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县革命烈士陵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阳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132
颗粒名称: 济阳县革命烈士陵园
分类号: K878.2
页数: 22
页码: 102-1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阳县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一九五一年冬、是中共济阳县委、济阳县人民政府、根据全县人民的意愿、为缅怀革命先烈、启迪教育后人、继承革命先烈遗志而筹建的、原址在县城西门外路北、即现在的百货公司处、建成后、将散葬在县境内的外籍革命烈士的遗骨、也迁入了陵园、一九七一年、因县城扩建、又将陵园迁至县城西北隅、济德公路东侧、即现在的新陵园、大门至烈士纪念馆是砖砌甬道、甬道两旁是柏树墙、正面有苍松相映、园内东南面为花木种植区、老干部骨灰堂和管理人员生活区、整个陵园布局合理、一九三七年十月、日寇血洗济阳后、日军主力继续南侵。
关键词: 济阳县 革命烈士 陵园

内容

济阳县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一九五一年冬。是中共济阳县委、济阳县人民政府,根据全县人民的意愿,为缅怀革命先烈,启迪教育后人,继承革命先烈遗志而筹建的。原址在县城西门外路北,即现在的百货公司处。建成后,将散葬在县境内的外籍革命烈士的遗骨,也迁入了陵园。一九七一年,因县城扩建,又将陵园迁至县城西北隅,济德公路东侧,即现在的新陵园。
  新陵园占地面积七千三百平方米,围墙为砖石结构,半截砌有花棂,大门座北朝南,四个门垛均为灰白色水刷石,中间是深绿色的左右两开的铁棂焊花大门,两边各有一小门。大门至烈士纪念馆是砖砌甬道,甬道两旁是柏树墙,正面有苍松相映。园内东南面为花木种植区、老干部骨灰堂和管理人员生活区。
  革命烈士纪念馆是陵园的主体建筑。全馆建筑面积为二百零五平方米。纪念馆为一仿古殿堂式建筑,周围有二十二根石柱环抱,飞檐高翘,回廊环绕,雕梁画柱,古朴典雅,颇具民族特色。门匾上书写着“革命烈士纪念馆”七个立体镏金大字。馆前是一个可容纳上千人的广场,周围全是苍松翠柏,显得十分庄严肃穆。
  纪念馆前面东侧,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上面刻着“民族英雄”四个大字。此碑是孙耿镇一带群众为悼念一九四三年十月在监店、家同日伪作战中光荣牺牲的三十三名烈士,于一九四五年四月而立的。
  纪念馆北面和东西两侧,为革命烈士墓地,在苍松翠柏中掩埋着九十六名烈士的遗骨。陵园周围绿树成荫,白杨垂柳相间,院内松柏相依为伴,象征着烈士们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万古常青。整个陵园布局合理,措置得当,美观大方,庄重严肃。
  在纪念馆大厅举办了济阳人民革命展览。
  勤劳勇敢的济阳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具有英勇斗争、不畏强暴的革命精神。解放前,深受帝、官、封的压迫,摧残和奴役。苦难深重的济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同全国人民一道进行了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和消灭地方伪顽势力的斗争,建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一九三八年九月,肖华司令员率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一部,进驻翼鲁边区乐陵县。为了动员全民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在乐陵县城举办抗日军政人员训练班。我县也有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奔赴乐陵参加学习。结业回乡后,便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发展民族先锋队员。经过考验,从中挑选优秀队员,发展为共产党员。同年十一月根据鲁北工委的指示,在济、临、商三县边境建立了中共联合支部。一九三九年二月,根据工作需要,在四区史家寺村建立了我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三九年十二月,建立了济阳县抗日工作委员会。党的基层组织也逐步发展起来,部分村庄有了党的活动,少数抗日堡垒村建立了党支部,四、五区很快连成一片,成为本县进一步开展抗日工作的基础。
