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济南军区舟桥营抗凌抢险的事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阴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226
颗粒名称: 回忆济南军区舟桥营抗凌抢险的事迹
分类号: K273
页数: 20
摘要: 一九六九年,济南军区工程兵独立舟桥营驻防在山东省平阴县城。当时营的编制是三个舟桥连、一个汽车连、一个技术连,营部辖一个高射机枪排。那一年,部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执行“三支两军”任务。政委郭元顺带领三连的大部分同志在平阴县孝直公社支农。二连在鱼台县工程兵农场执行军农生产任务。营长吴宇宽去河南省洛阳地区的栾川县接新兵。副政委陈望周、副营长金常福已退居二线,仍参加营党委会工作,当时高风顺副营长在家主持工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现在人民群众正遭受特大凌洪的危害,我们军队应当挺身而出进行抢救。正在营党委会开完的同时,接到军区作战部下达部队可以出动的命令。
关键词: 抗洪抢险 军区 济南

内容

一九六九年,济南军区工程兵独立舟桥营驻防在山东省平阴县城。当时营的编制是三个舟桥连、一个汽车连、一个技术连,营部辖一个高射机枪排。那一年,部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执行“三支两军”任务。政委郭元顺带领三连的大部分同志在平阴县孝直公社支农。二连在鱼台县工程兵农场执行军农生产任务。营长吴宇宽去河南省洛阳地区的栾川县接新兵。副政委陈望周、副营长金常福已退居二线,仍参加营党委会工作,当时高风顺副营长在家主持工作。
  二月十日夜晚,正是春节前夕,部队大礼堂里灯火通明,山东省新年春节慰问团泰安分团正在慰问部队,演出文艺节目。高副营长陪着慰问团领导正在看节目。整个会场洋溢着军爱民、民拥军的热烈气氛,人人意气风发,个个斗志昂扬。决心在新的一年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献礼。突然营部通讯员跑到礼堂告诉副营长高风顺,平阴县革命委员会有紧急电话。从电话中得知平阴县沿黄河的城关、栾湾两个公社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凌洪,冰洪泛滥,正以每秒三、四米的流速向两个公社扑来,请部队赶快出动进行抢救。接完电话后高副营长赶紧叫上小车驾驶员陈晋元驱车赶到受灾地点察看情况。原来是由于黄河中上游气温转暖,河冰解冻早,而黄河下游气温偏低,依然是千里冰封,解冻的河水夹杂着冰块顺流而下,到达平阴县城关公社石庄和刘官庄之间的河段时,受到了冰封的阻塞,很快形成了冰坝,卡冰阻水。由于水位的不断升高,促使河面的冰坝也不断加高。
  因此,河面很快形成一个横跨黄河的冰坝,致使河水涨满河床,冲决了河堤,泛滥成灾。洪水卷着一块块巨大的冰凌,正向城关公社和下游的栾湾公社沿黄的低洼地铺天盖地压来,碗口粗的树被冲倒,树皮被凌刃刮光……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灾情明了后,高副营长回到营房赶紧召开了营党委会,向在家的委员通报了灾情。同时向军区工程兵司令部报告了灾情和地方政府的请求,并让通讯班同志向在外地执行任务的其他营的领导取得联系。在党委会上,委员们认真分析了灾情,认为灾情严重情况紧急,接着又学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统一了认识。大家一致表示,我军是人民的军队,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是人民军队的义不容辞的职责和神圣的义务。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仅是指打仗,也同样包括抢险救灾。现在人民群众正遭受特大凌洪的危害,我们军队应当挺身而出进行抢救。当即决定在营房的部队,除留下必要的岗哨外,兵分两路,全部出动。正在营党委会开完的同时,接到军区作战部下达部队可以出动的命令。这时候已经是深夜十一点多钟了。慰问晚会已结束,干部战士带着甜蜜而幸福的微笑进入了梦乡。
  营房里一片寂静,气温摄氏零下11度,寒冷的大气层笼罩着整个大地。突然,一阵急促的紧急集合号声划破了夜空。广大官兵迅速集合在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画像前。由副政委陈望周同志带领大家学习了毛主席语录:“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尔后,进行了简短有力的动员,并进行了集体宣誓。
  忠于毛主席,永远不变心;
  紧跟毛主席,永远不回头;
  保卫毛主席,永远不怕死。
