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舟山的历城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875
颗粒名称: 在舟山的历城人
分类号: K250.652
页数: 9
页码: 34-42
摘要: 本文对八位在舟山的历城籍革命老人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历城人 舟山 人物介绍

内容

有谁能记清或说清,在革命战争年代里,历城有多少好儿女,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在青年时代就离开了父母兄弟、离开了养育他们的故土,他们出生入死,经受着战争的洗礼;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社会主义的革命建设事业,他们又把自己的宝贵年华献给了异地他乡。我们在舟山拜访的八位历城籍革命老人,就属那个历史年代,历城的好儿女之列。如今,八位革命老人都年逾古稀,他们把自己的大半生奉献给了舟山人民的解放事业和革命建设事业。其中有五位是解放战争后期随军南下的干部,有三位是曾经参加济南、淮海、渡江等著名战役,解放舟山群岛后,又长年驻守在舟山群岛的军队干部,为了使更多的人们能够了解他们,我们特将八位在舟山的历城籍革命老人作一简要介绍:
  田文吉,历城区(原历城县,下同)锦绣川乡北坡村人,生于1928年3月。194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参加革命。1946年初至1947年春在家乡担任后沟、牛家、艾家等九个自然村的民兵联防大队副大队长,1948年10月担任泉泸区区委组织委员。1949年2月随军南下,同年10月担任舟山群岛的定海县岱山区区长,1952年3月至1985年5月,历任沈家门区区长,定海县公安局副局长,岱山县公安局局长,浙江省人民检察院舟山地区分院检察长,舟山县朱家尖公社党委书记,舟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舟山县副县长,大巨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舟山地委党校副书记,定海县委书记,舟山地委常委、宣传部长,舟山行政公署副专员,浙江省政协舟山地区联络员等职务。1988年11月离休。
  赵成恩,历城区柳埠镇突泉村人,生于1925年10月。194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月参加革命。1945年1月至1948年9月分别在仲宫区、卧龙区、历城县政府从事抗联工作。1948年10月至1949年1月任历城县董家区农会会长。1949年2月随军南下,舟山解放初期,曾担任定海县六横区区长,朱蒲区区委书记。1954年8月至1959年9月曾任普陀县农工部部长,舟山钢铁厂副厂长。1959年10月至1965年7月分别担任芦花公社党委书记、沈家门镇党委副书记、六横区区委副书记。1965年8月至1984年9月曾担任舟山地区手工业联社副主任,工业、手工业局副局长,舟山地区工会办事处负责人,舟山盐业局副局长,舟山地区城乡建设委员会建材公司副经理等职,1984年9月离休。
  葛望春,历城区柳埠镇柳西村人,生于1929年12月。1946年1月参加革命,194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历城县独立营6连战士、班长。1949年2月随军南下,曾任定海县城关区委组织委员、城关区土地改革工作队队长,小沙区委组织委员,定海县机关党委书记,岑港人民公社社长,党委第一书记,舟山县小沙区区委副书记,舟山地委宣传部宣传科长,定海县老矸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定海县农林水利局党组成员,党总支书记等职,1989年4月离休。
  田启厚,历城区柳埠镇南田村人,生于1924年5月。1942年6月参加革命,194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6月至1948年1月,曾在家乡和西营区参加土改,动员参军和支前工作。1948年1月在鲁中南第一党校学习。1949年2月随军南下,舟山解放初期,曾担任定海县沈家门区农会主任。1953年8月至1962年2月在舟山曾担任普陀县六横区区委书记兼区长,普陀县工业交通局局长,舟山县岑港公社副书记,定海县农林办主任。1966年6月任定海县马目农场书记兼场长。1972年12月至1979年6月曾任定海县盐业局局长、经委副主任等职,1984年12月离休。
  李芳明,历城区柳埠镇里卧龙池村人,生于1928年11月。
  1946年11月参加革命。曾任历城县独立营2连战士,历城县政府交通员。1949年2月随军南下,担任交通员。舟山解放后,曾担任定海县城关区公安员,岱山社教工作组副组长,1979年12月在舟山市物资局因病提前离休。
