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行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548
颗粒名称: 五代行医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12
页码: 97-108
摘要: 祖国医学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而宝贵的经验,用科学方法整理与发扬中医药遗产,是我们广大医药工作者的重要任务。随着祖国四化建设的进展,祖国医药学的搜集和整理发掘工作已迫在眉睫。先祖的医术及行医规范,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我任医生工作近五十年来,之所以有所成就,为人民解除了一定的痛苦,这与祖辈的教诲是分不开的。由于党的教育和培养,自己从一个普通的医务工作者,逐步成长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党和人民给予我极高的荣誉。展望中医未来,我们的事业光明伟大,我们的任务任重道远,有必要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使之成为除害灭病的强大武器。
关键词: 历城县 五代 行医

内容

祖国医学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而宝贵的经验,用科学方法整理与发扬中医药遗产,是我们广大医药工作者的重要任务。随着祖国四化建设的进展,祖国医药学的搜集和整理发掘工作已迫在眉睫。我的祖辈均以行医为业而且都异常注重医德,至我已经是五辈了。先祖的医术及行医规范,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我任医生工作近五十年来,之所以有所成就,为人民解除了一定的痛苦,这与祖辈的教诲是分不开的。由于党的教育和培养,自己从一个普通的医务工作者,逐步成长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党和人民给予我极高的荣誉。展望中医未来,我们的事业光明伟大,我们的任务任重道远,有必要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使之成为除害灭病的强大武器。
  我的高祖潘大申(1780——1864),少年就读私塾,成年之后,看到当地百姓生活极其贫苦,有病得不到治疗。官府只顾自己享乐,不管百姓死活。有一年瘟病流行,当地百姓染疾者甚多,四处求医,病势蔓延。他亲眼看到很多人来不及医治就被病魔夺去了生命,遂立志学医,为民袪病。几年功夫,他熟读了《内经》、《伤寒杂病论》、《瘟疫论》、《医宗金鉴》等医学书籍,逐步摸索着给人看病。几年后,又一次瘟病大流行,他就用学来的医学知识开方治病,不图地位、金钱,有求必应,一心为人治病。当时慕名求医者甚多。在行医过程中,他处处注意搜集民间流传的土方、单方、验方,留其精华,去其糟粕,再应用于治疗实践当中去,行之有效的良方,自己就誊写成书,传留后世。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中医外科他特别擅长,对于“对口、大背”,他采取内服和局部治疗相结合,治愈了很多这类患者。对口疮溃烂一症用玉红膏为主的治方,此方一直流传至今,疗效确切。另外他对中医内科、妇科也很有研究,很多疑难病症转到他手,投药几付就有明显好转。他总是那么平易近人,为病人解除肉体上的痛苦,减少精神上的负担。他到了八十四岁高龄,仍坚持给人看病,就在他给人诊病之时,突然病发而故。他行医一生,没有给后辈留下多少遗产,但为后代继承他的医术、医德打下了基础,树立了榜样。
  曾祖潘锡鹏,字九峰(1826——1870),幼年读私塾,下学后跟高祖学医,对于中医内、妇等科疾病,接受了祖传医术,而他又特别专长喉科之疾。说起来还有一段不平凡的小事,激励和启发他钻研了喉科之疾。他的长女生得聪明伶俐,几岁时就会诵诗作画,很得他的宠爱,因患白喉症,经多方医治无效,不幸夭折,这使他非常愧恨,身为医生,却没有治好爱女之病,遂发誓学好喉科。《喉科指掌》他能熟读应用,用六味汤为主内服,配合局部喉蛾手术割除,治愈过很多喉科疾病。他还自治了八仙散,用以治疗喉科症,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只可惜他行医十五年积劳成疾,还没有来的及将自己这方面的独特经验编写出来就逝世了。