  一九三七年十月间,日寇侵占济阳城后,大部日军南侵,留下高深中队驻守济阳城。他们为了奴役济阳人民,极力网罗本县的国民党残余和土匪武装,拼建县区伪政权和汉奸自卫团,先后扶持建立了赵芙亭、张子谦、白玉亭等八个汉奸团体。大团近千人,小团三、五百人,连同华北治安军齐燮元下属的一个团,济阳境内的日伪军约七千人。在全县设立据点四十五处。县、区设置了伪团部,重要集镇和交通要道设立了日伪据点。他们肆意欺压百姓,掠夺人民的财物。
  一九三七年十月,发生在吕家河崖的惨案就是日伪肆意杀戮无故群众的铁证。驻守在四区新市的日寇一行四人到附近村庄掠夺财物,他们行至韩家村头,强迫村民给刨了一大捆葱,有一人背回。其余三名鬼子进村,闯入杨世贵家中。正在躲藏的姑嫂二人被鬼子发现,便威逼进屋企图强奸,被刚进家门的杨世贵发现持锛向鬼子冲去,将两名鬼子当场砍死,另一名鬼子见状慌忙逃回新市。群众怕鬼子报复,陆续出村躲避。果然不出所料,天黑后,敌人出动三十多人,把韩家村包围,他们见人便杀,有十四名六十多岁的老人惨死在敌人的刺刀下,并放火烧毁房屋二百余间。接着又包围邻村吕家河崖,有六名该村和二十多名邻村逃出的群众,见韩家遭难,一齐逃离出村,正遇敌人,鬼子开枪追到土马河边,群众涉水逃命,除两人逃得生命外,其余全部惨死在河里。敌人进村后,强迫群众到村西谷场集合。牛洪福因走得慢了些,被鬼子一耙打倒在地;孙进祥被鬼子用铣铲得头破血流;孙光亭被扔进场院的火堆里;孙玉章想回家看看,被鬼子截住连刺三刀,躺在血泊中。鬼子对集中在场院里的群众进行训话威胁后,又放火烧村,霎时村内一片火海。盛庆云因不堪敌人侮辱,抡起木杈与敌人搏斗,惨死在敌人的刺刀下。接着日寇又从村内用铁丝捆了十一名男性群众,向群众示威后,把他们带到新市全部杀害,并烧毁房屋一百六十余间。敌人并未就此罢休,他们三天两头到村里查看,见人就杀,搞得群众人心惶惶,有家难归,逃至亲朋家避难四十余天。
  日伪的残忍,激起我县广大人民的无比仇恨,对日伪展开了殊死的斗争。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发生在江家店的农民抗暴斗争,驰名全县。江家店村位于县境西北部,与临邑、商河两县搭界,一百四十余户人家,是江氏族姓村。由于土地肥沃宽满和人们的辛勤劳动,生活比较富裕。该村历来团结比较好,群众斗争性也较强。村民为了护村防盗,建有比较牢固的村寨墙,夜间群众轮流打更值勤。有些土匪团伙曾企图洗劫该村,但慑于群众团结一致,防护较严,始终未敢进犯。
  一九三八年,日寇为了实现其以华治华,长期奴役中国人民的企图,他们在新市一带收买民族败类张其道、张晋之等人,在四区建立汉奸“自卫团”,为其效忠。总据点设在新市街,并在贾寨村设分据点一处,派伪军一个小队驻防。这些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为虎作伥,横行乡里,破坏抗日,欺压百姓。成天下乡摧粮要款,若一时交不上,不是打就是抓,闹得民不聊生,群众无不恨之入骨。
  一九三八年秋,我地下共产党员江兰馨同志从乐陵军政训练班学习回来后,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利抗日救国的重要意义,启发群众觉悟,开展对敌斗争。在他的鼓动下,江家店村一些青年积极到李会野找红枪会(该组织一九三九年曾改编为济阳支队)联系入伙,他们学武术,练刀枪,待机抗日杀敌。
  三八年十一月初的一天,贾寨据点的贾延香带着十三名伪军,狐假虎威来到李会野摧粮要款。他们大闹一阵后,便跑到伪保长江文芳家大吃大喝起来。群众对此气得摩拳擦掌。这时,江兰馨同志认为发动群众打击敌人的时机已到,便找到红枪会的领头人江庆昌,召集会员开会,经过一番周密安排,众会员齐心宣誓后,手持大刀、长矛将伪保长的大院团团围住。江可正手提铡刀首先冲进院内,见敌人就砍,敌人见事不妙,开枪打死了江可正。外面听到枪声,江庆昌带人一拥而上,江可茂手持单刀在前,一连砍死了两个敌人。这时群众也闻讯赶来参战,他们用铣
  镢和粪杈作武器,一气打死了六个敌人。逮住了三个,跪在地上苦苦求饶,由于民愤太大,大家把这三人也劈死了。有三个敌人乘混乱逃跑,刚跑到寨门处,就被群众砸死了。江兰馨同志因身份暴露,离开村子到临邑县任四区区长。接着群众又暗暗处决了危害乡里的伪保长江文芳。
  一九四二年初,发生在齐济边界消灭汉奸赵芙亭的战斗,也是有名的战例。
  赵芙亭原名赵尔蓉,济阳县三区老赵家村人,地主阶级出身。早年毕业于上海体校,后在济南参加国民党,曾任国民党济阳县党部书记。
