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同到东郊公社当社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867
颗粒名称: 舒同到东郊公社当社员
分类号: K827
页数: 4
页码: 16-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到历城区东郊公社当社员的工作片段。
关键词: 名人轶事 舒同 东郊公社

内容

虽然已经过去42年了,但一提起原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到东郊公社大辛大队当社员的事,当时任东郊公社第一书记的郑松和担任保卫工作的张尊贤就情不自禁地向笔者讲述了他们和舒同书记同吃、同住、同劳动,朝夕相处的情景。
  1959年,党中央发出领导干部要深入到工厂、农村,和群众打成一片,深入实际搞调研的号召。当时任省委第一书记的舒同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于2月15日来到当时全省农业先进单位、担任着多个试点的东郊人民公社当社员,随同舒同一起当社员的有省委副秘书长谢华、省社会科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石澜和省级机关处以上干部共9人。
  15日下午,舒同到达东郊公社后,就和公社党委副书记李淑敏进行了亲切的谈话。舒同表示:要服从领导,遵守社规,做到“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当晚,舒同参加了公社党委会议,共同研究了公社的近期工作计划。第二天上午,舒同由公社党委第一书记郑松陪同,向他所去的大辛生产大队的支部书记和队长报到。当时大辛大队的支部书记是张印水,队长是赵玉坤。在参加劳动之前,舒同先看了这个队的麦田,并到祝甸管理区慰问了管理一冬麦田的钢铁姑娘队。
  16日至18日,省委在历城召开了全省麦田管理现场会议。各地、市、县委分管农业的书记和部分地区的公社党委书记430人参加。在省委书记处书记裴孟飞同志的率领下,参观了东郊公社的麦田管理。会议进行中,舒同对大家作了重要指示。
  省委书记来东郊公社当社员,这对历城县广大干部和社员是个很大的鼓舞,从而带动了本县干部的下放劳动。县委于2月19日决定由第一书记王任之、县委书记处书记、县长左守善等同志分别带领县机关16名科局级以上干部,到东郊、柳埠、港沟等公社当社员,王任之下派到东郊公社。
  3月22日,东郊人民公社召开了山东省第一个公社社员代表大会——东郊人民公社第一届社员代表大会。舒同被选为社员代表,参加了这次社员代表大会,就如何贯彻好省六级干部会议精神,如何办好人民公社,搞好当前的生产等重大问题做了发言。
  舒同下派到东郊公社大辛大队当社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后断断续续又有半年多的时间。这期间,正是令东郊人民永远铭记的毛主席两次视察东郊公社大辛庄的岁月,更是郑松书记陪同舒同等在主席专列上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的难忘时刻。
  2月25日,毛主席来到济南后,在专列上召开了会议。舒同、王任之、郑松及大辛庄管理区党总支书记李兰声、大辛庄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张印水参加了座谈会,加上毛主席本人,毛主席把这次座谈会称为六级书记座谈会。省委秘书长吴健也参加了座谈会。会议从下午五时半到八时半,座谈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公社整顿的问题。当谈到大辛庄小麦种植时,对1500公斤的亩产,主席总是表示怀疑:“现在我不相信,等打出来我才相信。”并看了手表说:“天晚了,不然我要去看一看。5月能行吗?5月去看看。”果真,在当年的4月13日,毛主席视察了东郊公社大辛庄的万亩丰产方,舒同当社员劳动的“书记田”就在最前边。视察中毛主席说,“到小麦收获时,你们要亲自组织一批干部收割和验收,仔细称一称,看一亩地究竟能打多少斤?”并说秋后来看看。结果,秋后,包括“书记田”在内的大辛小麦平均亩产为400.6斤。
  舒同在东郊还倡导了深入实际、实事求是的作风。他率先垂范,并于4月29日再次到东郊人民公社,两天内,除了帮助公社党委研究了公社的党代会和社代会的开法以外,着重走访了小辛庄等大队的社员,了解社员的疾苦,倾听社员的心声。并于5月1日写下了长达12页在当时很有影响的《舒同同志到东郊公社当社员后给书记处和各地、市、县、社党委的信》。信中着重强调了领导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中去,体察群众的疾苦,真正为群众解决困难,并从六个方面做了重要指示。
