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济阳县的建置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阳县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796
颗粒名称: 也谈济阳县的建置沿革
其他题名: 兼与王尔俊老师商榷
分类号: K928.2
页数: 8
页码: 85-92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文史资料》第一辑刊载了王尔俊老师的《略谈济阳县的沿革》一文,,读后深受启发。《略谈》对前人之说有鉴别、抉择,而不盲目因袭。特别是对济阳县的史前传说,王老师更以其考古专长予以考证分析,实为真知灼见。然而,济阳县地处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早期开发地区之一,历史十分悠久,因而其建置沿革纷繁复杂。又加济阳的旧县志在记述这一问题时,往往将母县之一的章丘县的建置沿革全部套来,使两县的沿革混同起来,为今天的考查和记述更增添了麻烦。《略谈》对某些问题有所澄清,但因过于简略,所以对沿革的叙述似乎还不够清楚,而且有的地方恐怕不够确当。其大部疆域在今临邑县及齐河县境内,东部边缘地区当在今济阳县境内。
关键词: 济阳县 建置 沿革

内容

《文史资料》第一辑刊载了王尔俊老师的《略谈济阳县的沿革》一文,(为了叙述简便以下简称《略谈》),读后深受启发。《略谈》对前人之说有鉴别、抉择,而不盲目因袭。特别是对济阳县的史前传说,王老师更以其考古专长予以考证分析,实为真知灼见。然而,济阳县地处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早期开发地区之一,历史十分悠久,因而其建置沿革纷繁复杂。置县以后的八百多年,沿革历史还比较清楚,置县以前的数千年间,这块疆域究竟属于哪一政区的版图,又是怎样逐渐演递到金代置县的,情形复杂,而且有些问题历来就众说不一,正误难辨。又加济阳的旧县志在记述这一问题时,往往将母县之一的章丘县的建置沿革全部套来,使两县的沿革混同起来,为今天的考查和记述更增添了麻烦。《略谈》对某些问题有所澄清,但因过于简略,所以对沿革的叙述似乎还不够清楚,而且有的地方恐怕不够确当。
  济阳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非常热爱祖国,尤其热爱白己的家乡。对家乡的历史,包括它的建置沿革历来十分关注,并且喜闻乐道。现在正值我县编纂社会主义新县志,借此时机理清查准济阳县建置的来龙去脉,作为进行热爱家乡教育的乡土教材正合时宣。否则,一再迁延,时间越久问题越不容易搞清楚。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才不避孤陋寡闻之嫌撰写本文,以期抛砖引玉,与王老师商榷,并就正于广大读者。
  为了把问题交代清楚,本文一面系统叙述沿革情形,一面顺便提出与《略谈》的不同意见进行讨论。
  ※※
  据旧志记载,济阳县境在少昊氏①时为爽鸠氏②之地,虞舜至夏朝为季荝氏③之地,商初为逢伯陵④之地,商末为薄姑⑤之地。汉字的形成一般认为是在商朝,因此,商初及其以前的中国历史并未有可靠的文字记载,所以上述有些说法仅是史前传说,只可参考不足为据。要断定这些传说的真伪,尚待地下文物的继续出土,并经考古学家及历史学家的充分论证。
  西周初年,吕尚(俗说的姜太公)被封为齐侯,灭薄姑,济阳县境遂为齐国之地。《略谈》特别指出是周成王灭薄姑,而不是周武王灭薄姑。这是根据过去一般认为,薄姑之灭是在武王死后成王继位,三叔(周公的异母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参与殷商后裔武庚叛乱,周公东征灭奄(在今曲阜县旧城东)等东方十七国时。但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定为吕尚灭薄姑,现在多从其说,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认定?