  一九三七年十月,日寇血洗济阳后,日军主力继续南侵。济阳的杂团、土匪四起。野心勃勃的赵芙亭趁机打起“抗日”的旗号,收罗国民党残余和土匪武装,拚凑“抗日救国军”。为了独占济阳,还与驻惠民的刘景良相勾接,借重刘的势力,在济阳枪杀了汉奸自卫团团长范子俊和伪县长杜相亭,赶跑了刚接任两天的伪县长郭清泉。十一月间又带着队伍到鹊山袭击了日寇一哨所,将俘虏的两名日军押解到济阳城,带到南门外当众枪杀,以示抗日声威。他的举动深得刘景良的赏识,经刘景良保举,被委任为山东保安第七旅旅长。三九年,他的队伍已发展到近千人。由于部队成分很坏,匪性难改,他们终日横行乡里,抢掠百姓,实属地方一霸。齐济边区人民对其恨之入骨。一九四〇年因遭济南日军报复性攻击,他只好将部队拉到济阳东部和惠民一带活动。后来向日寇妥协投降。四〇年底,赵带其部下重返三区驻防,并在孙耿、艾老、前后张等处强迫群众为他们修筑据点,分兵驻守。对我党开展抗日活动造成很大障碍。我齐济县长李聚五同志,为了团结改造这支武装参加抗日,曾派代表对赵芙亭进行规劝,赵芙亭不听劝告,执意反共。
  一九四二年一月底,为了消灭赵芙亭这股顽敌,我军区十七团一营在副团长赖金池的带领下,会同齐济县大队,于农历年三十晚上包围了前后张的敌人据点。战斗一打响,正在猜拳行令的敌人晕头转向,乱了手脚,不到一个小时结束战斗,打死打伤和俘敌一百五十余名。
  赵芙亭企图寻找我齐济县大队进行报复。为彻底消灭这伙顽敌,三月底后,军区十七团再次会同齐济县大队、武工队,将敌人包围在大代庄,经过一夜激战,赵全部被歼,击毙赵芙亭和赵的四弟赵尔菖(团长)等六十余人,俘虏二百四十人,缴获步枪二百五十一支,轻机枪三挺,冲锋枪六支,战马四十余匹及其他物资一宗。
  赵芙亭的二弟赵仁斋在大代庄漏网后,不甘心失败,妄图东山再起,为哥弟报仇。他在日寇支持下,很快发展到二百多人,在孙耿建立了“皇协军司令部”,忠实地为敌效劳。对当地群众敲诈勒索,横征暴敛,捕杀抗日军民。我们决心消灭这股残敌。
  四二年七月下旬,由齐济县长李聚五带领县大队五百余人,利用青纱帐掩护,攻打孙耿伪据点。经一夜激烈战斗,歼敌一百二十余人,俘虏六十余人。赵氏兄弟三人苦心经营的伪七旅从此彻底覆灭,也为济阳、齐河扩大根据地,建立革命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我县英雄儿女纷纷报名参军参战:
  一九四四年一月,中共济阳县委和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为了发展壮大抗日武装,七月间,选择了工作基础好,群众觉悟较高的二、五两区,开展动参工作。经过宣传发动,有二百余名优秀青年自愿报名参军。这批新兵入伍后,直接补充到县大队和区中队;第二次是一九四五年春节期间,为响应全面对日大反攻,扩充兵源而进行的。县委、县府决定在二、四、五三个区进行。由于组织发动工作做得好,有五百余名青年到李家坊动参大会上报名参军。大会进行得非常隆重而热烈。会上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先上战场的场面十分感人。地委、专署、军分区和兄弟县的领导同志亲临大会祝贺。这批新兵被补充到军分区战斗部队。
  在震撼中外的解放战争中,济阳人民不论是在支前,还是在参军参战中,都同样做出了很大贡献和巨大的牺牲。
  一九四七年春季,国民党反动派由全面进攻转入对山东、陕北的重点进攻。我广大军民为粉碎敌人的内战阴谋保卫胜利果实,纷纷要求参军参战,杀敌立功。在这种形势下,县委、县府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第三次动参工作。经过广泛宣传和深入发动,全县有两千余名青年积极报名参军,当时群众编唱的歌谣是:“主力部队,反攻营,谁来参加,谁光荣”。有些较大村庄的青年民兵成班或成排的报名,几个村就组成一个连。整个动参工作进展顺利,成绩突出,受到了渤海军区党委的通报表扬。这批新兵入伍后,被主力部队接走了。
  一九四八年底,国民党军队,在各个战场上都受到我军歼灭性打击,不得不由重点进攻转为重点防御。为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壮大中国人民解放军,县委、县府根据上级扩军部署,在全县开展了第四次动参工作。经过层层发动,参军工作很快出现高潮。在较短时间内,全县有两千余名青年报名参军。各区为入伍新兵开了欢送大会。这批新兵入伍后,直接参加了主力部队。
