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台田氏正骨秘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7048
颗粒名称: 桓台田氏正骨秘术
分类号: R274
页数: 10
页码: 198-207
摘要: 中医正骨,源远流长,著称于世。它是我国医学中的宝贵遗产。溯自清朝道光年间,迄今已历数世,相沿140余年。解放后,田氏正骨深受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为了扩展其治绩,先后招聘田氏后裔专此术者多人,参加人民医院工作,并专设了正骨科,配以X光透视设备。其技术日进,疗效提高,治疗病人不计其数,它为病人解除了痛苦,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山东 正骨秘术 田氏

内容

中医正骨,源远流长,著称于世。它是我国医学中的宝贵遗产。
  桓台县夏庄田氏中医正骨,功深艺精,世代相传。溯自清朝道光年间,迄今已历数世,相沿140余年。多年来,经过历代医疗实践和创新。现在已具有独到之处,治绩斐然,遐迩驰名。解放后,田氏正骨深受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为了扩展其治绩,先后招聘田氏后裔专此术者多人,参加人民医院工作,并专设了正骨科,配以X光透视设备。其技术日进,疗效提高,治疗病人不计其数,它为病人解除了痛苦,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今据县志办、县卫生局等等部门和田氏后裔提供的资料,加上我们的社会调查,汇集整理,撰文辑录,但因资料不足,水平所限,恐难做到系统完整,希知情者补充指正。
  田氏正骨的起始
  田氏正骨始于清道光年间的田殿举先生。他是现在的桓台县起风镇夏庄人,出身于农民家庭,生于1820年,卒于1886年,终年66岁。他年青时,有一次,时值隆冬时节,缘树伐柯,失足跌落,伤折右腿,虽经临淄县槐树务一医生治疗,但数月未见成效。后经亲友介绍,从河北请至一位中医骨科老医生,给予手术正复,外贴膏药,带束板护后,又内服汤药,经治不久即痊愈康复。殿举感恩不已,遂拜骨医为义父,并恳留家中,执礼如仪,极尽孝养,始终如一。老医感其诚,乃将这祖传之正骨术和接骨膏之秘方,均传于殿举。并告说:“此方善治骨折,如将鸡犬腿骨折断,贴膏固定,不过十余日即可愈复,奔路如故。”经屡试果然。盖术高药效,相得益彰。田氏得其真传。
  田殿举先生对骨折之痛苦,缺医之贻害,病愈之快慰,皆亲感实受,深有体验。因此,他决心学好正骨术,为同病者排忧解难,同时又得谋生之路。不久,即掌握全套正骨术和制膏技艺,开始行医。虽说治绩尚好,但毕业医术不显,名不出乡里,他作为一个谋生手段,对所得之技艺,秘不外传。并立下家规:其技艺和验方只传子(包括儿媳)不传女,代代相袭。这就成了田氏祖传秘术和秘方。
  田氏正骨的继承
  田氏正骨二世继承人田淑价(音界),系田殿举之嗣子。他生于1852年(咸丰二年),卒于1935年,终年83岁。相传他目不识丁,但聪颖好学,悟性极好,因而尽得父传,理法皆通。他常以治术不显为憾事,便广泛拜师访友,虚心请教,并常独自静坐,用手探测和细心揣摩自身骨骼与关节的结构,并一一默记。又每闻有迁葬尸骨者,必亲临其穴。对人体骨骼,仔细观察,悉心记取其形状、部位、组织结构和关节所在。然后结合实践,专心研究其组织原理,功用特点,并反复验证,总结经验,多年如一日。所以,他的正骨技术日益精进,疗效显著,无论腰椎、肋骨和四肢骨折或关节脱臼,凡经其手,多获痊愈,即使开放性骨折或粉碎性骨折,也不例外。至此,田氏正骨已胜过先辈,声誉大振,名噪州县,获有“大先生”、“治骨神仙”之称。至今滨海各县,就有美谈流传。据传高苑县有富绅马某,因跌跤使下肢为开放性骨折,伤势严重,求医于夏庄田先生,淑价为其正骨复位,以木板固定,内服“七厘散”以活血消肿,又用油炸桑皮纸外敷之。待伤口愈合后,又以自制接骨膏贴之,不足3月即完全康复,步履如常。
