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在青岛办教育的片断回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884
颗粒名称: 德国人在青岛办教育的片断回忆
分类号: K295.2
页数: 8
页码: 223-230
摘要: 德国人在青岛办教育的片断回忆,因该校校址系利用德国黑兰兵营之故)任助教,所以对德国人在青岛办学的情形尚知道一点:一、礼贤书院等学校创办情形,柏林一路得教会和天主教会相继来到青岛传教,天主教会创办德文补习班,德华书院和德文补习班都在一九一四年日本占领青岛时解散,这是青岛历史最久的学校(德国占领时期德国海军尚办有水师学堂一所,礼贤书院在最初相当于我国的师范学校;德华书院和德文补习班主要都是培养传教士、洋行买办和翻译人员。
关键词: 德国 青岛 教育

内容

一八九七年(光绪二十三年),德国借口曹州教案占领青岛后,在青岛积极经营。除在青岛修筑海港码头、胶济铁路和沿海炮台等便于掠夺我山东资源和作永久占领青岛计外,并在青岛积极创办学校,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我当时在德人所办的黑兰大学(原名青岛德华特别高等分科学校,当时地方人士都称它为黑兰大学,因该校校址系利用德国黑兰兵营之故)任助教,在该校档案中曾看到该校教授鲁姆贝克(Rumbery)给德国政府的报告,其中曾透露“要紧抓教育,才能在中国扎根”之意。由此可见帝国主义在我国办教育的目的,昭然若揭。
  我在一九〇五年到青岛,进德人所办的礼贤书院读书,毕业后又进德人所办的黑兰大学,在该校毕业后即留任助教。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不久,我才离开该校。所以对德国人在青岛办学的情形尚知道一点。现在把我记忆所及的叙述于下:
  一、礼贤书院等学校创办情形
  一八九七年,德国占领了青岛,德国和瑞士的同善教会,柏林一路得教会和天主教会相继来到青岛传教。一九〇一年,
  同善教会开始创办礼贤书院,路得教会创办德华书院,天主教会创办德文补习班。德华书院和德文补习班都在一九一四年日本占领青岛时解散,唯有礼贤书院因与瑞士有关系,继续办至青岛解放,后经我政府接办改为现在的青岛第九中学。这是青岛历史最久的学校(德国占领时期德国海军尚办有水师学堂一所,专门为德国海军修船厂培养技工的学校,类似我国的技工学校,系半工半读,我知道不详,从略)。
  礼贤书院在最初相当于我国的师范学校,是德人在青岛培养小学师资的学校,以后便成为一所普通中学;德华书院和德文补习班主要都是培养传教士、洋行买办和翻译人员,所以课程都偏重德文。
  礼贤书院是同善教会委托在中国传教的德人卫礼贤(Ri-chard villhelm)主办的。卫礼贤在德国是学神学的,因在德国没有出路,很早就跑到中国来传教。他对中国情况很熟悉,并精通汉文,是一个中国通。最初礼贤书院设在胶州路易州路口,后来有另一个德国人叫华之安(Blum en hard),也是一个中国通,曾著过好几部汉文书,他在小包岛山盖有一幢大楼,因系黑瓦顶,当时一般人都称它为“黑大楼”。华之安死后,即将这幢黑大楼捐给同善教会协办礼贤书院。礼贤书院当时就迁至黑大楼,即现在上海路的校址。
  礼贤书院的课程,基本上和一般普通中学一样,所不同的,除数、理、化和汉文外,还有德文和德国历史。数、理、化的教员都是聘请当时出身于蓬莱美国人所办的文会馆的华人。其中如:周书训(字鸣九)、刘永锡(字恩九)、张子清、李步青等人。教汉文的都是举人或进士出身的华人。只有教德文和德国历史的是德国人。其中有当牧师的徐威廉(W.Scliuler)和
  卫礼贤的老婆、小姨子等人。上午,一般是数、理、化和德文等门功课,下午读汉文四书五经之类。每天早晨举行朝会,由卫礼贤亲自主持,经常讲些修身之道,孔孟之学以及基督教义等。平时在校内并无宗教活动。
  入学的学生,不论资格程度,来者不拒。但根据学生的汉文程度设“内附生”和“外附生”。几个汉文有基础的学生,都拨在外附生班。由于学生程度不齐,我记得当时规定六年毕业,实际上前三班虽都有学生四十多人,而毕业的第一班只有三人,第二班毕业的也仅四、五人,我是第三班毕业的,就只有五人。
  一九〇五年,礼贤书院在山东的声望已很高,有许多官宦子弟都到礼贤书院来就读,这些学生一般汉文都有基础,所以都在外附生班。
  内附生和外附生的学费还不一样,外附生每年学费三十元,内附生只收十五元。贫穷的学生还发给笔墨纸张。
