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管炎、静脉炎克星王殿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257
颗粒名称: 脉管炎、静脉炎克星王殿信
分类号: K826.2
页数: 7
页码: 167-173
摘要: 1913年初,生于山东省东阿县登家庙村一个农民家庭。“七七事变”前迁来山东省平阴县东阿镇仁和庄定居。现服务于平阴县第二人民医院。幼读私塾,勤奋好学。塾师王寿山老先生,既教学四书五经,也自学歧黄之术。常与学生家长、村民诊治内外科疾病,深受村民爱戴。因之,王殿信从小也志愿学医。他不断跟随老师到山野采药并搜集民间药方,在校常代师给村民治疗外伤、急病。他敢于拿手术刀,不怕脏、不怕累。人们爱称他“小王先生”。当时,在黄河两岸治疗外伤的名声大振。出院时,路费不足,王殿信慷慨解囊,赠送50元路费回乡。疗效显著,为省内外数百名患者解除了痛苦。王殿信的“复方通脉灵”熏治剂之制备方法,已受理为国家专利。
关键词: 王殿信 医药工作者 生平

内容

一、先从“小王先生”说起
  王殿信字金常。1913年初,生于山东省东阿县登家庙村一个农民家庭。“七七事变”前迁来山东省平阴县东阿镇仁和庄定居。现服务于平阴县第二人民医院(原平阴县东阿镇中心医院)。幼读私塾,勤奋好学。塾师王寿山老先生,既教学四书五经,也自学歧黄之术。常与学生家长、村民诊治内外科疾病,深受村民爱戴。因之,王殿信从小也志愿学医。他不断跟随老师到山野采药并搜集民间药方,在校常代师给村民治疗外伤、急病。他敢于拿手术刀,不怕脏、不怕累。人们爱称他“小王先生”。
  1931年王殿信即拜东阿县名医齐鲁大学毕业生司德润大夫为师,专攻外科。历尽三载独得司老青睐,尽得真传。从那,他坚定地走上了治病救人的医学道路。1942年,在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三团任外科医生,1954年任平阴县卫生协会副主任,窑头区联诊所所长,东阿镇卫生院外科医生。当时,在黄河两岸治疗外伤的名声大振。
  “小王先生”现在是老王先生了。他步履稳健,体态大方,年景虽云暮,霞光犹粲然!他有执著的思想,赤诚的童心,开朗的性格,对谁都是热心肠。在仁和庄办诊所时,他骑着自行车巡回到各病号家去观察病情。是他打破了“医不叩门”的旧例,救死扶伤。交不起药费者,他免费诊治。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学田乡洪泉村王淑英(女)55岁,患脉管炎病,久治不愈,疼痛难忍,曾在大医院截肢3次无效,几欲自杀!1987年由其夫陪同来东阿镇仁和庄就诊,用“复方通脉灵”熏治剂治疗三个疗程恢复健康。出院时,路费不足,王殿信慷慨解囊,赠送50元路费回乡。
  二、菜园茅屋里的“苦行僧
  他怎样攻破了脉管炎、静脉炎这个难症呢?说来话长。“文化大革命”时,给他加以“莫须有”罪名,大字报给他贴了一大墙。将要揪斗他了,他一气之下,在镇卫生院自动离职,下了东北,到深山老林里挖参去了。直至“文革”末期,他在东北挖参也没发了财,带去的钱,数了数,也只够回家的路费了。于是,他乘车返回关里的家——仁和庄。下车步行来到村头也没见一个熟人,只有村头那棵老古槐还亲切地向他招了招手。带着一身狼狈相进了家门。他本是为逃避揪斗自动离职的,东阿镇卫生院也早已将他除名,哪里去呢?他怅惘、怔忡,几乎成了神经病。后来,他钻进他岳父一个小菜园的小茅屋里,种菜、种药、养蜂。在这个独处的小天地里,他集中了精力,钻研药物学,钻研中西医一筹莫展的顽症,人称“二号癌”的脉管炎、静脉炎、末梢炎多种炎症。他记得司德润老师曾经说过:“古有‘痈疽之患’一说,‘痈’,脓肿也;‘疽’,毒疮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中医‘脱骨疽’范畴,自古为医家难症。”他下决心攻破司德润老师没有攻破的这个顽症。
  在国外,也许要调动一个研究所的力量方能展开研究计划。但他在两间破旧的茅屋里就钻研起来了。虽在茅屋独处,可是白天仍有不少乡亲来求医看病。天黑了,没有人打搅了,就赶紧睡一会儿,等到月上中天,万籁俱寂的夜半时分,他便爬起来,就着昏暗的油灯,看书、做实验、思考问题。累了,就到小园子里散散步;饿了,就吃块玉米面窝窝头,喝杯凉开水,一干就是一个通宵。他查阅了大量的古代及现代的医药书籍,对大量的病历、处方进行了研究、分析,反复比较,大胆地对自己研制的配方进行了改进。并对个别毒性药物进行了创造性的炮制,找准了最佳配方,达到了“活血化瘀,以毒攻毒”之目的。他记不清经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终于研制出“复方通脉灵”专治脉管炎、静脉炎疾病的熏剂之制备方法和熏鼻疗法。20多年来,在研究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中医药治疗脉管炎、静脉炎的道路上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其治疗特点,经济方便,不打针、不吃药、不截肢(“三不疗法”)即能痊愈。疗效显著,为省内外数百名患者解除了痛苦。
  近十几年来,经200余人的临床验证,治愈率达98%以上。从省内外来东阿镇治疗脉管炎、静脉炎的患者,病愈出院,感激莫名,赠送的旗、匾挂满了一屋。年轻的患者,病愈出院时磕头认“干老(养父)”,成了亲戚。
  三、李院长“三顾茅庐”王殿信重返医院
  由于王殿信的“三不疗法”专治脉管炎、静脉炎疾病,遐迩闻名。1991年,当时任平阴县东阿镇科协主任的王化胜、医院的院长李春树二人“三顾茅庐”,再三请求王殿信老先生返回原单位工作,聘他为医院脉管炎专科主治医师,其女王敬敏为熏疗护理。王殿信老先生重返医院之日,镇党委、镇政府和医院领导召开了欢迎大会,张灯结彩,鸣放鞭炮,王殿信老先生悲喜交加,热泪盈眶。1992年,省科协又拨款25000元,增加仪器设备以资鼓励。现在平阴县第二人民医院脉管炎、静脉炎专科病房设有30个床位,仍然人满为患。
  王殿信的“复方通脉灵”熏治剂之制备方法,已受理为国家专利。1993年2月26日,脉管炎熏制剂制备方法在全国科技成果大评选中荣获中国爱迪生杯银奖。王殿信老先生虽已耄耋之年,但他精神焕发,身体康泰!他意味深长地告诉笔者:“人活在世上总要做一点有益于人民的事,为世界留下一点长久痕迹。我攻破了脱骨疽(脉管炎),‘百人百不治’的论断,否定了西医脉管炎必须截肢的说法。内心的喜悦,使我年轻了20岁。今后,我计划在龙潭湖畔建一所脉管炎、静脉炎专科医院,也为外国患者朋友治疗此病。愿全世界人民健康长寿。”

知识出处

平阴文史资料

《平阴文史资料》

本书为平阴县综合性史料,分为济南军区舟桥营抗凌抢险事迹,多位烈士、英雄人物传略,山东平阴县阿胶厂发展历史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王殿信
相关人物
平阴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