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头——权受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906
颗粒名称: 故事头——权受本
分类号: K828.1
页数: 5
页码: 115-119
摘要: 权受本是济南市历城区十六里河镇涝坡庄的农民,然而他能啦、好唱,又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民间艺术家。权受本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他的家乡虽称涝坡,实则干旱,是个山秃地薄缺水的穷山窝。权受本自小种地,和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他同乡亲们一起,经历了久旱无雨逃荒要饭的折磨,也共享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喜悦。19岁他拜马云生为师,学唱东路梆子,先唱青衣、花旦,后唱花脸,肚子里装着60多出戏。这是由地点到人物,逐步展开。拉呱中人物对话不可少,不能少。而权受本很注意给不同人物以符合各自内心活动规律的、性格化鲜明的语言,再加上他运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使人听起来人物面貌清晰,如临其境。
关键词: 权受本 农民 历城

内容

权受本是济南市历城区十六里河镇涝坡庄(现属市中区)的农民,然而他能啦、好唱,又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民间艺术家。
  权受本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他的家乡虽称涝坡,实则干旱,是个山秃地薄缺水的穷山窝。权受本自小种地,和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他同乡亲们一起,经历了久旱无雨逃荒要饭的折磨,也共享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喜悦。
  庄户人有愁也有喜,愁了就哭,喜了要乐,于是人们就“唱曲”、“拉呱”、“看戏”,权受本就是在这些民间艺术的熏陶中成长,同时全身心地投入到民间艺术活动中去,发展了它,丰富了它。
  他从小没上过一天学,但是聪明过人,记性好,摹仿力强。7岁那年就学会了民歌《倒翻十二个月》;熟悉民歌的人都知道,这首民歌正反24段,提出12种花卉和12件古人故事,有问有答;要想倒背如流,张嘴就唱,当中不间断,对于一个成年人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何况是7岁的孩子。
  19岁他拜马云生为师,学唱东路梆子,先唱青衣、花旦,后唱花脸,肚子里装着60多出戏。在当庄唱,应外村请,还搭班赶山会,一直唱过黄河北,从19岁直唱到83岁,真是活到老唱到老。有人问他:“为啥唱戏这样入迷?”他说:“我打小好闲、爱玩,三天不唱嗓子就痒痒,大伙子既然爱听咱就唱。”
  当然他最拿手的还是拉呱讲故事,据粗略统计,他能啦的有《龙庄》、《柳桥》、《鬼朋友》、《梦先生》、《老虎扑食》、《白俊生》、《蛤蟆儿找媳妇》、《张玉娶妻》等50多个故事,其中大多数是进述一个小时以上的长段子,这些故事中有一部分已经记录整理,收入《历城区民间文学集成》(资料本),《鬼朋友》还发表在《民间文学》刊物上(发表时定名为《阴阳桥》)。
  民间故事依靠口耳相传,他的故事大部分是听他姐夫李春荣讲的。李春荣家住龙洞村,扛活为生,他所讲的故事都是长工、伙计们歇息时消闲解闷的产物;还有些故事是听他表哥刘福成、刘福臣啦的。在讲述中权受本又加上自己的艺术创造,用他的话说:“拉呱都从心里出,听旁人拉上七八成,自己再出上两三成,故事就成啦。”他自己出的两三成,一方面是本人丰富的农村生活体验;一方面还借鉴、揉合上一些戏曲表演和剧本编排方面的技巧。所以他啦的故事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曲折,语言朴实,乡土味浓。而且这些故事各具特色,耐人寻味,让人越听越爱听。
  听他讲故事,令人感受最深的是:
  善恶分明,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他啦的故事里,好人受尽折磨,最终会有美满的结局;坏人逞凶一时,到头来总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像在《王恩、石义》中,年轻忠厚的小伙子石义,为人老实,团结邻里,爱惜生灵,舍己救人,历经磨难,终结良缘;而心术不良的王恩,见利忘义,落井下石,陷害自己的救命恩人,最终落得可耻的下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要忘恩负义,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王恩、石义的姓名是“忘恩”、“实意”两词的谐音。
  在《鬼朋友》中,王来成思念亡妻,越过阴阳桥到阴间找到了自己的媳妇兰英,却被她阴间的丈夫鬼头发现,鬼头同情他二人的遭遇,炖肉满酒招待来成,还和他结拜兄弟,鬼头外出找窝睡觉,留他两口子在一堆,后来又设法使兰英借尸还魂,夫妻团圆。正象来成的心里话:“原来鬼不都是坏的,阴间阳间是一样,有行善的,也有作恶的。”这段故事刻划了一个心胸坦诚、快人快语、助人为乐的义鬼,使听众对它变恐惧为钦慕,希望有朝一日会结交上这样一个鬼朋友。
