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旧军孟氏的发家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171
颗粒名称: 二、旧军孟氏的发家史
分类号: K295.21
页数: 13
页码: 83-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章丘县旧军孟氏的发家史,旧军孟氏四支迁来时间不同,人齿繁衍不等,财产经济发迹各异。东西两支自定居以来,不仅人丁稀少,而且在家产上也没什么发迹,只是一般平民。
关键词: 旧军镇 孟氏家族 发家史

内容

旧军孟氏四支迁来时间不同,人齿繁衍不等,财产经济发迹各异。东西两支自定居以来,不仅人丁稀少,而且在家产上也没什么发迹,只是一般平民。而南北两支情况则不同,自定居旧军镇之后,人财逐步兴旺,由平民到富有,由富有到大户,由大户到豪门望族,步步高升。在这两支中,人丁、财产和发迹情况又有区别。群众中有“南支财旺,北支人壮”的传说。现把这两个支族的具体情况分别介绍于后。
  北支始祖孟希圣,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从河北枣强迁居旧军镇,到孟言全(希圣之子,即孟子五十七代孙)时,已开始发迹,拥有一定数量的财产,成为富室大户。至孟毓纪时,已步入仕途官至八品了。清同治九年,孟子七十代孙孟广安被封为儒林郎。光绪二十年,貤赠孟广珍为奉直大夫。此时北支已进入鼎盛时期,到七十一代始趋向衰落。其主要原因,一是后人腐化挥金如土,加之农产连年歉收,又没有商业收入,以致岁岁入不敷出;二是南支的崛起,财势压倒了北支。该时期两个孟氏支族进入了财产争夺和贫富转化阶段。争夺的结果,南支占了绝对优势。
  南支自其始祖孟子位、孟子伦兄弟传至孟宏谦(孟子六十一代孙)时,才是一个在一乡之内有点名气的耕读之家。清康熙年间,到孟宏谦之子孟闻助时,该支家族开始发迹。这时不但在财富上有了积累,于举业上也崭露头角。至孟子六十三代孙孟贞弼时,已跻身于缙绅之列,捐官为候补州同。此后便成了仕宦家族。从本代孟贞弼起到七十一代孙孟昭俊辈止,百年间先后有九十二人被诰封、貤赠,捐巨衔,居高官,宦途畅达,地位显赫,势焰炙手。在乡广置田产,在城市发展商业,遂成了远近闻名的地主兼商业资本家。
  在孟氏家族中,特别是南北两支,自定居旧军镇以来,五百年间的繁衍发迹是很不平衡的。当北支孟子五十六代孙孟言全于明代中叶就已发迹时,南支尚在贫窘中。迨至清康熙年间南支孟闻助一代开始起家时,北支已渐趋没落。他们的兴衰浮沉、荣辱交替,极不稳定。到清乾隆年间,南支中又派生出许多新的支系。其中孟衍升一支捷足先登,首先发迹,至孟氏六十八代“传”字辈时,有兄弟十人,开始分为十家堂号,即:三恕堂、其恕堂、容恕堂、矜恕堂、学恕堂、进修堂、承恩堂、承训堂、世泽堂、乐余堂。这十家堂号正是出现在“庚子赔款”前后,一向奉行闭关政策的大清帝国,经过鸦片战争,大好河山被列强蚕食鲸吞,西方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洪水般地冲击着脆弱的民族工商业。然而十堂号中的矜恕堂和进修堂,为了赚钱,他们的“祥”字号商业如“瑞蚨祥”和“谦祥益”,由经营国产土布到完全销售洋货,大发国难财。将攫取的暴利在乡广置土地。矜恕堂在1854年分家时,仅有土地二百四十亩,到辛亥革命前夕,就有土地二千一百四十亩。1936年又买进一百六十三亩,共计二千三百余亩。