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生活的回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章丘旧军孟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5134
颗粒名称: 少女生活的回忆
分类号: C913.11
页数: 6
页码: 179-1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章丘旧军孟少女生活的回忆情况。
关键词: 章丘 旧军孟 少女生活 回忆

内容

我原是旧军孟氏家族中一个一般人家的女孩子。八岁那年,过继于承恩堂(旧军“孟”十大堂号之一),便成了大家主的“闺阁小姐”了。
  承恩堂是旧军孟氏中有名的大财主,到民国初年已经败落。当时唯一的男丁孟广宗也已故去,只剩下一位夫人和两个姨太太。他一生先后娶了三房夫人,买了两个姨太,都没留下儿女。因此,三夫人耿氏(按辈我叫她伯母)同我母亲商量,要我过继于承恩堂。当时父亲远在贵阳,给一个资本家当经理,十余年间音讯不通,母亲认为儿女过继是宗族大事,父亲不在难以作主,于是就半应半辞地敷衍着。
  到我十五岁上,经承恩堂三伯母再三要求,母亲同意了,就在这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据说是吉日)举行过继礼。这天一早,母亲替我梳妆打扮一番,日出以前送我去承恩堂。这时承恩堂院里院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厅堂里设下香案,墙上挂着孟氏宗族的长轴。三伯母满头珠翠,身穿绿裙,等待我的跪拜。继礼开始,观音堂的道士孟庆勃,身着道服,手拿拂尘,念念有词地绕我转了一圈,接着叫我给祖宗磕头三个,观音叩头一个,耿氏即我的过继母亲磕头三个,给道人行鞠躬礼,继礼就算结束。从此,我就是承恩堂的“闺阁小姐”了。
  这个新的家庭共四口人,耿夫人,魏姨太、秦姨太(两位姨太是丫环“上头”)和我,生活靠地租维持。三位老人每天除了拜神就是念佛,以此来填补精神的空虚。我呢,除了绣花和做点针线活外,就是听太太们讲女训。什么“三从四德”、孝女经列女传、什么失节事小无后为大,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我生来心直口快,她们教育我要谨言慎行,走无有声,笑不露齿,要有大家风范。
  六岁时,母亲给我缠足,我哭闹着不缠,母亲哄着我给包上裹脚布,我马上把它拆掉,她看我实在没办法就算了。所以我是双大脚板。一进承恩堂,太太们都看不惯,就劝我还是把脚裹一裹。这时我往往把在学堂里(我上过女子学堂)老师讲的话向她们说,现在是中华民国,提倡自由平等,妇女要剪发放足。她们则说,什么放脚剪发,弄的男不男女不女,象个啥样?还是大清家规矩好。甭管她们怎么说,我主意拿定就是不缠脚。就这样我在承恩堂度过了三年的“闺秀”生活。从堂屋到闺房,从闺房进堂屋,这就是我的活动天地。时时囿圄在封建礼教的氛围之中。我愁闷无聊的时候,就给远在天边(贵阳)的父亲写信,倾吐我和母亲的思念之苦,并问父亲什么时候能够来家团聚。约在一九四三年,父亲来信要哥哥带母亲去贵阳。大哥和我商量是否全家都去?我自然同意。可是承恩堂的三位寡母执意不允,几乎到了反目的程度。我苦苦哀求她们,说世道混乱,鬼子汉奸,今日扫荡,明日抢人,三位母亲为我担惊受怕,我到贵阳爹爹那里,情况可能好些。日后我挣了钱,先孝敬你们,我一定尽到养老送终的义务。出身贫苦的两位姨妈听了很受感动,不知是伤心还是难过,都在抹眼泪。三太太长吁了口气,说反正咱们不是亲骨肉,差一点儿也不行,那就凭你的心吧!
  我们将家里的用具和破破烂烂,暂时归并在承恩堂,我和母亲哥哥嫂子,带上随身的行李就匆匆上路了。刚上火车就丢了一个包袱。除哥哥外我们都没出过门,那见过什么世而?所以一上火车就心慌意乱晕头转向。
  在河南商丘县,我们下了车。当走到亳州城外时,都累了,便在一个树林边坐下来休息。这时来了一伙横眉竖目的便衣,问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哥哥回答后,一个便衣将哥哥浑身上下翻了一阵,然后他拿着一小包事先准备好了的所谓“白面”(一种毒品),大声说“白面”犯,立刻把哥哥绑起来,吊在树上,鞭打脚踢。另几个便衣开始翻我们的行李,路费和贵重物件都被拿去,威胁我们说,吃“白面”的要枪毙。吓的母亲、嫂子和我跪在地上磕头求饶。他们见财物到手目的达到,为首的说,看在女眷身上,就把这个“白面”犯放了吧。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惊得我们丢魂失魄。母亲哭着说,知道这样,死在家里也不来。
