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的文庙和儒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244
颗粒名称: 章丘的文庙和儒教
分类号: B222
页数: 5
页码: 183-1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章丘的文庙和儒教,分别记述了文昌帝君的由来、章丘文庙、儒教在章丘的影响等。
关键词: 章丘 文庙 儒教

内容

过去,章丘不少村、镇、山林都建有文昌阁和文昌祠,统称文庙。其中规模宏伟、闻名遐迩的要算章丘城关(今绣惠镇)的文庙和胡山的“魁星(即文昌)点状元”了。文庙供奉的是“文昌帝君”。据说他是被玉帝差迁下凡主持人间文运的,所以文人学子均是文昌帝君的“信士弟子”。这些信士弟子因从儒治学,又称儒家弟子。所谓儒家即崇奉孔子学说的学派,后称儒教(或孔教),与释教、道教并称三教。章丘自秦、汉特别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正统,儒家的经典如“四书”、“五经”则成了文人学子的必修课。当然,文人学子们欲达文运亨通获取功名利禄之目的,就必须祈求于这位主宰文运的文昌帝君了。
  文昌帝君的由来
  我幼年读私塾时,每逢农历二月二日,便跟着先生和大学长到文庙里叩拜文昌爷,也叫圣人爷。起初我认为文昌爷和圣人爷是一个人,那就是至圣先师孔子老先生,其实不是那么一回事。
  文昌,原是个星官名,是二十八宿中的斗星之类。不知什么时候,道家尊其为主宰文运的神灵,叫文星或文曲星。传说晋朝人张亚子,为官清正,酷孝父母。他死后,人们为纪念他,就在他的家乡梓潼立祠祭祀。之后把祠改庙奉他为梓潼神了,经历代道士们的敷演,又将梓潼神说成是奉玉帝之命来掌管文昌府和人间功名利禄的。迨至隋唐设科举后,道家又把文昌星和梓潼帝君合二为一。到元代,统治者便封这位合二为一的功名利禄之神为“辅文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简称文昌帝君,这就更为文人学子所顶礼膜拜了。
  章丘文庙
  章丘文庙建于何时?无史籍可考。根据秦汉以来封建制度的沿革,在郡、府、州、县城池兴建的同时,就修筑文庙和城隍。隋开皇十六年。始有章丘(以前称阳丘),治所就是现在的绣惠镇。文庙建在隅头十字路口的西南角,大门朝东。进门首先看到的是坐北朝南的文昌阁,里面供有白面黑须的文昌帝君塑像。由此西去便是半圆形的池子,名叫泮池,旧时考中秀才叫入泮。再西去不远,穿过廊庑就是坐北朝南的“大成殿”,庄严肃穆,富丽堂皇。正面是“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即孔子的塑像,两侧分别为颜回、曾子、孔伋、孟子,谓之四大贤。还有十二哲人,即子路、冉伯牛、闵子骞、子游、子夏、公冶长等。其他是七十二张木牌,分别写着七十二贤的名子。紧靠大成殿的“明伦堂”,是各书院山长、举人、秀才们每月初一、十五聚会的所在,他们在这里谈经论道,阐释儒家教义,什么礼乐道德、“三纲”、“五常”、智、仁、勇。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在此举行祭孔典礼,县太亲自主持。文人学子、耆老乡绅纷纷赶来,他们衣冠整齐,秩序井然。礼成,便开始宴会。
  明、清以来,官办的县学(儒学)大都设在文庙,是全县童生学习、考试做举业的地方。管理县学和春秋祭孔的教育署和训导署也设在这里。分别在明伦堂的两侧,各有教谕、教导一人,下设书办、斋夫、膳夫、门斗。
  县学之外,还有鸿儒、乡宦所办的书院。其中较有名望的是城内西南隅的中麓书院,为明代大戏曲家李开先所创,东南隅的阳丘书院,东北隅的绣江书院,长白山麓的白雪书院,危山大寺的圣泉书院,毕杨村附近的凤凰书院等。各书院设山长一人,主持书院工作,他必须是本县科举中的德才兼备者,由乡绅公议荐举。这些人可说是标准的儒教信徒。据说,每次祀孔,他们都必须到县学文庙聚会,向教谕汇报情况或接受教谕指示等等。
  据旧军镇亚圣孟氏《家谱》记载:清光绪年间,孟继箴(号铭鑫)、孟继笙(号洛川)兄弟二人曾主持重修过文庙。
  传说,明朝万历年间,旧军孟家会同全县乡老在胡山建起一座石塔,名曰“望鲁塔”。高二十余米,共四层,顶层塑有魁星点状元的神像,其貌若凶神恶煞,蓝面赤发,目如闪电,令人望而生畏。他一脚跷起后伸,一脚立于一龟头之上,一手捧斗(墨斗),一手执笔,笔尖指向西北方的旧军镇,这就是所谓“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举子状元多出“旧军”了。
  儒教在章丘的影响
  儒家学派始形成于春秋末年,因思想影响而形成儒教,它以孔子为中心所以又称孔教。旧章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切文人学子只知尊孔读经,半部《论语》治天下,“五经”、“四书”中状元,很少提及儒教,不像道士住观和尚住寺那样显赫易见,其实凡读儒书(即“五经”、“四书”)的学子,均属儒教的门人,它涉及到家家户户,范围十分广阔。即使是道士、和尚也和儒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他们也需要读儒书识儒文。
  儒家学说的内容主要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崇尚礼乐仁义,提倡“忠恕”之道,主张礼治和仁政,重视以“孝悌”为核心的伦理教育。孔子以后,主要代表人物有孟子、董仲舒、王弼、韩愈、朱熹、王夫之等等。儒家学术思想统治并贯串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儒家学说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而逐渐丧失其作为正统思想的地位。直到1948年济南解放,章丘的儒书学校即私塾才彻底被新型的学堂所代替。
  儒、释、道三教,在旧章丘同时并存而且源远流长。释教的看破红尘出家向佛,男僧女尼,大有人在,具体多少,没有准确统计;道教的清静无为修仙炼丹,男乾女坤,为数也不少。但是儒教思想的影响却远远超过了释、道二教。
  章丘人不论穷富,有个男孩千方百计让他上书房,小者为的是识文解字,写算明白,不吃亏,被人看得起,将来干个文差使,便能不受“庄户孙”之苦;大者读书赶考、金榜题名、升官发财、光宗耀祖。总之“学而优则仕”,这种思想和追求可以说是人皆有之,什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啦!“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啦!“做官一日,强似为民万载”啦!等等,成了人们追求幸福的金科玉律。
  此外,儒教思想还使人们忠君爱国、纲常有序、男女有别、上尊下卑,这对维系封建统治的延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知识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

《章丘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山东省章丘县历史上政治、文化、人物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文史资料。本辑共设革命春秋、杏坛佳话、电影戏剧、古今评说、史海探赜等6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胡子厚
责任者
明兆乙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