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的宅科人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920
颗粒名称: 战争年代的宅科人民
分类号: K295.25
页数: 5
页码: 115-119
摘要: 彩石镇宅科村原属章邱县虎门辖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处在革命根据地和敌占区交界处,全村共有1600余口人,在邻近十几个村子中属比较大的村子。宅科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打击入侵的日军,进行土地革命,开展分田运动,与地方反动势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支援人民解放战争,响亮地提出了“倾家荡产,支援前线”、“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和“到主力去,到前方去”的口号。宅科民兵曾多次受到鲁中军区泰山分区的嘉奖和章邱县政府的表彰。
关键词: 战争年代 宅科村 人民

内容

彩石镇宅科村原属章邱县虎门辖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处在革命根据地和敌占区交界处,全村共有1600余口人,在邻近十几个村子中属比较大的村子。宅科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打击入侵的日军,进行土地革命,开展分田运动,与地方反动势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支援人民解放战争,响亮地提出了“倾家荡产,支援前线”、“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和“到主力去,到前方去”的口号。
  唤起民众 开展对敌斗争
  抗日战争中,宅科村地处敌占区边缘。1943年,鲁中军区派来地下工作人员张扬、王晓东、周子丰等同志进驻宅科、老树峪等村,发展革命组织,宣传革命道理,壮大革命力量,同时对这一带的反动道会门组织进行了镇压与取缔,并且鲁中军分区为了站稳这块地盘,由县委书记胡寅同志带领军分区十团三营进驻宅科一带,一连打了几次大胜仗之后,乘胜又将西彩石日军认为最牢固的碉堡炸掉,日军全部被击毙,幸存的汉奸全被俘虏。在事实面前群众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开始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开始觉悟的贫下中农越来越多的人靠近党组织。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组织领导和组织群众开展了“减租、减息”和“二·五”减租的“双减”工作,树立基本群众优势,发动群众向地主开展斗争,老老实实地执行人民政府的政策,建立起以贫雇农为主的农民协会(简称农会),由农会主持发动群众向地主进行说理斗争。通过开展斗争,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政治觉悟,相继建立起了儿童团、妇女会、民兵连等群众组织,充实健全了基层党支部,宅科村由抗日战争时期的5名党员,到1946年发展到23名党员,增强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宅科党支部、农会带领各群众组织,在土地革命和对敌斗争中有效地配合,充分发挥各组织的职能作用,使运动开展得热火朝天、轰轰烈烈,人民当家作主的欲望越来越迫切,对敌斗争劲头越鼓越足,迫使地主交出了剥削的现款、粮食、牲口,没收了多占有的土地,补偿给贫农、雇农、佃农应得的租资。宅科村在1947年就实行了耕者有其田,平分土地,家家分到了牲口,人人有活干、有饭吃。贫下中农扬眉吐气,大大鼓舞了对敌斗争的士气,更加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决心。
  组建民兵 打敌人 保家乡
  宅科村往北4公里是西彩石,设有日军的碉堡,里面住着除少数日军,大部分是地痞、流氓、汉奸,他们狼狈为奸,时常打着“中日亲善、东亚共荣”的幌子,到宅科摧粮、要捐,以搜查八路军为由,枪杀无辜,无恶不作,搞得户户不宁,苦不堪言。为了对敌斗争的需要,在我党地下工作人员的领导和督促下,于1944年5月,由老党员孙光义、左德明同志领导建立起了自卫团组织。起初只有二十几人,到1944年下半年就发展到有五十多名青壮年。当时仅有一把六轮子(是左德明同志从日本人手中夺来的)、十余支步枪、几十颗手榴弹,其余均为大刀片和红缨枪,自卫团组织起来后,便担负站岗放哨、盘查坏人、夜间巡逻,有时也找准时机,主动打击敌人。到1946年下半年,被批斗的地富反坏分子,暗暗投靠还乡团,有的成了还乡团的头目,有的成了反动骨干,妄图东山再起,时常尾随国民党地方部队来宅科杀人放火,抢粮抢物,闹得民不聊生。根据当时斗争的严峻形势,为保卫家乡,保卫我们的胜利果实,于1946年下半年,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把原来的自卫团整改为民兵大队,并把村中英勇善战的热血青壮年也充实到民兵大队来。