  “前防打胜仗,后防支前忙”。在解放战争中,济阳人民三次组成支前大军,先后出动民工五千余人,手推车两千辆,担架一千付,为大军运粮,送军火,救护伤员。曾参加淮县、莱芜、济南、淮海、挺进大别山的战斗和战役。经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四省二十余县,行程七千五百多里,为保证战斗、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一九四七年七月,我县组织六百五十名民工,随陈、粟大军南下,越过陇海路,爬山涉水,到达阜阳。行程数千里,为野战军运送粮食、弹药,抢救伤员。奋战四个月,胜利完成支前任务。县委、县府于十一月二十七日,在孟寨村召开庆功大会。县领导同志表彰了民工们不负重托、不怕艰险,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民工张丹凤同志吃苦耐劳,积极肯干,爱护公物,事迹突出,荣立一等功。还有一百八十名同志荣立二等功,三百六十三名同志荣立三等功。各村分别为他们开了欢迎会,祝贺他们为民立功,为村争光。
  革命战争就是人民的战争。在解放战争中队我县区中队和广大民兵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创造了赫赫有名的“回河区中队十二勇士打蒋匪”和“李家屯地道战”的光辉事迹。
  一九四六年九月,济南三百余名国民党武装匪特窜到淮里庄抢劫。我回河区中队接到报告后,由区队副赵锡三率领十多名战士,迅速赶到出事地点。他们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毫无恨色。这时敌人正在村内抓人、抢牲畜和财物。区队副喊一声“打”,只见一排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战士们分散冲到敌人面前,把准备“满载而归”的敌人打懵了。只听到“一连东边冲,二连西边上,不能敌人跑了!”吓得敌人不知所措,慌忙丢下东西拚命逃跑,有三人被击毙。解救了被抓的七十多名群众,夺回三十多头牲口以及粮食和其它财物。参战人员被誉为“回河区中队十二勇士”。受到渤海军区的通报表扬。
  李家屯位于县境西南部,离济南仅二十公里,国民党反动武装匪特和地主还乡团经常在这一带活动。李家屯民兵为了加强备战,有利于消灭敌人,经过三十天的努力,挖成了六百六十米长的地道。
  一九四七年农历三月二十七,驻鹊山的国民党反动武装匪特四十余人,妄图偷袭李家屯,被值勤民兵发现,便鸣枪报警,全村民兵闻讯,各持武器到指定地点集合,由村支部书记和民兵队长作了动员和布置,全体民兵迅速投入战斗。他们利用地道和有利地形,用土枪土炮打得敌人狼狈不堪,经两小时的紧张战斗,敌人一无所得,最后拉着伤兵溜走。这次战斗的胜利,不但鼓舞了大家保卫家乡的斗志,也为邻村民兵树立了敢于参战的榜样。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全县八百多个村庄建立了民兵组织,有基干民兵约一万五千余人。大村设了基干排,小村有基干班。为了备战和有力的打击敌人,几个村的民兵还搞起了联防活动。民兵在参军支前,配合部队作战,打击敌人,保卫家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九四六年九月九日,县委、县府召开民兵受奖大会,表彰奖励民兵英模人物。大会历时五天,选出特等英雄付怀银,甲级英雄刘春芝、侯万辛,乙级英雄刘兴勇、王维富、赵天恩及丙级英雄和模范三十八名。
  付怀银荣获“民兵英雄”奖旗一面,大盖枪一支,子弹三十发。其他民兵英模也获奖品多种。二区民兵英雄小队,荣获奖旗一面。该小队英雄机智,十八岁的王维富参加区中队打鬼子汽车和解放稍门据点;刘春芝带领民兵作侦察,并到稍门伪军据点捉岗哨,在距县城二里处,阻击敌人增援部队。麦收时,带领民兵在武大庄、谢孟辛村附近打散企图抢麦的王大僚一百多人,并击毙击伤五名。他们作战三十余次,为保卫家乡做出了贡献。特等民兵英雄付怀银是七区付家村人。当他听到美帝国主义帮助国民党反动派进攻我解放区时,便挺身而出,拿起武器,拉起民兵联防,日夜与匪特进行斗争,经大小战斗二十余次,在每次战斗中,他都奋不顾身率先迎敌。在贾庄他带领十多名民兵,打垮七十余名匪特的袭击,并击毙三名匪特。在多次战斗中,他共缴获大枪四支,手枪三支,匣枪一支,折枪二支、子弹三十七发,炮弹三十发。
  从抗日战争开始至一九四六年八月,济阳广大军民在主力部队的支持下,在本县境内作战三百余次,两次解放县城,拔掉日伪据点四十五处,歼敌八千余人,其中毙伤二千零二十人,俘虏四千三百三十五人,起义投诚一千八百人。缴获各种炮四十五门,轻重机枪八十三挺,各种枪支五千九百支,军马百余匹,另有军火、物资一大宗。