  王庆章,历城区郭店镇武家庄人,生于1929年2月。1942年2月参加革命,194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历城县大队、警2团1营营部、一军分区特务营营部通信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历城县独立团团部通信班班长,鲁中一军分区警2团警通连排长、文化干事、连副指导员、指导员,35军105师某部连指导员。1951年后,在舟山历任22军66师某部营副教导员、宣传股长、防坦克炮营教导员,舟嵊要塞区普陀守备区沈家门守备营教导员、19团和21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政委,普陀守备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舟嵊要塞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副军级)等职。1989年10月,由中央军委批准离休。
  曾参加过莱芜、泰安、潍县、兖州、济南、淮海、渡江七大战役。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
  王秀宝,历城区柳埠镇里石村人,生于1929年11月。1943年10月参加革命,194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历城县第九区交通员,区抗联工作员,区中队班长,县大队战士。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历城县独立营一连战士,鲁中军区警备2团1营班长、排长,鲁中南纵队46师某部副连长,35军105师某部警卫连连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22军66师某部侦察股长、营长,南京军区舟嵊要塞区普陀守备区团参谋长、团长,舟嵊要塞区炮兵处长。1984年5月离休(副师级)。
  曾参加过莱芜、泰安、潍县、兖州、济南、淮海、渡江七大战役。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
  王守吉,历城区柳埠镇外石村人,生于1926年9月。1945年8月参加革命,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历城柳埠区中队、历城县大队战士。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历城县独立营战士,鲁中军区警备2团班长、排长,鲁中南纵队46师某部警卫连副连长,35军105师某部连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历任22军66师某部营参谋长、营长,南京军区舟嵊要塞区嵊泗守备营黄龙独立守备营营长,守备团副团长,普陀守备区普陀山团团长,普陀守备区司令部师参谋长。1982年9月离休(副师级)。
  曾参加过莱芜、泰安、潍县、兖州、济南、淮海、渡江七大战役。荣获三等功三次,1988年获中央军委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2001年6月16日,我们赴舟山市,在舟山市政协领导同志的精心安排下,见到了以上八位革命老人。老人们看到家乡的来人都心情无比激动地说:“你们的到来,体现了家乡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对我们的关心和惦念,我们非常感动。虽然我们在舟山与家乡相隔数千里,但我们的心是和家乡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的!”“这么多年来,我们虽然没有为家乡做点什么,但我们时刻挂念着家乡的变化、家乡的发展。”“我们虽然没能和家乡人民一起建设美好的家园,但是,我们无论在哪里工作,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寥寥数语,既反映了革命老人对家乡父老的惦念之情,又体现出了革命老人志在四方的博大胸怀。老人们把大半生贡献给了舟山,舟山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历城有这样的好儿女,历城人民也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老人们在与我们交谈时,都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在家乡、在南下时期以及在舟山的峥嵘岁月和难忘之事。赵成恩老人在回忆时说:“我永远忘不了50多年前在家乡的五件事情:一是1944年7月1日这一天,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由赵风山同志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巧合还是与党有缘分呢?因为这一天又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纪念日,因此,五十多年来,我把这一天当作我的生日来纪念。