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院系教师与经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882
颗粒名称: 五、院系教师与经费
分类号: K295.2
页数: 13
页码: 204-216
摘要: 齐大在未立案前是由医、神、文理、社会教育四科组成的。医科的情况我不熟悉,所谓社会教育科的广智院已另文说明,神科准备以后继续写,现在只谈一谈文理科的情况。一九三〇年以前齐大的文理科的课程分为下列三组:.自然科学组:天文及算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一个学生四年之内要学足一百二十八学时的功课:其中中文十六学时,英文二十四学时,宗教八学时,为必选科。齐大便认为奇货可居,又是历史系主任,兼德文教员,又是图书馆主任。为了立案齐大的院系与人事不能不有些调整与改变。这种掩耳盗铃的办法居然得到蒋记教育部的批准。
关键词: 齐鲁大学 教师 经费

内容

齐大在未立案前是由医、神、文理、社会教育四科组成的。医科的情况我不熟悉,所谓社会教育科的广智院已另文说明,神科准备以后继续写,现在只谈一谈文理科的情况。
  一九三〇年以前齐大的文理科的课程分为下列三组:.自然科学组:天文及算学、物理、化学、生物学。
  2.社会科学组:经济学、社会学、历史、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宗教学。
  3.文学及语言组:中文、英文。
  一个学生四年之内要学足一百二十八学时的功课:其中中文十六学时,英文二十四学时,宗教八学时,为必选科。另外再加主科至少要有二十四学时,副科二各十二学时,外选三十二学时。
  兹特根据一九二六年《山东济南齐鲁大学章程》,将当时系别和教师名单抄录如下:
  [=此处为表格=][=此处为表格=]
  以上的姓名和职别是从《齐大章程》54—3页上照抄下来,学历和学位是从该章程6—页里摘录或翻译出来的,我又从老教授老同学那里尽可能地探听到他们的英文姓名,教会关系,从这个表里可以看出来当时文理科教师阵容有下列几个特点:
  (一)帝国主义分子的控制。一共十个系就有七个系的主任都是由外国传教士担任,并且是英、美、加拿大三雄割据。教育系主任是由中国人李天禄以文理科长的身分兼任,而系里的三个所谓副教授则都是传教士。这里且不说当时齐大所有负责行政主任都是由各国传教士霸占着,即单从这张教师名单来看,总共三十一人,其中十六人是传教士,也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分子控制的严密了。
  (二)教师阵容稀松疵毛。再看师资的阵容也是极其平常稀松,有的教师是很疵毛、很不好的,所谓一个系基本上就是一个传教士,带上一至二个本校毕业生。谁都知道在美国得个博士学位并不太难,而这班号称为大学教授不远千里而来办高等教育的,除窦维廉、奚尔恩得有博士学位外,多数则是普通大学或神学毕业,有的连大学的门也没进过,有没有中学程度也很成问题,如英文系代理主任潘夫人,只不过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夫妇二人都是大笨蛋。因为英文是必修科,每个学生都得念两年,所以英文系的教员人数最多,程度也最低。贝克尔总算是好一些,还能动动笔,摘译了《泰山志》,连低级兴趣书籍汗牛充栋的美国,也找不到出版的,还是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的。其他几个英文系的教员都只识字而已。