  美帝国主义在中国支持国民党反动派打内战,遭到惨重失败后,仍不甘心,又在我们的邻邦朝鲜发动侵略战争。企图以朝鲜为跳板,继而侵略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为了保卫新中国,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党中央、毛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抗援朝,保家卫国”的动员令。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一九五〇年十月奉命出国作战。济阳籍随军出国参战的指战员一千余人。五三年第二次出国参战的五百五十名。一九五八年志愿军全部回国。他们在朝鲜战争中和帮助朝鲜恢复建设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贡献,在战场上光荣牺牲的五十五人;失踪的二十八人;因战因公致残的九十一人,其中特一等残废军人九名;七百多人荣立战功,其中朝鲜人民共和国授予二级人民战斗英雄的二人。
  一九五一年春,为了鼓励志愿军杀敌立功,多打胜仗,全县开展了慰问志愿军活动。妇女们绣制慰问袋五千余个,上面还绣上了祖国人民的心里话,里面装满了家乡最好的土产品,送给前线的亲人。同年八月,开展了群众性的捐献活动,全县人民涌跃参加,每户有五元、十元的,有的几十元或上百元。全县共捐献六十余万元。为抗美援朝鼓舞了士气,增添了力量。
  英雄的济阳人民,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有二百五十七名优秀儿女牺牲在疆场;在解放战争中,有五百零九名英雄,为埋葬蒋家王朝以身殉国: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和社会主义革命斗争中有二百三十七名革命志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为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中共济阳县委、县政府举办了革命先烈事迹展览。
  在革命烈士纪念馆中,有济阳县早期共产党员、原临禹县四区区长江兰馨烈士传略:有对敌进行顽强斗争“宁死不屈”的三边县(济、商、惠)民政科长付怀伦烈士传略;有中共济阳县抗日工作委员会成员,不畏艰险对敌斗争的杨好连(化名刘忠)烈士传略;有一九四六年第二次解放济阳城牺牲的,渤海军区特务一团“特等战斗英雄”排长李志业烈士传略;有不畏强敌,英勇就义的“党的好女儿”二区妇联主任许素卿烈士传略;有济阳县抗日武装的组织者、领导者,以英勇善战著称,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渤海纵队十八团团长朱宝承烈士传略;有在一九六九年黄河防凌抢险中,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而牺牲的一等功荣立者,济南部队工程兵舟桥营班长王元祯烈士传略。(上述烈士的事迹第四辑已作介绍,不重述)。此外还有:
  革命烈士李路明
  李路明同志,原名李尚法,孙耿镇李家屯村人。一九三八年三月参加革命,四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七六年一月不幸逝世,终年五十九岁。
  李路明同志一九一七年九月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他十岁上学读书,聪明好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被评为优秀学生。高小毕业后,家中贫困,他便到济南投亲谋生。三七年冬,日军攻占了济南市,肆意屠杀中国人民。李路明同志亲身经受了地主、资本家的压迫和剥削,亲眼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腐败卖国和日军残无人道的罪恶行径,阶级仇民族恨激发了他,使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一九三八年初,他在家过了春节,辞别了父母,不远千里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参加了陕北公学和中组部训练班的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到山东军区工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山东纵队政治部组织干事,组织股长,干部股长,鲁中军区交通科长,兵工总厂政委。参加了沂水龙湾阻击战,沂蒙山反扫荡和临朐莲花山等主要战斗。他不怕流血牺牲,身先士卒,勇敢战斗,深受干部战士的拥护,被誉为党的模范政工干部。在解放战争期间,李路明同志任华东野战军特纵榴弹炮团政委,参加了解放泰安的战斗、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长山岛战斗。
