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封建礼教的渊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174
颗粒名称: 五、封建礼教的渊薮
分类号: K295.21
页数: 10
页码: 110-1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矜恕堂和进修堂这两个典型的孟氏家族,同其他封建地主一样,在家庭中奉行着一套完整而森严的封建礼教制度。首先是严格的等级,尊卑上下有别,长幼嫡庶有序。谁要是违背了它,那就是大逆不道。家长是至高无上的独裁者。
关键词: 旧军镇 孟氏家族 章丘县

内容

矜恕堂和进修堂这两个典型的孟氏家族,同其他封建地主一样,在家庭中奉行着一套完整而森严的封建礼教制度。首先是严格的等级,尊卑上下有别,长幼嫡庶有序。谁要是违背了它,那就是大逆不道。家长是至高无上的独裁者。清末民初,矜恕堂的长者是孟洛川,进修堂的长者是孟扬轩。他们两人说的话,在两个家庭里犹如“圣旨”,谁也不敢触犯。妻室儿女唯命是从。凡妻所生子女为“嫡出”,属于正宗,有优先继承权;凡妾所生子女为“庶出”,在族系中地位低下,各方面不能同嫡系平起平坐。凡妇女,必须遵守“三从四德”,不能与男子平等。
  在奴仆中等级也是分明的。男仆中分大伙计、二伙计和小伙计。他们不但地位不同,生活待遇也不一样。大伙计有权役使二伙计和小伙计,一般不参加劳动,只是代管家分配下人干活。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伺候东家,协助管家料理家务。二伙计和小伙计都是直接劳动者。不过小伙计对二伙计要尊重,在某些场合多干一点。管家权力仅次于东家,治家理业、用人分工、收入支出全由他掌管。他享有特殊优待,可以与东家同桌进餐,陪东家游玩、闲聊、下棋,或者一块躺在床上吹吹大烟等。他是奴仆们的直接剥削者。
  在他们的“祥”字号商业中,也同样实行着这种等级制度。不同的是“管家”叫经理(掌柜的)。店员中的大伙计主要是站柜台照应买卖;二伙计既站柜台又要送货运货;小伙计最苦,主要工作是打杂、伺候人。他们规定:大伙计一年回家一次,二伙计两年一次,小伙计三年一次。不论大伙计、二伙计还是小伙计,探家时,必须到孟府上请安问好。
  女仆中分奶妈、老妈和丫头。奶妈地位较高,待遇偏厚。因为他们是替东家抚育后代的,只有生活条件优越些,才能当好哺乳工具。有一奶妈李氏,为了哺育孟家的小孩,被迫活活饿死了自己的女儿。老妈地位相当于男仆中的二伙计,其主要任务是侍奉老爷太太、少爷少奶和姑娘小姐。地位最低、生活最苦、命运最坏的是各房各院的丫头。他们从孩提时被父母忍痛卖进孟家,从此和亲人断绝了关系,由东家另起名号,表示成了孟家的“人”。她们天天起早睡晚服侍主人,还得洒扫、洗涤、沏茶倒水、擦桌抹椅、拆脏换净、端屎端尿,每晚一次为主人洗脚,平时得陪小少爷玩耍,任其凌辱。一次,有个叫希平常的丫头,夜晚给孟洛川的三姨太烤大烟,由于白天劳累过度,精力不济而打了瞌睡,狠心的三姨太用烟钎子扎得她满脸血痕。这些丫头及笄成人后,德容俱佳为东家喜欢者,便强迫扶为姨太太,姿色差者,可由东家任意送给管家、帐房先生或大伙计等,或为妻为妾不定。下等者让其出门另行择配。
  光绪年间,进修堂孟继頨,一日去世泽堂伯母处问安,闲话间,孟说起自己脚心有个朱砂痦子的事,当时一丫头在旁插话,说自己两脚心各有一个朱砂痦子。孟奇之,要这个丫头脱鞋让自己看看,丫头羞怯,现出为难的样子,在老太太和孟继頨的催促下,丫头只得脱下绣鞋,退去丝袜,把足裸露在孟的面前。孟一看该丫头两个脚心果真各有一个朱砂痦子,他便告诉这个丫头:“夫人年过五十无子,你若能为我生一男孩,我就扶你为姨太太,如生一女,我就给你择‘高门’选佳婿另嫁”。一年后,这个丫头果然生了一男,母以子贵,就这样,这个才只十几岁的少女便成了年过半百的孟继頨的姨太太。这个男孩就是后来进修堂赫赫有名的孟扬轩。由此可见,这些可怜的丫头,在孟氏家族里只不过是供主人任性玩弄和随意买卖的玩物而已。
