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玉符先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085
颗粒名称: 忆王玉符先生
分类号: K826.2
页数: 7
页码: 89-95
摘要: 本文记述历城王玉符老勤奋好学,青年时期就专攻《黄帝内经素问》、《金匮要略》、《伤寒论》《医宗金鉴》、《傅青主男女科》等名著,学用结合,既遵古训,又采诸家之长,如遇奇方妙法,不论来自何方,无不虚心求教,为后来奠定了深厚的中医基础。
关键词: 历城 王玉符 传略

内容

王玉符先生是我们的老师。他虽去世多年,每当忆起他时,总是沉浸在怀念之中。怀念他对我们的谆谆教导,怀念他对中医事业的贡献。
  王老勤奋好学,青年时期就专攻《黄帝内经素问》、《金匮要略》、《伤寒论》《医宗金鉴》、《傅青主男女科》等名著,学用结合,既遵古训,又采诸家之长,如遇奇方妙法,不论来自何方,无不虚心求教,为后来奠定了深厚的中医基础。
  王老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深愿将宝贵的经验传予后人,先后以各种形式收带众多徒弟,均给以热情帮助。王老曾住省中医院围墙边平屋,房甚小,堆满医书,每到晚上,本院医生、外来徒弟及病家,集于斗室,谈话中论医理,诊断中剖病因,遇有难题,翻遍诸家论著,求个究竟,从不倦怠,徒弟们常在深夜离开,向泉城不同方向散去。后来,又搬到广智院街一间楼下,冬不见阳光,夏潮湿闷热,但从未影响到忙碌一天的王老在此逐字逐句教徒弟读《内经》。王老认为《内经》为中医的首要经典,熟读则一通百通。
  在学术上,王老坚持:学不遵经,无以掌握中医体系;方不化裁,无以适应复杂病变。遵古而不泥古,灵活不要离开原则。在临诊中,力求诊断精确,组方要稳,用药要活。标本先后,正治反治,从阳从阴,勿伐天和。执一不变,则失之于拘;多歧不专,必失之于泥。对学生坚持“循序渐进,由博返约”、“不如是不足以生心化裁,体贴病情”。在治疗中讲究“一法未备可以兼用一法,一方未周可以兼并一方”的灵活化裁施治原则。在用方遣药中主张“方内套方,“法外有法”的原则。这些论点都是王老指教我们临诊行医的座右铭。
  诊断要精,王老强调,一但诊断确当,药物才能发挥疗效。一位老同志在战争年代风餐露宿,患胃脘痛,解放后曾在上海、北京等地从西医给予多方治疗,均不见效,翻阅前诊病案均按炎症处理。王老详诊后,认定为寒凉伤及脾胃,故处以理中汤加减,药未进几付,数十年痼疾痊愈。
  处方遣药,王老熟知药性独具匠心,多收良效。一中年妇女曾因情志不畅,怒气上冲而患红眼,用西药良久未效。求治王老,王老详察病情后,处于疏肝理气的逍遥散,但独去当归,三剂后诸症大减。再诊时,另一医生不知其妙,仍用逍遥散,但未去当归。药后病家双目又赤,再经王老用去当归的逍遥散治疗,数剂而愈。二诊医生只知王老用方之理,未知用药之妙。原来当归辛温上窜,本已肝郁,肝火上炎,再用辛温药物必然加重,故当去除,足见王老用药至深。
  一九六二年,有一八岁男孩,生性刚烈,挨打而又不服,常在家受惊,日久引发癫痫,曾多处医院治疗,一年有余,病情如故。后来求治王老,王老诊为气郁痰火所致癫痫,治拟祛风化痰,清热镇惊定痫,仅服药十五付即病愈。随访二十年再未复发。王老问病详慎,辩证精当,故能用药效如桴鼓。
  王老以药少量轻,轻可去实盛名。在已整理成集的医案中,一般药量每付仅60克至90克,方小效大,药到病除。记得某医院一位院长患阴囊湿疹,曾在我省和外埠大医院诊治均无效,以致感染渗水红肿,难以步履。求治王老,王老详细诊察后,给予内服和外用药两种,总药量不过60克,用药一周后治愈。一九八五年我们再次随访时,一直未复发,万分感激,竟将药方珍存20余年。
  王老精于妇科,善用《傅青主妇科》的验方。在治疗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时,一反药少量轻的惯例,重补脾胃,多收奇效。如曾有一婚后四年、怀孕三次自然流产的妇女,第四次妊娠后多方求医保胎,慕名求治于王老,经王老诊察,属脾肾双亏,便用安奠二天汤加减,补脾肾的药量大至30克。该患者服中药治疗两个月,结果足月顺产一女婴。随访10年,女孩成长健康,发育良好。
  外科炼丹术亦是王老之擅长,非但操作熟练,而且能深究其奥。一九六〇在他主持下,练制的复肝丸、清肝丸,对肝病疗效显著;研制的干漆丸、干漆二血丸、除丝丸对治疗血丝病都收到了明显效果。直到晚年仍与学生一齐炼制多种丹药,以求攻克疑难杂病。
  业医近四十年,王老少有暇时,一生著述甚少。我们在山东中医院党委支持下,由刘龙秀将150例病历整理成《王玉符临床验案集》一书。这是我们随师应诊时记录的一部分宝贵材料,把王老在应诊中如何依据中医“四诊”,“八纲”(注)灵活而正确使用经方的实例记录下来加以体会。这150例病历按脏腑分类,分为杂病、心病、肝病、脾病、肺病、肾病、时令病、妇科病、神经系九大类。每一病历扼要的将病理、诊次先后、掌握关键、病理机制、方剂运用、有关舌色、脉像、形态等方面作了详载,并附以结语,写了体会。目的是为了继承、发扬,更好的学习;若以阐述老师的学术理论,我们还不能胜任。王老在自序中写道:“病中闻讯,感愧并至,余来院工作,瞬已八载,近中任院内业务领导,在学术上提高不快,贡献不大,些许成就,系在党的培养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取得的,兹承党委这样推许,抱歉实甚。”足见王老品德谦虚恭让。

附注

注:作者李莱田系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刘龙秀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治医师。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书为历城区文史资料,主要为该地区文化教育发展史、当地抗日史料、人物传记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李莱田
责任者
刘龙秀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历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