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908
颗粒名称: 历城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概况
分类号: K273
页数: 5
页码: 120-124
摘要: 1964年,历城县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动员、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和其他闲散劳力下乡参加农业社会主义建设”的指示及省委会议精神,揭开了接收、安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序幕。历城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主要有两方面的任务,除动员本县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安家落户外,更主要的是做好省、市下放到历城知识青年的接收、安置工作。从8月开始到1980年底,共接收知识青年36687人,设知青点511个。下乡知青参加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一直坚持了十余年,从各方面得到了锻炼,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知青工作也存在很多问题。
关键词: 上山下乡 知识青年 历城县

内容

1964年,历城县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动员、组织城市知识青年和其他闲散劳力下乡参加农业社会主义建设”的指示及省委会议精神,揭开了接收、安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序幕。历城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主要有两方面的任务,除动员本县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安家落户外,更主要的是做好省、市下放到历城知识青年的接收、安置工作。从8月开始到1980年底,共接收知识青年36687人(其中本县2890人),设知青点511个。知青点分布在东郊、西郊(现归槐荫区)、英雄山(现归市中区)、北园(现归天桥区)、吴家堡(现归槐荫区)、华山、姚家(现归历下区)、遥墙、唐王、董家、孙村、大龙堂、邵而(现归市中区)、仲宫、柳埠、西营、港沟、高而、锦绣川19处公社。下乡知青参加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一直坚持了十余年,从各方面得到了锻炼,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知青工作也存在很多问题。
  广泛宣传,掀起知青下乡热潮
  1964年8月,历城县委为确保知识青年下乡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由徐迺亭副书记、尹克峰副县长为主的三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5名干部专做安置工作。根据省委部署,县委、县政府制定了《迎接济南市知识青年下乡插队安置意见》。全县各级党组织召开会议,举办各种类型学习班,采用各种形式,展开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毛主席、党中央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一系列指示和政策。通过宣传和发动,各安置单位都做好了接收、安置知青的准备工作。截止10月底,从济南先后到历城集体插队的青年598名,其中应届高、初中毕业生568名,社会青年30名。同时,到历城插队的还有闲散居民29户、143人,共计安置741人,超额完成了市委分配给历城的500名安置任务。
  在接收和安置济南市知青的同时,对本县干部职工家属、知识青年和其他无固定职业的闲散劳力也进行了动员。动员方法是对家长、知识青年及全体干部、职工进行路线教育和阶级教育。组织他们学习毛主席、党中央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指示,使他们端正思想政治路线,提高认识。同时,还进行政策教育,用政策去发动群众,教育群众,让政策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革命行动。1968年12月23日,县委又召开了知识青年下乡落户动员大会,各公社、县直各单位及贫下中农代表,共13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后,全县立即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
  落实政策,做好知青安置工作
  1963年,沿黄地区广大社员掀起了一个改造涝洼、种植水稻的运动。随着稻改面积的扩大,出现了劳力不足的现象。因此,县委将下乡青年大部分安置在有稻改任务的药山公社(现归天桥区),少部分安置在滩头公社。各公社在动员单位和带队干部的协助下,仅用了10多天,就对下乡知青的住房、生活作了妥善安排。县委徐书记也多次进行检查,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知识青年下乡时,凡经过的村庄、安置的社队,都组织了社员敲锣打鼓,夹道欢迎。安置的社队都为新社员的住房贴上对联,街上也贴满了欢迎的大标语,并在进村的当天晚上召开联欢会,象迎接亲人一样。随着下乡热潮的到来,一批又一批的省、市、县知识青年逐步下乡到历城落户。
  知识青年进点后,县委就把各项安置经费,按国家标准——每人生活补助费120元,建房费200元,以及工具费、生活用具费等拨下去安排劳动、生活。经费拨到公社,统一控制,通过农业银行由信用社监督使用,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从1964年至1980年,国家为安置知青共拨经费1491万元。在国家供应口粮期间,因知青参加劳动饭量增大,口粮不足,省、市粮食部门下拨一部分,由县里统一补齐。青黄不接的时候,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使知青生活水平保持正常不受影响。知青刚下乡时,大部分住的是生产大队公房和卫生条件较好的民房。如吴家堡公社东堡大队党支部书记鞠维志同志,亲自带领贫下中农为下乡知青腾房子,砌锅灶,泥墙壁,购置铺板、炊具,很快做好了下乡青年的安置工作。在安置工作中也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吴家堡公社东沙大队五小队原来落实的房屋没有让青年住上,7名女青年住在一家地主的西屋里。县安置领导小组发现后,立即与社、队研究,进行了调整。通过一系列安置工作,基本达到知青、家长的满意,使知识青年在农村安心,家长在城市放心。
  1975年,为保证知识青年进村后,政治上有人抓,生产上有人教,生活上有人管,县委又制定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动员安置工作意见》。下乡的形式要以集体插队为主,有条件的可以试办青年队,每个青年点的人数以30人左右为宜,有条件的大队也可以多一点,集中生活,逐步做到集中劳动。对有严重疾病,不能参加劳动的知青和被判刑劳改、劳教的人不能送到农村去,以免给贫下中农增加负担,造成不良影响。自此,下乡知识青年逐步实现了集体安置、集体生活、集中劳动。