  我的祖父潘光珲,字筱峰,下学后,跟曾祖习医,通读中医经典名著,自幼喜爱读书,是个文墨理通,兴趣广泛之人,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无一不通,还善养花鸟、培植果树,远近乡里,无人不知。他的医术也是比较出名的,对于中医眼科,在当时是很有名气的。通读了《异授眼科》,曾有一病人外伤引起眼球脱出,疼痛难忍。他立即用中药熏洗复位,五个小时后,病人眼球活动正常,加内服药三剂,三天后痊愈。这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是相当惊人的。还有一病人,黑眼球外伤出血,痛不欲生,眼内流血不止。他立即用单方贴患处,一月后痊愈,一点疤痕不留。他在中医眼科方面的治疗经验是很多的。在中医妇科方面,以遵循《济阴纲目》为主,对于月经不调,胎前产后,妇科杂病有一定的经验。对于经血过多,造成虚脱一症,采用了民间验方,将棉花籽炒炭,存性,研极末冲服,一日血止,再用棉花根和芹菜根煎服收功,很快使病人恢复正常。对于产后风,病人多半处于危急之中,他采取了《华陀愈风散》单味药物,水煎顿服,效果良好。在外科方面,他特别擅长膏、丹、丸、散的制做和临床应用,清疮手术也是他在当时的医疗同行中比较好的。他遵照《医宗金鉴》的外科,在乳痈的治疗中,早期病患多采用中药内服治疗,一般都能很快治愈,晚期病人,用手术切开排脓,内服中药,外敷散膏,内外兼功,均能取得迅速疗效。中医的所谓“鱼口便毒”一症,这在当时是相当危险的一外科疾病。他也是采取中药内服与手术引流相结合,外敷丹、膏均能治愈。温热病这在中医内科中是一危险病症,他遵循《温疫论》的治疗法则,以六经辩证治疗。本村有一姓高的病人,高烧昏迷,谵语鼻衄,处于危急之中,经他诊断后,投与中药犀角地黄汤加味,病人很快痊愈。在温病初起,三阳症俱在,病在募原之时,他多采用达源饮加减治疗,几付病除。曾有一病人,口腔及舌面溃烂,先后经历了几位名医诊治,非但无效,反而症状越来越重,后经友人介绍,求他诊治,随采用五苓散为主的治疗,连续服药一段时间,花钱不多就治好了,病人感激不尽。鼓涨一症,在现代医学上称为肝硬化腹水一症。有一病人经多方医疗,效果不显,病情日渐加重,他采用了大戟、芫花、甘草等少量为粉贴肚脐,内服加味五皮饮,腹水症状明显见消,又随症化裁,调理他方,病人恢复了健康。他对于当时的多发病,常见病都能给予适当的治疗,在群众中享有一定的声誉。他终身为民治病,从不把个人放在心上。祖父在40岁上,在济南全济堂药店当医生,他精心为人治病,从不衣帽取人,凡到堂前求医者,他总是仔细询问,认真切脉,开方用药,无一不效。药店东家黄××之妻,身患多种疾病,各处求名医诊治均不见效。祖父去后,细心给予施治,使东家之妻不久痊愈。东家系广东人士,后来要转卖店铺回家、因祖父跟其多年,结交甚厚,便以廉价转卖给祖父。他自立门户之后,请了济南有名的书法家刘书桓写堂匾,刘久闻我祖父医术精湛,妙手回春,挥毫写下了“仙芝堂”堂匾,意在先生有神仙之力,用药有灵芝之效。门旁还给写了堂对即:仙家自有长生药,芝草合名不老丹。仙佛聊扶人者寿,芝兰独厚气三清。后因兵荒战乱,祖父念及家中老小,遂收拾店铺离开济南返回家中。借仙芝堂原号,又在商家租一民房,继续行医看病。祖父和父亲精心为民治病,仙芝堂字号一直伴随着他们,到我学医之时,仙芝堂药店仍是兴旺之时,方圆数十里,求医买药者甚多,治好了无数孤苦百姓的疾病,也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一九四五年日寇侵略者投降后,国民党还乡团恨及父亲热爱共产党,借看病之际为八路军办事,就抢砸了药铺,父亲才带着剩余药品杂物,回到家中,在家继续行医看病。
  祖父在临终前,还口述着让别人代笔,给病人开处方。他对医德要求甚严,经常手把手地教我如何诊脉,如何开方,怎样包药,从不马虎。八十八岁时不慎跌倒,精神恍惚,不久即去世。遗憾的是他一生积累的大批经验良方,以及他继承祖业医术所写下的很多手抄经验,准备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竟在十年动乱中被抄家时全部被烧毁。
