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创造与发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627
颗粒名称: 我的创造与发明
分类号: K826.2
页数: 6
页码: 49-54
摘要: 本文记述历城杨东岳创造与发明,首创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指和手指)、与美国同期首创游离皮瓣移植成功、首创游离拇指移植成功、首创带血管神经的同种异体膝关节移植成功(初步)、游离肌肉移植。
关键词: 历城 杨东岳 发明

内容

一、首创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指和手指)
  拇指或手指缺失是工农兵群众常见的损伤,对劳动生活影响很大,如何再造一个拇指或手指,殊属必要。近百年来,各国学者研究了不少方法,但始终未找到理想的方法。
  1966年2月13日首创成功,至今已为60位病员做了这种手术,成功率达96%。无论在病例数、成功率和功能恢复三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这是当前世界上再造拇指最好的方法。美国于1972年成功,比我国晚6年,而且只有3例报道。
  二、与美国同期首创游离皮瓣移植成功
  带蒂皮瓣(皮管)是修复严重创伤、重建功能的重要方法,直到七十年代初,世界各国一直采用这个古老的方法。1973年3月20日我们研究成功,开创了皮肤移植的新阶段。至今已用此法为59位病员修复了严重伤残,成功率为98%,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美国于1973年1月20日首次成功,比我们早2个月。
  三、首创游离拇指移植成功
  此系将麻痹而废用的一只手上的拇指移植到另一拇指缺失的手上,以恢复手的功能。我们于76年6月30日首次成功。
  国外1979年才成功。
  四、首创带血管神经的同种异体膝关节移植成功(初步)
  我们于1977年9月26日为一病员移植了此种膝关节,至今已4个月,各种检查情况良好。
  日本于1972年在狗的实验中成功,至今未见用于临床。
  五、游离肌肉移植
  以此法代替或修复已麻痹或缺失的肌肉,从而恢复四肢关节和手的功能。
  日本于1973年成功,我们于1975年成功。尚未超过他们。
  六、肢体病段切除再植
  我们于1969年用以治疗上肢低度恶性肿瘤成功。1973年用以治疗前臂严重伤残成功。
  尚未见到国外有此报导。
  七、游离肋骨移植
  澳大利亚于1975年首先成功。
  我们于1977年首次成功。
  八、发展了显微外科
  显微外科是近十余年来新发展的一门技术,借助于手术显微镜帮助我们的眼睛进行手术,使过去不能做的手术得以成功。国外于1960年用以缝接小血管(直径1毫米)成功。我们于1966年应用这项新技术,成功地进行了足趾游离移植,继之又成功地进行了游离皮瓣移植等上述器官组织移植,使我国在这方面列于国际先进水平。
  在国内,我们首先用于临床,并取得显著成绩。
  九、神经血管带皮瓣移植
  此为修复创伤的一个重要方法。
  国外,1961年报导首先成功。
  我们于1962年成功(国内首先成功)
  十、针麻下进行动脉体瘤手术
  动脉体瘤手术是一难度较大的血管手术,国内仅有少数几个月能做这样的手术。过去都用全麻和降温才能进行手术,不仅病员痛苦较大,而且手术后才能断定成功与否。我们采用针刺麻醉,不仅痛苦少,而且手术中即能断定手术成功与否提高了手术质量。
  一九七八年
  作者简介
  杨东岳(1929—1981)外科学家。山东历城人,曾任上海第一医学院教授兼骨科教研室、显微外科研究室副主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显微外科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常务委员,上海市第五届政协委员等职。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生从事显微外科、手外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1966年首创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术成功。1973年作国内首例游离皮瓣移植术。1977年作成世界首例带血管神经的异体全膝关节移植术。与陈中伟、张绦生合著《显微外科学》等。
  摘自: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1月出版《辞海》百科增补本224页。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书为历城区文史资料,包括文章《往事历历堪回首》、《世界一流的显微外科》、《专家杨东岳》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杨东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