  又如本县孙家庄一针灸老医生,被推车撞击,致使肋骨折移,呼吸触动,痛楚难忍,送至夏庄求医。时逢田先生正患头疼,伏案呻吟。闻知求医之病人会针灸,遂转请诊治,病人忍痛拖针,针下疼止。先生大喜,尚未取针,即让病人两臂伏案,田以手着患处,只听咯噔一声,肋骨复位,当即病除疼消,又以膏药敷之,不满一月而愈。田先生之正骨术神妙如此,类此事例,不胜枚举。
  淑价先生生活俭朴,无烟酒嗜好,虽系名医,但谦恭处世,平易近人,每当行医接受招待,只求普通膳食。如遇伤势严重难医之病,多发同情之心,若有远途患者,常给以食宿方例,偶遇贫困患者,不仅不收医疗费,间或赠贴路费。但遇富人大贾求医,则故索费高昂。故多赞其医德高尚,因有“和义共仰”之誉。
  相传田氏接骨膏,每年熬制一次,时在除夕之夜,否则药效失灵;又说凡骨折患者,常人动之,疼痛倍增,田氏着手则疼减病除,当时神秘之说,至今犹闻。
  淑价先生逝世后,其子承福、承禄继承父业,承福主以膏方,承禄主以正骨,兄弟二人分工合作。他们为应患者所需和广开财路,便扩大了医疗规模,开设了“瑞生堂药店”,并设有治病床位,远近求医者,日益增多,治愈率也大大提高。1943年春,乌河头村有一妇女臂缚竹蔑,动则疼痛,呻吟不止,登门求医,言其春节归宁,不慎落马,致使左臂骨折,曾在外地求医三次,疼痛未除。承禄先生将其旧缚解除,用手按摩患处良久,判定为接骨错位,遂叫病人陪同者手扶患者肩部,自己巧妙地将患臂一拉,又轻轻向上一推,只听“嗄巴”一声,女臂疼痛大减,并能活动。正复后,敷上膏药,以竹蔑固定,一诊即愈。
  为了继承祖业,传教后代,田承禄先生曾将先辈历代积累之验方秘诀,结合自己行医多年的实践经验,编写了一本记载田氏正骨技艺、各种方剂和典型病例的手册,并收藏了不少医学典籍。可惜十年动乱,毁于一旦,荡然无存。
  田氏正骨的发展
  承禄之侄田宜勉,其子田宜瑚系田氏正骨第四代。兄弟二人,承袭祖业,并称为田氏两大正骨大夫。
  田宜勉,字敏斋。医术高明,治绩卓著。对病人有求必应,有邀必至,所以他常外出应诊,足迹遍及全省。还曾远赴哈尔滨行医3年,誉满囊丰。1944年,其邻村华沟,有一缠足妇女荆氏,被门槛绊倒,以致足趾外弯。经宜勉先生医治,判断为蹠骨折断,经治10余日即能下地活动,不满一月即健步如初。又于1959年4月,田医生在索镇医院任职时,接收了一青年病人徐书明(今索镇三岔湾人),因被一吨多重的生铁砸伤,经诊断两腿之胫骨、腓骨已全被砸折,右腿又为开放性和粉碎性骨折,病情非常严重。院中多数人主张马上截肢以保全病者生命。这时,田医生考虑到病者风华正茂,截肢后,将会因残废而痛苦一生,其家庭也会因此而增加负担。他认为,一个人民医生应当坚持“救死扶伤”,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要竭尽全力,以保全肢体。这个主张,医院领导也完全赞同和支持。这样,经过田医生认真细致地施行正骨手术,使其断骨和碎骨完全复位,以“龙风接骨膏”和木板固定。对皮肉外伤涂敷了“红伤散”,又由西医配合注射了抗生素以防感染。在治疗过程中,病者又曾出现过紫黑现象,伤处肌肉溃疡,成片脱落,浓血外溢,臭气难闻。在别人失去信心的情下,他毫不动摇,仔细地观察病情,耐心地安慰病人,积极地设法治疗。他不顾酷暑,不嫌脏臭,每日多次诊视,换药,并以巧妙的手法清除坏了的碎骨片和死肉。经过许多昼夜的精心治疗和妥善护理,病情日趋好转,终于保全了病人的肢体,并痊愈出院。后经医院追记,病者已能步行10余里,勿需任何扶助。病愈者徐书明连连写信感谢田医生的“全肢之恩”。
  田宜勉医生自参加人民医院工作后,在党和政府的教育感召下,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对病人体贴入微,治绩显著,德望很高。仅在1959年一年中,就治愈各种严重复杂的骨折病人60余名,创造了本县中医骨科的奇迹。他还带了一名徒弟,传授了他40余年的行医经验。难能可贵的是他主动地向国家献出了历经四代,珍藏了百余年的祖传接骨膏秘方。因此,赢得了党政领导的赞扬和群众的爱戴。并先后被选为桓台县人民代表,他还是县政协委员、省医学委员会委员。田医生虽获多种荣誉,但从不骄傲自满,而是更加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为卫生保健事业积极做贡献。当他病故时,党、政领导和群众为他开了追悼会,以示敬意。
