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界英豪——马振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876
颗粒名称: 军界英豪——马振祥
分类号: K825.2
页数: 6
页码: 43-48
摘要: 本文对历城籍军界英豪——马振祥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马振祥 军界人物 传记

内容

齐鲁首邑数历城,历城名人古今多。
  据历城区的地名考资料记载:郭店镇相公庄建村是清代,村名的由来是迷信村处在好风水之地,能出72相公,故称“相公庄”,属吉祥地名。解放前,相公庄出过多少名相公不祥,但现在是有3位在军界的显赫人物,马振祥是英豪之一(其他2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校长邢士忠,南京军区60军后勤部政委邢吉祥、现离休)。
  2001年6月初,在“外出访谈历城名人”时,我有幸在武汉市认识了马振祥,感受了他对历城老乡热情周到的接待,也了解了他部分事迹。
  马振祥,现任武警湖北省总队副总队长,军衔是大校,大家习惯称他“马总”。1952年5月,马振祥出生于相公庄,在他学生时代,14岁时被父亲送到济南摔跤名士谭树森门下学武,也是谭最后一名入室弟子;后来又拜李长津为师,在师徒分别时,李长津把自己得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摔跤奖牌送爱徒留作纪念。1970年,18岁的马振祥担任了村民兵连长,197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12月入伍,在空降兵某部侦察连从一名普通战士,靠自己过硬的军事本领和思想、作风素质,历任班长、排长、副连长、连长。1982年入信阳陆军学院学习,1984年任空降兵某师司令部副营职侦察参谋。1976年,空军出版的《报告文学集》中《马振祥带兵》,以及1982年的《中国青年报》,都宣传过他的军旅事迹。
  马振祥任班长时,所在班被空降兵部队党委树为“军事训练标兵班”,本人被树为“标兵班长”。任排长时,被空降兵某师树为“标兵排”,本人被树为“标兵排长”。任副连长期间,带领分队参加武汉军区组织的侦察兵军事技术大比武,夺得多个单项第一名和团体第一名;1978年5月被推选为空军第五届党代表,出席党代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任连长时,连队连续三年荣立集体三等功,第四年被武汉军区空军树为“三学先进单位标兵连”。马振祥自入伍以来,1次荣立二等功、12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学雷锋积极分子”等荣誉。在战场上,他研究发明了“捕俘专用兵器”,成功运用到战斗中,取得战斗胜利,避免了我方伤亡,受到了中央军委的电报表彰,并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
  马振祥是一匹“烈马”,25年前,如果不是一位师长慧眼识才,他这匹“烈马”就会被一纸退伍名单,牵回到了原籍。1986年12月31日《解放军报》登载周龙山写的报告文学《烈马》,对马振祥军旅生涯的这一转折点有段表述:
  1972年,马振祥丢下祖传的杀猪刀,穿上军装分到侦察连时,新兵班长们见他会武功,“国”字形的脸上,乖张中透出几分憨厚,都抢着要他。可没过多久,他们提起马振祥就摇头。原因是训练中,马振祥常对班长指手划脚。4年过去了,尽管马振祥能百米双枪百发百中,带领七八个战士扛回军区和军侦察专业比赛20个项目中的18面锦旗,尽管别人到教导队半年,回来后就能穿上4个兜,而他这位经常到教导队担任武术教员的人,却依然当战士。有人劝他:“见了领导要多栽花,少栽刺。”他点点头,又摇摇头。
  说来也巧。这一天,师里召开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马振祥带领全班照例代表连队参加摔跤比赛。比赛开始,他力挫对手,博得了观众狂涛般的掌声。坐在观礼台上的师长,激动得亲自将一杯凉茶送到他手中,“马振祥,你果然名不虚传,敢摆擂台吗?”“摆擂台?”他不禁一愣。自己因训练中腿部骨折,是揣着全休3个月的病假条来参赛的呀!但师长的重望在肩,“咕咚”一声,他把水倒进肚里,甩出了铮铮有声的一个字:“摆!”
