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令祠”与历城县县令张鹤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942
颗粒名称: “仙令祠”与历城县县令张鹤鸣
分类号: K827
页数: 2
页码: 162-163
摘要: 张鹤鸣,字元平,颍州人,明神宗万历十四年参加会试,因父病重而驰归,未能考成。六年后成为进士,遂受命任历城县县令。据明末历城县志《历乘》记载,县令张鹤鸣离任后,历城人怀其德,建“仙令祠”祀之。“仙令”既是“县令”的谐音,又加以神化,表明了人们对他的尊崇与热爱。这大概与他的爱民思想、所办实事及儒雅风格密切相关。《历乘》指出,张鹤鸣“为县令时,正当矿使四出鱼肉小民,公力抗陈珰。”这种爱民之心,还表现在他不畏权贵,竭力保护受到恶势力迫害的人士这一点上。张鹤鸣儒雅倜傥,善诗文,其趵突泉诗流传至今;有三日治政,一日治酒之趣。崇祯八年农民起义军攻陷颍州,已经致仕归家的张鹤鸣被缚倒悬于树,大骂而死,年85岁。
关键词: 历城县 县令 张鹤鸣

内容

张鹤鸣(1551年一1635年),字元平,颍州(今安徽省涡阳以西地区)人(一说河南颍川人),明神宗万历十四年(1586年)参加会试(礼部主考的考试),因父病重而驰归,未能考成。六年后成为进士,遂受命任历城县县令。
  据明末历城县志《历乘》记载,县令张鹤鸣离任后,历城人怀其德,建“仙令祠”祀之。“仙令”既是“县令”的谐音,又加以神化,表明了人们对他的尊崇与热爱。
  张鹤鸣何以得此殊荣呢?这大概与他的爱民思想、所办实事及儒雅风格密切相关。
  《历乘》指出,张鹤鸣“为县令时,正当矿使四出鱼肉小民,公力抗陈珰。”这里的“矿使”,也叫矿监,指当时皇帝派往各地管矿的宦官;公,指县令张鹤鸣;“陈珰”的“珰”,原指宦官帽子上的装饰品,后成了宦官的代称,所以,“陈珰”就是矿使中姓陈的宦官。据史料记载,神宗皇帝为了搜刮民财,在加重对农民剥削的同时,又垂涎于城市的财富,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开始,派出大批宦官作为矿监税使分赴全国各地进行搜刮。这些矿监税使是皇帝的特派员和密探,他们到哪里就与哪里的流氓地痞、土豪劣绅勾结在一起,抛开当地官府,自成系统,直通皇帝。他们通过密奏,诬陷谁,谁就倒霉。每个矿监都有随从百人,而随从又各有爪牙。只要他们诬指谁家屋下有矿,立即抄家毁屋,公开抢掠,或挖墓盗尸,搜索财物,甚至任意杀人。这种祸害,自然也殃及历城,《历乘》所说的“矿使四出鱼肉小民”就是真实写照。
  面对这些无法无天、且又“通天”的矿监,历城县令张鹤鸣一方面上疏力陈危害,请求停止这种做法,另一方面又不顾个人安危,“力抗陈珰”,不仅表现了他刚正之德,更表现了他爱民之心。这种爱民之心,还表现在他不畏权贵,竭力保护受到恶势力迫害的人士这一点上。当地一家王府欲加害庠生(明清时期府、县学的生员叫庠生)柳一观父子,张鹤鸣“力庇之,卒获免。”
  每遇大旱,张鹤鸣便祈天求雨,虽属迷信,却也透出其爱民之心。
  张鹤鸣的爱民之心还表现在他办实事上,正如《历乘》所说,凡便民兴利之事,他无不为之。建来鹤桥(一说是知府樊时英所建),修五龙潭,茸八腊庙,浚怀家洼(从清朝历城县志的地形图来看,怀家洼在鹊山偏东北一侧),都是值得称道的。特别是怀家洼一事,更看出他的卓然治绩。《历乘》说,怀家洼“苦水”——苦于水患,张鹤鸣“浚之”——疏通它,得肥田数十顷。
  张鹤鸣儒雅倜傥,善诗文,其趵突泉诗流传至今;有三日治政,一日治酒之趣。后调任南京兵部主事(兵部中的低级官员),累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师等职。崇祯八年(1635年)农民起义军攻陷颍州,已经致仕归家的张鹤鸣被缚倒悬于树,大骂而死,年85岁。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历城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名人轶事、人物春秋、人物写真、烽火岁月、史林探幽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秉楹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鹤鸣
相关人物
历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