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姑子戏著名演员李德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188
颗粒名称: 周姑子戏著名演员李德兴
分类号: J95;J89
页数: 6
页码: 64-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周姑子戏著名演员李德兴的事迹。
关键词: 章丘 电影戏剧 周姑子戏

内容

本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在济南新市场风顺茶园,有一位特别招观众喜欢的周姑子戏旦角演员,他的名子叫李德兴,乳名跟住子。人们把“跟住子”这个名子叫常了,它逐渐变成了李德兴的艺名。只要“跟住子”的戏报一贴出,观众就会蜂拥而至,剧场暴满。当时,在济南、历城、章丘、淄川一带曾流行着这样几句话:“待要听,李德兴;做得好,鲜樱桃(邓洪山);闹得奇,自来喜(王焕魁);唱、做细,半碗蜜(高柱坊)。四位旦角,各有特点。其中李德兴尤为观众喜爱。
  李德兴,章丘县龙山镇大官庄人,成名后定居济南市奎文街。他幼时生性顽皮,不爱读书。其父是一位私塾先生,耳提面命,严训诱导,小德兴就是不听,父母无奈,只好由他了。
  彼时,村里有一“子弟玩友”班,聘外地老艺人来教唱小戏,李德兴天天在窗外偷学,人家唱一句他跟着哼一句,人家咋表演,他就学着咋比划。时间久了,被教戏的师傅靳成花看在眼里。一次,李德兴正在窗外边唱边表演,靳成花走到他跟前,问他叫什么名子,他说俺叫“跟住子”。又问他愿意唱戏吗?他连声说愿意愿意。于是靳成花把他叫到戏房里,让他演唱一段。小跟住大大方方地唱了一段《祝英台》中的十八相送,大家不禁为之一怔,他小小年纪,未经师傅指教,怎么唱得这么板正腔圆,有声有情?一致认为他是个戏坯子,于是吸收他入班学戏。孰料他父亲恪守儒道,执意不允,说什么唱戏的属下九流,败坏门风,为人看不起。但德兴意志坚强,不让在家学戏,他到外边去闯。不久,一伙变戏法(现在叫魔术)的进村卖艺,他暗地与人说好,便随这伙人天南海北学艺去了。
  李德兴的出走,引起家中和邻居们的不安,到处寻找均不见影。母亲天天哭得泪人似的,父亲也终日长嘘短叹懊悔不已。后来,本村有经济人来往于天津,在河北省的沧州无意中发现了他,经一番疏通,才把他领回家。
  父母见到儿子不忍心责备,便细心耐心地劝他要读书上进。父亲本是私塾先生就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道理,一遍又一遍地讲给儿子听,并顿足捶胸地说,当了“戏子”,代代不能进仕途呵!见人也得矮三分啊!甭管怎样说,小跟住仍然如痴如迷地学戏。他反复对父母说,你们放心,我一定学好唱戏,要唱很多的钱来孝敬二老。父亲知道儿子志不可违,只好由他去了。
  李德兴先拜靳成章、靳成花为师,起早睡晚,孜孜矻矻,潜心学艺。半年之后,便登台出演了。头一出就是《双下山》,来了个开门红,连演六场,场场是人山人海。观众们都说,这小旦真漂亮,唱做俱佳,声情并茂,叫人越看越爱看。
  李德兴,不高不矮的身材,天庭饱满,地颏方圆,明眸皓齿,面若傅粉。化妆以后,言语行止宛若一个美貌的少女。当他唱红了以后,每到一地,只要“跟住子”的牌子一挂,群众闻讯就会从四面八方拥来。他一卸装,大男小女就会立刻围上去,从头到足看个不够。当时流传着这样两句话:“跟住子下了台,大闺女小媳妇围上来。”
  有一次到外地演出,第一天演完戏,他到街上闲步,忽然被一群妇女围住,七嘴八舌地说,他就是唱祝英台的小旦;他就是跟住子。人越来越多,真象“潘安走进洛阳道”。机智的李德兴为大家变了个“小戏法”,这才挤出人围。恰在这天晚上,一位俊秀的姑娘,走进他的住处,俏声说,跟住哥俺想跟你学唱戏行吗?李德兴将姑娘上下打量了一下,黑亮的头发,长长的辫子,白皙的面庞,一双水灵灵的眼睛,怪精神的。便说,唱戏可挺苦啊,你受得了吗?姑娘说,俺不怕苦。他又问姑娘你爹娘愿意吗?姑娘说这不用你管。李德兴拗不过姑娘,只好把他收下,嗣后,两人终成眷属。这就是后来的李德兴夫人,两人常搭档演出。她常对师弟明鸿钧、赵明玉、明先柱等人说:“要好生唱戏,要唱上个媳妇,当年我就是看着你德兴哥唱戏唱得好,才当卓文君跟他私奔的嘛”?