  广播一响,好家伙,呼呼啦啦地出现在马振祥面前30多条汉子。他们大多数是少数民族连的,有维吾尔、塔吉克、哈萨克等民族的,一个个英武剽悍、勇猛过人。马振祥舒展了一下四肢,冲上去把第一个摔倒了,把第二个摔倒了……第九个,在第九个面前他停了下来,对手是位哈萨克族战士,身高一米九五,平时就称雄于摔跤场,素有“草原上的雄鹰”之美称。马振祥犹豫不定时,对手却山鹰似地扑过来,他措手不及,被摔成八叉。第二局在左右推磨中马振祥得分,一比一平。第三局决胜局双方一交手,马振祥占了主动,谁知在抱对方腰时失手,胸部被对手死死顶着向后退了十来米,就在快要出线时,马振祥出其不意,从反面抱住对方的腰,继而从头顶抛出去,赢了。其余的打擂手不战而服输。师长又端一杯凉茶给马振祥,并对着他凸起的胸肌击一拳:“好小子,是块材料!”
  师长回到台上,不解地问身边一位参谋:“马振祥怎么还是个班长?”“他这人,牢骚比本事还大,所以……对了,前几天上报的退伍名单上好象有他……”“有这种事?”师长的脸立刻“晴转多云”。5天后,马振祥被任命为排长,当战友向他祝贺时,他哈哈一笑:“天生我材必有用!”从此,马振祥有了施展才能的天地。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哪怕赴汤蹈火,生命危在旦夕,也在所不辞。马振祥出色的工作成绩和过人的胆识,被军首长点将挂帅。1985年1月,任某师副营侦察参谋的马振祥,被破格任命为师侦察科长、第七侦察大队二中队(副团级)中队长,下辖二个侦察分队(营级)、一个火力分队(营级)和一个直属分队(连级),执行“老山地区防御侦察作战任务”。在出征前的军事训练中,马振祥认为,演兵之道最忌死,操兵之道贵在活。他打破部队常规训练方式,大胆借鉴世界军事史上特种部队的作战成功经验,有效地提高了参战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吃得苦、打得赢的坚强意志。作战中,马振祥随身必带“三件宝”,即:高倍望远镜、照像机和录音机,随机掌握反击敌人的主动权,先后150多次化装带队通过布雷区,深入敌后侦察,组织袭击捕俘3次。在“6.28”界河以南的伏击捕俘战斗中,带领一个班深入敌后3公里,不发一枪一弹俘敌2人,缴获苏制冲锋枪2支、手雷2枚、子弹40多发、匕首2把等战利品。在11月3日组织的“爱头地区伏击捕俘战斗”中,带领分队5个小时雨夜强行军,深入敌后7公里,潜伏在高温、潮湿、虫蛇出没的灌木树丛中8个小时后,敌人进入伏击圈,捕俘组突然跃起,在3秒内俘敌1人,撤回时被敌人发现,越军从三面包围我侦察分队,并用猛烈炮火封锁“袋口”,马振祥沉着、果断、灵活指挥,巧妙利用地形,指挥7个战斗小组,交替掩护,交替撤退,激战3小时40分,摧毁敌边防屯一座,毙敌19人,伤敌30余人,我无一伤亡。当参战人员在安全地带汇合后,战士们自豪地把马振祥抛向空中,激动地高呼:“队长万岁!”在1986年“11.25”保良街袭击捕俘战斗中,带队摧毁敌哨所一座,毙敌20多人。
  在执行老山地区防御侦察作战任务一年半中,马振祥正确贯彻中央军委“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把紧张推向敌方”的作战方针,带兵纪律严明,作风过硬,训练有素,勇敢深入敌后,正确掌握敌情,果断指挥,灵活处置复杂情况,严密制定作战方案,取得了俘敌3人,毙敌47人,破袭敌军事目标3处,我中队参战人员无一伤亡的辉煌战果。二中队被成都军区授予“英雄侦察连”光荣称号,他本人荣立二等功,3个分队、4个班、2人分别荣立一等功,150多人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1986年的《解放军生活》杂志,以《马振祥和他的精锐部队》为题,记述了这段战绩。1987年,总政治部出版庆祝建军60周年大型丛书《当代军人风采》中,以一篇《第109将》为题,展现了马振祥这位从戎的山东好汉风采。1988年5月,
  马振祥被总参情报部调云南前线,带工作组指导侦察分队侦察作战3个月,受到总参情报部通令嘉奖。马总说,在作战期间熬夜到2、3点钟才睡觉的习惯,过了好长时间,才改过来。
  1990年8月,马振祥调武警湖北省总队,历任指挥学校训练处处长、机动支队支队长、湖北总队副总队长。在任支队长期间,针对支队组建时间短、任务重、训练执勤设施差的实际情况,结合部队担负任务的需要,坚持从强化部队训练入手,多次组织长途拉练,妥善处置大规模群众性闹事事件。他曾15年率部队参加武汉市组织的横渡长江活动。马振祥先后有150多次横渡长江,被战士们誉为“渡江龙”。任现职以来,他积极研究探讨新形势下武警部队工作的特点、规律,为部队执行遂行任务积累了工作经验。