据说在沾化、利津还有不少庄田,具体数字不详。在商河、乐陵也有一定数量的庄田。慎思堂在1854年前后,计有土地一千五百多亩,因后继无人,家业破产,到1928年时,只有土地三百多亩。三恕堂、容恕堂大都固守着1854年分家时所得的二百四十亩田产,直到民国初年,六十年间没有多少变化。同一时期,世泽堂有土地百余亩,乐余堂六十亩,承恩堂三十亩。这几家发迹不大,其原因是子孙放浪,不事经商理业,一味吃喝玩乐,坐吃山空,以致破产没落。据记载,当时全旧军镇总计有土地一万四千四百亩,而矜、进两家就占四分之一左右,即有土地三千三百七十余亩。由此可见孟氏家族土地集中贫富分化之一般。
  十大堂号在旧军镇的房子,样式基本相同,每家各有一处,每处有院子五、六个。每个院子都是楼、台、亭、阁,每处有房舍上百间。据调查十堂号仅在旧军镇就有房屋近千间。除住宅外,还建有漂亮的花园。其中矜恕堂的近支其恕堂花园最别致,仅营修费就耗银近万两。
  清末,在孟洛川的首倡下,兴建了孟氏祠堂,其结构造型完全仿造邹县孟子庙样式。飞檐流丹,金碧辉煌,面积达五千平方米。建祠费用由整个孟氏家族均摊,小户无力缴纳者,只好典卖家产。
  十大堂号经过长期的倾轧争夺,有的没落,如承恩堂、承训堂、世泽堂、乐余堂;有的破产,如其恕堂、容恕堂;有的落魄,如三恕堂;有的因后嗣无人为旁支承祧,如学恕堂的下一代慎思堂。最兴旺发达的乃是矜恕堂和进修堂。这两家同时崛起,犹如两峰对峙双水分流,一时名噪全国。
  矜、进两家是整个旧军孟氏发迹致富的典型代表。追其先人起家的原因,众说纷纭,有的说他们靠卖辛寨土布发财,有的说他们凭勤俭致富,还有的说他们的祖先在鄚州卖布暴发。从孟氏家族的演进和发迹史看,远在明朝时候,他们的先人就有做官的。在旧社会,“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也是孟氏起家的一个重要因素。总之,土地出租、经商、做官,三管齐下,致使矜、进两家财产越来越雄厚。
  矜恕堂“祥”字号商业的发展,在孟氏家族发迹史上起了极大的作用。“祥”字号商业是指的瑞蚨祥和泉祥,分别设在北京、天津、济南、上海、青岛、烟台等大、中城市,总计有三十八处。其资金额、经营额、利润额难以数计。“庚子赔款”之前,仅瑞蚨祥一家的资金就有四十万两银子。到1927年时,每年光纯利息收入就达三百万两白银。他们将每年获得的巨额利润,除用于扩大再经商外,在家广置田产。从咸丰四年至宣统三年(1854—1911),矜恕堂先后从辛庄一户人家中,分两次买得土地三十二亩半;从明水、浅井两户人家中,分两次买得土地十一亩半;从孙官庄十八户人家中分三十三次买得土地五百四十一亩。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以后的几年,矜恕堂又先后在邹平县鹅庄附近的七、八个村庄,买得棉田一千一百四十亩;在章丘西关买得土地二亩六分。光绪末年,在沾化、利津、直至渤海西岸又买了大片洼地。同一时期,在泰安、莱芜也买了不少土地,具体数字不详。当时孟洛川曾扬言“从岱岳山麓到渤海之滨要处处有孟氏庄田。”
  矜恕堂购买土地的手段是极其苛虐而霸道的。其方法是:第一,出高价,钱多就能把地买到手;第二,买“坡路”和水道这些关键要害,如在明水、浅井一带买稻田时,开始田主并无卖意,他们便设法不惜代价先买水道,一旦到手,靠水道引水浇地的田主,在没有水道水不能进地的情况下,万般无奈只好忍痛将稻田卖给矜恕堂。