  加强领导,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为进一步加强党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领导,1973年6月24日,县委调整了“中共历城县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11人组成,江子房任组长,刘孝新、王玉生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正式的办事机构“中共历城县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李述经、王庆山、聂兆温先后为主要负责人和知青办主任。领导小组成员及办公室的同志经常深入知青点了解情况,总结经验,解决实际困难,推动了知青工作的开展。
  凡有插队知青的社、队,都建立了知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开会,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问题。省、市、县三级都选派干部做知青的带队工作。带队干部大部分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工作作风硬,自身素质较高,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带队干部的数量占知青总数的3%到5%,带队干部每年轮换一次。从1975年开始,每年在历城的省、市、县带队干部大约有500人左右,其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领导和女干部,保证每个知青点都有带队干部。为了加强对知青带队干部工作的领导,省革委秘书长王新阳、省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王寿汉、济钢副总指挥王荣辉,除负责省、市带队干部的工作外,还先后参加了历城县委的领导班子,兼任县委副书记。凡有知青点的社、队,带队干部也参加了社、队的领导班子。他们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帮助青年解决思想问题,安排生活,并及时向上级反映情况,发挥了很大作用。吴家堡公社在接收安置知识青年时,党委书记赵衍印亲自挂帅,亲自抓。党委常委、武装部长高作善靠上抓,并建立了4人办事机构,具体抓这项工作。其他党委常委也都有自己的知青联系点,每次下去布置、检查工作,都要到知青点检查、过问知青工作。带队干部们热爱知青工作,爱护知识青年,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从不叫苦叫累,和插队知青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由于领导重视,带队干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较顺利地完成了带队任务,保证了下乡工作的顺利进行。
  实践锻炼,下乡知青茁壮成长
  为了使知识青年思想稳定健康成长,各知青点都根据中央、省、市、县指示,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学习、生产、生活等规章制度。组织他们学习时事政治和毛主席著作,学习董家耕、邢燕子的先进事迹,并进行专题讨论,写心得体会,出墙报,稳定了他们的思想。劳动方面,大部分知青都积极参加劳动。滩头公社滩头大队九小队,在种麦时连战14天,有的夜里三点就下地,有的搞夜战。青年苏玉兰一天一夜就干了24分(工分),超过了当地最好的劳力。他们还帮助青年社员学文化,为烈军属做好事,受到了表扬。牛旺(现归历下区)知识青年小麦管理组,坚持科学试验闯新路,在三类苗上创出历史上从未有的816斤的好收成。姚家知青在建造大寨田中,充分发挥突击队作用,开山劈石,勇当先锋,深受贫下中农的好评,有12人被评为农业学大寨好社员,其中3人被评为标丘
  历城县下乡知青,在各级党组织及广大贫下中农的培养教育下,政治上逐渐成熟,学得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中茁壮成长,不少人成为农业战线上的骨干力量。据1977年上半年不完全统计,下乡青年中有190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167人加入了共青团,842人参加了各级领导班子。还有更多的知识青年担任了理论辅导员、宣传员、民办教师、农业技术员、赤脚医生、农机手、保管员、会计、饲养员等。县委、县政府曾三次召开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会议,表彰了知识青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支援了农村建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从1974年开始,国家每年下达招工指标,都规定从下乡、回乡参加劳动满二年以上的知识青年中招收一定数量的工人,还可以推荐考学、参军。到1980年,知识青年安排工作的有35754人(其中顶替1358人),考入大中专105人,参军83人,因病及其他原因返城726人,死亡19人。个别遗留问题,依照1978年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精神,逐步作了妥善处理。知青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和许多难以克服的矛盾。1980年底,“历城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撤销,长达17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就此结束。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的“光辉历程”、“名人轶事”、“人物专访”、“往事追怀”、“人物春秋”、“人物写真”栏目中的20余篇史稿,集中体现了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历城儿女及在历城工作的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富强和文明,不畏斗争艰险,不惧征程困苦,勇敢献身,勇于进取的革命斗志和爱国、爱家、爱事业的高尚情怀。本书辑录的“史林探幽”、“古迹寻踪”、“文物珍品”、“名士剪影”、“旅游胜地”等栏目的史稿,进一步挖掘了历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对部分人文资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历城民俗文化资料进行了整理,这部分史料对于发展历城的文化事业、旅游事业,以及增加小城镇建设中的文化内涵方面,必将产生积极的渗透效应。

阅读

相关人物

路洪珍
责任者
展昭星
责任者
李有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历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