  这三句话,表达了全营官兵战胜凌洪,保卫人民群众的赤胆忠心和大无畏革命精神。早在一九六三年,舟桥营指战员就在山东省德州地区四女寺抗洪抢险中与洪水搏斗了六十多个日日夜夜,保住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津浦铁路的安全。当听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受到凌洪的严重威胁时,指战员个个心急如焚,恨不得插翅飞到现场。有些干部战士因病和执行其它任务,本可不参加这次抗凌抢险任务,但是,他们凭着一个革命军人的觉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不顾领导同志的劝阻,毅然参加了抢险救灾行列。共产党员战士刘兴禄,在县医院参加工宣队,得知凌洪消息后,立即跑步回到营房参加抢险。共产党员副班长王元贞正在发高烧,班里同志们劝他不要去了,他说:“我是党员,为抢救
  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天再冷,病再重,我也得去。”他硬是参加了战斗行列。共产党员副连长张秀廷刚从三百里外的农场赶回来,已买好了车票,准备第二天一早去济南接爱人和孩子来部队过春节,也毅然参加了抢险突击队。象上面这样的事例,哪个连队都有,可见部队当时的素质是多么好啊,处处事事都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指战员们在黑沉沉的深夜,冒着严寒,向被凌洪包围的村庄进发。一场惊心动魄的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战斗开始了。
  部队兵分两路,高副营长率领营部、一连和汽车连于凌晨一点半钟向河坝决口处石庄、刘官庄下游二十华里的栾湾公社开进。当行至东张营村时,车辆已无法行驶,干部战士便下车徒步向受灾区前进。营指挥所临时设在三皇殿村。由于天黑,情况不明,无法确定行动方案,于是便分头做些准备工作,待基本就绪后,天已放亮。这时才发现靠近河沿的柳河圈村周围都是水,并急剧向四方蔓延。由于水还浅,对附近的村庄暂还没有什么大的威胁,因此部队继续涉水前进。到十一日下午三点多钟,情况仍没有什么变化,便决定撤回。这时,北风逐渐增大,天气阴沉沉的,象要下雪的样子。在撤回途中,碰到县委刘新法书记和县里其他领导,高副营长向他们汇报了情况,并交换了意见。他们也同意部队撤回向石庄、刘官庄开进。当部队继续回撤到北贵平村时,见整个贵平洼地被洪水卷着白楞楞的大冰块淹没,真象一片汪洋大海。在一个无名高地的山脚下,突然发现冰水中有一绿色物体,经打捞,原来是技术连一班长杨成启同志的尸体。接着又在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三班副班长王元贞的尸体。这使高副营长马上意识到在上游的灾情严峻,可能头天夜里出了问题。根据这种情况和水势逐渐变大的趋势,高副营长临时决定,部队不再回撤,驻在南贵平村观察情况,应付意外。同时,一面派人把烈士的尸体送往县医院,一面派哨兵继续观察。到十九号,天下起了大雪,北风有七、八级,气温还在下降,但灾情没有大的发展,就把一连留下,其余部队撤回了营房。
  陈望周副政委带领三连、技术连一排和营篮球队的同志开往凌洪决口处的石庄、刘官庄方向。当部队到达距刘官庄村四、五华里的老博士村头时,洪水已向他们扑来。部队立即下车找着防汛器材跑步前进。穿过几道横栏的水渠,来到一座小桥上,透过黑沉沉的夜幕,发现被凌洪包围的刘官庄亮起灯火。这灯火是紧急求援的信号。副连长张秀廷马上带领一支突击队直插刘官庄。
  刘官庄是战胜凌洪中的“关键所在”,这里紧靠黄河,三股洪流在此汇合,情况万分紧急。操舟不行,水位太浅,等水位上涨更不行,人民群众正处在生死关头,不能有一分一秒的耽误。“快!涉水前进!”副连长张秀廷向战士们发出果断命令,“为了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不把刘官庄的贫下中农抢救出来,誓不罢休!”张秀廷以敏捷的动作,首先脱掉棉裤向洪水扑去。战士们也一个接一个地迅速脱下棉裤,顶着刺骨的凌洪,涉水前进。当他们冲到一个洼地时,水情急剧变化,迅猛上涨的洪水漫过膝盖,越过腰部,涌上胸口。狂风卷着怒涛咆哮着,冰块在怒涛中闪着白楞楞的寒光,时而发出刺耳的撞击的声音。突击队处在十分危急的境地。张秀廷沉着指挥,赶紧招呼大家靠拢,排成一路纵队,相互照应,加快速度越过洼地,并带领大家一遍又一遍地背诵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行进间,一块桌子大的
  冰块压了过来,排长吴安余抢前一步肩膀一扛,冰块顺流而过。这时突击队被冲散,前后分成了两部分。前面的同志越过了洼地,距离越拉越大,彼此之间失掉了联系。走在前面的同志突然听到后面传来“毛主席万岁”的高呼声,立即意识到后面的同志仍处在激流险区,遇到了危险。张秀廷要返回接应后面遇险的同志。吴安余说:“副连长你是指挥员,不能返回,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吴安余平时常说:“一个共产党员要做到重活脏活干在前,危险时刻冲在前。”他说到做到,在这紧急关头挺身而出,立即带领几名同志接应后边的战友。他们前顶逆风,后抗冰凌,不怕牺牲,英勇搏斗。霎时,恶浪卷着巨大的冰块,从后面压了过来,夺去了这位年轻排长的生命。