  一九〇五年,同善教会看到有了礼贤书院的男校,就准备另办一所女校。也是要托卫礼贤主办。卫礼贤用他的老婆美懿命名这所女校为美懿书院,由他的小姨子为校长,当时我的大姊姊栾佩卿在该校任教务长。刚成立时只有五个学生,据闻陈独秀的老婆杨玉洁就是这五个学生之一。该校设在礼贤书院隔壁,一九一二年迁到武定路,即现在的市结核病院院址。
  随着礼贤书院和美懿书院之后,德国市政当局又在青岛的东镇、李村、法海寺、沙子口、薛家岛等处设立了约二十七处小学。
  二、黑兰大学创办始末
  在德国侵占青岛时,美国人狄考文(Mateer)早在山东蓬莱办了一所文会馆(狄考文来我国很早,到蓬莱后,曾带来了一批大花生种,在那时山东只有种小花生还没有种大花生的。他曾将这大花生种送给我父亲,我父亲虽是庄稼人,却不懂种大花生,把这大花生种炒吃了。狄考文第二次又带来了大花生种,送给邹立文,邹立文把它种上,在山东才开始有种大花生的)。后来把文会馆迁到潍县扩充为广文大学。青岛的德国人听到了这个消息,也想在青岛办一所大学同美国人竞争。经德国政府向满清政府交涉,当时满清政府不同意德国在青岛办大学,最后允许成立一所“特别高等专门分科学校”,由中德合办。一九〇九年,青岛德华特别高等分科学校就在原黑兰兵营地址成立,当地人都称它为黑兰大学。满清政府派张楷为该校总稽查,校长(当时为监督)系德人,叫凯贝尔,(Kaijser),曾在中国当矿师。
  黑兰大学共设有工、农、医、法四科,我是上的工科,毕业后就在该校任助教。工科是四年毕业,医科是五年,农、法两科都是三年。除汉文外,其余各课都由德人担任教师,讲课完全用德文。各班设有一名翻译人员。同时在预科附设一班德文速成班,期限一年。
  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美国人在潍县所办的广文大学迁至济南,加以扩充改名齐鲁大学。德国人感到黑兰大学无法同齐鲁大学竞争,有一部分德国人曾主张放弃黑兰大学,但另一部分德国人主张继续办黑兰大学。其中有德国教师诺斯贝克
  (Roseuberger)上书德国政府陈述继续办黑兰大学的理由说:“英美在中国所办的大学,都以神学和医、理为主,唯缺工科,如我以办工科为主,就可以同英美竞争。”这个意见立刻得到德国政府的批准。并由德国驻青岛的提督通知德国各大工厂企业,要他们捐助各种机器设备,扩充黑兰大学工科的设备。于一九一三年,得到德国各大工厂企业的赞助,纷纷捐助机器设备。我在任助教时,曾亲手接收德国各工厂企业所捐助的各种机器约六十余件,其中还有一个火车头及铁路机件,当时曾准备在该校周围修一条环校铁路,后因欧战发生而未实现。这些机器当时均存放在朝城路现在广播电台的原址。
  当时美国教会鉴于黑兰大学的扩充,为了同德国竞争,曾计划将济南的齐鲁大学和北京的燕京大学合并,办一所规模很大的大学,以抵制德人的黑兰大学。欧战发生后,黑兰大学停办,美国教会的合并扩大计划也就作罢。
  三、德国皇太子受窘
  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德国皇太子亨利亲王到青岛来视察,德国市政当局在市内及李村布置了盛大的欢迎会,命令当地居民扮演我国居民的婚丧喜事及交易买卖等风俗习惯,供亨利亲王欣赏取乐。同时还命令青岛的各学校,挂灯扎彩欢迎这位皇太子参观。这位皇太子到青岛不久,孙中山先生也到了青岛。当时黑兰大学的学生也组织欢迎孙中山先生,向学校当局交涉,将欢迎德皇太子的彩牌坊换上欢迎孙中山先生的字样,学校当局加以拒绝,并将校门口的彩牌坊拆除,引起中国学生的不满,立刻举行罢课。
  孙中山先生到青岛,偕同宋庆龄先生等随从住在太平路前海大饭店。学生派代表谒见孙中山先生,并将德国当局拒绝学生欢迎孙中山先生的经过,以及学生罢课抗议的情形,向孙中山先生一一陈述。最后学生又坚持抗议交涉,才迫使学校当局同意请孙中山先生到校参观,并向学生讲演。
  黑兰大学学生为欢迎孙中山先生被拒绝事举行罢课,也影响到礼贤书院和美懿书院的学生相继罢课表示抗议。亨利亲王要到礼贤书院和美懿书院去参观,美懿书院的女学生公开向学校当局表示拒绝亨利亲王来校参观。经该校校长和教员一再的劝说疏通,学生才不作拒绝表示。在亨利亲王来校之前,学生都在学校院中排队准备欢迎,当亨利亲王下车走进校院时,忽然一个女学生跑出队来,向全体学生喊口令:“向后转、归号、关门。”全体学生纷纷跑回宿舍,都把门关上,把这位皇太子和他的随从以及学校里的校长教员闪在院中,这位皇太子看了这种情形,很窘,便问校长,校长只得将因拒绝学生欢迎孙中山先生引起不满的事,告诉了这位皇太子。亨利亲王无可奈何的说:“应该答应他们欢迎孙中山。”当校长陪同这位皇太子参观教室时,发现黑板上写着“不欢迎亲狗”。好在这位亲王不认识汉文,校长也不敢向他说明。