  教育系的三个副教授,林森(林仰山)是个通才,万能教员,教育、神学的教员都能当,靠着学生的帮助,编了三本《教会史》。他也就是披着“学者”、“画家”的外衣,到处测绘地形、调查刺探我省风俗民情,盗窃不少我国古代名画书籍石刻碑文,这就是好教员,其他二人在美国念书时就有好几门不及格的。
  就说那个比较具有专业知识的历史系主任奚尔恩也不过是掌握了一些史料,会记忆较多的大事年分,上课时捶着桌子喊着“Date”(年分),下课时叫画几张历史地图就是了。他是一九一一年来华,趁着年轻,干过几年,有了若干东方历史知识,例假回国时在德国搞了一个哲学博士学位。这便以远东问题专家自居,常在同学面前夸耀他是“德国博士”,而不是多如过江之鲫的美国博士。齐大便认为奇货可居,又是历史系主任,兼德文教员,又是图书馆主任。“七七”事变以后回国穷极无聊,写了一本美国长老会在山东的历史,题为《在山东前线》,替差会吹嘘宣传,真无愧为一个长老会的历史家了。
  (三)宗教仍是必修,主任荒唐无耻。宗教必修原是齐大的老传统。一九一七——一九二九年间专设有一个宗教系,所开课程有:旧约历史,基督事迹,圣经新解,基督教根本教义等。为了吸引学生选修“希伯来宗教之起源与发达”一课,还特意用英文课本。在社会经济系里还开设《圣经与社会科学》一课,说是“以近代社会之原理与事实解释圣经,并证明基督教之原理为健全社会之基础”,实即企图抗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和社会主义革命。此外同学还可以到神科里去选课。
  每个学生在四年之内,应修毕八学时的宗教课,使得这个系主任有机会认识全体学生,从而掌握学生的思想,了解青年的动态。而这个系主任赖恩源却是个不学无术的美国流氓,经常穿灯笼裤,裤腿鼓得大大的,袜子旁边拖着一条〓子,一看便是个洋装歹人。他虽然满口宗教、神学、仁义道德,干的却是特务勾当,专门勾结反动官僚,拉拢一些受过美国教育而在政府任职的高等华人,是济南扶轮社的中坚分子。私人生活荒淫无耻。有一次领完礼拜竟和带领唱诗班的美籍女护士伊文士在教堂里乱搞,而美国资产阶级的神学院还给他荣誉神学博士学位,为他捧场,以示鼓励。他在齐大的地位反而日高一日,最后当上齐大会计主任,掌握经济大权,作威作福。一解放就吓得心惊胆战,夹着尾巴逃回美国。
  (四)天算系王锡恩主任。齐大的天文与算学系比较有名,从潍县起即在校内装置天文台。过去传教士都说是狄考文和赫士的功劳,其实多年来惨淡经营而作出贡献的是王锡恩主任。王主任是研究天文与算学的世家,青州车王人。他的父亲王万相就精通天文、珠算。家里藏得很多中国天文书籍如《历象考程》、徐光启有关译著等。狄考文一向看不起中国人和中国的伟大文化,以为中国人那能懂天文,中国算盘那能算复杂的勾股演代。但任何复杂的算题都难不住王老先生,曾好几次与狄考文比赛。王老用了三个算盘,无论是推算月食日期,或多么复杂的算式,只几分钟内都算出来,而狄考文却一张纸一张纸在那里推算书写了大半天,才勉强得到答数,这才使得狄考文折服。王锡恩本着这个家传,一八九三年文会馆毕业后,继续研究,在天算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著有《实用天文》、《力学测算》、《电学测算》、《勾股演代》(三角,商务印书馆出版)、《图解三角》等书。据说任何算术难题他都会算,英美各国的许多国际性的题目,他都能一目了然,素有“当代世界六大算学家之一”之称,这才使得帝国主义分子不敢问津天算系主任这一职务。一九三二年王主任一去世,天算系主任即被英国浸礼会传教士腓礼伯夺了去,有位老教授说:“腓连给王解鞋带都不配!”
