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历边区抗日民主小学校长——陈鹤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890
颗粒名称: 章历边区抗日民主小学校长——陈鹤声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2
页码: 82-83
摘要: 陈鹤声,1917年出生于济南市历城县西营村的一个善良人家。父亲陈文治一生忠厚,自幼勤劳,凭自己制作酱菜的手艺开设了“聚祥”杂货店。买卖公道,待人热情,街居有困难,他总是主动相助,很受乡亲们的好评。在校学习期间,深受爱国主义教育,接受共产主义进步思想。1938年农历二月日寇进住西营,在西营小学设立据点,西营小学被迫停课撤销。学校成立这天,陈鹤声同志亲自带领西营小学的大龄学生20余人,抬着风琴避开日伪哨所,晚上赶到了白炭村,参加了抗日民主小学成立大会。陈鹤声同志负责登记收缴的武器,并帮助运送到县大队。并于9月29日光荣出席了在西营召开的“庆祝历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大会”。1980年1月4日病故于北京协和医院,终年63岁。
关键词: 陈鹤声 济南市 历城

内容

陈鹤声,1917年出生于济南市历城县西营村的一个善良人家。父亲陈文治一生忠厚,自幼勤劳,凭自己制作酱菜的手艺开设了“聚祥”杂货店。买卖公道,待人热情,街居有困难,他总是主动相助,很受乡亲们的好评。
  陈鹤声从小就受善良家庭的影响,聪明伶利,思想进步。他7岁上学,16岁就考入历城县立师范学校。在校学习期间,深受爱国主义教育,接受共产主义进步思想。19岁毕业后回到家乡在本村小学任教。1937年12月济南失守,侵华日军占领了省城。陈鹤声积极投身到抗日救国的运动中,他组织当时西营小学100多名师生上街游行,打着小旗,高呼着“打倒列强,赶出小日本”的口号,先后在西营、东、西岭角、红岭、坔窝、东峪等村进行抗日救国宣传。1938年农历二月日寇进住西营,在西营小学设立据点,西营小学被迫停课撤销。
  1942年春,在我抗日民主政府政策的影响下,他积极主张改革私塾教育,并主动和东峪、南坡、黑峪等各村私塾联络,将7处私塾撤并,重新创办了西营小学,由他任校长。由于当时西营被日军占领,环境十分恶劣,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没忘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和当时的音乐老师李茂堂(现在邹平干休所离休,1944年调章历县文教局,后改名李言)共同研究,将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三民主义国歌》歌词中“吾党所宗”的“党”字改为“民”字。每天早晨上课前,全校200多名师生列队,面向东方高唱:三民主义,吾民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先锋,风雨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胜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极大地激发了全校师生的抗日热情。
  1943年秋,章历边抗日民主政府在章历边区的白炭村建立了抗日民主小学。学校成立这天,陈鹤声同志亲自带领西营小学的大龄学生20余人,抬着风琴避开日伪哨所,晚上赶到了白炭村,参加了抗日民主小学成立大会。会上章丘县大队和西营小学的师生分别演出了自编的抗日文艺节目。陈老师和李寿山(已故)老师合演了自编的双簧《太师爷》,博得了现场观众的一片掌声。
  1944年农历正月25日,陈鹤声同志接到我泰山军分区司令员林乎加的亲笔信,要求他晚上准时到达西岭角村姚发夏家(解放西营的指挥部)参加会议,研究部署攻打西营的任务。会上林司令员首先讲话:“今天请大家来,是决定今晚拔掉西营的日伪据点。方法有两种,一是武装攻打,二是智取。”由于当时的伪警察所所长宋杰三等人已被我军教育转化,因此最后决定由他内应智取日伪据点。零点我军从西面登梯进村,包围了据点,很快结束了战斗。陈鹤声同志负责登记收缴的武器,并帮助运送到县大队。解放西营后,陈鹤声同志被调到白炭抗日民主小学任校长。同年9月他和李达(市工委干部)等5名同志,被西营区推选为历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参议员。并于9月29日光荣出席了在西营召开的“庆祝历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大会”。
  1945年陈鹤声同志被调任泰安城关区文教助理员兼城关完小校长。1946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随军南下,后到河南省中共伊阳区委,先后任副书记、书记。1951年调任洛阳地委城市研究组研究员。1952年任中共济洛地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文革期间,下放到灵宝县化肥厂劳动。1979年落实政策任洛阳地区知青办主任。1980年1月4日病故于北京协和医院,终年63岁。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的“光辉历程”、“名人轶事”、“人物专访”、“往事追怀”、“人物春秋”、“人物写真”栏目中的20余篇史稿,集中体现了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历城儿女及在历城工作的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富强和文明,不畏斗争艰险,不惧征程困苦,勇敢献身,勇于进取的革命斗志和爱国、爱家、爱事业的高尚情怀。本书辑录的“史林探幽”、“古迹寻踪”、“文物珍品”、“名士剪影”、“旅游胜地”等栏目的史稿,进一步挖掘了历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对部分人文资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历城民俗文化资料进行了整理,这部分史料对于发展历城的文化事业、旅游事业,以及增加小城镇建设中的文化内涵方面,必将产生积极的渗透效应。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景树
责任者
李文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陈鹤声
相关人物
历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