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历史人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阳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126
颗粒名称: 十、历史人物
分类号: K825
页数: 8
页码: 80-87
摘要: 济阳县在历史上颇有些知名人物,并且有的知名度还相当高,在全国著名。这里所说的历史人物既有知名度相当高的,也有知名度虽不甚高但在本县影响很大,群众经常传说的。现以其生卒时间为序简介数人。解系 解系字少连,西晋时著县人。历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豫州刺尚书、雍州刺史、扬烈将军、西戎校尉等职。解系少年时即洁身自好,不阿权贵,为时人所敬重。结果使苟勖自讨了个无趣。耿某贿通有司,捏造罪名将杜入狱。恰好此时艾新任刑部尚书,即亲自审理此案,十余天后将杜释放,并处决了耿某,一时人心称快。清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不仅进行政治侵略、经济掠夺,同时也进行文化侵略。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关键词: 历史 人物 济阳县

内容

济阳县在历史上颇有些知名人物,并且有的知名度还相当高,在全国著名。这里所说的历史人物既有知名度相当高的,也有知名度虽不甚高但在本县影响很大,群众经常传说的。现以其生卒时间为序简介数人。
  解系 解系字少连,西晋时著县(今济阳县)人。历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豫州刺尚书、雍州刺史、扬烈将军、西戎校尉等职。解系少年时即洁身自好,不阿权贵,为时人所敬重。当时的权贵人物苟勖曾对他说:“我和你父亲(解修,曾任琅玡刺史等职,生前颇有名气——笔者注)交谊很深。”意欲笼络解系,解系却冷冰冰地回答说:“没听父亲说过。您如果同我父亲有深交的话,我父亲去世时总该有您的吊问的信函(但却没有)。您说的这话我不敢承当。”结果使苟勖自讨了个无趣。
  晋惠帝元康(291——299)初年,征西大将军赵王伦(惠帝的叔祖,司马懿的第九子)镇守关中,对氐、羌等少数民族残酷镇压,激起氐、羌人民的造反。当时解系任雍州刺史,就在关中一带,他不满意司马伦的做法,主张施行安抚政策,但司马伦信任奸佞孙秀,因此与解系产生了矛盾。后来朝延调回了司马伦,解系上书要求斩杀孙秀以向氐、羌人民道歉,平息氐、羌人民的公愤,朝延当然不准许。以后司马伦与孙秀屡屡向朝延进谗言,结果罢掉了解系的官职。到司马伦操纵了朝延大权的时候(即“八王之乱”中),即借故杀死解系及他的全家,解系的两个弟弟解结、解育也是很有才名的,当然也不能幸免。
  张尔岐 张尔岐字稷若,号蒿庵处士,济阳南乡柳树王村(今店子乡张稷若村)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卒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
  张尔岐死后几百年来在济阳县被传为“活神仙”,说他前知五百年,后晓五百载,能呼风唤雨,剪纸成兵;又说他并没有死,而是脱壳成仙,等等。这都是些神话故事。实际上张尔岐并不是什么“活神仙”,而是明、清之际的一位著名的经学家,研究儒家经典著作有很高的成就。他一生不仕,潜心治学,尤其在晚年精研“三礼”(《仪礼》、《周礼》、《礼记》),造诣很深,连当时的著名学者顾炎武都说:“卓然经师,独精‘三礼’,吾不如张稷若。”《仪礼》即常说的礼经,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是东周时期部分礼仪制度的文献汇编,所以历代很多名儒都在研究它,为它作传(《仪礼》的原文称为经,阐发经的内容的文字叫传)、作注(注释经的字句的文字)、作疏(阐释旧注或对旧注进一步发挥的文字)。年湮代久,不仅《仪礼》的经文有些脱漏,而且传与注也有许多混淆之处。致使后人难以读懂,张尔岐经苦心研读,除将传注分清外,还删削了疏中烦琐附会的文字,加以句读,篡成《仪礼郑注句读》一书,颇为学者们所重视。又为监本(官定本)《礼记》、石经(刻在石碑上立于太学中)《礼记》勘正脱误共三百余。一次,尔岐先生于济南讲授《仪礼》时,偶为学者顾炎武听到,十分惊佩其见解精辟,次日绝早便登门拜访,谈论欢洽,遂订交为友。尔岐先生一生著作很多,如《易经说略》、《书经说略》《老子说略》、《书经直解》,等等,多由先生的后人及其弟子刻版问世。