  风越刮越猛,浪越掀越高,夜越来越深,气温急剧下降。张秀廷带领突击队部分同志,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搏斗,有的同志被冰凌划破撞伤,鲜血直流,有的下肢麻木僵硬,呼吸困难,行进越来越艰难。这时候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体力的考验,也是意志毅力的考验。他们离刘官庄越来越近了,村头的灯火越来越明,越来越清晰。当离刘官庄还有六、七十米的时候,张秀廷鼓励大家胜利就在眼前,小周快吹冲锋号!但号已被凌洪冲走。机警顽强的司号员周登连昂首挺胸,走在前面,用尽全身力气大声朗诵毛主席“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的语录。忽然,一个大冰块劈头向他压来。同志们奋力去抢救,两次扑空,就这样,刚满二十岁的共青团员周登连被凌洪夺去了生命。他的言行实践了他入党申请书上写的:“人类解放我解放,洒尽鲜血为人民”的誓言。
  带领大家一路冲锋陷阵在前的张秀廷面对夺去战友生命的凌洪,望着前面村庄人民群众求救的灯火,心情沉重而又急切,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带领大家继续往前冲。患有关节炎病肩上还贴着膏药的他,由于长时间的搏斗,体力已经支持不住了,身体在左右摇晃。战士董秀卿马上冲上前扶他,他一把将小董推开说:“别管我,赶快前进!我们宁愿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话音刚落,突然一个大漩涡卷来,把他卷走了。突击队只剩下董秀卿一个人了。他这时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冲上了刘官庄村。当他踏上村庄时,便一头栽倒在地。人民群众感动得热泪盈眶,高呼:“解放军来了!解放军来了!”女青年刘万英把准备结婚的新花被拿来给董秀卿同志盖上。经群众奋力抢救,小董才苏醒过来,接着又参加了人民群众的抢险救灾的行列。
  走在后面的突击队员宋孟聚、许尚勇两位同志尽管和前边的同志失去了联系,但仍是朝着火光的方向奋力前进。这两位入伍不到一年的新战士互相鼓励,互相照顾,并肩前进。小宋突然感到小许的身体往下沉,便连忙呼叫:“小许!小许!”没有回声,原来小许已经昏过去了。小宋心想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和危险,有我在就有小许在。他紧紧地拖住小许迅速向洪水围困的小马山前进。这时天已经蒙蒙发亮,山头村庄依稀可辨。快到山脚的时候,正好遇到技术连的同志,把他俩救上折叠舟,送到已变成孤岛的小马山山顶群众编筐的房子里。战友们给他俩换上干衣服,用大衣包上。这时,他俩的身体已经冻僵,呼吸也停止了。技术连十八位战友见此情景,心急如焚,迅速点燃火堆,嘴对嘴地给他俩做人工呼吸,并解开上衣用炽热的胸膛去温暖他俩冰冷的躯体。胸膛凉了,在火上烤一烤再暖,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小宋、小许终于苏醒过来。当他们睁开眼看到眼前的情景时,感动得流下了泪水。在他俩的强烈要求下,又随大家一起参加了抢救群众的战斗。
  由于洪水继续泛滥,城关、栾湾两公社沿黄河的村庄被洪水包围的也越来越多,抢险救灾的任务越来越重。
  全营官兵冒风雪、抗严寒,昼夜不停,抢救了一个又一个被洪水围困的村庄。在险情最大的刘官庄,干部战士出生入死,抢救老人儿童,把二百多名群众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抢救石庄的战士们,冰水湿透了棉衣,裤子冻得梆硬,他们进村后腿没歇,脚没停,立即和群众一起奋战,在村头路口筑起了十二条坚固的堤坝,保住了全村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当战士们来到东张营村时,水已滚滚进村。大家涉水快跑,争分夺秒,把生产大队的粮食、牲畜、苇子和学校的桌凳,全部抢运了出来。深夜三点钟左右,洪水从东张营大队村北紧靠洼地的一位贫农刘大娘家房后冲
  来。她和小孙子还呆在家里,水位急剧上涨,情况十分危急。就在这时,我们的战士赶到她家,扶着大娘,抱着孩子,刚踏出门外,洪水就漫窗而入。感动的大娘直说:“托解放军的洪福!托解放军的洪福!”就在这个大队,战士们又顶着寒风,冲过急流,抢救出为保护生产大队集体财产而被洪水围困的五名群众。当一位贫农刘传合一家十一口人,生命受到洪水威胁时,战士们及时赶到,抬的抬,背的背,扶老携幼,迅速地将他们转移到安全地方。我们一只船满载着被救的人民群众正行驶在滚滚波涛中,突然,一个大冰块向船横冲过来。眼看一场翻船的事故就要发生,共产党员班长潘克祥手疾眼快,叫几个战友一起用双手撑住船沿,猛地伸出双腿,拼出全身力气抵住冰块,使船擦冰而过,避免了一场翻船事故的发生。潘克祥不顾患感冒发烧的身体,带领全班战士一天战斗十四个多小时,往返运送群众和物资十多次,受到人民群众的赞扬。