  田宜瑚医生虽身怀良技,但在解放前却终日游手好闲,碌碌无为。直到解放后,始行医治病,锋芒初试,效验非常。随之名声翘起,颇为党和政府所器重,当即被吸收到起风医院工作,并为其专设正骨科,配以得力助手,给予比较良好的工作条件,曾先后备置了10多个床位以应所需。
  宜瑚医生是县政协委员,并由卫生部门委以主持公社医院骨科之重任。他不负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期望,决心为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贡献一切。他对祖传方术全面继承,但又不墨守成规,他根据自己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新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医术有了新的发展。每日求诊者,多至数十人,其医疗范围遍及省内外。如淄博市各厂矿,胜利油田等大型企业凡职工因工伤而折骨者,多到该院治疗。经他治疗的病人,大都很快康复,复职复工。因而博得好评。如淄博湖田村张某(男)因肩关节脱位,曾到外地两个医院治疗无效,后转至起风医院就医,经田医生诊断后,采取了“足登复位法”,使患者很快痊愈。
  又如博山区有一孙姓青年妇女,骨盆多发性骨折,经当地一医院诊断。可用“兜带悬吊法”治疗,时间需要两个月。但医后不能保证有生育能力。病者患之,不愿就之。遂转至起凤医院,由田医生经手诊治,他先巧用手法整复后,外敷膏药,又用纱布、三角巾卷成棉垫,采用了“腹股沟悬吊固定法”予以治疗,并嘱咐患者10天后,要下床活动活动,以舒筋活血。结果,病情日趋好转,不足两个月即完全康复,后结婚生子,使病愈者感恩不尽。
  宜瑚医生性较傲暴,令人生畏。有时也能开诚布公,恳切待人。例如有一次,同事耿中文医生当面询问:“听说田氏之接骨膏均于除夕熬制,否则失验;骨折患者,田医生着手疼痛顿消,果真如此吗田医生立即笑着说:“神术就是神术,秘方就是秘方,不神秘就名实不符了。”接着又直言不讳地说:“刚才不过是笑谈,其中奥妙,深思当会自解。以前先辈选定除夕制药,确系真情。实因该夜各户都忙于辞旧迎新,不复串门,被雇佣之人也回家过节了。趁此机会制药,可以防外人看到,利于技术保密。即使平日偶尔制药,也是避讳雇工和自家的女儿,以防泄密。所谓神术,其实就是巧技,只因常人对骨折、脱臼之患者,常怀恻隐之心,认为只有小心推捲,才能减痛,其实一推,正使断骨触及肌肉或外揣而增加疼痛,苦对患者巧妙拉拽,会使骨茬拉开距离,抬正骨位,不致触肌或外揣,这样随即一推将折骨正复,自然会减轻疼痛。”耿医生闻之大悟,积久之谜,于是消解。
  田氏正骨传至第五代,更是人才辈出。如田茂桐、田茂梓、田茂宁、田茂杰等都是田氏正骨后继人。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领导下,积极工作,一切服从党的需要,分别工作在县、乡医院和诊所,工作认真,成绩良好。特别自党的三中全会以来,他们更加刻苦钻研,奋发上进,其正骨技术,日臻完善。田茂桐是县政协委员,工作在夏庄正骨门诊部。田茂梓工作在县医院,田茂宁工作在起风医院,他们都是正骨良医。田茂桐医生在长期行医中总结出摸、端、提、推、拿、按、摩、乘八大疗法。同时根据实践经验,确定了正骨疗程应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以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病情与变化,采取不同的措施,对症下药。具体地说:初期阶段,重点是在确诊后,进行正骨复位,安神消炎,贴膏服药,辅以破瘀止疼;中期阶段,重点是复查正位是否恰当或有无移动变化,栽接是否规格,佐以药物和营养,促其速愈;后期阶段,约在正复后20几天进行全面复查,若无他患时,即解除绷板,并使其下床活动,以舒筋活血,再连续7天,以中药洗患处,换贴膏药,尔后要加强康复锻炼。
