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希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664
颗粒名称: 江希张
分类号: K825
页数: 8
页码: 24-31
摘要: 一九八五年秋,山东省历城政协文史资料办公室同志前来征集资料,我一向痛恶虚名决不愿为自己树碑立传,但千里专程,盛情难却;只好将七七年发还的“交待材料”摘要抄录,略以应命;其中记忆容或有误,而供认堪称如实:。我于一九〇七年二月十四日生于山东省历城县江家庄,祖父江宗先,识字不多,深感文盲之苦,立志促使子孙发奋读书。父亲江钟秀在农业劳动之余,苦读二十年,终获一定成就,著有《孔孟图歌》、《兴学创闻》等通俗读物。母亲王崇孟在农村上过私塾,后来考入省城的女子师范学校。部审查,所得外汇稿费,亦均已上交国库,从未私自向外投稿。
关键词: 江希张 人物传记 历城

内容

一九八五年秋,山东省历城政协文史资料办公室同志前来征集资料,我一向痛恶虚名决不愿为自己树碑立传,但千里专程,盛情难却;只好将七七年发还的“交待材料”摘要抄录,略以应命;其中记忆容或有误,而供认堪称如实:
  我于一九〇七年二月十四日生于山东省历城县江家庄,祖父江宗先,识字不多,深感文盲之苦,立志促使子孙发奋读书。父亲江钟秀在农业劳动之余,苦读二十年,终获一定成就,著有《孔孟图歌》、《兴学创闻》等通俗读物。母亲王崇孟在农村上过私塾,后来考入省城的女子师范学校。我自两岁起,父母就教我认字,开始只是游戏,不久发现我能够接受,便认真地教起来,因此我三、四岁时就能作简单的诗文,不料虚名越
  传越远,当时的山东提学使(相当于教育厅长)陈荣昌骑马来到村中当面考试,竟认为非常满意,除赋诗、题词交乡长刻石纪念外,又对山东巡抚孙宝琦作了详细报告。孙在济南城内召见了我,又面试一番,结果大喜,送了我文房四宝、书籍、衣料等许多东西,同时上报学务大臣,推荐我为“宣统皇帝”(比我大一岁的溥仪)伴读,一九一一年的初秋,我被送到北京,学务大臣在再度考试之后,嘉奖备至,赏赐有加;但这已是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的摄政王忙于调兵,无暇接见,等了一个多月之后,父亲便带我回了家。
  民国初年,父亲在省城以教学为业,有不同年龄的学生数十人。他崇拜孔孟,提倡道德;对道、佛、耶、回等宗教也都感兴趣;他爱好慈善事业,想办些贫民学校、贫民工厂;对我则不断灌输他自己的思想并教我写了一部《四书白话解说》,这时我只有七、八岁,尚不能独立思考,一切由大人支配;这部书一半是我自己写的,另一半是一
  个姓周的师兄和其他几个人帮助写的,不料出版之后,竟畅销全国,印了上百万部,版权收入亦颇可观,默默数年的我,再度出名。
  利之所在,人们纷纷仿效;当时有许多书册假用了我的名义;有的是得到我父亲同意的,有的是我父亲也不知道的。其中有部《大千图说》与我无丝毫关系,大概是信佛的人编的,当我看到之后,认力荒谬绝伦。
  但《四书白话解说》还是得到一些人的赞赏,康有为先生曾来信勉励,我父亲便教我拜他为师,在以后的十年里,他指导我读史记、汉书、唐诗宋词,有段时期,我住在他上海的家里,师兄徐悲鸿也在,老师拿出他尚未出版的《大同书》手稿给我们看,并说:“这书我不轻易给人看,但大同的理想终有一天会实现的。”
  十二岁以后,我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对父亲的灌输,反感越来越大;他的宗教信仰使我形成了强烈的无神论;作为少年,我
  更爱好自然科学,同时也过厌了这受人烦扰的“名人”生活,宁愿象其他孩子尽情玩耍;有个理解我的长辈劝我父亲给我正常的学校教育,未获结果;他就去找当时山东省长田中玉说国家应珍惜“人才”,田召见我父亲责令立即送我进中学。为了避免来访者的麻烦要易地住校,并指定了当时管理较严的泰安萃英中学。两年后我转入北京汇文大学预科,祖父与父亲先后去世,母亲在我九岁时已经病死;故乡族人,素少来往;我孑然一身,与过去断绝了种种关系,所幸版权收入尚可维持生活。
