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学医 虚心拜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阳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144
颗粒名称: 立志学医 虚心拜师
分类号: K825
页数: 3
页码: 139-141
摘要: 王长乐出身于农民家庭。其父王永贵是一名乡村医生,经常用针灸给群众治疗霍乱、牙疼、头疼等疾病。在当地虽不甚出名,但也很方便群众王长乐从小亲眼看到小小的银针竟能为人们针治疾病,解除痛苦,受到很大启发。后来父亲去世,他便在农闲时自学父亲遗留下的《针灸大成》。刘在村中开有“济生堂”药店,也是当地较有名气的针灸医生。王主动给刘家药店帮忙,刘见王勤奋忠恳,虚心好学,深受感动,便毫不保留地认真向王传授他多年的针灸经验和医药知识。王悉心领会,反复实践,水平提高很快。不久就能单独为群众扎针治病。王长乐并不满足于已达到的针灸技术水平,在看病实践中,他深深地体会到:还有很多疾病,自己无能为力。
关键词: 王长乐 学医 济阳县

内容

王长乐出身于农民家庭。他九岁上学,读了十年书,十九岁辍学务农。其父王永贵是一名乡村医生,经常用针灸给群众治疗霍乱、牙疼、头疼等疾病。在当地虽不甚出名,但也很方便群众王长乐从小亲眼看到小小的银针竟能为人们针治疾病,解除痛苦,受到很大启发。他又看到广大农村普遍缺医少药,贫穷落后,群众看病求医、吃药扎针都很难,他便下决心学习针灸,为群众扎针治病。后来父亲去世,他便在农闲时自学父亲遗留下的《针灸大成》。由于他勤奋好学,天资聪明,又有文化,原先也常见父亲给别人扎针治病,所以很快学到一些基本的针灸知识和针灸方法。为了更快地掌握针灸技术和学到更多的医药知识,早给群众看病治病,他主动向本村中医刘文林学习请教。刘在村中开有“济生堂”药店,也是当地较有名气的针灸医生。王主动给刘家药店帮忙,刘见王勤奋忠恳,虚心好学,深受感动,便毫不保留地认真向王传授他多年的针灸经验和医药知识。王悉心领会,反复实践,水平提高很快。不久就能单独为群众扎针治病。
  王长乐并不满足于已达到的针灸技术水平,在看病实践中,他深深地体会到:还有很多疾病,自己无能为力。要把更多的人从疾病的折磨下解救出来,必须有更高的降服病魔的本领。因此,他除了自己认真学习研究针灸技术、虚心向本村和附近的乡村医生请教外,还注意打听寻找更大范围内的名医高手,以便学习求教。如:稍门乡肖家村的肖玉珂老先生,王就曾数次专程到他家拜访求教。肖老先生在针灸技术方面造诣很深。他见王谦恭忠诚,聪颖好学,便耐心加以指导。王长乐虚心请教,细心体会。把肖老先生的一些好经验、好方法牢牢记住,认真研究,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大胆发挥,加以提高,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针灸方法。他的针法特点,主要是按照宋人马丹阳“十二穴主治杂病歌”取为主穴,多用重刺激手法(即泻法),并且常用温针或火针。体弱脉虚者,暂不予针,令服补养强身药,待气旺脉实,方施针术。所用银针也与众不同,其直径和重量远远大于一般银针,粗细相当于日常用的锥子针。他给人诊治疾病迅速果断,看准病情,找准穴位,即刻下针,大都立见奇效,往往几分钟内患者就满意而归。被他针治好的病人越来越多,他的名声也随之越传越远,登门求医者络绎不绝。

知识出处

济阳文史资料

《济阳文史资料》

本书为济阳县的抗战史料,包括抗日战争期间的济阳县大队纪实、济阳掌故杂谈、义和团玉皇庙战斗始末、革命烈士陵园介绍、回忆与怀念苏耕夫同志、张子谦的起家与下场、英雄传略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济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