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济堂创业前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开埠与地方经济》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350
颗粒名称: 一、宏济堂创业前后
分类号: F127.52
页数: 7
页码: 186-192
摘要: 济南宏济堂药店,是北京同仁堂设在济南的分号。北京同仁堂创始于清朝康熙己酉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生产的中成药以制作精细、优质高效、货真价实而闻名四方,享誉国内外。同仁堂是由乐家创办的。乐家的族先原籍是浙江省宁波府慈水镇人,乐家几代都是以行医卖药为主,走街串巷,古称“郎中”。到明代永乐年间,才由宁波迁居古城北京。后来其子乐梧罔继承了他的家业,于康熙壬午年即康熙四十一年,在前门外栅栏路正式开设同仁堂药铺,经营中药。制作的药品不仅取得了百姓的信任,而且获得了供应皇室用药的特权。他首先抓住了阿胶这一名牌产品,于1909年在东流水街办起了宏济堂阿胶厂,由阳谷县聘来当地熬胶工刘怀安等人。
关键词: 济南市 宏济堂 药店 创业前后

内容

1.宏济堂总店北京同仁堂简史
  济南宏济堂药店,是北京同仁堂设在济南的分号。北京同仁堂创始于清朝康熙己酉年(1669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生产的中成药以制作精细、优质高效、货真价实而闻名四方,享誉国内外。
  同仁堂是由乐家创办的。乐家的族先原籍是浙江省宁波府慈水镇人(今镇海县),乐家几代都是以行医卖药为主,走街串巷,古称“郎中”。到明代永乐年间,才由宁波迁居古城北京。清初,乐家第四代——乐尊育(1630~1688年),在清朝皇宫的太医院任太医院医士之职,职掌出纳文书,他利用职务之便,博览历代文书,收集了许多古方和宫廷秘方,而创办了同仁堂药室,建于北京前门外打磨厂新开路。后来其子乐梧罔继承了他的家业,于康熙壬午年(1702年)即康熙四十一年,在前门外栅栏路正式开设同仁堂药铺,经营中药。雍正年间(1723~1735年),同仁堂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制作的药品不仅取得了百姓的信任,而且获得了供应皇室用药的特权。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执政时期,同仁堂奉命直接为皇室制药,实际已经取代了御药房,由于乐家受到了清朝势力的支持,享有优厚的待遇,所以同仁堂经营加工中药的事业随之日益兴旺,名声也更加显赫。
  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刊的《同仁堂药目》详细记载了495种传统成药,并积累了大量的中药良方,这在继承中国医药方面作出了贡献,其中最负盛名的产品是“同仁堂的十大王牌”如:治疗乙型脑炎的“安宫牛黄丸”,治疗痰火内发的“牛黄清心丸”,治疗关节炎的“虎骨酒”,治疗高热不退的“紫雪丹”,治疗中风不语、口眼歪斜的“苏合香丸”,治疗半身不遂的“再造丸”,治疗筋骨麻木的“大活络丹”,治疗神志昏迷的“局方至宝丹”,治疗神经衰弱的“参茸卫生丸”,治疗妇女不孕的“女金丹”等十种成药。这些名牌中成药,有其精绝的配方和独特的生产工艺,加工成品质地细腻、货真价实,疗效显著,深受广大病患者的欢迎。
  同仁堂也经历了坎坷不平的道路,从乐家几代走街串巷行医卖药到创办药室,从独自经营到出示招商,从乐印川(乐家第十代)自东自掌到他家族轮流坐庄,直到乐松生(乐家第十四代)经营同仁堂几经乱世,多有变故,只有一个不变,即同仁堂的招牌始终没有易户,就是只剩下孤儿寡母的情况下,乐家也是紧紧守住这块招牌硬是支撑下来。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家族内部的矛盾日趋严重,家族的关系也越来越恶化,据不完全统计,各房在轮流坐庄的4年中,都以同仁堂为经济基地,在企业资本金额上巧立名目,捞取资金归己所有,故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济南等地开设乐家的药铺、支店达47家。如天津达仁堂开设时,以同仁堂的名义,从南方购买药材运往天津,这样各房都为自己留有退身之地。但有一条就是不能开设同仁堂的字号,据查咸丰二年和同治八年《同仁堂药目》的官府告示中申令,凡冒同仁堂之名开设药室售药行医者一律治罪,所以乐氏家族开设的分号为“永仁堂”、“宏仁堂”、“乐仁堂”、“乐寿堂”、“达仁堂”、“宏济堂”、“居仁堂”、“怀仁堂”等。
