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耕耘三十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692
颗粒名称: 杏林耕耘三十春
分类号: K826.2
页数: 13
页码: 112-124
摘要: 我生于1928年5月5日,祖籍河南省孟津县。195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先后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历城区董家、唐王两镇卫生院、历城区妇保所工作,至今已三十余年。在平凡的岗位上,我历经磨炼,忠于职守,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多次被评为省、市、区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和奖励。自84年以来,我任历城区政协副主席已历经四届,享受着政府特殊津贴。每想到党和人民的关怀和恩德,我深感受之有愧,惟愿在有三之年,竭尽全力,勤奋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将我从事妇产科医务生涯中的几个生活和工作片段整理出来,以供鉴正。考虑到这是患者失血过多引起的,必须立即输血,方可进行手术抢救。
关键词: 杏林 医务 卫生院

内容

我生于1928年5月5日,祖籍河南省孟津县。195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先后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历城区董家、唐王两镇卫生院、历城区妇保所工作,至今已三十余年。在平凡的岗位上,我历经磨炼,忠于职守,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多次被评为省、市、区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和奖励。自84年以来,我任历城区政协副主席已历经四届,享受着政府特殊津贴。每想到党和人民的关怀和恩德,我深感受之有愧,惟愿在有三之年,竭尽全力,勤奋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将我从事妇产科医务生涯中的几个生活和工作片段整理出来,以供鉴正。
  把书本知识用于实践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工作。医疗工作的实践,使我学得的书本专业知识有了用武之地。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我将书本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对病人做到认真检查、分析对照,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并达到了有效的防治目的。60年12月,我带领医疗队在莱芜县进行农村妇女流行病调查,抽查当地妇女500余名,写出了具有说服力的调查报告,不仅为当地妇女常见病的防治提出了科学建议,还对查出的部分妇女病进行了治疗。
  62年我任妇幼保健院总住院医师,并一度兼管婴儿室工作。为提高婴儿室医护工作质量,将英文版《未成熟儿》一书译为中文,边译边学习研究,以其中的原理和可取的经验去指导实践,用临床实际去验证书本知识,这样有机的结合,使我在这方面获得了较多的实用知识。因而,当年早产儿的成活率达到了市保健院历来最高水平。
  创建农村妇科卫生服务阵地
  六十年代,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妇产科工作可说是“空白”。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农村妇幼保健工作也急需建立、充实和提高。1966年春,我放弃了舒适优美的城市生活,偕同全家老幼到历城区东部的董家卫生院工作。当时,这里既无妇产科、又缺医疗器械和资金,如何尽快地建立起妇产科急症的抢救阵地呢?我主动找领导、找同志想办法、出主意、白手起家,从“零”开始。先借其他单位闲房数
  间,经过简单装修整理,建起了妇科门诊。在这个基础上,又通过“找、借、造、购”等方法,将各种必要的医疗器械粗略地筹备起来。就这样,病房和手术室也建立起来并正式对外应诊了。
  门诊挂牌了,但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无人前来就医。我们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多数农村妇女羞于启齿言妇科病;二是妇产科建立时间短、条件差,很多人担心治不好病误了事。在这样情况下,我们大力宣传妇女病防治的重要意义,介绍妇科门诊的作用和医务人员的热诚服务的精神,以求得患者和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一次,有两名衣着整齐、城镇装扮的妇女前来看病。她们进门后四处打量,自言自语地说:“怪啦,这样子,怎能看病?真不该来!”我立即起身,耐心和气地向她们说明情况后,认真细致地给她们做了检查,对其病症作了详细分析和恰当地处理,她们感到非常满意,脸上露出笑容。临走时,说了不少客气话,并约好下次复诊的日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妇产科门诊影响逐渐扩大,知名度大有提高,前来就医者日趋增多,不仅历城东北边沿村庄的妇女病患者,还有很多章邱县的患者也慕名前来。每逢“三·八”董家集来就医者更多,有时一天达到70多人次,真可谓“门庭若市”了。
  在农村,有很多病人家属请大夫到家中治病,也就是常说的出诊。这对我来说是勇气和意志的锻炼。出诊就其时间而言以夜间为多,并以急、重病为主。所以不能计较天气好坏、路途远近等条件,一旦有人来叫,就刻不容缓,拿起医疗器械就走。记得有一次到谢家屯出诊,约在清晨两点赶到病人家中,只见产妇卧在床上,婴儿躯干和四肢已娩出母体外,仅剩头部被嵌顿在产道内不下,本村的接生员见状不妙已悄然离去。我立即给产妇检查,发现膀胱膨胀,有尿潴留。立刻做导尿,排空膀胱,把死婴顺利牵出,观察产妇无损伤、无出血,嘱咐其夫做好产妇应有的护理后,开始离去。这时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路又不熟悉,结果迷失了方向,走进了一片坟地,在里面转游摸索了好长时间,又穿过一块麦田,才走到大路上。回到家,爱人见我浑身泥土的狼狈相,哭笑不得。
  不论是出诊,还是卫生院值班,我都把患者看成是自己的亲人,怀着满腔的热忱为她们认真检查、妥善的处理和治疗,因而取得了应有的医疗效果,从未发生过人为事故。有很多病人及其家属看到我辛苦劳累的治好她们的病,深表感激,有的摆上丰盛的酒菜,拿出香烟招待我,也有的送我一些贵重的礼品或土特产品,还有的带着礼品多次到家中或医院中道谢,所有这些,我都婉言谢绝对她们说:“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受点苦和累是应该的”。因此,病人及其家属很受感动,有的与我交成知心朋友,经常往来,亲密无间。
  “我是‘O’型血,快抽”!