  约在民国七年(1918),李德兴已是艺技斐然享誉遐迩。他自己购置戏厢,领班去济南新市场卖艺,不久,被风顺茶园老板张凤池看中,于是和他签订合同,进园售票演出。他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秦雪梅吊孝》,使广大青年观众着了情动于衷,柔肠欲断,泫然泪下。产生了与封建包办婚姻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总之,他演喜剧,能使人捧腹大笑;演悲剧,能叫人泣不成声;演正剧,能让人爱憎分明,为善行义。当他戏艺蜚声泉城之后,许多乡下戏友纷纷来投。如济阳的冯孝德、杨廷富;艺名自来喜的王焕奎兄弟;名扬邹平、齐东的高柱坊(艺名半碗蜜),还有一艺名叫四季花的。更多的则是章丘人,如靳成章、靳成花、陈承业、明鸿钧、明先柱、刘芳玉、赵明玉等。之后的邓洪山(鲜樱桃)也常来与之搭班。自此,各路“周姑子戏”艺人,咸集泉城,其中名流,标新立异,各树一帜,逐渐形成了以李德兴为首的周姑子戏四大名旦(王焕奎、高柱坊、邓洪山)。在当时曾一度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凡是青衣、花旦演员,都怵头和李德兴同台出演,因为别人费九牛二虎之力唱半天来,李德兴轻启朱唇唱两三句,就使别人黯然失色。但李德兴并无故弄绝技出人头地之心,他总是认认真真地唱戏,本本分分地做人。
  约在张宗昌主鲁时期,曾有一贵妇人,看了李德兴的《秦雪梅吊孝》后,一病恹然,卧床不起,既不吃药,也不用针,只是恍迷间常问“那个秦雪梅呢?我能再见见他吗?”家人无奈,只好托人将李德兴请到府中。他对病妇说,那是做戏,不是真的。病妇目不转睛地盯着德兴:李先生,“吊孝”一段您唱得太令人伤感了。据说,此后那贵妇人的病不久就好了。
  一些行家们对李德兴舞台艺术的评价是:低回婉转不乏活泼俏丽;典雅大方之中又见刚健婀娜,吐字如珠,音正腔圆。他不但艺佳,而且品德高尚,心地善良,热于助人。旧社会同行是冤家,可李德兴不是这样。据老艺人明鸿钧先生当年的切身感受,说师兄李德兴是他一生中的恩人。每当他身处逆境遇到困难时,李德兴总是慷慨相助。1920年,明鸿钧才11岁,跟老师初次进济演出,住在师兄李德兴家里,他对来者嘘寒问暖,使人备感亲切。他有时挨了师傅的打,师兄抚慰劝解。有一次,戏班去王讷公馆唱堂会,他与李德兴合演的《庵庵送米》,东主开了不少单赏。李德兴问明鸿钧:“有你的单赏吗”?明说没有(那时明鸿钧正在学徒期间,只管吃饭和小费),李德兴立即找到明所在的戏班班主马夫远,为他争出了单赏五块现洋,小鸿钧感动的哭了。
  明鸿钧十四岁时,刚满徒谢师完毕,老母病故。回家料理丧事。因年幼的弟弟无人照养,兄弟二人只好相依为命,另谋生计。为赚钱糊口,跟人到济南卖鸡蛋,恰好被李德兴碰见,备叙原委,李要鸿钧再进班唱戏,鸿钧蒙情不尽。可班里的份股人员甚至连明鸿钧的师傅靳成章也不同意,因时值八月节,正是唱戏的黄金时期,有道是“金正月,银二月,不好不歹七、八月”。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开销。李德兴力排众意,说什么咱们都是讨乞混穷的“戏化”子,鸿钧兄弟二人年小无依,正是困难的时候,慢说他还是咱班里的人,有师徒之情,师兄弟之意,就是别的同行到了这个地步,也得拉他一把。就这样李德兴将明鸿钧留在班里。他对明鸿钧是这样,对其他人也是如此。
  李德兴成名发迹后不忘乡亲,每年春节大官庄唱戏、扮玩,凡乡亲们有要他帮忙的事,他总是有求必应,宁愿自己作难,也要乡亲们满意而归。
  晚年,他患痔疮,登台演出有困难,急需班里照顾,不料个别嫉妒成性、视财如命的份股头头,竟不念旧情,非但不照顾,反而把他排出戏班。德高艺精的李德兴,在病、气交加之下自缢身亡。
  他死后,凤顺茶园封闭消息,仍挂“跟住子”的戏牌,以招徕观众,如是两年不衰。

知识出处

章丘文史资料

《章丘文史资料》

本书收录山东省章丘县历史上政治、文化、人物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文史资料。本辑共设革命春秋、杏坛佳话、电影戏剧、古今评说、史海探赜等6个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明兆乙
责任者
陈天富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李德兴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