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川水库库区移民纪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6035
颗粒名称: 锦绣川水库库区移民纪实
分类号: F299.275.2
页数: 4
页码: 111-1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锦绣川水库水库始建于1966年,水库的兴建使隶属于西营公社的大庄、小庄、张家坡、石门、九曲村全部搬迁。移民的四个村:大庄、小庄、石门、张家坡共有660余户,近3000人,占可耕地1000余亩,改造道路5公里,迁坟1000多座概况。
关键词: 历城县 锦绣川水库 移民

内容

锦绣川水库座落在历城区锦绣川乡境内,距济南市区30公里,沿002线至仲宫镇东行便是。
  水库始建于1966年,水库的兴建使隶属于西营公社的大庄、小庄、张家坡、石门、九曲村全部搬迁。移民的四个村:大庄、小庄、石门、张家坡共有660余户,近3000人,占可耕地1000余亩,改造道路5公里,迁坟1000多座。移民按山东省政府规定:每人建房0.8间,加5%的配房,每间补助标准为110元,每人搬家费10元,共补助2815万元,迁坟补助1.2万元。为利用好水库两岸的甬耕地,九曲村一分为三。
  五个村的社会经济状况:
  大庄村(现锦绣川乡白云村外北口)位于水库中间,村布局南北长,济南通往西营公社的土公路从街心穿过,设有大庄集市,是周围村庄的经济文化中心。有四个生产队、140户、500余口人,房屋有600余间(包括大门、栏),耕地350亩,产小麦、玉米、谷子、地瓜人均口粮500余斤,经济作物有板栗、苹果、山楂、核桃等,全村经济收入7000元。大队党支部书记是苏克华同志。
  小庄村位于大庄村东、两村邻接,土公路从村中穿过,有1个生产队、20户、70余口人,房屋100余间、60亩耕地,人均口粮400斤。经济作物有板栗、山楂等,全村经济收入1000余元。大队党支部书记是董来良同志。
  张家坡(现锦绣川乡槐家峪村西北口)位于库区南坡,有四个生产队,140余户,500口人。房屋600余间,耕地400余亩,人均口粮600斤,经济作物有核桃、柿子、板栗、花椒等,全年经济收入1.9万元。大队党支部书记是盖廷泉同志。
  石门(现锦绣川乡石门村南下口)位于库区北岸,布局为东西长,七个生产队,190余户,800口人,房屋1000余间,耕地600亩,人均口粮500斤,经济作物有柿子、核桃、花椒、梨、栗子等,全年经济收入2.2万元。大队党支部书记是李焕章同志。
  九曲(现锦绣川乡九曲村西下首)有五个生产队,146户,600余人,房屋500余间,人均口粮500斤,主要作物:栗子、梨、苹果、山楂等,全年经济收入9000余元。大队党支部书记是刘长才同志。建水库后由1.5个生产队、200余口人,分到现在的新石门村,由0.5个生产队、70余口人,分到了槐家峪,剩下的户留在现在的九曲村。
  历城县人民政府为了更好的兴建水库和搬迁移民,成立了锦绣川水库工程指挥部。指挥部下设三个组。一是移民小组,二是政治工作宣传小组,三是工程技术质量监督检查小组。为配合好水库的兴建工作,早于一九六五年春,西营公社便组织召开了库区内五个村的干部会,参加人员由各村支部书记、大队长,进行宣传发动。随后,由公社负责水利建设的同志深入到各村召开党员会,大队和生产小队干部会,宣传兴建水库的重要性、必要性,组织社员进行广泛讨论,开始部分干部想不通,80%的群众不愿搬迁。谁能愿意离开祖祖辈辈遗留下来赖以生存的故土呢?针对这种现状,西营公社便组成了五个工作组,深入到每家每户中,反反复复地做工作,耐心细致地讲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有舍小家、顾大局的思想观念,打消群众不愿搬迁及搬迁后的生活顾虑,采取了先党员干部,后群众的办法,经过艰苦细致的做工作,大部分群众的思想开始转弯了,但谁先带头搬呢?于是,张家坡党支部书记盖廷泉、副书记盖廷久、革委会主任盖廷奎先到为库区移民新划给的新址(现郭店镇东风村)看了看,见是一排排新瓦房,周围全是一片平整肥沃的土地,而交通条件又便利,回去给大伙一说,大部分群众都愿意搬迁。各村见张家坡开始搬了,知道早晚也是搬,不如趁早搬。于是县政府组织了近百辆汽车,各户积极主动配合,拾掇好一户、搬一户,各村的干部们更是舍小家顾群众,先照顾年老体弱或五保户先搬,方圆五、六里,汽车、骡马车、地排车、太平车等所有的运输工具都全部用上了,路上尘土飞扬,汽车轰鸣,夜晚打上卧铺,点着马灯,一路上邻里街坊啦家常、叙友情,几乎每个家人都是流着热泪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那片故土的。
  四个村搬迁完毕,原九曲村一分为三,就是现在九曲、新石门、槐家峪这三个自然村,政府并按原计划为他们几个村修建了提水站和学校。至此,库区移民工作全部完成搬迁任务。
  转眼间,三十年过去,已搬迁到郭店镇、董家镇的四个村如今怎样了呢?原张家坡、石门、小庄就是现在的郭店东风新村、锦平一村、锦平二村;原大庄就是如今董家镇的张安村和卫东新村。现如今他们都过着较富裕的生活,据了解这几个搬迁村的生活水平较富裕,人均收入均在3000元以上。这些迁出去的村民,虽然已到别处安居乐业,但他们还是乡情未改,旧情难忘。每逢重要节日,都来祭祖,婚丧嫁娶、走访亲友、往来不断。每当看到设计新颖、宏伟壮观的水库大坝似一条巨龙横卧在锦绣川之上,配套的干渠穿越峡谷迂回曲折延伸到市区,作为生活用水,流入了城里的千家万户时;站到大坝上再看到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倒映在碧波中,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时,倍感到欣慰和自豪。
  是啊!饮水思源,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会感谢你们——顾全大局高风亮节的库区移民们。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了历城县,历史足音、委员撷英、史海存真、施政纪实、往事回眸、风云录、人物春秋、史林探幽、文教史话、时代新貌、名人续补12个栏目,其内容翔实,形式新颖,既有“三亲”特色,又有综合性特征。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富海
责任者
李占文
责任者
屈风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历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