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锐和山东省“姊妹”剧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辛氏三代》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297
颗粒名称: 辛锐和山东省“姊妹”剧团
分类号: K827
页数: 6
页码: 146-151
摘要: 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在沂蒙山区,活跃着一支由妇女同志组织起来的文艺宣传队——“姊妹剧团”。它是在当时山东省妇联直接领导下组建起来的。她们以演戏、唱歌、跳舞等文艺形式宣传、动员妇女参加抗日战争,参加民主政权、争取民族解放与妇女自身解放。从1940年10月至1941年9月短短一年时间里,她们走遍了沂蒙的山山水水,唱妇女们最爱听的歌,演妇女最爱看的戏。她们的宣传和演讲,无不震动着妇女们的心,从而使她们得到觉醒。省妇联任命辛锐为团长,甄磊为政治指导员,开始定名为“工作团”。与此同时战士的家庭也遭到蒋匪的抢劫,并强迫战士家属承认新四军是违抗命令而受到惩罚。至此,山东省姊妹剧团正式宣告成立。
关键词: 辛锐 山东省 “姊妹”剧团

内容

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在沂蒙山区,活跃着一支由妇女同志组织起来的文艺宣传队——“姊妹剧团”。它是在当时山东省妇联直接领导下组建起来的。她们以演戏、唱歌、跳舞等文艺形式宣传、动员妇女参加抗日战争,参加民主政权、争取民族解放与妇女自身解放。从1940年10月至1941年9月短短一年时间里,她们走遍了沂蒙的山山水水,唱妇女们最爱听的歌,演妇女最爱看的戏。她们的宣传和演讲,无不震动着妇女们的心,从而使她们得到觉醒。
  1940年,日寇向沂蒙抗日根据地发动了残酷的大“扫荡”,烧、杀、淫、掠,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特别是长期被压在社会最底层、受尽封建礼教之苦的广大妇女,如何教育发动她们起来革命,参加抗日战争,成了当时山东省党、政、军、民的共同任务。在这种形势下,由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同志的倡导和支持,山东省妇联决定建立一个以文艺形式开展妇女工作的组织机构“姊妹剧团”。成员大都是从十三、四岁至二十多岁的女战士和抗大女生队应届毕业生中挑选出来的一批文艺爱好者,共21人。省妇联任命辛锐为团长,甄磊为政治指导员,开始定名为“工作团”。
  为便于开展妇女工作,决定工作团成员全部脱掉军装换便衣,可大家都十分珍惜“年青女八路”的形象,军衣、军帽都舍不得脱,有的同志竟抱着军衣哭了。辛锐和甄磊同志耐心做大家的思想工作,辛锐同志独出心裁地制作了一顶法国巴黎帽,戴在头上,一下引起全团战士的兴趣,大家纷纷仿制。
  工作团内设编辑股,股长张正、张令仪,主要任务抓创作;演出股,股长江杰、倪振华、张伟强,主要任务管演出及其有关事务;音乐股,股长张令仪、张杞。机构健全、分工明确了,便分头积极工作。
  所有成员,对文艺都有着强烈的爱好,过去或多或少的参加过一些文艺演出,但水平不高。现在要独立编写剧本、导演、化妆、组织演出等等,的确有很多困难。怎么办?能者为师,互教互学。首先开办了美术学习班,团长辛锐为老师,因为她是年青画家。她教大家写美术字、画素描、写生。辛团长耐心地予以指导,不厌其烦地讲解写字、画画的要令。谁写得好、画得好就让她做小先生、搞示范。美术学习引发了大家的兴趣,上课时又写又画,下了课,也用小木棒在地上苦学苦练。张杞、张德胜的美术字进步特别快,学了就用。他们每到一地就在显目的墙壁上写上一条条带鼓动性的标语或画上一幅幅耐人寻味的漫画。妇女解放的呼声、群众抗日救国的呐喊,通过这些漫画和标语的传播,渗透在人们的心坎里。
  练习唱歌是队员们每天的必修课。团里规定每天早五点起床,跑步之后就是吊嗓练音,嘹亮的歌声随着晨风在山村中回荡。早起拾粪的老大爷,上山砍柴的小伙子,推碾磨面的姑娘媳妇,都被歌声所吸引,她们很有兴趣地凝神谛听,有的跟着哼起来。于是教群众唱歌成了剧团的宣传任务之一。每到一处,就由张杞、张令仪、司秀琴、徐兴沛等教老乡唱歌。
  每到晚上,村里的孩子和年青的男女总喜欢聚在一起要我们教歌,大爷、大娘也围在旁边凑热闹。通过教唱歌曲,对动员妇女参加妇救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
  那时我们所教的歌曲,绝大部分都是我们根据形势的需要结合当地实际自己编写的。虽说大家没有创作水平或说根本不懂创作,但是三个臭皮匠,赶个诸葛亮,靠集体智慧,你一句我一句就能凑成一支歌或者一个小节目。如《凤阳花鼓》、《小放牛》等,我们利用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曲艺形式,填上革命的新内容,表演出来很受群众欢迎。经过不断实践逐步积累经验,我们很快就能写独幕剧乃至多幕剧。记得辛锐团长和甄磊指导员两人合编了对口快板《赶集》。甄磊扮赶集的老大娘,辛锐饰妇女干部,两人演得真实生动,亲切可爱,效果很好,不少妇女看了大受启发,表示要参加妇救会,帮助八路军,绝不当思想落后的老婆子。
