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燃抗日烽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阳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103
颗粒名称: 一、点燃抗日烽火
分类号: K265
页数: 9
页码: 2-10
摘要: 本文记述了点燃抗日烽火、其中包括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侵略军进攻芦沟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消积抗日、积极反共、使日军长驱直入山东、山东各地的共产党员、响应党的号召、脱下长衫、学习打仗、进行武装斗争、到处组织游击队、开展起波澜壮阔的游击战争、及至次年九月、日军回师扫荡重新侵占济阳、建起日伪政权、土匪、杂团纷纷降日当了汉奸、日寇、汉奸骑在人民头上、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阶级压迫和经济掠夺、人民群众更加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西路工委建立后、以新市、垛石桥一带为中心开展抗日工作、十一月二十一日早上、仁风保安团团长赵秀芳带领一百多伪军、赶到大吕家村、妄图抓走吕本支、消灭县大队、破坏工委。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国民党 济阳

内容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侵略军进攻芦沟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国民党消积抗日,积极反共,使日军长驱直入山东。山东各地的共产党员,响应党的号召,脱下长衫,学习打仗,进行武装斗争,到处组织游击队,开展起波澜壮阔的游击战争。
  是年十一月十三日,日寇的铁蹄践踏了济阳大地,不久南渡黄河进攻济南,暂时放弃济阳,济阳境内到处土匪、杂团蜂起,“司令”多如牛毛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及至次年九月,日军回师扫荡重新侵占济阳,建起日伪政权,土匪、杂团纷纷降日当了汉奸。日寇、汉奸骑在人民头上,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阶级压迫和经济掠夺,人民群众更加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日寇入侵济阳时,就遭到了济阳人民的强烈反抗,除济阳城抗战之外,还有仁风姚家村农民姚殿桐杀死日军,今江店乡韩家村农民杨文佐锛劈日军,等等。这当然都是群众自发的、零星的反抗,但也说明了英雄的济阳人民不甘于日寇的蹂躏,到处充满了复仇反抗的情绪,具有反抗精神的人民,一经组织领导,这种情绪将如干柴遇到火星,会立即燃起熊熊的抗日烈火。
  还在一九三七年的八月,临近济阳西北部的商河县孙家庵(今属临邑县)完小的共产党员李逸民老师与共产党员张彩云老师,即在学生中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并发展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的组织,这是一个共产党领导的进步青年的抗日组织。济、临、商边界的一些进步学生纷纷加入了这个组织,由商河县小刘家(孙家庵附近)的刘刚平任队长,我县的李兴民、江兰舫等都是民先队员。一九三八年,济阳县白桥区(七区)大吕家(今属商河县)吕本支也在济阳县东北边境发展起民先队,杨好廉、傅怀伦、李玉友、王宜之、王尔俊等人都是队员。民先队员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联络站,贴传单、送情报等暗地开展抗日活动。
  一九三八年萧华率三四三旅军政机关一部组成了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以下简称挺纵),于九月抵达乐陵县,建立了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挺纵政治部成立了军政干校,培训抗日军政干部。商河县的刘刚平与我县的江兰馨、杨好廉、傅怀伦等人先后去参加学习,毕业后分赴各地组织抗日活动。刘刚平、江兰馨等回到家乡,在济、临、商交界地区发展党组织,开展抗日工作。一九三九年初,建立了中共济、商边联合支部,由刘刚平任书记,先属挺纵政治部领导,后改属中共临邑县委。二月,在今江店乡史家寺建立了本县内最早的一个党支部,由李兴民任书记。从此,济阳县的抗日战争有了共产党的具体组织机构作领导。同年十二月,在垛石桥,临邑县委书记刘江明同志传达了鲁北工委的指示,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济阳县工作委员会,隶属中共临邑县委领导,由临邑县委组织部部长刘刚平兼任书记,现在我们称之为西路工委。