  1967年秋天的一个夜晚,温家村妇女因难产来院治疗。经过一番准备,即将为产妇做剖腹手术,患者血压突然下降,并进入休克状态。考虑到这是患者失血过多引起的,必须立即输血,方可进行手术抢救。我立即从手术台上走下来,挽起已消过毒的前臂,对着护士说:“我是‘O’型血,是万能输血者,快抽300毫升!”当时医院无血库,病人非常危急,要到别的医院取血或者化验他人的血型再输已来不及了。但是护士和同志们考虑到我还要主刀做手术,怕我身体承受不了,结果只抽了100毫升,迅速给患者输上。我快速返回手术台,为产妇剖腹取出死婴。但是,由于产妇子宫已经破裂,失血过猛,几经抢救,无济于事,心脏停止了跳动。我感到非常痛惜。
  排除干扰,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卫生院不是世外桃园,“文化大革命”的浪潮毫无例外的冲击着这块清静的净土。领导靠边站,群众分两派,天天辩论、天天批斗,各项工作都受到干扰和冲击。在这期间,我尽自己的努力,团结好周围的同志,做好工作。为了一个共同的实行救死扶伤革命的人道主义的目的,在我的努力下,“文革”期间,多次排除干扰,加强合作,数次抢救了垂危病人的生命。
  1970年冬,一个大雪天的早晨,王合村一产妇,四十余岁,足月妊娠,流血很多,难产不下,被抬到卫生院。当时院长靠边站,不好发表意见。我什么也没考虑,迅速给病人检查,确诊为子宫破裂,病情严重。如不及早就地治疗,产妇立刻有生命危险。征得院长和同志们的理解和支持,立即做了剖腹手术。当取出死胎后,病人血压降至80/40毫米汞柱,陷入休克状态。又经检查,发现患者子宫撕裂多处,边缘极不规则,考虑到单纯地子宫创伤缝合,将增加手术时间,会使休克患者的生命更趋危险,因而又决定在输液的维持下,迅速切除子宫、防止继续出血。这时同志们都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并派人踏着深雪到市立三院取回600毫升血,输入病人血管后,病人血压上升到90/60毫米汞柱,面色也略现出红润。看到产妇死而复生转危为安,我们全体同志都会心的笑了。
  发挥医务专长,为计划生育服务
  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医务工作者应词发挥其业务专长,积极做好这项工作。早在六十年代我曾在济南市大众剧场做过计划生育和晚婚节育的演讲。到农村工作后,我七积极宣传教育群众,推动计划生育和晚婚节育的开展,并积极主动地参加计生工作队,做节育手术。据不完全统计,从69年秋到70年5月,我做男女四种节育手术6000余例,人工流产200多例,放节育环800余例。71年夏季,唐王公社掀起两次计划生育高潮。第一次实行手术280余例;第二次高潮中,与九〇医院配合,共做女性绝育手术和人工流产手术500余例。每次手术我都小心谨慎,精益求精,力求万无一失。实践已证明,我做的各种手术,无一例人为事故发生,从而提高了计生工作队的威望和效率。
  自1974年夏,我应县计生委的委托,到全县各地巡回做计划生育工作,历时五年之久,先后到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和煤矿、工厂。据不确切统计,共完成手术1300多例。以后,我被调到县妇幼保健所工作。
  尊重科学、勇于实践、不断前进
  在多年的医务工作实践中,我非常尊重知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并注重积累资料,总结经验,用于指导临床实际。1977年秋,我受外地资料启发,研制了一套“宫颈火熨器”,对20名宫颈糜烂患者治疗,连续观察45天,效果很好。然后我写成讲义,又制作五十套,举办学习班,向全区各乡、镇推广该项技术。
  1978年我在负贵全区节育手术并发症诊治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写出了长达17000多字的论文,在“全国计划生育经验交流会”上做了书面交流,又作为教材在“全国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防治学习班”上授课使用。
  1984年我应邀参与山东省磁性硅橡胶节育器的研究工作,由我写出了题为“JSC型——磁性橡胶宫内节育器1772例总结”一文,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交流。此外,我还有译文《宫内上皮瘤形成的二氧化碳激光束治疗》、《综述有关围产期羊膜炎研究进展》等分别发表在《山东医药》和《济南医药》杂志上。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书为历城区史料,主要内容为辛亥革命人物传略,明初历城移民考,年俗习惯,名胜古迹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曰明
责任者
张书孝
责任者
卫敏行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卫敏行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