  有一次,礼贤书院的校长卫礼贤回德国返回青岛,学校当局要全体学生到码头去欢迎,学生非常不满。学生到了码头,有一个守码头的巡捕站在码头边沿很神气,气势汹汹地命令学生离码头后退两米。其中有一个学生很气愤地向大家喊说:“把他推下海去。”这个巡捕听了急忙吹哨,招来了一群巡捕,将那个学生抓去。这些学生也不管接那位校长,都去追赶那个巡捕,将被捕的学生抢了回来。并抓住那个巡捕,按在铁道轨
  上。这时正开来了火车,学生要把这个巡捕轧死,直至教员赶来,才将那巡捕救出。一部分学生被劝回码头,其余学生迳自回去。卫礼贤到了码头,看到他的老婆也接他,他竟不先招呼学生,而先抱吻他的老婆,这些学生就一哄而散,教员也无法劝阻。而那个学生又被巡捕抓了去,学生坚持斗争闹了一个星期,终于由德国提督出面,将那学生释放出来了事。
  从以上的两件事,可以看出当时的我国学生,虽然在德国人所办的学校受教育,但这种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没有受到帝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帝国主义妄想利用办教育在中国扎根,是注定要失败的。
  四、欧战以后青岛教育情况
  一九一四年(民国三年),欧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借口参加协约国向德宣战,出兵攻打青岛,驱逐了青岛的德国帝国主义者;黑兰大学也为日本军队占领,黑兰大学就此解散。那时黑兰大学只有农、法两科有两班毕业生,工科只有一班毕业,医科还没有毕业班次。在校的学生包括预科在内约共有二百余人。这些学生暂时都归并到上海德国人所办的同济大学,同济大学由此加以扩充。
  德华书院和德文补习班也都同时解散。美懿书院的学生由张子清(我的姊夫)夫妇带到高密朱家沙窝成立了一个中学。欧战结束,华盛顿条约签字后,又回到青岛。由高恩洪捐了一万元,同美国长老会合办,在济阳路成立了文德女子中学,即现在的青岛八中。美懿书院也就不复存在。后又由美国长老会另办了一所男中,名为崇德中学,即现在的青岛十一中。从此
  美国教会的势力代替了德国在青岛教育事业中的势力。
  礼贤书院当时由瑞士人出面接办,实际上是德国人与瑞士人合办,改为礼贤中学。卫礼贤已去北京任德国驻华公使馆参赞。由德人苏保志(Seu fert)继任监督(即校长)。瑞士人礼得(Ride)在校仅任物理教员。
  后来我任四方机厂厂长后,一直担任礼贤、文德、崇德这三个中学的董事长。“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青岛,我就不干这个董事长了。日本人要我以旧董事长的名义出面改组这些学校的董事会,我加以拒绝。伪教育局局长陈命凡亲自到我家,一再向我劝说,我才答应只能用我旧董事长的名义聘请各学校的新董事,但我本人不出面。伪教育局局长陈命凡即以我的名义聘请了新董事,其中有中国人也有日本人,经过召开董事会推选了日本人担任了这些学校的董事长。
  青岛解放后,苏保志不肯将礼贤中学的档案交出来,经劝说后,才将全部档案交了出来。过去这些学校都是为帝国主义和我国统治阶级服务的。解放后,经我政府接办,这些学校已成为我人民教育事业的一部分。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资料》

本文收录了临城劫车案始末回忆、田中玉操纵山东省议会和议会反田斗争、从护法舰队到渤海舰队的经过、济南“五三”惨案见闻、回忆昌邑县“五·一八”惨案、抗战爆发后沈鸿烈放弃青岛的真象、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政部鲁西招募处的一些内幕、我所知道的国民党山东省绥靖统一总指挥部、山东印染工业的历史沿革、青岛开埠以来至解放前近海轮船航运概况、“七七”事变以前的齐鲁大学、德国人在青岛办教育的片断回忆等12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栾宝德
责任者
陈仰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栾宝德
相关人物
陈仰之
相关人物
青岛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