同时,军分区决定,把宅科村在泰山军分区警卫营侦察排的5名骨干战士转回本村充实宅科的民兵力量,胡寅政委亲自带领5名战士来宅科进行了安排,有力地增强了宅科民兵的战斗力。全队有80多名青壮年,编为两个排、六个班,大队长由左德明担任,指导员由吕自文担任。通过各种渠道,每人配备长枪一支,子弹数十发(大部分枪支是由泰山军分区获战利品后替换下来的)。民兵大队实行劳武结合,宅科北山顶每天设哨所,全村三个要道口,每个道口有一名民兵和两名儿童团员负责盘查来往行人。凡敌占区来人,不管是走亲还是访友,或干其他,没有合格证明信,一律不准进入宅科村,宅科一带外出人员,必须持有村政府或农会证明,方能放行,如发现被查人行踪可疑,便立即扭送村或民兵队。除值班民兵外,其余民兵成员,每个班为一个生产组合伙耕种,发现敌情,随时投入战斗,并利用一定时间加强战术演习和训练,夜间分三个点集体住宿,轮班巡逻,规定民兵成员不出夫。自1946年下半年至1948年8月,宅科民兵共与敌人作战60余次,其中夜间作战39次。较大的几次战斗有北山战斗、“六·六”突围战、夜袭邢家楼战斗等,狠狠地教训了国民党地方上的保安队、区中队以及还乡团,每次战斗敌人都以失败告终。宅科民兵曾多次受到鲁中军区泰山分区的嘉奖和章邱县政府的表彰。
  在对敌斗争中,贫农协会主席王京汉、村长王书美、村会计李庆迪、民兵班长肖汝成等同志均死在敌人的枪口下。宅科民兵的功绩永存千秋。
  积极应征 补充兵员
  宅科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土地改革、锄奸反霸、反蒋保田斗争的锻炼,政治觉悟空前提高,大批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把自己的优秀儿女送到部队。
  1946年下半年,章邱县大队武装升级为主力部队,为补充兵员,宅科村动员归队6人,输送新兵24人。为战争的需要,1947年,宅科村又先后有48名优秀儿女入伍。1948年11月,宅科村又有38名热血青年应征入伍。在参军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动人事迹。如:1946年,农会长王京汉带头将自己刚满15周岁的大儿子王书恒送到部队,妇女会干部李忠莲亲自登上未过门的婆家,动员未婚夫孙宗舜参军等事迹广为流传。据1950年的统计,宅科村在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共有123人,其中有8人为国捐躯。
  一切为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为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宅科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紧急动员,组织起来,掀起了支援前线的热潮。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部队到哪里,就支援到哪里”的口号感召下,北宅科的青壮年劳力,有的组成常备夫,配属一个作战部队随军行动,负责二线担架和军粮、弹药的运送。他们一去就是半年至一年,先后参加过黄河、淮海、渡江战役等。有的组成临时担架、小车挑工等支前队伍,以接力方式向前线运送粮食及作战物资,并随时开展立功运动,对于推动民工支援前线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后方的生产和支援前线的物资筹备工作,全由妇女和附助劳力来承担。1947年,国民党纠集30万大军重点进攻山东。驻郭店、邢村一带的国民党军队也随之猖獗一时,三天两次对根据地进行骚扰、围困、交通封锁,货币不流通,就连油、盐、火等日常生活必需品也见不到,人民生活极端困苦。但人民群众一听说支援人民解放军打老蒋,便群情激昂,纷纷表示:“要粮有粮,要人有人,要物有物,全力支援前线!”他们宁肯自己吃糠咽菜,也要把省下来的粮食一斤斤、一袋袋、一车车簸净晒干送到前线。济南战役期间,为确保济南战役的粮秣供应,宅科村出现了家家户户齐动手,男女老少忙支前的热烈场面。广大妇女成为加工生产的主力军,她们组织变工组白天生产,晚上为部队磨面、碾米、蒸馒头、做军鞋,踊跃支前的场面令人激动、感人至深。
  当时,我军作战需要大量门板、锨镢、麻袋等物资,为保证前线作战的需要,全村人民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家产和生产工具,摘下自家的门板,伐掉院落里、房前屋后甚至祖坟中的树木,无代价地送往前线。1948年9月16日这一天,全村共伐树500多棵,其中300多棵作电线杆,当天就送到章锦、田庄河一带,其余200多棵大树都是用人工抬,送往前方作枕木用。宅科村的人民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历城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名人轶事、人物春秋、人物写真、烽火岁月、史林探幽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裕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宅科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