  张尔岐富有民族气节,明亡清立后立志不仕,隐名乡里教读耕作。然而国恨家仇(其父张龙溪及三弟尔征均死于清兵)时时萦绕心头,泄于笔端,所以历来传有他剪纸练兵反清复明的神话。
  先生操行高尚,一向为人称颂。明未应科举考试时,有人送他制艺(八股范文)作备考的捷径,先生不予理会。一生寒素,耿介自持,其门人艾元征时为康熙朝刑部尚书,每有重礼馈赠,必婉言谢绝。曾应聘与修《山东通志》,事毕不受酬礼而归。事亲至孝,因老母多病而研习医道,术成后乡邻纷至求诊,先生均为细心辨证施治,颇受乡里感戴。先生与两弟(二弟尔荣、四弟尔崇)分家时,自择劣等田产。因二弟残疾(盲人),甘愿代其承担赋役三十余年,直到先生临终时,还嘱咐他的儿子们为其叔父代承赋役。
  艾元征 艾元征字允洽,号长人,生于明明天启四年(1624),卒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今孙耿街人。清顺治三年中进士,居官翰林院,后历任户部侍郎、吏部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等职。任职期间忠心为清廷效劳,仅有一事为济阳人所称道。康熙初年山东荒旱,各州县士绅联名恳请减缓赋税,山东巡抚耿某因务虚名,匿不上报灾情。济阳秀才杜翰三(今垛石镇人)忿然挺身去北京告状。耿某贿通有司,捏造罪名将杜入狱。狱卒得知杜是艾元征的塾师,即向艾通报。艾元征至狱中探望,询明原委。恰好此时艾新任刑部尚书,即亲自审理此案,十余天后将杜释放,并处决了耿某,一时人心称快。
  阎俊烈 济阳县流传有“阎大人征台湾”一说,所谓“阎大人”即阎俊烈,系今回河乡阎家村人,生年不详,卒于道光年间。
  阎俊烈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以武举身份参加绿营军(清代旧军制:汉军用绿旗,称绿营兵,以别于满州八旗兵),隶属山东省抚标(即巡抚直辖的绿营兵)。以后遂以镇压白莲教农民起义起家。嘉庆元年(1796)至十年,四川、陕西、湖北白莲教大起义。嘉庆元年阎任千总,随从“征讨”,因有战功升任参将,加副将衔。嘉庆十年又搜捕残余的教民,又升巴里坤(今新疆自治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镇总兵。嘉庆十八年河南、山东、河北又有林清、李文成率领的白莲教农民起义,阎又去河南滑县“剿平教匪”,再立战功后提升湖北提督。至于“阎大人征台湾不见史册记载,不敢妄断其有无。
  王文训 王文训,今索庙乡田家屯人,生于清道光初年,卒于同治六年(1867)。王家世代务农,文训习武术,识文字,性情豪迈,颇具胆略,并急公好义。
  同治年间官府苛征赋税,百姓不堪负担。县衙征收漕米时又将尾数上捐,见零成整,官吏从中渔利,更加重了群众负担;差役催粮如狼似虎,趁机敲诈勒索,百姓不堪其扰,怨声载道。王文训见义勇为,村中凡有应付差役催粮事宜一身承担,为乡亲免去了许多祸殃。又亲赴县衙据理力争,终于使知县理屈辞穷,答应如确数征敛,勺合分明,并刻石碑立于县衙前为证。后值荒年,王文训又为百姓请求缓征赋税,县衙不准,事情决裂,官府十分忌恨王文训。此时,王文训在田家屯、索家庙、尚家坊一带倡议成立了“一心团”,保家守土,团众公推王文训为团长。县衙闻知即呈请省署派兵抓拿王文训。同治五年(1866)腊月二十九日上午,官兵包围了田家屯。王文训率团众英勇抗击,用土造转盘炮打伤官兵数人,打死带兵的游击,官兵溃逃。是日晚间,官兵乘团众回家过春节之机再次突袭田家屯,“一心团”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王文训投奔临邑县钟楼店陈炯的“黑虎团”。王与陈原是结义兄弟,不意遭到陈的出卖,被官府捉住杀戮。王文训罹难后,当地群众悲愤异常,当时编唱的歌谣有:“王文训是好汉,舍上自己救一县”。“死了王文训,庄户人家没法混;死了陈炯,没了孬种”。同治六年,王文训的长子王长吉继承父志重振”一心团”。当地群众自带给养、兵器纷纷参加,很快发展至千余人,团众集结于崇兴寺(今大寺洼中),准备攻打县城。官军得知后又重重包围了崇兴寺,激战一番,王长吉被杀,团众幸逃者也极少。