  在孟氏家族里,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还奉行着残酷的伦理纲常,它是维系孟氏家族的精神支柱。男尊女卑,嫡贵庶贱。男子在家庭中不仅有继承权,还有支配权;而女子则是服侍公婆、取悦夫婿、生儿育女的工具。男婚女嫁必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凡女性对男性无论在哪一方面,都得绝对服从。“三从四德”象无形的枷锁制约着妇女的一切言行。在矜恕堂和进修堂的族规中规定:“不遵父命谓之不孝,不从夫意谓之不贤,夫亡再字谓之不节”。孟闻遂之女十八岁丧夫,茹苦含辛四十余年,严守父教,贞守在家。据说婆母怕她年轻移性,每天让她纺棉织布。晚上无事可做,唤她至面前,将一碗大豆倒在桌上,叫她一粒粒地数。这样,守寡的儿媳就会无暇乱思,数倦了才回房孤灯独眠。孟尚胜只有一女,十九岁守寡,形影相吊五十多个春秋,被誉为“贞节可风”。孟尚珃妻王氏,十六岁为妇,一年后夫亡,身怀有孕,全家人哀痛不已;唯王氏如痴如呆,亦不悲不泪,家人谓其不贤。至晚,夜定更深,她在丈夫灵前,投环自尽;不意缢绳被人剪断,经人劝说,才立志养老抚孤。后来儿子捐职为官,她也被诰封为淑人,并立了“节孝可风”的石牌坊。
  自清乾隆五十年孟氏六十五代到清光绪三十年孟氏七十一代的百余年间,在孟氏这个封建礼教的家族里,受诰封貤赠的妇女共达一百三十人。其中一品夫人十九名,夫人十九名,宜人四十五名,恭人十八名,淑人十一名,安人三名,八品孺人二名,孺人十二名(根据家谱统计)。她们受封的原因各有不同,有的因助夫克襄王事有功,有的因节操高尚获名。这些年轻纯洁的女性,仅仅为了得到一顶贞孝节烈的桂冠,就断送了宝贵的一生,成了封建礼教的殉葬品。
  在孟氏家族里,不论男女,凡晚辈对长辈,必须毕恭毕敬,一日三次请安问好,过年过节要行大礼,稍有越轨就要下跪接受家法。至干家奴、院工更要俯首贴耳,一举一动都要受到约束,偶有触犯,轻则挨顿打骂,重则开除,他们对下人竟如此肆虐。
  孟氏家族自发迹以来,既有内忧,也有外患。他们为了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于咸丰十一年,在孟搢玉的倡议下,修筑了旧军镇土圩。
  那时镇中百姓生活无着,家徒四壁,根本无安危可言,他们不赞成修圩;但慑于孟氏淫威,不敢不从。修围墙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这就直接威胁着整个旧军镇人民的利益。孟氏在翰林院学士李元香的精心策划下,用一头老牛拖犁绕旧军镇转,任牛自行,犁到处便划为圩基。这样,迫使全镇百姓既不怨恨孟家,又要忍痛献地。真是旧军镇外十里圩,中间多少穷人泪!
  圩墙高一丈五尺,宽一丈二尺,周长十华里,约占地一百九十多亩。上有女墙,约半人高。每女墙中间有枪眼,遇危急可发射火铳土炮,用以自卫。城门楼按古城式样修建,四门有石刻横额,东门叫“东作”,西门叫“西成”,南门叫“俶南”,北门叫“拱北”。圩墙之上,昼夜有兵丁站岗守门。
  咸丰十一年(1861年),继太平军后起的农民起义军——捻军,北上路经山东。孟氏集团既怕又恨,他们公然配合清兵镇压。据《孟子世家流寓章丘支谱》记载:“咸丰辛酉秋,皖、豫捻匪鸠十万人北犯,掠省垣而过,大吏敛兵闭城,不以一矢加遗,贼势遂张。先是镇人集众议团练,推幼冯(名毓芬)公为团长,联络遐迩,互为应援。警报至,公号召附近赴历城韩家庄设防,应声传至万余人。公负重创,殁于桥侧……从死者数百人。”对掠省垣而过的捻军,清兵大吏都敛兵闭城不加一矢,孟毓芬之流竟敢与农民军抗衡,真是太不自量了。
  民国以来,孟氏家族积极加强和扩充护院武装。他们除了自己豢养的家丁外,还从外地招来武艺高强的保镖师傅,进修堂两个,矜恕堂三个。过去交通不便,他们到外地经商,车上多载金银,为保无虞,必须有精通拳术善于使枪弄棒的高人保护,这些人群众称之为“保镖的”。
  平时,矜恕堂、进修堂两家的大门、巷口,都有护院家丁站岗,生人不得入内。入夜则大门紧闭,除增加岗哨外,另有专职人员鸣锣敲梆穿街过巷为他们打更。民国十七年(1928年),孟洛川的从侄孟华峰出任章丘县第二区区长,并兼任章丘县保安团团长。团部设在旧军镇,团丁分别住在永兴寺和矜恕堂西园。住在永兴寺的叫东局子,住在西园的叫西局子,总计四百多人。他们的军粮俸禄由全县人民负担。因此有歌谣云:“保安团,保安团,吃穿全县来拿钱,为啥只给孟家保家园?”

知识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主要为济南史料,包括济南战役回忆、章丘县旧军镇孟氏家族史料、解放前济南市银钱业概况、济南红卍字会的兴衰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章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