  春秋时期济阳县境为犁邑、著邑、崔邑之地。邑,这里是指大夫的采邑,即封地。犁邑就是犁丘,《左传》哀公二十五年记载:“晋伐齐,战于犁丘”就是指此丘邑。其大部疆域在今临邑县及齐河县境内,东部边缘地区当在今济阳县境内。其故城按有关资料所说的方位和距离推断,当在济阳县孙耿镇西十来里处,但据齐河县志办公室考证是在齐河县安头镇,确址待考。著邑在今济阳县境内,其故城址众说不一。清代地志学家叶圭绶考证的济阳县今庙廊乡的邿城,比较近情可信。崔邑为齐国大夫崔成的采邑,《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记载:“崔成请老于崔”,即崔成请求告老退职,被封在崔邑。崔邑的疆域在今章丘县西北部及济阳县城一带,邑城名崔氏城,即土城。土城原属章丘县,在黄河南岸,河北堤内也有村落,大约是河道变迁所致。河北土城村于1948年划入济阳县,近年来又迁至堤外姚头村附近。《略谈》只提到春秋时期济阳县西部为犁丘地,而略去了著邑、崔邑,似为不妥,特别是著邑,为后来济阳县的主要版图,更不宜略去。
  秦朝统一全国后,地方行政区划推行郡县制,济阳县境为齐郡(后属济南郡)的漯阴县及著县地。漯阴县境以故犁邑置,著县以故著邑置。著县为今济阳县的主要版图,所以济阳县相沿有著县之称,其疆域大约在今济阳县的西部与中部。这仅是推断,因为唐代李吉甫所作的《元和郡县图志》的郡县图早已遗失,所以古县的具体疆界现在已无从考查。
  西汉时济阳县境为漯阴县、著县及菅县、朝阳县地。漯阴县属平原郡,其他三县属济南郡。菅县约在今章丘县西北部及济阳城一带,为西汉所置。县城一说在今邹平县菅家村(原名菅家庙,紧靠章丘县北境),一说在今章丘县黄河乡临济村(原名临济镇),今从后说。朝阳县也是西汉新置,又称东朝阳县,是为了区别于当时南阳郡(在今河南省境内)的朝阳县,县境约在今邹平县西北部、章丘县东北部及济阳县东北部。县城在今邹平县延安镇,以后多次迁徙。《略谈》根据今人所编绘的《中国历史地图集》,而不载菅县。但查《汉书、地理志》中已有菅县。《汉书》为东汉班固所著,班固距西汉时间很近,所记当是可靠的,所以还是从《汉书》之说载菅县为宜。附带说明,笔者前所作《济阳与临济》一文(参见《文史资料》第三集),同据《中国历史地图集》所载,将菅县定为东汉所置,也应更正。
  东汉时济阳县境仍为上述四县地。四县当时均属济南国⑥。《略谈》仍根据《中国历史地图集》所载,把济阳县归属平原郡,与《汉书、地理志》不符,仍应以《汉书》为准。
  三国时期济阳县境仍为上述四县地,属济南国,为魏国辖区,东汉末曹操曾做过济南国相。
  西晋时济阳县境仍为上述四县地,均属济南郡。
  东晋时长江流域以北不再是晋朝辖区,济阳县境曾先后为北方“十六国”中的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及南燕等国地、其所置郡县情况不详。《略谈》因重在简略,仅记述了西晋,而略去了东晋时情形。
  南北朝时济阳县境先为南朝刘宋(420-479年)辖区,除有著县、朝阳县地外,又有刘宋侨置⑦的临邑县及高唐县地。著县、朝阳县仍属济南郡。侨临邑县属侨魏郡、由漯阴县改置,县境南至鹊山,北至黄河(当时黄河由马颊河入海),县城在今济阳县境内,究竟在何处至今不详。侨高唐县属侨平原郡,县境在今章丘县及济阳县境内。县城在今章丘县水寨,原名黄巾固。此时菅县撤销。继之,元魏于献文帝皇兴三年(469年)攻占了刘宋的青、充等州,济阳县境遂为北朝元魏辖区,仍为上述四县地,仅侨魏郡改名东魏郡,侨平原郡改名东平原郡。尔后,高齐取代了元魏(东魏)济阳县境又为北朝高齐辖区,为临邑县(此时今东阿县境内的实土临邑县已撤销,所以侨临邑县径直称作临邑县)及侨高唐县地,两县仍分属东魏郡及东平原郡。此时著县并入临邑县,朝阳县存废不详。宇文周取代高齐后,济阳县境所属郡县仍同高齐时。《略谈》此处恐怕太略,如不稍详,沿革历史便交代不清。
