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齐乘》中读历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935
颗粒名称: 从《齐乘》中读历城
分类号: K295.2
页数: 4
页码: 138-141
摘要: 《齐乘》是元朝山东益都人于钦所撰地方志。于钦官至兵部侍郎,奉命山东时周览山川、考证历史,著《齐乘》六卷。所叙以当时山东的益都、般阳(治淄川)、济南三路为主,也涉及古齐邑所属高唐、禹城、长清、聊城、临邑等县。全书分沿革、分野、山川、都邑、古迹、亭馆、风土、人物等八类。《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在元代地方志中最有古法,向来推为善本。此书虽间有舛误,仍不失为研究山东地方史的重要文献。历城,作为山东首县、当时济南路的治所,必然在《齐乘》中占有较多笔墨。本文内容所涉,自然是《齐乘》中的历城县,但以今天历城区的范围为主。《齐乘》先后两次提到历城之名的来历。
关键词: 历城县 地方志 史料

内容

《齐乘》是元朝山东益都人于钦(1284年-1333年)所撰地方志。于钦官至兵部侍郎(兵部长官之副),奉命山东时周览山川、考证历史,著《齐乘》六卷。所叙以当时山东的益都、般阳(治淄川)、济南三路(元朝的“路”,是隶属于省的第二级行政区划)为主,也涉及古齐邑所属高唐、禹城、长清、聊城、临邑等县。全书分沿革、分野、山川、都邑、古迹、亭馆、风土、人物等八类。《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在元代地方志中最有古法,向来推为善本。此书虽间有舛误,仍不失为研究山东地方史的重要文献。
  历城,作为山东首县、当时济南路的治所,必然在《齐乘》中占有较多笔墨。从《齐乘》中读历城,对我们了解历城,宣传历城,或许有所裨益。本文内容所涉,自然是《齐乘》中的历城县,但以今天历城区的范围为主。
  一
  《齐乘》先后两次提到历城之名的来历。郡邑部分说:“古齐历下城,在历山之阴”。
  山川部分指出:“齐之南山为历山,舜所耕处,故其城名历城”。可见,历城因历山而名。那么,何时出现“历城”之名的呢?《齐乘》没有具体指明。据《历城县志》载,汉景帝四年(前153年)始设历城县。但历城这个地名却早就有了。据《史记》记载,刘邦阵营中的儒生郦食其与刘邦谈到劝降齐王田广时说:“今田广据千里之齐……将二十万之众,军于历城……”这说明至少在西汉王朝建立之前便有了“历城”这个地名。至于历下邑、历下城等名称,早在春秋或春秋之前就有了。
  《齐乘》简要记载了历城的历史沿革及在此发生的重要事件。
  《齐乘》告诉我们,自汉设历城县始,至宋朝,历城曾先后隶属于济南郡、齐州、齐郡、济南府;自晋永嘉末济南郡由东平陵移理历城后,历城一直是州、郡、府的治所;南朝时刘宋王朝曾以历城为治侨置冀州(所谓侨置,即用北方的地名在所占地区设置郡县)。
  《齐乘》列举了历史上在历城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史记》记载过的晋平公伐齐,汉郦食其说齐王田广罢历下兵守、韩信却借机袭破之,致使郦氏被齐王所烹等历史事件皆发生在历城。《齐乘》引用《左传》,介绍了齐晋鞍之战的经过。还指出,当金兵南侵时,历城以东水弥漫数十里,南则靠山,实为险固,这里的人民凭借水势阻挡金兵,号为水寨,“归附后始移今县”。
  二
  《齐乘》对历城的山川名胜着墨不少。写到华不注山,引用《水经注》的描写:“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然后用“信然”——确实如此,作评。还指出:“山前道院中有石刻太白诸贤诗,院前即华泉,水与小清合流”,“山之西南,引水灌田”。
  关于趵突泉之水的来源,《齐乘》分别在卷一卷二两次写到当时历城的渴马崖。卷一指出:“济南府西南六十里有黄山,山周如城,岱阴诸谷之水奔流至山西汇为池,围数亩不溢而伏。山,即渴马崖也,伏流至府城之西而出,即趵突泉也。”卷二写泺水时又说:“曾南丰(曾巩)《齐二堂记》曰,泰山北与齐东南诸谷之水……至于渴马之崖,则泊然而止。自崖以北至于历城之西,盖五十里,有泉涌出,高或致数尺,名曰趵突之泉。”正是根据上述认识,济南市政府于2001年,为使趵突泉复涌,曾一度放卧虎山水库之水至渴马一带,实施回灌补源工程。据报载,此项工程将继续进行,待卧虎山水库扩容工程峻工之后,两年可提供保泉补源之水达5000万立方米,届时,趵突泉将会重现昔日风采。