  路费没了,身处异境,举目无亲,进退两难。我和母亲卖掉手饰维持生计。路上晓行夜住,风餐露宿,好容易来到界首集。这是一个较大的集镇,地处三个县的交界处,谓之三不管。一面临沙河,三面为黄水包围(属黄泛区)。但在当时,这里不仅是北方通向内地贵阳等处的要冲,而且还是沦陷区城市(如上海)货物运销国统区的中心。许多大资本商业都在这里设有货栈。一时显得非常繁华。
  我们一家四口住在杏仁旅舍,母亲年老体弱,经旅途风霜,水土不服,遂卧病不起。屋漏偏遭连夜雨。不料哥哥遭此一番惊吓,亦疢及床褥。我与嫂嫂,少女弱妇,人地两生,真是面临绝境了。我们的情况渐渐为周围的人们所知,有人说,想不到山东旧军孟家的眷属落难在此。
  每天除了交饭钱房费外,还得到处请医为母亲和哥哥看病,处处花钱,无奈只好再动员嫂嫂卖手饰。我为了一家人的生存,东奔西跑,访亲问友,什么“闺阁秀女、大家风范”,都抛之九霄云外了。这时,界首集一位山东老乡石才泉同志,慕章丘旧军孟之名,来探望我们,真是“久早逢甘霖、他乡遇故知”。他给了我们很多方便。虽如此,但生活上仍处在绝境的边缘。母亲、兄长,自顾不暇;嫂嫂小脚少妇,一筹莫展;父亲那边,由于日寇不断南犯,华北——南阳交通断绝,不但不能汇钱接济,而且书信也中止了。我一个初历世事的少女,此情此景有什么办法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时,有一山东老乡徐传荣从成都回到界首集。他是成都“长盛公号布庄”的店员,因公来界首集分号。石才泉同志向他介绍了我们的情况,特别提到我们是“瑞蚨祥”“谦祥益”资东章丘旧军孟家的眷属,去贵阳寻亲在此遇难。他近日要回家,要徐多加关照。
  徐传荣山东邹平县人,淳朴善良,富有同情心。他看我们一家如此惨状,决心帮助我为母亲和哥哥治好病。结果,他钱没少花,心没少操。不久哥哥一命呜呼。好心的徐传荣亲自帮我料理丧事并出钱买了棺椁衣裳,将亡兄埋在山东义地。
  在徐和山东老乡的帮助下,我和母亲、嫂子暂时搬到山东老乡来往聚居的货栈存身,从此,消除了每日交房费的负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在这时,徐传荣接到家书,说爱妻暴病身亡,他悲痛难忍。想回家探视,山水阻隔,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再者,我一家三口人的生活全由他负担,亦不忍离去。就这样我们之间甘苦与共,患难相扶,彼此安慰。
  光阴似箭,一年过去了,共同的命运使我和徐传荣之间产生了爱情,经媒人作合,母亲同意,就定了下来,不过母亲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定婚可以,结婚必须经过父亲的许可,那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呢。嗣后,得到父亲的信息不同意。我如冷水浇顶。心想,爹爹呀!你十几年没有回家,见面恐怕父女不相识。我奉你之命,千里寻父,途中遇难,若不是徐传荣仗义相助,我和母亲嫂嫂将不知落到何种田地。女儿一不是私奔,二不是自订终身,母、嫂做主光明磊落,今天我就做个“不肖女”抗命完婚了。不久,我与徐传荣按照当地的习俗坐轿成礼。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后,父亲来到界首集。患难久别,异乡团聚,真是人生之大喜呀!当我领丈夫拜见父亲的时候,他老人家面沉似水,大有轻蔑之意,认为我没经过他的允诺而结婚,是“损坏”了堂堂孟家的门风。当晚,我卷着铺盖与丈夫到济生商行居住,再也没有回去。一次传荣对我开玩笑说,你不是“孟小姐”而是“王三姐”了。我也相谑而和,说我只是对父亲有看法但是没有与他老人家“三击掌”。后来我还是说服了爹爹。
  解放后,我们回到老家,在党的领导下,我参加了工作。对承恩堂的两位老姨妈还是尽到了养老送终的义务。
  想过去,不堪回首;看未来前程似锦。
  孟昭玉:现年62岁,退休在家

知识出处

章丘旧军孟文史资料

《章丘旧军孟文史资料》

本刊收录山东省章丘旧军孟的孟氏家族、地主庄园、巨商宏业、社会地位、人物薰莸、家族内部等各方面的文史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孟昭玉
责任者
明兆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孟昭玉
相关人物
章丘
相关地名