  再像《鬼婚》中,青年马贤在看戏回家的路上,遇见一位姑娘,二人相爱结亲,后来马贤发现姑娘是死人,姑娘不满他的盘问就走了,马贤思念姑娘,追赶到会馆(寄存棺木的地方),追随姑娘同宿在一口棺材里,被人发现扭送官府,县官同情他俩,判二人分别出家,两座庙宇相隔不远,经常相会,有情人终结连理。这个故事歌颂了青年人坚贞的爱情冲破了人鬼之界,小伙子忘死的追求使姑娘还阳,真是把死人说活啦。
  结构严谨,保持民意故事的固有艺术风格,这是权受本故事的又一特别引人注目之处。我国的民间故事受社会习俗和人们对文化艺术欣赏趋势的影响,历来就讲究有头有尾,开门见山,繁简得当。权受本凭着他几十年啦呱的实践,从听众的喜好关注中领略并掌握了这一艺术规律,啦呱开头难,说少了交代不清,说多了听众心烦,权受本啦的呱开头都很巧,一个故事一个样。譬如:“啦呱先啦人,说的是这个小伙叫张小……”这可算是单刀直入;像《哈蟆儿找媳妇》,故事就出在两个大臣指腹结亲上,所以故事开头就说:“李大人和姜大人都在唐朝为臣,他俩很要好,拜了把兄弟。一天,他俩啦起呱来……”于是曲折有趣的蛤蟆儿结亲就发生了。
  而《龙庄》故事的主角宋小住在龙庄,这个故事开头就介绍“龙庄离着泰山十八里地,庄里有家姓宋的,主人家叫宋宝铭,他儿子叫宋振清,他孙子叫宋小,在学屋里念书。”这是由地点到人物,逐步展开。还有直接介绍人物的,像《鬼朋友》的开头:“王尚云在他庄里当首事,家中老两口一个儿,儿子刚娶了媳妇,全家就这么四口人,日子过得挺富裕。”《鬼婚》是从祈雨还愿看戏引起的,因此故事一开始就说:“说是这一年六月里不下雨,西乡段店一带遭了荒旱,各庄乡的庄长、首事下了指示——求雨。”
  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他能够根据情节的需要,突出重点地介绍人物、环境、风景,交代主要环节,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像是为省略对旅途中不必要的叙述,就说:“走着说着来到咧。”“远近一句话,亓红来到济南。”对于一般事物的描述,往往只用极精练的语句,如:“周大人家住泰安城里东西大街座北朝南。”招待客人就说:“炒了菜,点心啦,顺上酒满开,哥俩喝着。”而对故事的焦点,就加强渲染,以增强听众的印象,像《龙庄》里周大人误以为女儿作风不正,吩咐下人去拉个女婿,就说:“明天早上你去通泰安城的大道上,给我领回个年轻的,十六岁以上,二十岁上下,脸上没麻子,头上没疤瘌,一把好头发,一副好身架,也不要歪嘴的,也不要斜眼的,也不要罗锅,也不要拐子,要个好胳膊好腿的好小伙,办成后老爷有赏。”就是这段生动、鲜明的语言,为下面被拉来周府就亲的宋小,描绘了一幅健美的人物肖像。
  在情节的安排上,运用合乎事物发展的巧合,减少了不必要的交代。如在《王恩、石义》这个故事中,石义和皇姑结亲后,想念老母,派人去接,差人来到文登县三合庄石义家,正赶上石义他妈在屋里哭:“石义啊!我的亲儿!我拉巴你这么大容易吗?来到这个时候,你活不见人,死不见尸首,可想煞妈咧!”几句话勾画出老母悲泣思儿的情景,也使人觉得差人去接正是时候。
  权受本啦呱讲述生动,有很强烈的感染力。听权受本讲故事就像看一台戏,生旦净末丑他一人全包啦,说到紧张热闹处,他来了情绪就坐不住了,站起来比比划划,手舞足蹈,拉个架式,作着手势,抬头扭身,睁眼合眼,于是落难公子、憨厚柴郎、天真少女、鬼怪妖魔……一个个人物形象就会出现在听众面前,这些都得力于他几十年的舞台艺术实践。
  善于运用语言(对话)刻划人物。拉呱中人物对话不可少,不能少。但是如果一般化的叙述很容易呆板,张三说了李四讲,李四说了张三啦,使观众越听越乏味。而权受本很注意给不同人物以符合各自内心活动规律的、性格化鲜明的语言,再加上他运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使人听起来人物面貌清晰,如临其境。像《鬼朋友》中,鬼头为来成外出奔走,三天后回来,见了来成就问:“兄弟!这两天怎么样啊?”“不孬,侍候得刚着好哩。”“侍候孬了我也不让啊,临走说了的,该喝就喝,该吃就吃。”“俺哥哥,那两件事给我问来吗?”“问来,咱喝酒哇,喝着酒啦给你听。”听这一问一答,人物身份分明,十分准确地表现了人夫、鬼夫之间的特殊关系,表现出鬼夫(鬼头)直爽热情的性格。
  他啦的呱就是好,难怪乡亲们称他“故事头。”我想故事头大概就是说论讲故事他打头,论啦呱的本事他数头一名,因此这篇短文的题目也就给了他“故事头”的尊称,我觉得似乎比“故事大王”、“民间故事家”等称号,来的更贴切些。
  1998年权受本因病逝世,终年99岁。一个优秀的民间艺人走了,但是他讲述的众多民间故事永远在群众中流传。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的“光辉历程”、“名人轶事”、“人物专访”、“往事追怀”、“人物春秋”、“人物写真”栏目中的20余篇史稿,集中体现了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历城儿女及在历城工作的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富强和文明,不畏斗争艰险,不惧征程困苦,勇敢献身,勇于进取的革命斗志和爱国、爱家、爱事业的高尚情怀。本书辑录的“史林探幽”、“古迹寻踪”、“文物珍品”、“名士剪影”、“旅游胜地”等栏目的史稿,进一步挖掘了历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对部分人文资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历城民俗文化资料进行了整理,这部分史料对于发展历城的文化事业、旅游事业,以及增加小城镇建设中的文化内涵方面,必将产生积极的渗透效应。

阅读

相关地名

权受本
相关人物
历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