  茂桐医生经过多年的行医实践和学习观摩,医术日进,治绩显著。如1973年,淄博市西河公社西坡大队张继孝,下煤开放炮时,被飞石砸伤,造成开放性和粉碎性骨折。经当地一医院治疗,外伤畸形愈合,初为残废定型,活动受限。后转至夏庄就医。入院后,茂桐医生用洗药先软化局部软组织。促使血液循环。肌肉松弛,在洗的过程中,内服中药复元活血和舒筋活血汤,约服十剂后,病之炎症基本消除,然后,对其畸形愈合问题,在予以局部麻醉后,施以强度手法治疗,并按正骨八大疗法和原则,运用巧妙之术进行精心治疗,使其断者复起,突者复平,陷者复起,碎者复完。经过一系列手术和药疗,先后换膏药3次,熏洗7天。经治两个多月,即病愈出院,后经随访,患者走路不用拐杖,并能操持家务,半年后即完全康复。
  再如1979年秋,淄博市淄川区昆仑有一女青年孙某,墙倒砸伤,造成耻坐骨双折,瘫痪止动,前往夏庄医院就医时,悲观失望,泪流不止。田医生安慰她说:“我知道你的心事,请你相信我,保你治好,不留残疾。”结果,经过40余日的精心治疗,即能下床活动,又留诊10余日,最后康复出院。患者在乘车辞行时,万分感激,一再表示“搭救之恩,终生难报”。
  综上所述,田氏中医正骨术,确有着手成春之功,其“龙凤接骨膏”亦有治验之特效,两者相辅相成,同出一源。自田宜勉医生献出祖传之秘方后,其接骨膏得以博制广销,普救世人。现将“龙凤接骨膏”和“红伤散”之原方简介如下:
  (一)龙凤接骨膏
  命名:“龙凤接骨膏”。原名“乌鸡接骨膏”,因其配方以乌鸡、白花蛇居首,其功用能续筋接骨,故命名为“乌鸡接骨膏”。后因以蛇比作龙,以鸡比作凤,故又改名为“龙凤接骨膏”。
  主治:各种骨折,跌打损伤,腿痛腰疼,手足麻木,筋肌劳损,骨质增生,风寒湿痹,肥大性脊椎炎,外伤性关节炎。
  用法:将膏药放入温水浸透,摊于布上,贴敷患处。
  注意事项:①要将患部用温水洗净后贴敷之;②用时将膏药用温水烫开,忌用火烤;③贴后因过敏起泡者,不可再贴;④贴后,应任其自落,不可随意揭掀。
  配方:白花蛇、白绒公鸡、蜈蚣、甲鱼、全蝎、土元、鹿茸、阿胶、山甲、蛤蚧、小海马、地羊、灵芝、天麻、虎骨、象皮、杜仲、千年健、铁螃蠏、自然铜、降香、苍术、毛姜、威灵仙等75种药品。
  配制方法:首先根据药物质地进行分类,据此分先后入锅煎炸。即将香油倒入锅内,将活鸡、活鳖放入油锅中,并以物扣之,再点火炸之;待鸡鳖一死,再投入质硬难煎之药物,以武火炸之,约炸两个小时后,再放入质轻易煎之药物。同时改用文火;直到锅中诸药被炸枯,再去渣、滤油;然后将滤过的油倒入锅中,以中火熬炼,炼至油沸无沫,无蒸汽时再加入樟丹熬炼,熬至老嫩适中、滴油成珠时即成膏药,然后放入冷水内拔之,以去火毒,待冷却后,即可取出备用。但要注意在整个熬炼过程中,应用鲜木棒搅抖,以防着火。另在加樟丹时宜均匀,搅动要快。所谓老嫩适中,滴油成珠,即当下丹后,经过较长时间的搅动,取油滴入冷水中,无油花四溢,拈之不粘手为度。
  (二)红伤散
  主治:皮肉破伤
  配方:血力花、汉三七、西红花、乳香、没药、儿茶、自然铜等15种药品。
  配制方法:
  将上述诸药,共研为细末,用香油调敷患处或干撒亦可。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山东文史集粹·科技卷》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著名科学家郭永怀烈士、杰出物理学家王淦昌、我国早期原子能物理专家王普博士、忆束星北教授、著名力学专家刘先志、著名航空工程专家丁履德、电子计算机专家王正、“西圣”孙学悟等多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维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