难忘的第二件事是:日寇在济南、在家乡欠下的四笔血债。第一笔血债:1937年冬季,日本鬼子侵占济南时,把一个妇女奸污后劈成两半,日本鬼子的兽行从此在我少年的心里烙下了仇恨的烙印。第二笔血债:1944年上半年,我八路军两个同志打扮成苦工,在济南南辛庄庄南的山上,以给鬼子打防空洞为掩护,趁机搞了鬼子的雷管、导火线和炸药,不幸被鬼子发现后,用铡刀铡去这两个八路军同志的头并示众,其惨状目不忍睹!第三笔血债:我们突泉村的刘云广是一个具有爱国之心的日伪仲宫区自卫团长,我仲宫区委书记龚学斋同志到鬼子碉堡岗楼里侦察敌情时,被鬼子发现后,他为掩护龚学斋脱险,自己却落入了鬼子的魔掌,被残暴的鬼子挖去心脏后而壮烈牺牲。第四笔血债:我们村的刘春美刚刚参加革命,就被鬼子汉奸在扫荡东坡村时杀害了,牺牲时年仅18岁。难忘的第三件事是:大涧沟战斗。1944年初秋的一个阴雨天,我八路军3个团1个特务营攻打占据大涧沟村的二千多伪治安军。战斗从晚上10点左右开始,到第二天早上5点结束,整整激战了7个多小时。战斗非常惨烈,一开始,我特务营第一突击队120人从沟下向石条桥两头冲锋时,石桥两头碉堡内敌人的两挺机枪疯狂地向突击队员扫射,突击队员伤亡惨重。我怀着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和对战友们万分悲痛的心情,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和担架队的同志们一起把战友们的尸体抢运下来。这时,第二突击队改变了突击办法,从沟两边土岩上竖起木梯冲了上去,战士们用手榴弹把碉堡内的敌人炸死,占领了敌人的碉堡,控制了战场的主动权,打死打伤敌人600多人,取得了大涧沟战斗的最后胜利。难忘的第四件事是:章丘埠村战斗。1946年春,国民党96军军长吴化文(济南战役起义)企图从济南往东打通胶济铁路线。96军一到埠村,就被我八路军某部4师、9师团团包围,经过一夜的激战,歼敌1000余人,俘敌800余人,缴获战马100余匹,缴获大批枪枝弹药和军用粮食,给吴化文部以重创。在这次战斗中我参加了担架队的支前工作,亲眼目睹了这次战斗。难忘的第五件事是:带领常备担架队,完成了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的支前任务。1947年2月为支援莱芜战役,我们历城组成了638人的常备担架队,在历城县委宣传部长郑少文的带队下,我任大队长,马庆山任教导员,从柳埠出发经泰安、莱芜水白,支援莱芜战役。我们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抢救伤病员,为部队运送弹药粮草。并且还把敌人的伤病员送到敌战区店子北岭,以此来体现我党宽大俘虏的政策以及人道主义精神。莱芜战役,我华东野战军集中优势兵力,共歼敌6万余人,活捉了敌军长李仙洲。1947年5月,在支援孟良崮战役时,郑少文和马庆山两同志接到命令回到历城,只有我一人带领常备担架队,从莱芜、新泰出发奔赴蒙阴担埠村,带领担架队运送伤员到临朐、沂源、淄川、博山、周村等后防医疗基地。此次战役,山东兵团作为主攻部队,在司令员许世友的指挥下,采取挖心战术,歼灭了国民党王牌军74师,击毙国民党师长张灵甫。这次战斗,我军牺牲的少,但受伤的比较多,伤员近六千人。因此,我们担架队在这次战役中,运送伤员的任务特别重。为了保证伤员在运送后方途中的安全,我们都是在夜间运送伤员,有好多担架队员都是随走随打瞌睡。为了保证部队战士能按季替换衣服,我们不给部队后勤供应增添负担,在6月的炎热天气里,担架队的许多同志仍然穿着棉衣,有些同志的身上都生了虱子和疥疮。在沂蒙山区,担架队的同志吃的是带沙子的高梁米和地瓜干,虽然当时很艰苦,但是我们大家都充满着革命的热情,按时完成了担架队的支前任务,并受到了野战军医院的嘉奖。每当回忆起我心中难忘的以上五件事情,我就更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新中国是来之不易的,是成千上万的无数革命战士和先烈们用流血牺牲换来的,是毛主席、共产党英明领导的结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田文吉老人回忆起在家乡的那段革命历程时,曾激动地说:“我从1949年2月离开家乡至今已53年了。如今回想起青年时代在家乡的那段历程,仿佛是发生在昨天的事情。那时,我家乡的后沟、牛家、艾家、北坡、车川等九个自然村,为了保卫土改胜利果实,组织起了民兵联防大队,后沟村的张怀德任大队长,我任副大队长。联防大队曾多次配合八路军、区中队,有力的阻击了敌伪军和还乡团向我解放区的进攻,我联防大队还经常配合区中队,夜晚深入到泉泸、东西郭而、仲宫等敌占区,进行锄奸反霸斗争,并散发传单,宣传共产党、八路军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向富户征公粮,并采取各种方式警告伪乡长、保长不要与共产党为敌,不要坑害老百姓。那时,我们民兵联防大队的行动,确实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田启厚老人回忆起当年在家乡的革命斗争时说:“我参加革命是从当村公安员开始的。