  孙九龙 孙九龙是今三教乡三教堂村人,生年不详,卒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家境贫寒,加入义和团,为本村义和团大师兄,在济阳、商河、惠民三县边界颇具声望。
  清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不仅进行政治侵略、经济掠夺,同时也进行文化侵略。外国传教士纷纷深入中国农村,到处建立教堂,发展教徒。不少传教士勾结官府及地方豪绅,欺压群众,作威作福。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纷纷加入义和团与之斗争。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在天津遭到帝国主义的毁灭性打击及清朝反动政府的镇压以后,幸存力量向南发展。九月间,惠民县义和团大师兄孙允荣与济阳孙九龙、陈云岭等人,召集济阳、商河、惠民、齐东、章丘等十二县的团众(以济阳为主)千余人,驻在三教堂村东玉皇庙内,练兵习武,打击欺压群众的教会势力并计划向济阳城进军,以实现其“反清灭洋”的宗旨。团众仿照军事编制编组,公推孙九龙为“元帅兼大先行官,协助大元帅孙允荣共谋举义大事。山东巡抚袁世凯闻讯后立即派兵前往镇压。九月二十三日,由候补知县查荣绥率马、步队一百五十名来到济阳城。当夜,看守城东门的张兆端(也是义和团团众)秘密告知玉皇庙义和团,孙允荣、孙九龙等即调兵遣将四面埋伏。次日拂晓,官兵进入埋伏圈,遭到团众伏击,死十余人,查荣绥当场被击毙,官兵溃逃。袁世凯又派倪嗣冲等率马队五百余骑再往镇压。此时义和团已分散潜避,孙九龙与义和团其他首领不幸被捕,被杀戮于济南。
  卢永祥 卢永祥又名卢振河,字子嘉,今回河乡举人王村人。生于同治六年(1867),卒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幼年读书很少,随父务农兼营小生意。二十四岁时出外投军,两三年后升任哨长(相当于连长),后遂被送至山海关武备学堂学习军事。毕业后,时值袁世凯组建清政府新军,在天津小站练兵,卢永祥与曹锟等被袁世凯聘为军官。卢在此期间结识了段祺瑞、王士珍等袁门将领,后来一同成为皖系军阀的首领或骨干。
  1911年11月,清兵统领(相当于旅长)张绍曾、吴录贞等在滦州起义,策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卢永祥奉命率部袭击义军,张、吴的起义失败。山西省宣告脱离清廷独立,都督阎锡山的民军与清军对峙。卢又奉命率部进入山西进攻民军,在洪洞、赵城县一带大肆扰害民众,至今留下骂名。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任命卢永祥为浙江督办,1924年在江浙大战中,被直系军阀齐燮元、孙传芳赶下台。后即逃至沈阳依附奉系军阀张作霖。张作霖打败齐燮元后,卢永祥又任苏皖宣抚使。不久,又被孙传芳第二次赶下台,遂隐居天津直到病死。
  卢永祥是北洋军阀骨干之一,在军阀混战中起家,又在军阀混战中消亡,他的一生是军阀的生涯,是罪恶的一生。但他基于乡土观念,生前曾为济阳县做过几件有益的事,主要有:1912年出资修筑城南黄河水坝一座;1920年在济阳设“平粜”,当时济阳县闹粮荒,卢永祥由外地运来粮食,以平价销售;1931年出名任总督修篡民国《济阳县志》,并于1934年出资7500元(银元)印刷出版(出版时卢永祥已死,由其子卢耀代办)。

知识出处

济阳文史资料

《济阳文史资料》

本书为济阳县的抗战史料,包括抗日战争期间的济阳县大队纪实、济阳掌故杂谈、义和团玉皇庙战斗始末、革命烈士陵园介绍、回忆与怀念苏耕夫同志、张子谦的起家与下场、英雄传略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济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