  战斗在栾湾公社的副指导员杨家峰,带领一支小分队跑遍了受洪水威胁的七个村庄,做到不漏一户、不丢一人,以完全彻底的精神执行抢险救灾任务。当他得知在离王营村三里外的洼地里,有一个机器房情况不明时,便毫不犹豫地带领战士划着橡皮舟赶到那里。机器房已被洪水冲塌,看管机器的两名群众困在水中,冻得瑟瑟发抖,看到部队来了,不由自主地连呼:“解放军万岁!解放军万岁!”在四个昼夜的抢险救灾中,类似以上险情太多了,是说不尽,数不完的。
  在部队的感召影响下,已经脱险的群众,也纷纷自愿和部队一起参加抢险救灾。军民一起经过四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战胜了这场百年不遇的特大凌洪,使平阴县沿黄地区五十多里内的四十多个村庄,二万二千多群众安全脱险,财产没有遭受大的损失,圆满完成了抢险救灾任务。
  舟桥营的官兵用坚强的意志和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胜利凯歌,为我军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有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在这场抗凌抢险战斗中,有九位干部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是共产党员、副连长张秀廷;共产党员、排长吴安余;共产党员、班长杨成启;共产党员、副班长王元贞;共青团员、副班长蒋庆武;共青团员、战士周登连;共青团员、战士陆广德;共青团员、战士阎世观;共青团员、战士杨广佩。
  由于烈士们都是在二月十日夜晚牺牲的,洪水泛滥的面积又比较大,有几位烈士的尸体在抢险救灾期间没有找到。当地的人民群众知道后,纷纷自发地拿着工具,带着干粮,早出晚归,到被洪水淹没过的地方寻找烈士的尸体。他们当中有干部、工人、农民、学生,有老人,有小孩,
  天天都是成千上万,成群结队。经过四十多天的寻找,终于在洼地里,桥洞下,树林中,渠坝旁找到了烈士的尸体。根据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九位烈士安葬在平阴县。当地政府专门挑选了一块群山环绕、松柏掩映的地方,修建了“抗凌抢险九烈士陵园”。
  英雄虽逝,英灵永存。九位烈士的壮举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独立舟桥营的光荣和骄傲。他们与日月同辉,与江河永存。他们是一座永恒的丰碑,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他们是一面永远高高飘扬的旗帜,鼓舞着一批又一批的官兵茁壮成长,激励着成千上万的群众学英雄思想、走英雄道路、创英雄业绩。
  独立舟桥营抗凌抢险的事迹,很快传遍了齐鲁大地,受到了济南军区和山东省的肯定和赞扬。当时的济南部队副政委李跃文等领导同志在灾情过后不久,亲自到部队慰问和看望全营官兵。一九六九年三月十二日中共济南军区委员会、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同时做出“关于开展学习为人民战胜特大凌洪的济南部队工程兵某独立营和张秀廷等九烈士活动的决定”,号召全区官兵和全省人民立即掀起学习、宣传独立舟桥营和九烈士的热潮。为了表彰九烈士及舟桥营的事迹,军区党委决定:给在抗凌抢险中英勇献身的烈士张秀廷、吴安余、王元贞、蒋庆武、周登连、陆广德各追记一等功一次,给杨成启、阎世观、杨广佩三位同志追记二等功一次。追认蒋庆武、周登连、陆广德、阎世观、杨广佩五位烈士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给予技术连一排记集体一等功,舟桥营、技术连、三连三排各记集体二等功。
  挥泪继承烈士志,誓将遗愿化宏图,化悲痛为力量,做好本职工作。三月二十三日,山东省大众日报以“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所向无
  敌”为题,详细报道了独立舟桥营和九烈士的抗凌抢险事迹。尔后,全国省以上报刊都进行了转载,使舟桥营抗凌抢险的事迹和九烈士的英名传遍了祖国大地。

知识出处

平阴文史资料

《平阴文史资料》

本书为平阴县综合性史料,分为济南军区舟桥营抗凌抢险事迹,多位烈士、英雄人物传略,山东平阴县阿胶厂发展历史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文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济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