  父亲潘笃敬,字行吾(1884——1956),下学后跟祖父学医,他一生为民治病留给我的除了他的医疗技术外,他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对共产党、八路军的深厚感情,是他最为宝贵的遗产。父亲的行医年代,正值军阀混战、疾病流行,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他所遵循的是“穷人吃药富人拿钱”,以此给广大穷苦百姓治病。这在当时的百姓当中是有口皆碑的。他爱憎分明,对于封建势力,深恶痛绝,而对共产党、八路军他是由衷的拥护。我的老家是老解放区,党的地下工作者经常住在我的家中,父亲总是亲人般的对待,并亲自将抢救药品打点起来,交给党的地下工作人员,为解放事业担了不少风险。至今原来在我家做过地下工作的老同志还记忆犹新。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很早就参加了党的工作,抬担架,送公粮,解放前还是村的财粮助理员。解放后从乡供销社药部到医生,到我着手成立联合诊所以至到县医院工作,父亲给了我热情的支持和鼓励。在医德方面,他总是教育我要同行相亲。附近的医疗同行们找他研究病案,他总是热情相待,虚心学习别人的一技之长,互相学习。在我年轻的时候,他经常给我讲清代名医叶桂和薛雪的故事。叶桂、薛雪同是苏州人,叶治好了一个被薛判为“不治之症”的病人,薛产生了嫉妒之心,将住宅称为“扫叶庄”,意思是要扫尽叶桂的威风。叶桂遂来个针锋相对,将自己的住宅改为“踏雪斋”,意在把薛雪踏在脚下。后来叶桂母亲身患重病,叶用尽全身本领,久治无效,束手无策。薛知此事,大笑叶学识浅陋,并说:“象叶母这样的病,非用白虎汤不可”。叶桂爱母心切,给母亲试投了白虎汤,果然药到病除。叶桂对此事深有感触,虽然在当时他比薛雪名气大得多,但觉得薛雪有此一招,自己却比之不及,于是亲自到“扫叶庄”登门求教,拜薛为师。薛雪深受感动,也检查了自己的错处,从此一对冤家,成了志同道合的好友。父亲以此故事来启发教诲我,今后学医要不耻下问,要同行相亲。这在我的行医过程中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启迪。父亲精读《小儿药证指诀》,对小儿科疾病都有独到之处。解放前,小儿麻疹、天花非常流行,每年都有不少儿童死于此病。父亲发誓学好儿科,以自己的一技之长,解除千万人的痛苦。他常用的“葛根发疹饮”,就是治疗小儿麻疹初起的经验良方。一九四五年,我的家乡成了解放区,党和政府为了更好地发挥他的医疗技术,继续让他行医。在新中国成立的日子里,他努力为人民治病,真是有求必应,有时走在路上病人找到他,他就在路上诊脉,将处方写在面板上,让其拿着去抓药。父亲行医几十年,他忧国忧民,使他积劳成疾,在七十二岁时病逝,就在他临终前还一直叮嘱家人要我继承前辈经验,刻苦学习,好好工作,为人民解除痛苦。当我赶回家中,听到家人的叙说之后,我痛不欲生,决心不辜负父亲的遗愿,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将中医事业推向前进。
  我自十四岁下私塾,遵父命,开始跟祖父读医书,学医学。祖父教我从认药开始,一味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详细地给我讲解,并逐步的将中药的加工炮制也传授给我。到十六岁上,一般醋、盐、酒麸及蜜炙、炒炭等等加工技术,以及膏、丹、丸、散的配制规程已基本掌握了,这为我今后的行医生涯奠定了基础。
  潘庆翱——现任历城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第一辑

《历城文史资料 第一辑》

出版者:历城县机关印刷所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历城县历史悠久的历城县,地处济南毗邻,物阜民丰、人杰地灵。特别是近百年来,历城县人民为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振兴中华民族,在同大自然和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前仆后继,英勇奋斗,谱写了数不尽的壮丽诗篇,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

阅读

相关人物

潘庆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历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