  2.宏济堂的创设
  宏济堂的创办人乐镜宇,系北京同仁堂的少东,其父辈衍、朴、椒、树四弟兄时期,继承祖上遗产,形成大、二、三、四房,形势上四房是同仁堂绝对平均的四大股东,而实际上同仁堂的经营大权则是二房的乐朴斋所掌握,三房的乐椒轩素有精神病,对于铺事不加过问,四房管理财政。清末,四房表面上虽没分家,实际上各搞本房的企业,但在北京同仁堂四大股权上,乐氏四房还有一线联系的,由于受资本主义经营规律所支配,乐氏家族的这些企业,不但要同外部同行业进行竞争,而且也要在他们乐氏家族内部进行竞争,如大房开设的宏仁堂、乐仁堂,二房开设的居仁堂,三房的宏济堂,四房的达仁堂之间的竞争很是激烈,形成大房与四房之间,二房与三房之间激烈的商战,大房的乐均士,颇受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影响,醉心于西方医药,鼓励子女多留学法国,主张用西药来改进中药。四房的乐达仁,曾游历过西欧,广开了眼界,颇受西方资产阶级的影响,四房的乐荫林,在清末时期官运亨通,做了督查长,成了同仁堂的活广告。二、三房颇为保守,没被他们两家看在眼里。因此,哪个地方只要有宏仁堂、乐仁堂,紧接着就会出现达仁堂。二、三房之间,由于受其影响,两家也不相让,三房在济南开设了宏济堂,二房也来济南创办了居仁堂。宏济堂赔着本的卖,为的挤夸居仁堂,居仁堂出资人乐东屏终因竞争不过,与其和好。大房的乐衍林,他在南京开了同仁堂后,曾经主张各处的店堂一律改为同仁堂时,遭到家族内部的强烈反对,反对最厉害的为四房达仁堂,因为他们的分号最多。
  乐镜宇自幼潜心学习医药,熟识中药材的鉴别和炮制,在乐镜宇弟兄17人之中,惟有乐镜宇最不得父辈的欢心,时常受到父辈们的申斥,其叔乐朴斋曾指着乐镜宇说,不准你动草字头(指药字),你捐个官远远的躲开我,这使乐镜宇怀恨在心,受到刺激,不但没有灰心,反而更坚强了信心,非搞药业不可。光绪壬寅年(1902年),此时,乐镜宇已有30余岁,他便在北京捐了个山东候补道的官衔,自京来济南候补,当时的山东巡抚杨士骧与乐镜宇是故交,颇知镜宇对医药有所擅长,乃拨官款白银两千两,委托乐镜宇兴办官药局,为时不久,杨因成立官药局违犯满清律条被参去职,旋又调往直隶。同时官药局因经费不足,难以继续经营,势逼招商承受,将局中财产按价出售,镜宇遂不惜巨金缴还了官款,取得了承受权,乃于1907年2月创办了宏济堂,设于院前大街,(现今珍珠泉理发店东临),成为济南第一家京帮国药店,乐镜宇从北京聘请于润泉来宏济堂任经理。民国元年(1912年)6月14日,巡防营因闹饷哗变,在城内放火抢劫,工商业受害严重,宏济堂在兵变中被焚毁,嗣后即迁移院东大街继续开设,当时只以铺板外罩兰布权当柜台。
  3.创业初期的宏济堂
  初创时期的宏济堂,营业不振,职工不过十余人,每月工资七八吊钱,每天销货额不过几吊铜元,全靠借贷维持,外债高垒,其中向大德川银号借了银元有七八千元左右,所卖现金不足付息,只好东补西移,挹彼注兹,家族间也因经济关系亦时起重变,因为还不起债,也吃过几场官司。
  宏济堂由于交还官款,借贷的外债还不上,资金短少,许多珍贵药品如犀羚解毒丸,羚壳解毒丸等都无力购料配制,直到民国20年(1931年)左右才开始生产。民国3年(1914年)左右,此时期的宏济堂,人数已增加到20人左右,每天销货额在百余吊钱左右,每人工资约拿十余元。民国9年(1920年)宏济堂的营业情况逐渐好转,每天销货额达200吊钱(两吊六折合一元),职工的人数也达到七八十人,生产人员50人左右。民国10年(1921年)宏济堂还清了大德川的旧债以后,并大量的购置配药原料,资本逐渐积累,营业也日见发展。民国11年(1922年),每人月薪可得15.16元。自承办官药局以来至民国10年前后为宏济堂创办巩固时期,此时期已无倒闭之优。
