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普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084
颗粒名称: 技术普及
分类号: S511
页数: 4
页码: 85-88
摘要: 本文记述历城沿黄人民过去只会种地瓜、大豆、高梁、谷,对水稻栽培技术一窍不通。这就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普及,让农民尽快地掌握水稻浸种、催芽、育秧、插秧及田间管理等技术。
关键词: 历城 沿黄地区 技术普及

内容

沿黄人民过去只会种地瓜、大豆、高梁、谷,对水稻栽培技术一窍不通。这就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普及,让农民尽快地掌握水稻浸种、催芽、育秧、插秧及田间管理等技术。当时,大批技术员,深入到社队和群众之中通过编写“明白纸”,办技术夜校,种试验田和现场示范、巡回指导等方式很快培训出一批技术农民。在这一方面,薛云溪同志的事迹是感人的。
  薛云溪同志一九五〇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农学系。我和他相识是在六五年春县稻改指挥部召开一次水稻技术座谈会上,他那时是历城县农业局农业技术员。我是被市科委抽到药山公社张庄大队搞水稻试验点并负责周围几个大队的技术培训。会上,薛云溪同志的发言引起我的注意。他从水稻的生理特性谈起,一直谈到水稻催芽育秧、水层管理以及田间管理等技术要求。他口才之好,知识之丰富令我佩服。后来我调到指挥部工作时,我们便成了挚友。
  早在一九五八年薛云溪同志就在北园公社水屯大队从事过水稻种植的技术工作。六四年沿黄试种水稻一开始,他又在姬家庄搞试点,前后有四、五年。他根据沿黄地区盐碱沙的土质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栽培技术措施。他认为:要在盐碱沙板地上夺高产、除大量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条件外,在技术上,培育壮秧是重要一环。于是他提出,改水育秧为湿润育秧。即地皮见湿不见干,隔三、两天放大水冲洗盐碱。通过试验证明,湿润育秧法比水育秧法育出的秧苗根多根深,素质好,插秧后,成活率高,同时返青早、分蘖多,为创高产打好基础。湿润育秧法便在全县普遍推广,收到显著的效益。
  薛云溪同志酷爱水稻,毕生精力大都用在水稻的研究上,并积累了很多经验。他写过不少水稻技术普及材料,在报刊上发表过多篇水稻栽培技术的文章,对指导水稻生产起了重要作用)。就是在十年内乱最困难的情况下,他也没有忘记水稻生产,依然活跃在沿黄地区为水稻生产作宣传发动工作。
  薛云溪同志八二年晋升为农艺师,当年二月当选为济南市郊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这是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生动体现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他的信任。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书为历城区文史资料,主要为该地区文化教育发展史、当地抗日史料、人物传记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历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