  每年夏季,武警都有2个月防汛备战,尤其在1996、1998年抗洪战斗中,马总率队都出色完成了任务。1998年夏,汉江、九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在抗洪抢险战斗中,马总率武警部队日夜奋战在抗洪前线,每天工作到深夜2、3点钟,饿了就吃方便面。马总说,抗洪结束后的一段时间,一到夜里2、3点钟就想吃方便面。山东电视台“天南地北山东人”栏目记者,曾到湖北抗洪一线采访报道过马总的事迹。但有件事,马总从没向外界说过。事情是在8月16日,长江水位急剧上涨,第六次洪峰来势凶猛,为保证人民生命安全,湖北省荆江分洪前线指挥部决定,炸开荆江分洪北闸拦淤堤,在公安县分洪。根据省前指分工,此项工作本应由技术保障组负责,后因此项工作技术性较强、危险性大,临时决定由前指交通救援组组长马振祥副总队长负责。晚上7点20分,罗指挥长打电话,给正在分洪区内最后一次拉网检查群众转移情况的马总下达命令:“由你负责爆破分洪坝的现场指挥和监督起爆工作,要求晚10时30分起爆,一定要做到万无一失。”马总临危受命,火速赶赴现场,统一指挥人员转移、爆破设施安装、安全检查等复杂的准备工作。到21时20分,起爆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就序,为保证安全,现场的所有通讯设备一律关闭,处于待命状态。离起爆时间越来越近了,这时,发现江面上一艘勘察船向分洪大堤缓缓靠近,马总立刻判断,非中央领导的指挥船,是不可能通过封锁线的,中央是否又有新的部署?随即果断决定,没有中央的书面命令不能爆破。取消了炸堤命令,同时也避免了炸堤分洪造成的损失。马总带工作组一直在起爆电源开关旁坚守,次日早上7点,接到罗指挥长撤回的电话后,才返回省前指。然而,埋设在分洪大堤里20吨TNT炸药又对大堤安全形成了威胁,而且炸堤部队只进行过埋设爆破的训练,没有掌握分洪堤排除爆炸物技术。在这危急情况下,马总主动要求担负指导部队排除20吨TNT炸药的任务。他冒着40多度高温和随时爆炸的危险,从速培训骨干和干部,把连队分为5个组,带领排爆工作组蹲在排爆现场指导排爆工作,使排爆官兵很受鼓舞,昼夜连续工作,只用4天时间就排除了119个炸点,共排除357个起爆装置。接着,马总又带工作组对2200米的排爆区进行了检查验收,清除了大堤隐患,受到湖北省委、省政府的表扬。
  马总是位孝子,今年7月回老家休假,他尽量推掉朋友的盛情,住在家里,与老母亲一起吃饭,摆出桌案练书法。他的书法笔力浑厚,气势恢宏,蕴含精武之道,也透出流水之意,真使人折服“字如其人”这句老话。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的“光辉历程”、“名人轶事”、“人物专访”、“往事追怀”、“人物春秋”、“人物写真”栏目中的20余篇史稿,集中体现了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历城儿女及在历城工作的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富强和文明,不畏斗争艰险,不惧征程困苦,勇敢献身,勇于进取的革命斗志和爱国、爱家、爱事业的高尚情怀。本书辑录的“史林探幽”、“古迹寻踪”、“文物珍品”、“名士剪影”、“旅游胜地”等栏目的史稿,进一步挖掘了历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对部分人文资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历城民俗文化资料进行了整理,这部分史料对于发展历城的文化事业、旅游事业,以及增加小城镇建设中的文化内涵方面,必将产生积极的渗透效应。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存彦
责任者
赵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马振祥
相关人物
历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