  4.宏济堂的振兴和发展
  乐镜宇在基础犹未巩固的困难时期渡过后,他并未有灰心,一方面偿还外债,一方面苦心经营,不断地改善经营方法。因为乐家老铺所经营的品种,调配方法,大都一样,他考虑到如果不搞出自己的名牌药来,没有拿手的绝技,在激烈的商战中就难以经营下去。
  他首先抓住了阿胶这一名牌产品,于1909年在东流水街办起了宏济堂阿胶厂,由阳谷县聘来当地熬胶工刘怀安等人。阿胶厂开办时设备简陋,仅有两口铜锅。乐镜宇鉴于当时药业行业中销售的阿胶都带有驴皮腥秽气味,他乃参考文献,苦心钻研,并与名医研究,乐镜宇的要求是产品质量高要压倒其他胶厂的产品,就不怕费工费料。他乃与胶工刘怀安等人研究,认为必须要在熬制上下功夫,精提精练,在熬制中延长了沉淀时间3~4夜,利用它一凉一热,才能蒸发出它的腥臭气味,另外必须撇净胶沫,因胶沫中虽有胶质,多属杂质不易提清;再则,对于原料必须选购纯黑驴皮,所用的副料如豆油、冰糖、绍酒等必求精良。经过了多次试验和反复试制后,终于研制出了新提制法(即九昼夜精提精炼法),清除了以往阿胶所具有的腥臭气味,制出的阿胶甜脆适口、味道清香、疗效显著的独家产品,有福、禄、寿、喜、财等12种型号,产品成色之佳与疗效之宏都超过了东阿、阳谷等地的产品,全年生产阿胶数量在数千斤之多。宏济堂阿胶在国内外市场上评价很高,曾于民国3年(1914年)获山东全省展览会最优等金牌褒奖。1915年获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优待金牌奖和一等银牌奖,为山东阿胶夺得了荣誉。宏济堂在北京前门外大蒋家胡同设立了分销店,名“宏济堂参茸阿胶庄”,除经营阿胶外,还销售人参鹿茸、保赤散、保生丹等三二种成药。宏济堂阿胶在国内主要销于上海、广州、浙江、福州、安徽等省市,国外行销于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宏济堂阿胶出厂后,最初是借用了同仁堂的字号打开了销路,同仁堂并无阿胶生产,已形成销售宏济堂阿胶的惟一市场。同仁堂的其他分设字号,如上海宏仁堂、汉口达仁堂等店也都销售宏济堂的阿胶,当时阿胶市场几为宏济堂所独占。传闻日伪时期,在济南万紫巷住的一个日本人,曾从宏济堂购买了大量的阿胶运销日本,得到日本海关特许进口。自宏济堂阿胶美市以后,乐镜宇的族弟乐达仁(即达仁堂的出资人),不愿乐镜宇利市独占,曾试制过阿胶,制成以后,内有糖心,质量不好,销不出去。乐镜宇曾告诉乐达仁的制造方法,兄弟二人有过口头上的君子协议。就是互不相搅,有宏济堂的地方不设达仁堂。
  民国6年(1917年),适值河北水灾,山东瘟疫流行,当时清瘟解毒丸盛销一时,据说当时镇守使马良公布告捐定到宏济堂,大量购买清瘟解毒丸,每天能卖到两三千丸,每丸一百钱,此蜡皮的售价加倍,而买主多购此蜡皮的丸药,认为疗效好。当时生产人员不过五六十人,日夜加班赶制丸药(那时清瘟解毒丸的处方中有大青叶、牛蒡子,与现在的处方不同,现有配方是济南市统一配方),于是,宏济堂发了一笔大财,而且名利双收,自此,宏济堂的名声大振。
  民国13~16年(1924~1927年),张宗昌统治山东时期,一度大用军用票,当时一般洋货铺、茶叶铺都在存货不存钱,宏济堂是存军用票,后来鲁系军阀占了上风,军票竟然一顶一使用,军票兑现,宏济堂反而沾了光。
  1927年左右,乐镜宇的次妻辛氏,以宏济堂内东的身份,结交了几位张宗昌部下军长姨太太,其中有王栋的姨太太,潘子和的姨太太等,在北阀时期,军阀张宗昌节节败退,这几位军阀姨太太在此情况下,恐怕他们贪污的款子受到损失,经内东联系做主,把部分资金存放到宏济堂使用,还有硬木椅子和瓷器等,也存放到宏济堂使用,从此宏济堂就富裕起来。

知识出处

济南开埠与地方经济

《济南开埠与地方经济》

出版者:黄河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济南开埠前后地方经济的变化、济南开埠始末、济南开埠的经济及其历史发展、20世纪初济南大规模招商引资措施、济南开埠后的修建情况、济南市各种营业统计表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树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