  (五)立案时的院系人事调整。为了立案齐大的院系与人事不能不有些调整与改变。首先是广智院和神科要由大学分出来。广智院一直就在圩子里是单独的建筑,分出来没有困难,但神科楼就在圩子外齐大文理学院的大院里,将它隔开则煞费心机。最后是在神科原址的四围垒上一米高的砖花墙,象征性地与大学分开(神科的男同学仍住在四百号院宿舍里)。这种掩耳盗铃的办法居然得到蒋记教育部的批准。
  当时一个大学必须有三个学院,齐大这才将原来的文理科分为文学院和理学院,但理学院院长由文学院院长林济青兼理。原有文理科的十系和系主任也作了如下的改变:
  [=此处为表格)=]
  应该说这个系主任的阵营无论在学历、资格、才能和教学质量上,在当时说是前进了一大步,比起原来都是由传教士滥竽充数是好得太多了。国文系还请了名作家舒舍予(老舍)先生教授新文学,这在齐大可称为创举。原来的英文系扩大为外语系,增设德文和日文课。德文由奚尔恩,贾珂的老婆,日文由俞康德先生教授。这些都是中国革命形势逼使帝国主义分子让步的,而传教士并不因此就自行引退,他们还要留下来继续“在跟从中发挥领导的作用”。奚尔恩曾毫不掩饰地供认他们以退为进的新阴谋。现在把他的话直译如下:
  “一九二七年以来所发生的几桩划时代的事件不但要求行政与经济政策的调整。一般说来可以总起来说(传教士)‘办事体’(奚尔恩在这里特意用了三个汉字的拼音,并在括号里注说是办理一般事务)的日子已经完结了。新的日子正在仰望能够与中国行政人员并肩愉快工作的传教领袖。在齐大,不但校长是中国人,而且若干系主任也是中国人了。虽然如此,近年来的事实清楚地指出:一个有理智的领袖,真正的学者,不但有地位,而且是真正才开始发挥他的作用。”(原书在这里还附带着有这么一段小注。几年前,当时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后任驻俄的中国大使蒋廷黻告诉作者(奚尔恩自称)说:“现在有一种趋向,即行政人员方面,认为他们高过教师,我认为这是根本错误的。我一再告诉我系同学:教授与学生有两种,一种是标题式的,一种是脚注式的。标题式者总是标榜自己,引人注意,使他们成为报纸上的标题,担任委员会的主席;脚注式者则是这样的学术著作,使得从事该方面写作的人都要从脚注里来找。”)
  最后奚尔恩号召传教士们还是要潜伏下来从事工作,因为“作脚注式”的传教士,特别在传教教育工作方面,还是“大有可为”。①(奚尔恩:《在山东前线》,(英文),97页。)
  我是齐大教育系的学生。当时教育系主任是谭天凯,教授慈丙如,还有一位在教育厅任职,晚上来兼课的教授,都是美国的博士。外文系主任也第一次由中国人凌达扬担任,尽管这位主任从来不说中国话,在点名时把学生的姓与名之间故意拉得很长的间歇,表示不大认识中国字,而且在英文的修养上是比系内那一群外国教员高得多,但洋人们还是不服,迫得他不能再干下去。他有一次对人说:“再干下去就是耻辱”。我进去时舒舍予先生还在那里,似乎是两年后他走了,由马彦祥先生来教授《戏剧原理》、《文学概论》。在马先生的领导下,同学们还上演一次话剧《梅萝香》,这在齐大说来都是新鲜事。马先生走了以后,由徐霞村先生继任,徐先生没干很长时候也就走了。
  (六)齐大的经费概况。齐大的常年经费名义上是由合作各教会担任,英美有关教会每年都捐些款,但其主要来源则是来自美国的大资产阶级。在美国经常有些大资产阶级为了逃避课税,把大量金钱捐到各种“基金部”(齐大理事部便是其中之一),既可博得社会上的“美名”,另一方面又可保持对这些金钱的控制,摩根(监理会教友)、洛克菲勒(浸礼会教友)等都曾捐过钱。到底英美帝国主义一年投资多少,现在还没有确切的统计,但据《基督教占领中国》①(《The Christian Occupa ion of China》,420页。中文译本称为《中华归主》,但中译本是节译,这些比较不公开的数字中文本上都没有。)一书的报道,齐大全年经费包括传教士的薪俸约计二十五万一千元,不包括传教士的实际费用为十三万六千元,财产总值五十五万美元,合银元一百一十万元。我曾从传教士的档案里找到了一份一九三〇年齐大校董会讨论齐大校本部、文理学院的预算草案。按帝国主义为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齐大各部如校本部、文理学院、神学院、医学院、广智院等都有单独的预算。我所抄到的这一份预算表只有:
  [=此处为表格=]
  再加上医学院的预算,大体上与上述的25,000元相符。兹将校本部与文理学院的预算草案移译如下,从而可以看出,当时齐大经费的一般情况。
  齐鲁大学校本部929-930年预算草案
  支出方面
  A.行政 27,482元
