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革命道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商河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974
颗粒名称: 走上革命道路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1-4
摘要: 张北华同志原名张训荣,又名张恩堂,张维之,1911年3月19日出生于山东省商河县营子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在他兄妹6人中他是最小的一个。聪明好学,父母寄希望于他,懂事的张北华读书勤奋、思维敏捷,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受父母、老师和同学们的爱怜和称赞。益都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是山东省建党较早的学校之一。同年6月,四师训育处主任燕有林到济南向国民党省党部告密,说张北华等是共产党分子。据此,国民党省党部密令益都县党部逮捕张北华、马石庵、吕风桐等人。张北华得知消息后,通知了马石庵、吕风桐,分头逃出益都城。7月,张北华被组织分派到平汉路长辛店,以小贩的身份为掩护,在铁路工人中开展工运工作。
关键词: 张北华 人物传记 商河县

内容

张北华同志原名张训荣,又名张恩堂,张维之,1911年3月19日出生于山东省商河县营子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在他兄妹6人中他是最小的一个。聪明好学,父母寄希望于他,懂事的张北华读书勤奋、思维敏捷,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受父母、老师和同学们的爱怜和称赞。
  他的青年时代,正是我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时期。纷飞的战火,人民的灾难,使他触目惊心,深感忧虑。“五四”运动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兴起影响和激发起他对光明的追求,使他逐步树立了尽一生力量,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志向。1927年,16岁的张北华离开家乡,到益都报考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录取。
  益都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是山东省建党较早的学校之一。1923年到1925年期间,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王尽美曾先后到该校宣传马列主义,发展党、团组织。此后,该校党的活动一直比较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立志救国救民的张北华,开始阅读进步书籍,并广泛结交一些有志青年,一起议论时政,开阔了视野,并积极参加了学校的进步活动,受到了进步思想的熏陶。
  1929年下半年,共产党员马石庵被聘为省立四师国文教师。他很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在进步学生中发展党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马石庵对他进行了党的知识和革命道理的教育,使张北华明确了革命的目的,坚定了革命信念,提出了加入共产党的要求。1930年12月,经马石庵介绍,19岁的张北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被选为支部委员,后因工作需要,马石庵被调走,张北华担任了益都省立四师党支部书记。张北华领导四师党支部期间,一面在同学中传播革命思想,扩大党的力量;一面深入社会,开展校外党的活动。很快发展了同班同学牛玉昌等入党,并物色培养了几个发展对象。又与其他党员一起,通过读书会,组织师生阅读进步书刊,传播马列主义,还利用星期日组织进步学生到校外张贴标语,宣传革命道理,打破了当地白色恐怖下的沉闷气氛。张北华还到第十中学开展党的活动,并结识介绍了十几名中学生,如刘增法等,加入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后又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北华同志的指导下,刘增法很快发展了同学彭澍兴、李春生、郇肇纪等加入反帝大同盟。张北华、马石庵他们培育的革命种子,在益都城乡迅速发展壮大。
  1931年春季,校长徐轶千和训育处主任燕有林看到校内进步学生活动声势渐大,他们很害怕,企图用开除学籍的办法来压制学生的革命活动,并宣布了被开除学生名单。学生们组织起来,向校方请愿,要求收回开除学生的成命,但遭到校方拒绝。由此激起了学生们的愤怒,他们包围了校长办公室和训育处,掀起了一次不小的学潮。张北华、马石庵等共产党员积极支持学生们的正义斗争,迫使校方答应了学生们提出的条件,收回成命,斗争取得了胜利。
  同年6月,四师训育处主任燕有林到济南向国民党省党部告密,说张北华等是共产党分子。据此,国民党省党部密令益都县党部逮捕张北华、马石庵、吕风桐等人。张北华得知消息后,通知了马石庵、吕风桐,分头逃出益都城。后辗转到北平,很快与北平党组织取得了联系。7月,张北华被组织分派到平汉路长辛店,以小贩的身份为掩护,在铁路工人中开展工运工作。

知识出处

商河文史

《商河文史》

本书主要收录了张北华的回忆文章和在商河县工作过的部分老领导在抗战时期的亲身经历。

阅读

相关地名

商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