  《水经注》中提到的巨合水,《齐乘》所记颇详。《水经注》说,巨合水“源出鸡山西北”;《齐乘》则具体指出其源头在龙山镇南五十里,名榆科泉。这里所说的榆科泉,又名玉河泉,在今历城区彩石镇虎门峪南端的玉河泉村内,泉水甘冽,目前正作为矿泉水加以开发,并于2002年底,被济南市列入“72名泉”的侯选泉之一。巨合水的源头还另有一说,《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巨合水”条释:“源出山东章丘县西南长城岭拔槊泉。”其实拔槊泉(今属历城西营镇)与玉河泉处于同一条峪中,一个接近山巅,一个处于谷底,相距二三里。两泉长年不涸,雨季则涌流成溪,淙淙有声,或捧饮,或煮茗,均别有韵味。
  《齐乘》所说的巨合水,与后来流经历城孙村地区的巨野河基本一致。那么,巨野河之名何来?《齐乘》指出,巨合水途经巨里城(即章丘龙山镇)时,城西有武源水出,城东有江水泉出,当地人俗称这两条河为东、西巨冶河。“巨野”之名大概由“巨冶”而来吧?
  《齐乘》历述了济南名泉,其中注明在今历城区范围内的有:汝泉——神童寺(即神通寺)内,龙门泉又名龙泉——神童寺东,染泉——龙门东,悬泉——中宫(即仲宫)东,都泉(即突泉)——中宫东南,柳泉、车泉——中宫东,白泉——王舍店(即王舍人)北,苦苣泉——柳铺(即柳埠)东……
  三
  《齐乘》对历城的古迹也多有记载。对柳埠境内的神通寺的记载,与《水经注》大同小异,这里不再赘述。对房彦谦墓的记载比较简略:“章丘西南卅里,唐刺史、追封临淄公,元龄(即房玄龄)父也。墓有碑,李百药文,欧阳询书,极精。近闻村人以打碑之扰毁仆之,良可叹也。”寥寥数语,既交待了墓主的身份并特地点出了其子房玄龄之名,又用“极精”二字高度评价了墓碑的文与书。正因如此,当“近闻”此碑“毁仆之”时,能不“良可叹”吗?这里的“近闻”两字很有分寸,说明作者并未亲见。其实后人证明,村民因拓碑之扰而引以不满、使碑体有所破损是真,但没有严重到“毁仆之”——碰翻在地的程度。据清代学者重印房彦谦碑文时所说,今碑下截残毁,上截文尚完好,并指出《齐乘》有“毁仆之”之说,是因为“于氏得之传闻,未尝身历目见也”。
  值得注意的是,《齐乘》对鲍城的记载,可以使我们耳目一新。《齐乘》指出,鲍城在济南东卅里鲍山之下,大禹的后裔中有在齐国为官的,封邑在鲍,因而以鲍为姓。那么首次受封于鲍城的是谁呢?《齐乘》认为是鲍叔,“鲍叔生叔牙,叔牙进管仲于齐桓,其后世为齐卿。”这样《齐乘》就把鲍叔和鲍叔牙说成是父子二人了。这显然有误,因为在《国语》和《史记》中皆指同一个人。但这并不证明首采鲍邑的就一定是鲍叔牙。据陈瑞松先生《百家姓全览》一书“鲍”姓条释,鲍姓是以封地命名的姓氏,春秋时齐国大夫敬叔,是夏禹的后人,本姓姒,齐侯将鲍邑封给他,史称鲍敬叔,其子始以封地为姓,名鲍叔牙,鲍姓由此而有。可见鲍叔牙与鲍城、鲍山的关系,应当是先有“鲍”这个地方后有鲍姓,而不是相反。
  对于历城的历史人物,《齐乘》除提及鲍叔牙外,还写了终军,提到了历城的终军村(即仲宫),指出其墓在临淄南牛山之西的终村,还写了辛弃疾的生平事迹,但都写得比较简略,而对北宋时期的刘庭式,似乎情有独钟,着墨较多,其内容主要来自苏轼的《书刘庭式事》一文。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历城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名人轶事、人物春秋、人物写真、烽火岁月、史林探幽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秉楹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历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