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挑革命重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975
颗粒名称: 勇挑革命重担
分类号: K825
页数: 3
页码: 4-6
摘要: 1932年2月,张北华奉命回到山东,在新建立的共青团山东省特别委员会工作,当时白色恐怖十分猖獗,他不顾随时被捕入狱的危险,与孙善帅等人深入工厂、学校,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建立党、团组织,开展工人和学生运动。同月,在中共山东省委和津浦铁路大厂党支部的领导下,举行了以津浦铁路大厂为中心的津浦铁路工人大罢工。张北华积极参与领导了这次大罢工。经过反复斗争,罢工取得了胜利。全体职员每人捐献两天工资,工人每人捐献一天工资,将捐款汇到上海,慰劳抗日将士。张北华还深入济南正谊中学,组织学生进行反对校方解聘进步教师及开除进步学生的斗争;他还发动了省立一中学生举行罢课,反对校方压制学生的爱国活动。
关键词: 张北华 人物传记 商河县

内容

1932年2月,张北华奉命回到山东,在新建立的共青团山东省特别委员会工作,当时白色恐怖十分猖獗,他不顾随时被捕入狱的危险,与孙善帅等人深入工厂、学校,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建立党、团组织,开展工人和学生运动。同月,在中共山东省委和津浦铁路大厂党支部的领导下,举行了以津浦铁路大厂为中心的津浦铁路工人大罢工。张北华积极参与领导了这次大罢工。经过反复斗争,罢工取得了胜利。
  “一、二八”上海抗战爆发后,张北华再次深入津浦铁路大厂,号召工人支援上海“一、二八”抗战。全体职员每人捐献两天工资,工人每人捐献一天工资,将捐款汇到上海,慰劳抗日将士。张北华还深入济南正谊中学,组织学生进行反对校方解聘进步教师及开除进步学生的斗争;他还发动了省立一中学生举行罢课,反对校方压制学生的爱国活动。
  1932年7月,共青团山东省特委决定,建立共青团济南市委,张北华任书记,在张北华同志的领导下,济南市的共青团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重要的工厂及学校都建立了团的组织。同年10月,中共山东省委在青岛遭敌人破坏。不久,在济南组建了中共山东省临时省委,张北华同志调任省委任秘书长。1933年2月,由于叛徒陈衡舟的出卖,团省特委、团市委和山东省委机关及一些基层
  党、团组织遭到了敌人的连续大破坏,省委书记任作民等20余人被捕。济宁、泰安、益都等地党、团组织也相继遭敌人破坏。这时山东党组织与中共中央、北方局及其他一些地区的党组织均失去了联系。幸免被捕的张北华同志,不顾随时被捕的危险,积极联络没有被捕的共产党员,组成了中共山东临时省委,并勇敢地担当起临时省委书记的重担。他确定,临时省委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设法与中共中央和北方局取得联系,恢复和建立与各地区党组织的联系。随后,张北华同志和临时省委成员分别到鲁南、鲁东、鲁北等地巡视,恢复和建立了各地的党组织。
  3月份,张北华到泰安、曲阜、济宁、兖州、新泰等地巡视指导工作。那时,一方面要随时冒着生命的危险,白天不能行走、多靠夜晚行路;另一方面缺乏活动经费,担惊受怕,忍饥挨饿,是家常便饭。由于当时的白色恐怖,经常找不到联络人,有时找到了,也不敢见面,工作起来极度困难,在这种艰难情况下,他仍对各地党组织作了明确指示,在曲阜他指示党组织要将党的工作从曲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和明德中学扩大到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村。在新泰,他指示新泰县委要按照中央要求,举行武装暴动。新泰县委遵照这一指示,经过准备,于9月5日举行了著名的“龙须崮”暴动,这次暴动虽在敌人的残酷镇压下失败了,但它是在中共山东临时省委领导下,是泰安地区党组织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次尝试。
  1933年7月,中共山东临时省委组织部长宋鸣时叛变投敌,致使临时省委、团省特委和一些基层党组织再次
  遭到敌人的严重破坏,临时省委张北华等20余人在济南经七路被捕,押在省高等法院看守所。在敌人的酷刑面前,张北华威武不屈,大义凛然,怒斥叛徒;在敌人的法庭上,他沉着坚定,慷慨陈词,毫无惧色。最后,国民党反动当局只好以“危害民国”罪,判他7年徒刑,关押于益都第四监狱。在狱中,张北华忍受着非人的折磨,英勇顽强地同敌人展开了斗争,保持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为了领导狱中的共产党员和难友与敌人进行各种斗争,张北华联络了狱中被捕的共产党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他任书记,组织领导难友开展了“要寒衣”、“反对虐待”、“改善生活”、“要出狱抗战”等多次,其方式如“散传条、唱国际歌、呼口号”与绝食斗争,逐渐取得了由小到大的胜利。
  为准备出狱后再发动武装斗争,在狱中他还向曾在苏联学习过军事,回国后,组织武装暴动时被捕入狱的难友学习军事知识、理论和战术指挥。他对同狱有正义感和豪杰气度的难友,都晓以大义,进行革命理论的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觉悟,如难友李殿臣经张北华的耐心帮助教育,思想起了飞跃的转变,出狱后他积极参加抗日,以最初的几个人,发展为鲁西抗日自卫团200多人,成为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在一次战斗中因寡不敌众而献身。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商河文史》

本书主要收录了张北华的回忆文章和在商河县工作过的部分老领导在抗战时期的亲身经历。

阅读

相关地名

张北华
相关人物
商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