  “舒同书记看上去也就30多岁,一米七多一点的个子,瘦瘦的,常穿一身中山装,戴一顶灰色的帽子,说话和蔼,猛一看上去不像省委书记,倒像个普通老百姓!”谈起对舒同书记的印象时,张尊贤动情的话语中满含着无限的怀念。15号那天,舒同书记是自己带着被褥,牙膏、毛巾等日常生活用品,和下派的其他同志坐一辆大车来的。当时,他被安排在祖辈是贫农、政治条件好的赵玉坤家里,那座小院在大辛庄中街,离张尊贤家也就20来米。舒书记住在赵玉坤家三间草坯的西屋里,屋子有20多平方的样子。本来,赵玉坤几次要腾出几间稍好的北屋让舒书记住的,但舒书记说啥也不同意,最后,也就只得依着他的办了。舒同书记同赵玉坤一家人同吃一个锅里的饭。那会儿,能吃上玉米饼子、地瓜干窝窝也就算不错的饭食,如果能炒上个把菜,就算是改善生活了。
  舒同书记一面劳动,一面工作,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有事同商量,服从生产队的领导,听从生产队的分配。早上,和社员们一道,按生产队分配的工作或扛着锨、或扛着锄出工,锄草、施肥、浇水,有时还参加给庄稼打药。咱们这里还珍藏着一张舒同书记和大伙一块割麦子的照片。舒书记劳动的田在如今的幸福柳西侧,靠近工业北路,那时是11生产小队的地,有40来亩,社员们都亲切地称那块地叫“书记田”。地里种的是“灰线金”和一种带芒的小麦,当时都是优良品种,舒同书记一锄一锨很在行,很像个庄稼把式。一边干活,他还一边对周围的同志和社员们讲种田的知识,比如怎样合理密植了,如何科学施肥了。啥样的地种啥好啦,讲起来头头是道,常让一些自认是老庄稼把式的人心服口服。
  劳动间隙,舒同书记常与机关干部和社员们谈天说地。他还有写日记的习惯,常把一天的工作,白天遇到的事,心得体会什么的记录下来,常常要写到深夜。后来,我们才知道,大到全省各地的大事,小到咱老百姓的一点儿困难,许许多多都是通过舒同书记那本小小的日记解决的。一件小事更让咱老百姓感动,舒书记那么忙,在咱眼里是那么大的官,还自己动手洗衣服。
  赵玉坤家当时有两女一男三个孩子,舒同书记偶尔有点闲暇,就逗孩子们玩,并时常和赵玉坤啦啦家常,讲讲形势。他的知识面特别广,知道得特别多,讲起来,大伙即觉得新鲜,又觉得好听,有时能说得大家笑个不停。舒书记写得一手好字,听说他的舒体还输入了微机,可惜,当时没能请他给咱大辛庄留下墨宝,要不然,那该是俺大辛庄人多么宝贵的财富,多么珍贵的纪念呀!
  舒同书记白天和大伙一同劳动,到了晚上还要处理各方面的工作。经常召开县、公社、大队干部会议,商议工作、制定措施,常开到不早。他还经常教育赵玉坤的孩子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如今,赵玉坤也离开了人世,但他的孩子都已成才,就连他从未见过舒同面的小儿子如今也在西安当上了军官。
  舒同书记到东郊公社当社员,毛主席一年两次视察大辛庄,这些虽然都已过去40多年,但如今老百姓却更为津津乐道,2000年9月21日,为了用主席视察大辛庄这段历史鉴今、育人,王舍人镇投资建设了占地120亩的幸福柳广场。日前,一期工程已竣工。幸福柳广场将成为一座永远的丰碑。用那段历史,那种精神鼓舞王舍人镇人民去创建更加美好的明天。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历城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的“光辉历程”、“名人轶事”、“人物专访”、“往事追怀”、“人物春秋”、“人物写真”栏目中的20余篇史稿,集中体现了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历城儿女及在历城工作的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富强和文明,不畏斗争艰险,不惧征程困苦,勇敢献身,勇于进取的革命斗志和爱国、爱家、爱事业的高尚情怀。本书辑录的“史林探幽”、“古迹寻踪”、“文物珍品”、“名士剪影”、“旅游胜地”等栏目的史稿,进一步挖掘了历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对部分人文资源、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历城民俗文化资料进行了整理,这部分史料对于发展历城的文化事业、旅游事业,以及增加小城镇建设中的文化内涵方面,必将产生积极的渗透效应。

阅读

相关人物

郑松
责任者
张尊贤
责任者
李委员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舒同
相关人物
历城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