来”做好事,必须从思想上、政治上、精神上搞好军民共建。于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军民共建计划正在军地双方领导的头脑中酝酿着。1986年,洪家楼镇与通信团正式结为军民共建对子,成立了以镇分管书记为组长,部队副政委和镇武装部长为副组长,镇民政、宣传部门及部队政治处领导为成员的“双拥共建领导小组”。各村居也分别与驻军的通信团所属单位结成共建对子,签订了协议书,并建立了一系列的军地联系制度、军地领导双向聘任制度,坚持定期轮流到地方和部队召开领导小组例会,互通情况,协调工作。在村与村、村民与村民、连队与连队之间开展军民共建评比竞赛。为加强国防教育,镇上投资25万元建立了国防教育基地,还兴建了教育中心、封闭靶场,与驻军一起对群众进行国防教育轮训,每年轮训800多人次。此外,军地双方还注重共建活动的多样化,经常举办军民联欢会、英模报告会、体育表演赛、诗朗诵会等,活跃生活,陶冶情操。为保一方平安,双方还共同组建了军民联防分队,轮流值班,定点巡逻,使全镇发案率下降至万分之一以下,出现了全镇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新局面。
  1992年春节,在七里河村出现了一件新鲜事儿,许多农户的大门上,贴出了这样一幅春联“发家牢记党的恩,致富不忘通信团”。
  原来,1985年春,村民们集资办起了村里的第一家企业——保安器材厂。然而,由于产品单一,技术落后,这个厂陷入了困境。通信团的领导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组成了以高级工程师潘志学大校为首的5个攻关小组,一头扎进保安器材厂。他们先是帮助厂里改造了设备,而后又协助该厂研制开发出5种新产品。产品销路大开,产值利税成倍增长。不久,攻关小组又根据市场需求,帮助该厂研制成小型拖拉机刹车转向指示器。有了通信团作技术上的“靠山”,七里河村又先后办起了铸造厂、机械加工厂等6个企业。
  1991年夏天,通信团驻地一个村铸造厂即将开工,由于该村连年兴办企业,原有的电力电缆线已不堪重负,铸造厂必须重新铺设一条2000米长的地下电力电缆。通信团的领导闻讯后,主动派出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工程进入关键阶段,团里又抽调人员组成突击队,承担了最艰巨的施工任务。官兵们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挥汗苦干。工程竣工后,村支书捧着两万元钱来到团里“略表寸心”,竟被团首长“毫不客气”地挡了驾。
  “致富不忘通信团”,洪家楼镇党委、政府和附近村民们确实是这样做的。在一次军民共建联系会议上,当时的镇党委了解部队子女上学的困难后,当即决定,部队子女在本镇上小学期间的所有费用一律免除,让部队干部和家属好生感动。
  七里河村与通信团二营结成对子后,村里出资5万元为部队装备了灯光篮球场,通往部队营房的路由村里出资修成了柏油路,还为6位随军家属在村办企业安排了工作。
  98年5月份的一天,洪家楼镇党委领导同志到通信团走访,见到官兵们正在为团政治处宣传股干事云芦捐款。云芦的老家在河南省开封市,她是家中的独生女儿,其父亲患陈旧性风湿性心肌梗塞,母亲身患脑血栓、高血压等病,夫妻二人长年靠摆服装摊生活。在身边缺少人手照顾的情况下,夫妇俩却毅然送女参军。云芦也不负父母的期望,在部队努力工作,曾多次获得团里的嘉奖。她的父亲突然病情加重,生意也无法经营,也已欠债万元,医生诊断,其父必须做心脏搭桥手术,手术费4万元。得知云芦的困难后,通信团官兵纷纷解囊相助。洪家楼镇党委书记柳克安动情地说:“我镇和通信团是全国军民共建先进单位,通信团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他当即掏出100元钱交到镇妇联。随后,全镇机关干部、12个村(居)都纷纷行动起来为云芦捐款。仅2天时间,就收到捐款13800元,并委托部队转交给云芦父母。正当洪家楼镇要将第二批近3万元捐款送往云家时,河南传来消息,云芦父亲因医治无效已经去世了。洪家楼镇党委当即决定,用这笔钱成立了一个爱心基金会,除继续资助云芦外,这笔钱还将用于资助其他不幸的人。雪霜无情人有情,洪家楼镇人民与驻地部队共奏了一曲拥军爱民之歌。
  洪家楼镇党委政府还十分注重智力拥军,积极帮助部队培训军地两用人才。先后建立两用人才基地6处,为部队培训厨师、电器修理、机械加工等人才600多人,使战士在服役期间能学到一技之长。为教育老战士退伍后到地方建功立业,镇上还组织他们参观镇上退伍军人创办的企业,向他们介绍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经验。1999年“八一”建军节之际,镇上拿出3万余元,帮助通讯团建起了微机室。从1992年开始,老兵退伍时,镇上都特送给每位老战士一本《科技致富大全》。此时此刻,只有他们才最能掂出这书的份量……
  1991年4月,军地双方共同努力,把镇政府门前那条狭窄拥挤、坑洼不平的小路改建成宽阔的柏油路,命名为军民共建路,并为此立碑。就是这条军民共建路,引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有位台湾客商来镇上考察,路口那块并不起眼的纪念碑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当众人疑惑不解之际,台商道破原委:“就冲你们镇能与驻军和睦相处几十年,我看你们这里的投资环境就差不了,我很放心,洪家楼镇这个投资地点我选定了!”
  军地双方扎扎实实地共建活动,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洪家楼镇和通信团多次受到山东省、济南军区、济南市和历城区的表彰和奖励。并于1997年双双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的“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历城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本书资料多为亲闻、亲历、亲见史料,有文章《闪光的历城 辉煌的成就》、《绿色长城展风采》、《军民共育文明花》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历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