  一九五〇年十月,李路明同志奉命随炮兵赴朝作战。先后任志愿军炮兵第三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政委等职。在五次战役中,炮兵发挥了“战争之神”的强大威力,严惩了敌人,为祖国争了光。他们的战绩多次受到志愿军领导机关的通令嘉奖和友军的赞誉。一九五三年李路明同志回国后,历任福州军区炮兵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军区后勤部副政委等职。一九五五年授上校军衔,六二年晋升大校军衔,行政九级。
  六六年“文革”开始后,他奉命带领部分军政干部到福建师范学院参加“三支两军”,并担任该校临时党委书记。当时学校停课,校领导被揪斗,一些有成就的教授、学者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各派头头争权夺利打派仗,学校一片混乱。对此他感到十分痛心。为了恢复安定团结的局面,他和其他同志一起,深入到各个群众组织中,调查研究,大讲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介绍人民解放军的高度组织纪律性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通过多方面工作,使几派群众组织之间逐渐消除了矛盾和隔阂,教职员工安定了思想情绪,学校形势比较稳定,在整个“文革”过程中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一九六九年李路明同志被任命为江西生产建设兵团政委。到职后,通过对各分团部的调查,发现这些来自城市的职工干部和知识青年,因受极左思潮的影响,思想状况十分复杂。要把这些人培养教育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任务是非常艰臣的。他与兵团其他领导分工到基层蹲点,总结经验,指导全面工作。同时要求各分团的领导干部,也要下连队帮助工作,与干部和知青广交朋友,并发挥他们的专长。通过层层抓思想工,使大家都放下了包袱,稳定了思想情绪,兵团的各项生产建设都出现了好局面。
  李路明同志在战争年代,为着人民的解放事业,南征北战,拚命流血,历尽艰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部队建设和支援地方,又做出了新的贡献。因积劳成疾,于一九七六年一月二十七日逝世,终年五十九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军区政治部,根据李路明同志的生前模范事迹,于一九七六年三月二十七日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王洪泽
  王洪泽同志,一九六三年生于垛石桥镇老杨沟村一个农民家庭里。一九八二年中学毕业后,他的志愿是:当一名革命战士,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献身出力。八三年他的愿望实现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五二八一部队七十九分队当了战士。他抱着热爱祖国,安心服役的思想,一再推迟婚期,在参加轮战训练中,苦练杀敌本领。奔赴前线后能模范地听从指挥,服从命令,在对越作战中,机动灵活,英勇顽强,因成绩突出,八五年六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日十九时,越军疯狂地炮击我一四二高地。坚守在五号哨位的王洪泽同志,为了观察方便不顾个人安危,离开哨口,潜伏在草木丛中,观察敌情。当他发现约有两个班的敌人,从高地右侧向五号哨位包抄时,他机智地隐蔽好,等敌人爬到离哨位约三十米处,他突然操起爆破筒,跃进哨位,接连掷出三节,随之又摔出十多个手榴弹。他忍着伤痛,一边阻击敌人,一边向上级报告敌情。在我军炮火的支援下,打退了敌人的偷袭。
  在这次战斗中,王洪泽一人击毙敌人七名,受到领导的表扬。
  他从哨所换班下来后,不顾伤痛和疲劳,同战友们一块到附近村庄搞拥政爱民活动。
  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他在哨所执勤。忽然听到外面有轻微的罐头盒的响动声,他马上报告了班长,又立即到哨口观察情况发现越军一个加强班,正偷偷地向四0五高地逼进,为了不让战友们遭到敌人的袭击和便于消灭敌人,他奋不顾身,甩出了一颗报警手榴弹,把敌人引到自己哨所前的开阔地带。敌人的炮火也拚命地向五号哨位射击,形成一片火海。四0五高地的指战员发现了一四二高地五号哨位的敌情后,立即增援,夹击偷袭的敌人,敌人狼狈逃窜,在追击逃敌中,王洪泽同志不幸被炮弹炸成重伤,抢救无效,光荣殉国。部队领导机关给他追记一等功,授予模范共产党员称号。
  革命烈士霍传友