  .薪俸 3,280元 (其中包括有校长薪俸4,320元 注册主任(美长老会)4,600元 会计主任(美长老会)4,360元)
  2.纽约办公处 800元
  3.大学行政团体 800元
  4.大学招待费 500元
  5.宣传印刷费 ,250元
  6.办公费(包括秘书薪俸) 0,852元
  B.图书馆 2,000元①(图书馆全年预算四千元,校本部拨付二千元,加拿大捐助二千元。)
  C.中学补助费 2,000元
  D.农村服务部 2,000元
  E.房屋维修 (包括办公楼,康穆堂和长老会洋人住宅) 2,240元
  F.大学一般性的工作费用4,54元
  共计 40,236元
  收入方面
  A.外籍人员薪俸: 4,292元
  北美长老会 8,960元
  英国理事部 5,332元B.一般开支 9,630元
  北美长老会 4,780元
  英国理事部 3,750元
  英国圣公会 ,00元
  C.新校长薪俸(美国理事部) 5,000元①(原稿上用笔改为四千三百二十元。)
  D.农村服务部 ,000元
  E.各院和各部门收入 9,75元
  F.外籍人员委员会 200元
  G.房地租收入 500元
  H.利息收入 439元
  共计 40,236元
  齐大文理学院929—930年预算
  一、支出部分
  A.行政费用 7,900元
  (其中包括有院长的薪俸4,200元)
  B.教师薪俸 5,966元
  .中国教授助教的薪俸与房租津贴22,566元
  姓名年薪房租
  王锡恩 ,920元 300元
  周干廷 ,200元 300元
  田羲经 ,200元 300元
  栾调甫 960元 180元
  臧惠泉 900元 180元
  张立志 780元 120元
  吴金鼎 660元 120元教育系教授①(原稿上有用笔写上的英文拼音程其保三字显然当时是计划聘请程其保的。) 2,400元 720元
  崔鸿泽 600元 20元
  崔永福 660元 20元
  王炳霄 780元 20元
  生物系助教 660元 36元
  生物、化学、物理 5,850元
  国文系新聘教员 ,200元 80元
  共计:9,770元共计:2,796元
  2.外籍教授薪俸与津贴 29,400元
  C.各系费用 8,900元
  D.房屋维修费用 7,690元
  共计:76,456元
  二、收入部分
  A.外籍教授薪俸与津贴
  北美长老会 8,000元
  英圣公会 4,300元
  加拿大联合教会 4,500元
  英浸礼会 2,600元
  B一般开支各差会补助分配如下
  北美长老会 8,880元
  罗氏驻华医社②(罗氏驻华医社(China Medical Board)即美国煤油垄断资本家洛克菲勒所资助医药的基金在中国的一部分。这里的五千八百五十元显然仅是津贴文理学院医预科之部。) 5,850元
  英浸礼会 2,310元
  加拿大联合教会 ,1,000元,英圣公会 ,500元
  南美浸会 500元
  C.学生学费收入①(学费收入原预算为一万二千元,后用笔改成八千六百元。原稿上还用笔写有这么几个字“学费收入往年为一万五千元,今年因学生人数减少,收入大减。”(按齐大自在潍县广文学校那时代起就开始收学费)当时学费(全年,下同)三十元,习英文者另外再多缴十元。搬到济南后继续收费,一九二五年的学费,根据《齐大章程》文理科每年五十元,体育费宿舍费十四元。医学院(包括头二年的医预科)六十元,体育宿舍费十四元。一九三三——一九三七年我在校时文理学院(包括医预科)学费八十元,宿费住楼上的每学期十二元,住楼下者每学期十元。医学院学费一百元。) 8,600元
  D.房租 2,256元
  E.其他补助 6,60元
  共计:76,456元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

《山东文史资料》

本文收录了临城劫车案始末回忆、田中玉操纵山东省议会和议会反田斗争、从护法舰队到渤海舰队的经过、济南“五三”惨案见闻、回忆昌邑县“五·一八”惨案、抗战爆发后沈鸿烈放弃青岛的真象、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政部鲁西招募处的一些内幕、我所知道的国民党山东省绥靖统一总指挥部、山东印染工业的历史沿革、青岛开埠以来至解放前近海轮船航运概况、“七七”事变以前的齐鲁大学、德国人在青岛办教育的片断回忆等12篇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七七事变”
相关事件
济南
相关地名
经费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