  隋朝时济阳县境为齐郡的临邑县、临济县及章丘县地。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年)于菅城复置朝阳县。开皇十六年改朝阳县为临济县,改侨高唐县为章丘县。临济县(不是汉代所置的在今邹平县及高青县境内的临济县,详见《济阳与临济》一文)境约与原菅县相同,县城在今章丘县黄河乡临济村。
  唐朝及五代时期,济阳县境仍为上述三县地,三县均属齐州。
  北宋时济阳县境为齐州临邑县及章丘县地。宋太祖建隆元年(960)黄河于公乘渡决口冲坏临邑县城,建隆三年临邑县城迁至今济阳县孙耿镇,不久又迁至今临邑县城。
  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南宋济南府知府刘豫降金。金于是年农历十月七日,割临邑县及章丘县各一部疆域置县,因地处济水(后为黄河河道)之北,所以命名济阳县,属济南府,为今济阳县的开端。
  元朝时济阳县属济南路,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新市一带又由临邑县划归济阳县。
  明、清两朝时济阳县均属济南府。
  民国元年(1912年)济阳县仍属济南府,民国二年废府置道,逐属岱北道,民国四年改属济南道。
  抗日战争中,1943年1月济阳县西部解放区并入齐济县,属冀鲁边区二专署,其他大部地区为日伪占区。1944年1月济阳县恢复属渤海行署。孙耿区划归齐临县,后归齐河县。1944年10月白桥、仁风两区划归三边县,至1945年10月三边县撤销又回归济阳县。
  解放战争时期济阳县长期属渤海行署。1946年10月白桥、仁风两区划归杨忠县(后改惠济县)。1948年8月15日济阳县改属泺北专区。
  新中国成立后,济阳县自1950年6月1日属德州专区。此时孙耿、二太平(归齐济县时置)、白桥、仁风临河(归惠济县时置)五个区回归济阳县。自1956年5月属惠民专区。1958年12月济阳县并入临邑县属聊城专区,1960年秋属淄博专区。1961年10月1日济阳县恢复,属德州专区,沿袭到今天。
  附注:
  ①少昊氏一又作少皋氏、金天氏,风(凤)姓,名挚(质),传说中的中古代东夷族的首领。以鸟为图腾(即以鸟为本部族的标志,崇拜鸟),所以用鸟名来命官,如:“爽鸠氏,司寇也;祝鸠氏,司徒也……”今按:氏,为古代一个部族或部落的酋长的世袭名称,不一定是一个人的名字。
  ②爽鸠氏——又作鷞鸠(鹰类)氏,少昊氏的司寇,即主官治理盗贼的长官。
  ③季荝氏——虞舜时的部落酋长,其活动中心在今淄博市临淄区。
  ④逢伯陵——殷商时方国(由部落和部落联盟转化而来的地区性组织)国君,活动中心原说在临淄,待考。
  ⑤薄姑——又作蒲姑、毫姑等,古国名,故都在今博兴县东南。
  ⑥济南国——这里的国是指在中央政权管辖下的诸侯国。汉朝地方行政区划实行“郡国并行”制,所封的诸侯国分王国和侯国两级,王国相当于郡,侯国相当于县。济南国是王国,始封于汉文帝十二年(前164年),都于东平。
  ⑦侨置——南北朝时,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了黄河流域,北方人民和士族(大地主宗族)大量南迁,多相聚而居。南朝统治者为了缓和南北士族的矛盾,便以沦陷区的州、郡、县名在其统治区内再设州、郡、县。历史上称这种措施为侨置。称原先的州、郡县为实土×州、×郡、×县,称侨置的为侨×州、侨×郡、侨×县。

知识出处

济阳县文史资料

《济阳县文史资料》

本书是济阳县文史资料讲述的包括抗日战争期间有关济阳的几点情况、济阳的武装建设和武装斗争、冯玉祥将军的婚事、济阳文物考古、也谈济阳县的建置沿革、回忆抗日战争时期在济阳的活动、抗日战争时期济阳七、八区的革命斗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惠广
责任者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