  那时我们走到哪里唱到哪里,真是一路汗水一路歌,从不知什么是疲倦。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我们化悲痛为力量,立即动手编了一个揭露何应钦制造这次事件真相的剧本。内容是新四军家属欢送自己的亲人北上抗日。战士离家不久,就听到被国民党杀害的消息。与此同时战士的家庭也遭到蒋匪的抢劫,并强迫战士家属承认新四军是违抗命令而受到惩罚。坚强的军属大嫂据理力争,当即被匪军拳打脚踢,大嫂奋力反抗。该剧从排练到演出始终受到山东分局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分局书记朱瑞、秘书主任谷牧亲自到现场观看并随时提出修改意见。分局领导一致赞扬这个戏编得及时,能感动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正当大家紧张地进行排演时,团长辛锐突然病了,她躺在草铺上两手捂着肚子,痛得翻滚,脸色苍白,头上流着冷汗,大家围着她不住地喊:“团长!团长”!在当时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我们只好将她送到陈明同志身边。陈明是省战工会副主任,年前才与辛锐结了婚。
  后来,我们才知道,辛锐同志的病是由于她偷吃大量奎宁丸堕胎而造成的。她堕胎的原因是怕影响工作,给部队添麻烦,多好的同志呀!
  1941年3月8日,省妇联在莒南县板泉区沙岭子村召开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暨姊妹剧团成立大会。会场人山人海,大会宣布宋庆龄、何香凝、蔡畅、邓颍超女士为大会名誉主席,接着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同志讲话,他向姊妹剧团提出三项任务:第一要培养大批女干部;第二要深入群众,组织妇女;第三向广大妇女和其他群众进行宣传,以求妇女的彻底解放。省妇联负责人刘锦如同志向姊妹剧团授旗,辛锐团长代表全团接受锦旗并致谢意。至此,山东省姊妹剧团正式宣告成立。
  为了活跃根据地文化生活,交流文艺工作经验,更好发挥文艺为抗日战争服务的作用,分局决定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剧团联合公演,时间是4月17日,地点在滨海区沭水县渊子崖村。参演的单位有抗大一分校文工团,一一五师战士剧社,山东纵队鲁迅艺术宣传大队,山东姊妹剧团,教导二旅突进剧社,教导一旅火光剧社,鲁南黎明剧社等,人们称其为八大剧团。
  我团参演的节目是话剧《东京工人》,主要内容是反映日本人民反战厌战情绪的。团长辛锐扮演女主角,她身穿和服,演得很出色很成功。公演结束,姊妹剧团被评为第四名,这个女娃娃剧团一下受到各方面的厚爱。
  公演之后,辛锐同志因堕胎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实在不能坚持工作,为加强领导,分局又从抗大文工团调林伯同志任团长,辛锐同志仍协助工作。
  是年夏天,分局决定姊妹剧团到鲁南开辟工作,跋山涉水,周旋于日伪顽敌之间,历尽艰险完成规定任务。8月,我们从鲁南回来,开始休整、学习和总结工作。经过一段时间,根据形势的变化,剧团中不少同志调动了工作,使剧团力量减弱。9月,分局决定姊妹剧团与省青联工作团合并,建立了联合剧团,王照华任团长。新剧团成立后,我们又投入了业务学习和创作训练。
  1941年11月初,日寇又开始对沂蒙根据地“扫荡”,妄图用“铁臂合围”、“拉网战术”和“搜山清剿”等办法消灭八路军指挥机关。在两个月的反“扫荡”战斗中,沂蒙军民表现了顽强的英勇气概,粉碎了敌人的进攻,保卫了山东根据地。在反“扫荡”中,原姊妹剧团的同志付出了血的代价,原团长辛锐同志在大青山血战中腿部负伤,被沂南县东梭庄村的一位老大娘掩护起来,冒着生命危险为她洗伤换药,送水喂饭。伤情渐好,后方医院二所将她接走,与其他伤员隐蔽在一个山洞里。不料敌人又来清剿,辛锐正在洞口,被敌发现而壮烈牺牲。
  山东“姊妹剧团”从1940年12月筹建到1941年年底,仅仅是短短的一年的战斗历程,但她给山东人民特别是广大妇女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象。愿姊妹剧团之花永不凋谢!她的精神永放光芒!

附注

本文选自《难忘的记忆》,(山东省妇联妇运史室编),书中原题为《忆山东省‘姊妹剧团’》,作者张伟强。现题为《辛锐和“姊妹剧团”》为编者所加。原文较长,本文只是其中一部分。

知识出处

辛氏三代

《辛氏三代》

辛铸九,辛葭舟、辛锐等三代近百年,由地主、官僚、资本家变成其原属阶级的逆子贰臣;从阔少闺秀到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本书实事求是地记录了辛氏这三代人的历史活动。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伟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辛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