1942年夏季,在卧龙区公安员许振同志的直接领导下,我参加了泰历县在窝铺举办的村公安员学习班,学习班主要是教育和动员各村公安员回村后如何开展锄奸、减租、减息、清查土地等斗争。学习班结束回村后,我和村里其他干部带领群众经过开展反霸斗争,推翻了过去按人头向老百姓摊派各种不合理费用的规定,结合南田村的实际,实行了按地亩缴纳公务费的制度。这一制度的推行,深得民心,因此,家乡的老百姓就推举我为南田村行政村长。那时,家乡的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锄奸反霸、土地改革、动员参军支前等工作积极性非常高涨,所以,我们开展的工作也比较顺利。”王庆章、王秀宝、王守吉、葛望春、李芳明几位老人也都无限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在家乡的革命历程,我们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当谈起随军南下在舟山开展革命斗争等革命历程时,老人们更是群情激动,你一言我一语的打开了回忆的闸门。老人们回忆说:“1949年2月,我们历城、莱芜两县的南下干部根据泰山地委的安排,编为鲁中南南下干部纵队第一大队第六中队,英宜之同志任中队指导员,王裕民同志(南下前任历城县委组织部长)任中队长。我们这个中队的任务是随军接管定海县,浙江省委任命英宜之同志为定海县委书记,王裕民同志为定海县县长。1950年5月19日,舟山群岛全部解放,我们南下干部和当地坚持干部、华大学生等随军到各岛接管,我们也都分配到各区、乡开展工作。新政权建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领导群众生产救灾,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逐步发展舟山的经济。”
  “舟山地处东海,解放前海匪出没异常,国民党军队逃离舟山时,又有计划的隐伏了一批武装匪特。盘踞在边缘岛屿的国民党残匪和渔霸顽匪,经常窜至解放区进行反革命破坏活动,他们到处抢劫掳掠,造谣惑众,暗杀干部,破坏生产,妄图颠覆人民政权,实现反革命复辟,气焰十分嚣张。1950年8月中旬的一天晚上,匪徒在六横杀害了我村干部、积极分子以后,竞猖狂地到我区公所驻地张贴反革命布告,并将我村干部的尸首‘示众’。当时的斗争环境确实非常复杂,我们有时召开群众大会,敌特和土匪也混在群众中伺机搞破坏活动。我们南下干部,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定社会秩序,首先广泛发动群众,与人民解放军配合,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集中力量消灭了匪特。为了帮助贫苦渔、农、盐民战胜饥饿,早日恢复生产,县政府还向全县贫苦渔、农、盐民赈济了百万斤粮食,我们南下各级干部和解放军战士还克服自身的艰苦生活,拿出节省下来的衣服和粮食救济最贫苦的群众。”
  “我们和舟山人民一同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生产建设家园时,都是长年累月坚持在渔农村第一线,和广大群众吃住在一起,和他们一起生产,一起共商土改和发展渔农业生产等大计。我们在那个年代里与舟山人民建立了血肉相连的关系,舟山人民确实把我们看成是他们的贴心人,因此,我们也把舟山当做了第二故乡。”
  老人们就舟山当今的社会发展与建设还谈了很多很多……
  为了使更多的人们能够了解随军南下以及南下干部在舟山剿匪反霸、建立人民政权的艰苦历程,我们特请葛望春、赵成恩两位革命老人分别撰文记述了《回忆随军南下的历程》和《在舟山六横区剿匪镇反情况的回忆》两篇文章,我们或许从老人的回忆文章中,能更深地了解他们的那段艰苦历程。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的“光辉历程”、“名人轶事”、“人物专访”、“往事追怀”、“人物春秋”、“人物写真”栏目中的20余篇史稿,集中体现了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历城儿女及在历城工作的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富强和文明,不畏斗争艰险,不惧征程困苦,勇敢献身,勇于进取的革命斗志和爱国、爱家、爱事业的高尚情怀。本书辑录的“史林探幽”、“古迹寻踪”、“文物珍品”、“名士剪影”、“旅游胜地”等栏目的史稿,进一步挖掘了历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对部分人文资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历城民俗文化资料进行了整理,这部分史料对于发展历城的文化事业、旅游事业,以及增加小城镇建设中的文化内涵方面,必将产生积极的渗透效应。

阅读

相关人物

安德祯
责任者
李有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