  西路工委建立后,以新市、垛石桥一带为中心开展抗日工作。在垛石桥伪合作社与宣抚班内及附近村庄中,发展了一些党员。由于敌人统治非常严密,工委在当时基本上没有武装,其任务是为主力部队搜集政治、军事情报,除奸除特,宣传抗日,扩大影响。
  一九四〇年夏,济阳工委配合临邑县大队曾一度攻克垛石桥据点,打掉一个伪区公所和一个伪军中队,歼灭伪军四十佘人和七、八个鬼子,缴枪三十余支。另外,还主动地破坏日寇的政治、经济侵略计划。当时垛石桥是日寇在济阳西北部的一个重要据点,驻有日军一个小队和两个伪军中队,并设有新民会、宣抚班、合作社等政治经济组织,妄图借此奴役中国人民。济阳工委通过派遣党员打入敌人内部,使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此外,工委利用当时仅有的一支长枪和两支拆枪,成立了除奸小组,曾除掉伪保长一人,汉奸土匪二人,伪军分队长一人,打击了汉奸走狗的嚣张气焰。
  一九四一年,日寇集中力量对济、临地区进行扫荡,环境逐步恶化,工委的许多党员和积极分子被调走或去主力部队学习,有些立场不坚定的遂脱党妥协,甚至叛变,工委的工作很难再开展。年底,济阳工委停止工作。
  在此之前,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政治部,为打通冀鲁边区与清河区的联系,派遣济阳七区大吕家(今商河)吕本支同志,于一九三九年十月在我县东部济商边界地区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济阳县工作委员会,隶属挺纵政治部领导,现在我们称其为东路工委。
  东路工委利用仁风伪军赵团内部的矛盾,积极做分化瓦解工作,使该团副团长赵学信拉出了部分人,成立了济阳县大队。经上级领导批准,委任赵学信为济阳县大队大队长。
  吕本支同志的活动,引起了敌人的注意。十一月二十一日早上,仁风保安团团长赵秀芳带领一百多伪军,赶到大吕家村,妄图抓走吕本支,消灭县大队,破坏工委。恰巧,挺纵政治部主任符竹庭同志带领五支队二营,在前一天夜里驻进大吕家村。发现敌情后,迅速将二营与县大队埋伏起来。当敌人进村之后,四面八方的枪口逼近敌人。一枪没发,敌人全部乖乖地当了俘虏。这一仗,八路军在当地群众当中传说得象神话一般,名声大振,扩大了影响。活抓赵秀芳之后,工委便乘胜大刀阔斧地活动起来,挺纵主力部队也逐渐向南活动,不断声援工委。工委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建立政权,发展党组织。扩大武装主要由县大队队长赵学信和挺纵派来的老红军廖保兴二人负责。县大队的人员一部分是赵学信的原部下,一部分是新参军的爱国青年。武器的来源,一部分由赵学信带来,另外靠从当地挖掘。通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发展到五六十人,四十余条枪,辖一个中队、由廖保兴负责。建立政权的工作最主要的是建立七、八两区的抗日政权,由于在清和傅怀伦两人负责。由于七区活动较早,所以七区进展也较快。发展党的组织,开始是在民先队员中择优吸收,后因民先队停止发展,即在进步分子中发展。西至济临边界,东至济惠地区,南到黄河岸边都有工委活动。到一九四〇年二月工委已颇具规模,是一个党、政、军。合一的组织。吕本支同志担任工委主任,由挺纵民运部干部马东昌协助工作。工委下设:组织部,部长扬好廉;宣传部,部长尹震;武装动员部,部长李玉庚;总务科,科长李传诰(即李玉友);县大队,如上所述;七区,区长于在清;八区,区长傅怀伦。工委在敌人势力的夹缝里生存发展,除靠自身的力量外,主要是依靠挺纵主力部队作后盾。
  工委在壮大自己力量的同时,配合主力部队在济商边界一带打了几个胜仗,扩大了我军的影响,对工委和县大队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八区有一个土匪汉奸头子叫徐寿亭,绰号“神枪徐四”,他把营寨安到仁风街大地主家的潘家楼上,以这座三层砖楼为据点。纵其部下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群众恨之入骨。
