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除孙村日伪据点目睹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968
颗粒名称: 拔除孙村日伪据点目睹记
分类号: K546.42
页数: 5
页码: 21-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拔除孙村日伪据点目睹记、其中包括日军重安孙村据点后、外出活动十分频繁、驻守在村里的伪军、八路军将一个大队的伪军全部俘虏等情况。
关键词: 孙村 战斗 抗日

内容

1938年日本侵略军在孙村设置据点。后因兵力不足,日军撤走,留下伪军、汉奸驻守。1942年和1943年上半年曾两次被我军拔除。
  日军为了把守这一要地,1943年秋又带领伪军进驻孙村。这一次日军接受了上两次伪军被歼的教训,将日军、伪军分作两处驻扎。让伪军住在村里,他们选择了村南头的慈氏禅院,迫使村民将有佛像的禅院大殿和周围民房拆除,在空旷的院基上筑起了碉堡,修上了围墙,墙外挖了一丈宽、一丈深的壕沟,沟边又架上了刺网,网上系上铃铛,晚上还要扯起吊桥。在日军的眼里,这固若金汤的工事,对付八路已是万无一失了。这里驻有日军一个排的兵力,还配有专做特工的“三角部队”(以三角袖章为标记)。
  日军重安孙村据点后,外出活动十分频繁。除常配合西营、垛庄、泰莱一带的敌人扫荡解放区以外,还不时化装到各村庄活动。一次夜袭了我驻两岔河的一个连队,打死我军连长;一次窜到山圈打伤并俘去了章邱县八区区委书记张俊同志;有时伏击我地方武装;到孙村赶集的农民也常以八路军的密探被抓去。敌人气焰嚣张,罪恶累累。
  我军政领导机关决定再次拔掉这个钉子、首先由地下党员田延增同志(后曾任孙村区长,已故)摸清了敌人活动的规律和夜间设防情况。在作好准备的情况下,1944年5月某夜,八路军泰山军分区十团三营和县、区武装,共两个营的兵力开赴孙村。指挥这一战斗的是三营营长王法山(后任三团副团长)和章邱县委书记胡寅。按照孙村地形和敌人的分布情况,将军分区部队一部放在孙村东北三里以外,防备驻龙山车站的日军增援,其余的主攻日军,县大队攻击伪军、汉奸,区中队分别作向导。靠近据点时,日军通过探照灯发现了我军,随即枪声大作。日军队长慌忙拿起电话令伪军队长高健武坚守,话未通完,电话线被我军掐断。这时喊杀声、枪炮声响成一片……。
  驻守在村里的伪军,认为南有鬼子据守,北距龙山站不远,八路军再能也熬不到天亮,接火后妄图顽抗坚守。不多时,我爆破组已将炸药送到了碉堡下,我军喊话,劝告伪军放下武器投降,不然就坐“飞机”与碉堡同归于尽。一名顽固伪军从碉堡里喊出:“土八路有本事,敢坚持到天亮……,下句话未说出,便听轰隆一声,碉堡被炸塌,我部队迅速冲上去,将一个大队的伪军全部俘虏。
  在村南碉堡里的日军,以“武士道”的精神,负隅顽抗。我部队在消灭了村里伪军的鼓舞下,很快炸塌了围墙,越过了壕沟,占领了部分建筑物,接着又炸毁了坚固的碉堡,把日军逼到了钟楼底下。日军已剩几个,仍拚死不降,我军集中火力,弹片迸到大钟上嗡嗡作响,似乎给日军敲响丧钟。又经一阵激烈的拚杀,日军三十多人全部被我军击毙,这时天已大亮。
  战斗结束后,部队押着伪军俘虏撤离了孙村。区中队一面派人监视龙山敌人,一面迅速组织群众抢运据点里的各种物资,有大米、白面、罐头、服装等,运不完的粮食分给了群众。区中队清理完战场之后也很快撤走。这时盘据在龙山、郭店的敌人边打枪、边搜索,战战兢兢地到了孙村,已是来迟,只好抬着同伴的尸体回据点去。
  注:作者季心田于1941年至1948年在孙村区先后任区、长区委书记,现已离休。离休前任建材部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中国水泥发展中心副书记、副院长。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书主要记录了历城区名人传略、文化发展史料、医疗卫生事业概况等内容,有文章回忆先父景琳、我所知道的景琳先生、忆李聚五县长、怀念季书深烈士、著名电影导演景慕逵、以身殉职、永垂青史、四位村干部的牺牲、历城县图书馆、柳埠会门暴动事件二、三事、稻池惨案梗概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季心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历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