  进修堂在商业方面与矜恕堂雌雄难分,不相上下。其主要商业“祥”字号是谦祥益和隆祥。仅谦祥益在上海的购货庄就有四所房子,计二百余间。汉口谦祥益门面之华丽、营业之兴隆超过北京瑞蚨祥。青岛谦祥益、济南隆祥也都超过本市的瑞蚨祥。当时的进修堂可以说日进斗金,聚财累万。孟扬轩眼巴巴瞅着块块良田进入矜恕堂,他不甘心落伍,欲与孟洛川比高低。结果旧军镇以及附近的地价为之猛涨。待土地买到千余亩的时候,侍女出身的老太太(孟继頨之妻)劝丈夫“不要再买土地,要是这样下去,章丘的土地就会都成了旧军孟家的。不必在买地上和矜恕堂赌气争富,如果把本钱用在商业上会大有可为。这样既伤不了本家的和气,又落个与乡人为善的美名。”孟继頨认为夫人言之有理,于是停止买地。这样才刹住了矜、进两家争购土地的风波。
  矜恕堂和进修堂拥有如此之多的土地,怎样经营管理呢?原来他们从清康熙末年到宣统元年,以经营土地为主,兼营商业。民国以来,主要致力于经商,到民国十七年(1928年),他们才完全弃农经商。因此在土地经营方面有其一套成熟的剥削经验。
  据矜恕堂地亩帐记载,当时共有土地两千三百零三亩(不包括沾化、利津、泰安、莱芜一带的庄田),完全采取租佃经营方式。凡出租的土地,一律收定额实物地租。其中旧军镇、辛庄、孙官庄、王四庄和章丘城的佃户缴麦子和秋粮各半;明水、浅井庄的水田佃户缴稻米;辛寨及邹平境内的棉花佃户缴棉花。当时粮田地租是按土地好坏,每亩定租一至二斗(每斗六十斤),分麦秋两季缴租,柴草对分。棉田地租是地主、佃户各一半,棉柴全归佃户。不论粮田、棉田,赋税均由矜恕堂负担。
  佃户在租地时,必须对管家和帐房先生顶礼膜拜表示恭顺,才能立契领地。订约时,要依照规定租额和缴租期限如数按时缴纳。租额规定后,无论天灾人祸有无收成,佃户必须依约规定缴租。如果两年缴不上租,就抽回土地,劳力顶帐。不少佃户祖祖辈辈被逼做他们的奴隶。
  佃户租种的土地,由于高额的地租剥削,再加上由于肥料不足、畜力不足所导致的低产现象,使佃户的生活水平惊人的低下。据了解,当地佃户租种的旱田,平均每亩产量为一百五十三斤,棉田每亩平均产量三十五至一百三十五斤。如以佃户租地十亩计算,每年收粮一千五百三十斤,交租五百五十斤,还剩九百八十斤,再扣除种子等,所剩无几。十亩旱地需要两个整劳力。劳动一年只能勉强糊口,当然更谈不上解决衣服、住宅、教育、医疗、婚丧等问题了。
  进修堂有土地一千零五十亩,其经营方式是这样的:凡本村土地一律采用雇工经营,外村土地采取租佃形式。光绪末年,进修堂家中雇有长工四十五人,平时负责运租粮柴草,饲养牲畜,农忙时领短工干农活,平均每天雇短工五十人左右。
  进修堂农具齐全,有载重铁轮大车七、八辆,骡马等牲畜八十多头。场园两处占地三十余亩。不论长工、月工、短工,工价都很低廉,按当时计算,长工每年工价折合高粱一千零五十斤,月工为一百五十斤,短工平均每日为十斤左右。
  进修堂所雇短工,一律管饭,名叫“分子”饭,即东家按短工人数,将饭菜折合成粮钱包给帐房,帐房再包给工头,层层剥皮。麦季早晚餐各一碗干饭、三个窝窝头、一块咸菜,中午一碗干饭外加五张饼,够与不够东家不管,剩余归个人。秋季一日三餐都是粗粮。

知识出处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济南文史资料选辑》

本书主要为济南史料,包括济南战役回忆、章丘县旧军镇孟氏家族史料、解放前济南市银钱业概况、济南红卍字会的兴衰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章丘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