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珍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939
颗粒名称: 文物珍品
分类号: K872.52
页数: 2
页码: 200-201
摘要: (guī),古代一种用来盛食物的青铜器,也是一种用来祭祀的礼器。它仅次于青铜器鼎的实用价值,所以簋与鼎的应用是区别贵族身份高低的象征。鲁伯大父簋,1970年出土于济南历城仲宫镇北草沟村,经鉴定为春秋时代器物。据字意分析,此簋是鲁国的贵族伯大父为小女出嫁时陪送的礼品。当时,齐、鲁两国互通婚姻,鲁桓公的妻子就是齐襄公的妹妹。前两件簋现已失传,此“鲁伯大父簋”出土后由济南市博物馆收藏,由于簋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于1989年调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现陈列于《中国通史》展览中长期对外展出。因该簋出土于历城,现历城区博物馆通过有关部门协调,已于2001年请中国历史博物馆做成复制品一件,现存于该馆。
关键词: 文物珍品 济南市 历城

内容

青铜器——鲁伯大父簋
  (guī),古代一种用来盛食物的青铜器,也是一种用来祭祀的礼器。它仅次于青铜器鼎的实用价值,所以簋与鼎的应用是区别贵族身份高低的象征。
  鲁伯大父簋,1970年出土于济南历城仲宫镇北草沟村,经鉴定为春秋时代器物。此簋高25.4厘米,口径20.1厘米,重量为5.28千克,有盖,盖顶圈形把手,鼓腹,龙垂珀,圈足下附有三兽首状矮足。盖、器均饰有窃曲纹及横条脊纹,盖顶饰变形鸟纹,圈足饰垂鳞纹,簋腹内底部铸有阴刻文三行(大篆书体),共十八字:“鲁伯(白)大父作季姬嫱(qiang)媵(ying)簋,其万年眉寿永宝用”。据字意分析,此簋是鲁国的贵族伯大父为小女出嫁时陪送的礼品。据考,此簋在山东地出土的还有两件,式样、大小完全与之相同,只是通过铭文可知前两件为该贵族长女和次女的陪嫁品,其长女名姜、次女名俞,嫱是该贵族的最小女儿,“鲁伯大父”证明陪送人是鲁国人,而文物出土于历城(古属齐国),说明嫱是一位从鲁国嫁到齐国的姑娘。可见该簋在古代为齐鲁两国的美好姻缘充当了一次伟大的使者。
  据《春秋》载,鲁桓公十八年(前694年),鲁桓公与齐襄公相会于泺(即趵突泉)。当时,齐、鲁两国互通婚姻,鲁桓公的妻子就是齐襄公的妹妹。此簋对于研究两国关系,有一定意义。
  前两件簋现已失传,此“鲁伯大父簋”出土后由济南市博物馆收藏,由于簋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于1989年调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现陈列于《中国通史》展览中长期对外展出。因该簋出土于历城,现历城区博物馆通过有关部门协调,已于2001年请中国历史博物馆做成复制品一件,现存于该馆。
  张德新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的“光辉历程”、“名人轶事”、“人物专访”、“往事追怀”、“人物春秋”、“人物写真”栏目中的20余篇史稿,集中体现了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历城儿女及在历城工作的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富强和文明,不畏斗争艰险,不惧征程困苦,勇敢献身,勇于进取的革命斗志和爱国、爱家、爱事业的高尚情怀。本书辑录的“史林探幽”、“古迹寻踪”、“文物珍品”、“名士剪影”、“旅游胜地”等栏目的史稿,进一步挖掘了历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对部分人文资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历城民俗文化资料进行了整理,这部分史料对于发展历城的文化事业、旅游事业,以及增加小城镇建设中的文化内涵方面,必将产生积极的渗透效应。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