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五峰抗日小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长清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534
颗粒名称: 忆五峰抗日小学
分类号: K265.9
页数: 2
页码: 64-65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一九四二年夏,我参加了峰山县人民政府举办的抗日教师培训班。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派往五峰根据地做抗日教师工作。任务是建立五峰抗日小学。根据上级指示,学校校址暂定在五峰西洋河村。
关键词: 峰山县 抗日小学 教师

内容

一九四二年夏,我参加了峰山县人民政府举办的抗日教师培训班。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派往五峰根据地做抗日教师工作。任务是建立五峰抗日小学(即峰山县第三抗日高级小学)。根据上级指示,学校校址暂定在五峰西洋河村。
  我到五峰以后的第一个任务是招生。在附近村庄招收学生50名。学生有了,校址问题急待解决。西洋河村的原有学校,惨遭敌人破坏,仅存破旧土房几间,门窗桌凳完全没有。在此情况下,我带领学生前往五峰山拆卸各庙宇的木匾十块运回学校,取其适宜者做黑板使用,其他九块,让学生搬石支起,在教室内当课桌使用。凳子以石代替。自此,算有了校舍。
  虽然如此,但不常在此上课。因战争的原因,学生上课常以山顶、山坡、深沟、树林为课堂。
  关于学校的教材,都要按上级指示,根据形势而定。当时的政治教材主要是学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树立学生的“日军必败”,“抗战必胜”的信心。文化教材主要是联系实际,以识字扫盲为主。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
  学生的活动,为抗日斗争服务,组织学生进行宣传鼓动工作,参加反霸斗争等。
  一年以后,环境恶化,教学难以继续,根据上级指示,要化整为零,布置课题,分散自学,学校停办。
  后来,随抗战形势的好转,学校又恢复学习,后又时断时续,直至日寇投降。

知识出处

长清文史资料

《长清文史资料》

本书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我们编辑了这期“抗日战争”专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重温抗日战争这段可歌可泣的光辉历史,会激发我们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激励我们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赵润生
责任者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