  一九二七年春,我去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大学攻读化学,两年后与在法国学习钢琴的宋以莲结婚,宋父是当时我国驻澳大利亚总领事,希望我进入外交界,因此我改了专业,考入法学院的国际关系研究院,课程只有两年,毕业后即与爱人同往澳洲,当时欧澳之间文化风气迥异,两人均不愿久留;次春即遄返祖国,爱人在青岛山东大学任音
  乐讲师,我举棋未定,又因岳母病逝,内兄弟均在国外,家中需人照顾,于是又迁居北京,爱人私人教授钢琴,收入远多于在大学任教;我也想作一个自由职业者,从事写作。
  幼时所写的《四书白话解说》完全是我父亲的思想,违反了我自己的意志,后来每次看到都觉得羞愧,留学归来参考了世界知识,对比了科学哲学,更觉这种著作是误己误人,非设法纠正不可,所以立志重写一部,取名为《四书新编》。虽然现在看来,仍是错谬百出;但当时正值国难,主要目的是救亡图存;一九三五年新书出版,立即得到许多人的好评;两年之内,印至第十四版,抗日将领宋哲元特别赏识,征得我同意将此书改排成皮面袖珍本,全军战士人手一册。至于私印者及剽窃者亦大有人在。
  我随即着手编写《五经新编》并订出详细计划整理其他古籍。无奈日寇侵略日急,华北岌岌可危;瞻望形势,必须南迁。这时
  我岳父调至巴达维亚(即今印尼首都雅加达)。于是先在该地小住,经广州转来上海,“七七事变”之后,人心惶惶,古籍已不合时宜,只好放弃原计划而为《中国评论周报》等外文刊物撰写评论文章;直至“八、一三”战起,上海租界成为孤岛,而即此孤岛,亦势难久保,乱世流离,似无止境;这时我岳父又调至南非约翰尼斯堡,正为当地华侨报纸《侨声报》向国内聘请一位总编辑,我乃毛逐自荐,签订了两年合同;爱人生病,拟稍迟再去;我只身于一九三九年春经香港赴任,两年届满;爱人病危;已买好船票,准备归来,又遇珍珠港事变,航次取消;自此交通断绝,滞留又是五年,在此期间除续任原职外,常为当地外文报刊撰写评论,并曾主编英文画报,宣传中国抗战,虽因昧于国内真实情况,功罪难分,但自觉无愧于炎黄子孙之应有立场。
  一九四六年战争已经结束,而印度洋仍无航线,我回国心切,绕经大西洋至南美、
  北美等候数月,始得横渡太平洋。鉴于国内情况混乱不堪,我决心再改专业,重温大学时代所学,在一化工厂中,担任技术工作,以前的爱人早已病故,经亲友介绍与震旦大学医科(即现在的上海第二医学院)刚毕业的郭毓环结婚。解放前后,进口原料暂时停顿,我建议厂方发掘国内资源,为此写了不少调查研究报告,经同业工会发表,为中国化工原料公司上海采购站所见,因此通过工会动员我转入国营企业,虽然待遇较差,我也未曾计较。当时轻工业部也需要同样专业人员,经与商业部多次协商终于在一九五六年把我调到本院(注:轻工业部上海轻工业设计院)任专业总工程师至今。除本职工作之外,曾在全国各地有关单位作过多次学术报告,还审校过一些专业书,但均曾经本单位正式认可;为轻工业出版社在业余时间翻译了世界名著《精油》,又为新华社对外部撰写专业论文,在英、美、德、法、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发表,亦均曾经新华社及轻工
  部审查,所得外汇稿费,亦均已上交国库,从未私自向外投稿。二十年来从未写过涉及政治外交的文章,更未翻弄过古籍。
  江希张
  一九八五年十月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书包括《忆抗战时期历城的公安工作》、《位卑未敢忘忧国》、《访江希张先生》、《江希张》、《胜利先声》等多篇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江希张
相关人物
历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