  霍传友同志是本县新市乡霍楼村人,一九四二年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里。一九五九年他中专毕业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营部书记、排长、政治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委员等职。
  他在部队学习和工作一贯出色,曾四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奖。一九八五年他所在部队到老山前线参加轮战训练,他不怕苦和累,处处身先士卒,受到全团指战员和军、师首长的一致好评。
  他带领全团开赴前线后,深入基层,扎扎实实地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每个干部战士的心眼里,被大家誉为“知心朋友”、“贴心人”。
  一九八五年六月二十五日,霍传友同志奉命带领团直三名同志,到前沿阵地视察。在返回途中,因汽车发生故障,坠入山涧,车上的同志全部牺牲。部队领导机关为他追记三等功一次,批准为革命烈士。年仅四十三岁。
  革命烈士董建强
  董建强同志是索庙乡西索村人。八四年高中毕业后,他的第一志愿是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当一名人民解放军战士。
  一九八五年一月,他的愿望实现了,在三五三二二部队六十二分队当了一名战士。这个部队是即将参加老山前线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轮战部队。
  董建强同志多次向党组织写请战书和入党申请书,决心在战
  火中锻炼和考验自己。按战斗分工,他是第三炮手。主要负责装填炮弹。八五年九月十六日,敌人突然用重炮袭击我阵地,我炮兵四师二团二连奉命还击。董建强同志怒火满腔,怀着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和蔑视,连续装填了多发炮弹,累得他腰酸胳膊疼,两脚发软,眼冒金花。他咬紧牙关,坚持战斗。在双方炮火的激战中,敌人的一发炮弹落在了他的四号炮位,董建强同志光荣牺牲。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的要求,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并根据他的先进事迹,追记二等功。
  革命烈士路传祥
  路传祥同志是南路家桥村人,一九二九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中。一九四四年十月为了抗日救国、保卫家乡,参加了济阳县独立营。
  参军后,他立志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机智勇敢,果断顽强的革命战士。他当过战士、班长、排长,能熟练地使用各种武器。在每次战斗中,他都是冲锋在前,英勇杀敌,曾两次负伤,四次荣立战功。一九四五年五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一九四五年冬,根据战争形势的需要,济阳县独立营有四个连队编入分区独立团。路传祥同志随连队被编在一营二连,任班长。
  抗日战争胜利不久,国民党反动派又发动了新的内战,大举进攻我解放区,妄抢占全国人民八年浴血奋战取得的胜利,我解放军军民奋起自卫。一九四七年我军分区独立团被编入华东野战军。路传祥同志升为排长。先后参加了解放潍县的战斗和济南、淮海、南京、上海等战役。在战斗中他曾两次负伤不下火线,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誉为英勇善战的模范排长。
  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路传祥同志参加了抗美援朝。出国后,他被编入志愿军二十七军七十九师二二七团任排长。一九五一年九月七日,在西方山战斗中壮烈牺牲。部队为表彰他的英雄事迹。给他追记二等功一次。

知识出处

济阳文史资料

《济阳文史资料》

本书为济阳县的抗战史料,包括抗日战争期间的济阳县大队纪实、济阳掌故杂谈、义和团玉皇庙战斗始末、革命烈士陵园介绍、回忆与怀念苏耕夫同志、张子谦的起家与下场、英雄传略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杜善福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济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