  一九四〇年一月,临近春节,挺纵五支队二营到我县七区一带活动。为了开辟济阳,工委与主力部队决定铲除徐四这个地头蛇。由于县大队不少干部战士的家是仁风的,所以对敌情,诸如地形、兵力配备、岗哨位置及生活规律等都了如指掌。二十八日夜间,由县大队带路,五支队二营,人不知鬼不觉地进了街,摸了岗哨,很快消灭了一百多名伪军,其余的敌人跟着徐四仓惶退至潘家楼顽抗。半夜后,部队集中火力向敌人射击,使潘家楼东侧燃起大火。敌人见死到临头,在我军一片“缴枪不杀”的喊声中,一个个举着枪从楼上下来,当了俘虏。徐四也被活捉。
  火烧潘家楼不久,二月七日,正值农历腊月三十,家家户户准备过春节,挺纵五支队二营五、七两个连与商河县政府及济阳工委进驻仁风陈、罗二庄。部队住下以后,村里的群众报告情况,说早上有一汽车鬼子东去,明天可能回来,让部队防着点。根据这一情况,第二天齐丁根营长带领两个连埋伏在村西头的公路两侧。吕本支率济阳县大队负责监视、阻击符里庄据点的伪军。上午九时,汽车载着以渡边中佐为首的阅兵团的四十八个鬼子,从惠民视察回来了。当敌人进入伏击圈后,我军的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开火,敌人遭到突然袭击,慌作一团,乱滚乱爬,急忙以汽车和车道沟为掩护,负隅顽抗。县大队密切注视着符里庄据点的伪军,见没有动静,吕本支因和据点的伪军较熟,便带了几名战士大摇大摆地进了据点。只听县城里的敌人正给据点打电话:“皇军在陈罗遭到八路伏击,你们赶快增援。”据点这边回答:“已经增援了,中途遭到阻击,请皇军派部队增援。”那边又说:“这里实在派不出人去!”双方的伪军都害怕被八路军吃掉,谁也不愿为鬼子卖命,一天就这样来回扯皮,都按兵不动。吕本支将这个情况告诉部队指挥所,齐营长下达命令,猛烈攻击敌人。一直打到黄昏,四十八个鬼子,除一人逃跑外(后被齐家村乔正富挂死)全部被击毙。这场战斗轰动了济、商、惠三个县,龙泉寺高小的进步师生为这场战斗编写的歌谣在当地广泛流传:
  渡边鬼子愣头青,坐着汽车下武定。
  腰里挂着东洋刀,手里抓着望远镜。
  眼看来到陈罗村,碰上挺纵子弟兵。
  大清早上接上火,一直打到掌上灯。
  一车鬼子完了蛋,除了一帮害人虫。
  工委的活动,震惊了鬼子,他们到处设据点,妄图阻止工委的抗日活动。由于工作开展得较顺利,工委的一些干部战士产生了麻痹思想,使工委遭受到一次严重的挫折。
  一九四〇年四月一日,工委机关正住王海亭村,由于哨兵缺乏警惕,黄昏时,被从曲堤来的一汽车鬼子包围。县大队和工作人员急忙组织突围,虽然大部分人员跑了出来,但损失了一部分枪支。这一来,干部、战士的情绪非常低落,有些意志不坚定的人,趁此妥协回家。组织部部长杨好廉同志在这次突围中被俘,敌人把他押到曲堤据点里,严刑拷打,最后被惨杀。工委经过这次挫折,进行了整顿,人员虽然减少了,但意志更加坚强了,队伍更加纯洁了,力量很快得到恢复。
  当时,在济、商、惠一带的孙唐臣的孙五旅,是当地的最大土顽。他受编于省顽刘景良部,开展济阳工作必须铲除这个绊脚石。按照挺纵的指示,济阳工委对孙五旅的上层人物进行了大量工作、利用其主力李光明团和孙唐臣的矛盾,决定与李团里应外合,寻机歼灭孙五旅。四月初,由挺纵符竹庭主任带领五支队二营及商河支队,在济阳县大队的配合下,包围了孙五旅旅部的驻地连五庄。李团士兵全部带上白袖标做内应。通过一夜的激烈战斗,全歼孙五旅,并活捉了旅长孙唐臣。
  一九四一年四月下旬,工委接到上级的指示,因省顽刘景良部即将卷土重来、大举西犯,形势紧张,要济阳工委迅速率部北去,与主力靠拢。工委通过紧张的动员和准备,部队和工作人员一百五十余人,在小乐家集合,经三天夜行军,到达宁津、乐陵、德平的结合部,在簸箕刘家与主力汇合。根据形势的需要,肖华率挺纵主力转移鲁西,留下的部分主力进行整编,济阳县东路工委和两个区的工作人员编入鲁北行政公署,县大队编入鲁北支队,县大队大队长赵学信因家庭有特殊情况,经领导批准,准予返乡。吕本支、马东昌仍回挺纵民运部,做向鲁西转移的准备工作。至此,济阳工委奉命撤销,东路工委的县大队也不复存在。
  从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一年,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济阳县出现了东、西两个中共工作委员会,尽管力量还很弱小,存在时间也不很长,但是,它点燃了抗日的烽火,开创了济阳的抗日局面,并为以后的抗战培养了干部,撒下了火种,也为后来的县大队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知识出处

济阳文史资料

《济阳文史资料》

本书为济阳县的抗战史料,包括抗日战争期间的济阳县大队纪实、济阳掌故杂谈、义和团玉皇庙战斗始末、革命烈士陵园介绍、回忆与怀念苏耕夫同志、张子谦的起家与下场、英雄传略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济阳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